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航空工业人物传·英模篇1
17144300000101

第101章 李方勇 2005年全国劳动模范(1)

李方勇(1963.1—),辽宁海城人,2005年全国劳动模范,时任中国一航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现中航工业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航工业沈飞)董事长、总经理。1985年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制造专业,同年分配到松陵机械公司(现中航工业沈飞),199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为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在沈飞工作期间曾历任工艺科技术员、室主任、科长,公司副总工艺师、技术办公室主任、航空工程部副部长、副总经理、常务副董事长、总经理等职。1999年7月,任中国一航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党委副书记。2006年7月,任中航工业第一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2007年任中国一航副总经理、党组成员。2008年10月任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李方勇在任沈飞董事长、总经理6年的工作中,始终坚定地站在党和国家利益的高度,立足企业经营管理,锐意改革,勇于创新,带领企业跨越发展。他先后被评为沈阳市十大杰出青年、沈阳市有突出贡献的青年专家、沈阳市勤廉兼优先进个人、辽宁省劳动模范、中航第一集团优秀领导干部、国防科技工业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荣誉称号。2003年,李方勇光荣地当选为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2005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李方勇在沈飞工作期间,先后参与了歼8系列飞机4个机种的研制和生产技术的协调工作,圆满地完成了某型飞机的17项技术攻关及科研课题的研究任务,确保了新机研制进度和批量生产飞机任务的完成。特别是在沈飞民机转包生产的创业时期,他作为负责MD-90干线飞机项目的主管领导,协调处理了大量的技术问题,扭转了曾一度出现的进度、质量危机。由他主持的MD-90-30飞机尾段制造技术项目获1999年部级科技进步奖。

李方勇于1999年7月任沈飞董事长、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在工作中,他始终坚定地站在党和国家利益的高度,立足企业经营管理,锐意改革,勇于创新,带领企业跨越发展。

李方勇担任沈飞总经理第一年,面对诸多困难,他带领全体员工以超乎寻常的胆识和气魄,精心谋划、科学管理,取得了工程攻坚战的胜利。成功完成了三个型号科研飞机首飞,实现了前两个阶段重大节点目标,得到了中央军委的表彰。2000—2006年,沈飞的销售收入、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等主要经济指标逐年攀升。2001年,李方勇带领沈飞人敢于挑战极限,创造了提前10天完成某型号任务,且销售收入一举突破20亿元大关。2004年,某型号任务取得了超越计划生产能力的新突破,公司销售收入、工业总产值这两项主要经济指标提前一年完成了“十五”计划目标。2005年,公司工业总产值、产品销售收入两项经济指标高居中国一航企业榜首,民机零部件转包生产出口交付额持续快速增长。

沈飞承担的某国家项目周期紧、任务重,李方勇指挥若定,统揽全局,采取多项举措推进型号研制进程。一是针对多项重点型号高度交叉并行的特征,创新思维,先后建立和完善了行政指挥系统、现场指挥部、总工程师系统、总质量师系统等项目管理机构,贯彻落实责任制,形成了责、权、利清晰,纵向畅通、横向协调,运行高效的管理体系;二是针对新工艺、新技术处理复杂、协调困难的局面,组织成立了由权威部门领导及生产单位组成的多个现场工作组,分兵把守各生产阶段的技术协调关口,

极大地缩短了技术协调周期,保证该型号研制顺利进行;三是针对关键生产环节,他采取与相关单位签订“军令状”的方式,进一步落实责任,确保该型号研制任务的完成;四是针对影响生产关键的“瓶颈”环节,创造性地实行特殊政策,在工资奖金分配政策上实行特殊待遇,采用灵活机制打通“瓶颈”,全面保证了任务完成。

为振兴我国航空工业,李方勇高瞻远瞩,谋划企业未来。将“主业突出、寓军于民”的发展思路融入到企业的军民机产业战略布局中,把军机产业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技术优势、设备优势、人才优势等充分发挥运用到民机产业中去。把民机先进的管理理念、技术方法吸收到企业中来,并逐步地应用在军机研制上。以实现优势互补,在军、民机之间形成互补格局和“军民(民机)共进、两翼齐飞”的态势,突出公司航空产品主业,持续加快公司整体快速发展的步伐。在他的带领下,沈飞在利用全社会力量发展军用装备的同时,大力发展军工高技术产业,带动国民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再通过民用技术和产业的发展来进一步促进军工产业的发展。

李方勇蓄能积势,积极探索具有企业特色的改革发展新路。沈飞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老军工企业,在参与市场竞争时,其管理体制和内部运行机制暴露出比较僵化、创新力不足等一系列问题。为此,李方勇选择了一条循序渐进、蓄能积势的改革方式。他实施改革有三条原则:一是改革不一定减人越多越好,而是如何能把更多的人用好;二是改革不是为了解决一时之快,而是为了企业长期稳定快速发展;三是改革不是为了企业一时激进,而是为了迸发更持久的发展活力和生机。这三条原则,使企业稳住了人心,员工充满了奋斗激情,企业改革工作也取得了巨大成功。

李方勇始终站在国家和航空工业的高度,积极探索实施公有制实现的多种形式,不断推进辅业改制工作。2004年底,沈飞辅业成功改制组建了新公司,为航空企业的深化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鉴。通过改革出台了“公司工程系列专业技术职务管理暂行规定”等一批新政策,建立了沈飞内部工程系列新技术职务体系并进行了评聘,新设立了首席专家、专家级高级工程师等职务,在全行业首创实现了评聘分离。改革后员工收入首次拉开较大差距,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这之后,他更是率先在行业内聘请了咨询公司,引入“外脑”,借助其先进的管理工具和方法对公司的人力资源战略和组织结构进行了梳理,进一步转变了员工的观念,使员工以更大的激情投入到工作当中。

李方勇追求第一,精益求精,为大型航空企业管理创新探索了一条精益发展之路。他在行业内率先引入了当前世界先进的精益生产的管理理念。由于他目标明确,踏实迈进,公司管理水平不断跃升。通过实施精益生产,沈飞某装配产品已由过去50人月产3架提高到26人月产12架。某型军机零件的合格率提高40%,生产周期缩短33%,按直接经济效益节省100多万元。2005年,沈飞被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确定为精益六西格玛推进试点企业。

第一百囧一章 李涛 2005年全国劳动模范

李涛(1960.10—),四川成都人,2005年全国劳动模范,时任成都飞机工业集团(现中航工业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航工业成飞)试飞站大队长。1980年6月毕业于海军航空技术专科学校航空机械专业,同年8月—1983年12月,在海军航空学校第五训练团服役;1983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4年4月复员到国营峨嵋机械厂(现中航工业成飞)试飞站,先后任机务大队分队长、副大队长、大队长;2006年6月调技术服务部,任部长助理、副部长等职。李涛工作兢兢业业,先后从事了歼7系列、歼10系列飞机机务维护工作,曾荣立部级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2001年被中航一集团评为优秀质量员工,2002年获国防科技工业质量先进个人称号,2004年被评为成都市劳动模范,2005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李涛1984年从部队复员来到国营峨嵋机械厂试飞站工作,先后从事过歼7Ⅲ、歼7E、歼7D、歼10等多种型号飞机机务维护工作和新机研制试飞、设计定型试飞的机务保障工作。特别是从1997—2005年歼10飞机研制中,他日夜奋战在工作岗位,平均每年加班达1500小时,收集飞机各系统故障代码上万条,为准确判明故障的真实性积累了经验。李涛完成了新机大部分开车状态下的各种重大试验,地面开车2000多次,无一失误,为该机型试车次数最多的试车员,编写的“歼10飞机发动机开车状态下的综合检查程序”被军队、地方沿用;发明和创立的新机机务工作规范和程序填补了歼10飞机机务工作的多项空白。

李涛具有高度的责任感,无论在何时何种情况下都始终坚持质量第一方针。某型机01架首次滑行结束后,在检查机轮刹车的过程中,他用手指摸到的灰渣多了一些,凭着他高度的质量意识,感觉不对,立即组织人员推动飞机,再次用手摸了一次,还是同样有灰渣,他马上与设计人员一起分析研究原因,并拆下刹车进行分解检查,发现刹车块有撕裂。在他的组织下,故障得以及时排除,为01架飞机的安全首飞赢得了时间。

作为试飞站新机研制大队质量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李涛一丝不苟,先后制定了“型号现场机上工作质量控制细则”、“机上改装排故质量控制细则”、“大队文明生产管理细则”等文件,同时大力开展群众性的质量活动,对质量问题一抓到底,将“决不在自己的手上留下一个质量隐患,决不在自己眼中放过一个质量隐患”的意识宣传到每一位职工中。大队的同志在发动机试车时,发现发动机漏出了不易被发现的几滴油,李涛在得知情况后,一面向上级领导汇报,一面迅速组织人员开车验证,事实证明确有漏油现象,但这一切又被在场的外国专家否定了。李涛不急不躁,以实事求是的工作热情,再次开车进行反复验证,漏油又出现了,外国专家在实事面前终于信服。为了尽快排除此故障,李涛组织力量,连续拆装4次发动机,奋战了3个晚上和4个白天,终于攻克了难关。这件事后来被誉为“三滴油精神”。

为了提高发动机地面综合检查效率,李涛及时提供发动机的有关参数,参与了发动机地面检测设备国产化的研制与开发工作,由他牵头,组织了大量的机上试验,在试验中对进口件进行了有效的质量控制,在确保原件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圆满完成了这一课题,并投入正常使用,其功效提高近两倍,填补了国内同类发动机地面设备国产化的空白。

为了加速型号新机的试飞和研制工作,李涛认真分析研究,发现飞机放飞前的部分工序和工艺分工存在明显的不足,且容易出现质量上的偏差。他与技术部门联系,通过近半年的研究和论证,提出了优化的方案,合理地调整了部分专业的工艺分工,缩短了飞机的再次出动准备时间,创下了一个飞行日完成6个起落飞行任务的重大突破,为提高试飞效率,加快试飞步伐做出了成绩。

李涛在技术服务部工作期间,坚持“用户第一”的原则,尽全力为部队服务。在现场工作中,组织攻关小组,协助部队对飞行过程中出现的技术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处理。先后参与解决和处理了试飞行中发生的“交流电源系统空中断电”、“座舱压力突变”、“航空电子启动板掉电”、“环控系统供气中断”、“多架飞机刹车系统故障”等较大技术质量问题及故障。作为事故调查组成员,参与多起飞行事故的调查;同时,就“歼10飞机发动机试车状态下的综合检查”、“飞行过程中一般性故障处理”、“飞机系统原理及各系统交联关系”、“飞机人为质量问题的控制”等内容对部队空、地勤人员进行专题授课、培训,授课次数达10余次,听课人数达800余人。李涛在参与广州空军、南京空军、成都空军、北京空军等部队的歼10飞机技术研讨时,就飞机典型故障、维修保障、服务保障等内容与部队进行专题交流,从使用维护上对部队进行指导,其服务方式和服务质量受到部队官兵的肯定。

作为公司“液压导管攻关小组”的成员,李涛认真探索和钻研液压导管在飞行中的变化状态,提出合理化建议,对外场问题的快速解决做出了努力。同时,他参与公司“歼10飞机典型故障分析”的编写工作,首期出版物下发部队,对歼10飞机在部队的使用提供了极大的帮助。李涛密切关注歼10飞机在部队的使用情况,对使用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及时帮助部队解决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用户排忧解难,赢得了部队官兵的一致赞誉。

第一百囧二章 刘涛 2005年全国劳动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