书城传记中国航空工业人物传·英模篇1
17144300000015

第15章 谢福森 1956年全国先进生产者

谢福森(1929.6—),浙江绍兴人,1956年全国先进生产者,时任国营第331厂(现中国南方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航工业南方)钳工。1943—1948年,江苏盛泽朱顺兴铁工厂学徒,1948—1949年,杭州利华机器厂车工,1949—1954年,上海信丰铁工厂钳工,1954—1961年,国营第331厂41车间钳工、工长,1961—1970年任国营第331厂301车间技术副主任、主任,1970—1979年任四分厂技术主任、404车间主任,1979—1980年任设计所三室主任,1980—1986年任南方公司工研所所长,1986年6月—1986年12月任公司节约降耗办公室调研员。1956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谢福森于1954年分配到国营第331厂,先后参与和组织了50号、HS-5、HS-6、690、凸2-M、811、773、910甲、WT-6、WZ-8等11个航空发动机,以及长江46、750发动机共计13种机种的试制和批生产,并解决在新制过程中的技术关键。例如,1954年解决了铝合金攻螺纹的技术,1956年解决锰形螺纹的测量试片和进气管铜螺套的热组合。1961年解决了HS-5和H5的机匣变形和裂纹关键,提高了这两个机种的使用寿命。1970年后任四分厂技术主任,对WT-6冷热工艺的关键技术资料进行整顿和完善,确保了WT-6工艺定型工作,并对HS-6甲发动机整套设计定型图样及文件进行审批归档工作。1979年在设计所三室时组织讨论高速疲劳试验器的设计方案和涡动六车台设计方案和审批了该车台的全套设计图样。1980年在工研所任所长时,组织制订了弯管机设计方案,填补了WZ-8发动机真空热处理工艺技术的空白,不仅节约了向国外购买设备大量的外汇,而且,为研制和批量生产创造了条件。1985年组织750摩托车发动机降低成本的工作,一年多时间组织的22个项目节约成本达223.9万元。

谢福森于1986年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