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航空事业先驱王士倬
17144200000018

第18章 书 信 · 回 忆·怀念(1)

1984年高士其来信

张任、王士倬同志:

你们要到我家来看望,我现在北京医院治疗气管炎已五个多月了,不能回家迎候。明年是一九八五年我母校乙丑级六十周年纪念日,为此徴询我的意见。

我认为这是大庆,应当隆重举行。届时可以预先对外国发行中国日报以及首都和各省市的大 [报另]。乙丑级同学返校参加庆祝活动,并由校内同学组织接待工作,还可以录像、录音并合影留念,还可以制纪念章及纪念册等,视人力、物力、财力而定。是否有当乞赐回音。

1981年高士其办公室来函

王老:您好!

本月十二日承您和张、许等同志来看望高士其同志,非常感谢。

遵从大家的嘱托,十三日,十四日电话中央组织部,未果。

十五日再次电话中央组织部王子光同志,据说本月十三日收到国务院党委函,同意您在国务院参事室任职,并已将任命交给您的上级机关(中国医药公司)聘您老任职。这是一点。

其次,您的子媳调京问题。由于北京进人困难,中央组织部电话市人事部门,把此事作特殊问题对待,并要求他们为您的子媳安排工作。

三,您的住房问题,中组部已向国务院参事室谈过您的住房情况,希望能早日解决。但北京住房情况紧张也是事实,何时能得解决,也许还得等等。

四,您去航空学会事,中组部已通知沈元的秘书,并介绍过您的情况,也希望他们在会议上介绍下您的情况,也希望高士其同志和沈元同志联系一下,以备在选举时能选上顾问或理事。

大致如此。总的说,中组部的王子光同志做了不少工作,我们表示感谢。

您还有什么事情,请告知为盼。打电话也可以:892991。

附:高士其同志在十二日写的诗一首,请提意见。此致

敬礼

高士其办公室敬上

1981.4.15.

回首五十年

高士其

鸡年谈往事,

回忆在我脑海里翻腾。

乙丑同班情谊深,

水木清华沐春雨,

波斯顿一聚今再聚。

回首五十年,

历尽艰险与苦辛,

一把辛酸泪。

时光如流水,

白了少年头,

青春一去不复返。

愿我们共同努力,

为四化,为祖国,为人民,

贡献聪明才智,

创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1981年4.12.北京

1991年顾毓琇来信

士倬兄:

4/27日返母校参加八十周年校庆,盛况空前,后接施嘉炀兄来函,云4/27、28两天返校校友,达一万五千余人。

5/15返费城后,接到吾兄来信,方悉已由城内搬到新住址,惜在京不知,未能奉访为憾。

来信所嘱之事,据弟经验,个人写信,不易有效,弟于1972年即退休,已不在大学支薪,仅靠政府养老金及教师组织养老金度日,已无资格为人做经济担保。在大学仍有Emeritus Professor荣休教授虚衔但亦无资格代表学校任何专业作邀请信。本人内侄孙因五年服务限制,不能赴德国进修(虽有奖学金)只得等待五年,因此,但凭本人信件,提前出国也不能有效。

迟迟作复,因回来身体需调整,乞恕之。

专此,即祝 健康长寿!

附:

纪念清华航空工程组创始人王士倬教授

[美] 顾毓琇(1923)

承宪康先生:

近悉戴振铎校友写了《纪念冯桂连教授》一文,因赶写纪念王士倬[1]教授一文,希望同时发表。

顾毓琇敬启

1997年1月17日

清华大学工学院于1932年秋成立,由原有土木工程系及新成立之电机工程系及机械工程系组成,梅贻琦校长兼任院长。土木工程系由施嘉炀教授继续担任主任,电机工程系由本人担任主任,机械工程系由庄前鼎教授担任主任。1933年1月,本人兼任工学院院长,电机工程系主任由倪俊教授担任。1938年1月,施嘉炀教授继任工学院院长,赵友民教授继任电机工程系主任。

1933年秋,电机工程系分设电力组及电讯组。1935年6月,电力组第一班毕业。1935年秋,机械工程系航空工程组正式成立。1936年6月,电力组第二班毕业,电讯组第一班毕业,航空工程组第一班毕业。

1933年1月,聘王士倬为航空工程教授,遂为清华航空工程组创始人。1935年2月,添聘冯桂连为航空工 程 教 授。1936年2月,经 冯 · 卡 门 博 士(Dr.Theodore von karman)介绍,聘请华敦德博士(Dr.Frank L.Wattendorf)为航空工程教授。

1933年春,清华工学院代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制造防毒面具 8000套,由庄前鼎、李运华(化学系教授)负责活性炭部分,庄前鼎及王士倬二教授负责面具部分,师生合作,赶造成功。制造经过,由庄前鼎为文,发表于《清华周刊工程专号》(1933年5月)。1936年冬,又受绥远省政府傅作义将军委托制造防毒面具10000套,由本人亲自送至绥远(1937年2月),见汪一彪教授论文,载清华《工程季刊》第一卷第一期。

1934年夏,王士倬教授设计五呎口径之实验风洞(Wind Tunnel)开始制造,张捷迁相助,翌年4月完成,为中国自制第一具风洞。冯桂连教授于1935年2月到校,即设计制造自动平衡式天秤。风洞完工后,4月24日进行第一次试验,结果圆满。1936年5月,中国工程师学会及各专门工程学会在杭州举行联合年会。王士倬、冯桂连、华敦德及张捷迁宣读“清华大学航空风洞”论文,得第一奖。该论文后载《工程》第12卷第 1号。同时,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宣告成立(按1931年5月,中华工程师学会与中国工程学会合并成中国工程师学会,本人时担任中央大学工学院院长,曾参与其事。中国电机工程师学会于1934年10月10日在上海成立,1935年4月 4日举行第一届年会。1936年本人当选为中国电机工程师学会第三任会长)。

1936年5月,清华大学拟在南昌航空委员会空军基地建造十五呎口径航空实验风洞。7月,航空委员会在南昌拨房屋为清华航空工程研究所办公室。10月,航空委员会拨到第一期补助费。11月,清华航空工程研究所正式成立,本人兼任所长,庄前鼎教授兼任副所长。大风洞工程进行,由华敦德、冯桂连及张捷迁负责。兹录预计初步工程进展如下:11月9日,地基工程; 11月28日,地基混凝土工程; 12月1日,搭木架样板; 12月7日,风洞混凝土工程。

1936年7月,华敦德教授在清华《理科报告》第3卷第 4、5期发表“The Effect of Return-Flow Wind Tunnels”。11月,华敦德、冯桂连及张捷迁在清华《理科报告》第3卷第6期发表“The Energy Ratio of the Tsing Hua Wind Tunnel”。

是年5月,王士倬奉令筹备航空机械学校。该校后在南昌成立,钱昌祚(清华1919级)担任校长,王士倬担任教育长。因此王士倬虽离开清华,但在南昌航空机械学校教育长任内,除培养国内各大学毕业生外,仍可协助清华航空工程研究所建造十五呎大风洞工程工作。

1937年7月,冯·卡门博士应清华大学之聘,担任名誉教授,并由美经苏联到达北京。在北京3日后,于7月6日下午由本人陪同冯·卡门博士乘火车由北京赴南京(按7月7日清晨卢沟桥事变,中日大战开始)。

在南京,拜访航空委员会周至柔主任。7月9日,由南京飞九江,王士倬乘专机来接,即换机赴南昌。冯·卡门博士由华敦德教授陪同视察清华建造中之大风洞(按大风洞工程于3月15日完成混凝土工程,4月15日完成风洞内部工程)。

7月14日,赴庐山,由梅校长及本人介绍冯·卡门博士及华敦德教授谒见蒋委员长及夫人(夫人时任航空委员会秘书长)。冯·卡门博士提及CIT(加州理工学院)有孟昭英博士能制造最小真空管,蒋夫人表示可由航空委员会聘请返国,本人乃报告孟昭英博士已应清华无线电研究所之聘担任教授(按清华无线电研究所)由本人兼任所长,任之恭教授担任副所长。后西南联大成立无线电系,孟昭英担任首任主任)。

7月15日,本人参加庐山谈话会。冯·卡门博士由华敦德教授陪同赴日本参观。后华敦德返北京,携清华公物及物理系“镭”南来,9月初到南昌,即患风瘫病。本人于 9月初随梅校长至长沙,筹备与北京大学及南开大学合组之长沙临时大学(翌年迁昆明,成立西南联合大学)。10月,派车接华敦德教授由南昌至长沙,入湘雅医院疗养。12月中,专机赴港,乘轮返美,二年后方能起床行走。

1937年3月,华敦德与张捷迁在清华《工程季刊》第一卷第一期发表“Analysis of Stresses in Thin-walled Concrete Tubes”。6月,又在《工程季刊》第1卷第2期发表“Analysis of Bending Moments in Support-ing Rings for Thin-walled Tubes”。在《工程季刊》第1卷第1、2期中,尚有冯桂连所著“清华自造之滑翔机”及“清华五呎风洞风流扰动之测定”二文。

1937年12月初,大风洞土木工程大致完成,电动机亦运到香港,详见张捷迁著《国立清华大学十五呎口径风洞》,载《航空机械》第四卷第九期(1940年9月)。

1938年8月,华敦德教授在美国飞机工程杂志发表“清华大学五呎口径风洞”及“清华大学十五呎口径风洞”二文,又在国际应用力学会议发表“影响回气航空风洞能力比率的因数”。同时,清华航空工程研究所林同骅教授在美国航空学会会报发表“薄层板剪力的研究”论文。

1938年4月底,航空工程研究所由南昌迁成都。秋,自成都迁昆明。同时,西南联大成立航空工程系。1939年3月中旬,航空工程研究所迁入北门街71号,即着手制造五呎口径航空风洞,翌年(1940)夏全部完成。

自王士倬教授于1935年4月完成自制五呎口径航空风洞,至1940年夏清华重建五呎口径航空风洞,中经在南昌空军基地自制十五呎口径航空风洞被日本飞机炸毁,但吾人对航空工程始终自力更生,为抗战胜利后培养航空航天人才奠定基础。

1934年清华招收专科留美学生20名,其中文学院3名,理学院7名,法学院(包括法律、政治、经济)4名,农学院2名,商学院1名,及工学院3名。工学院录取土木系2名,机械系1名。土木系交通大学张光斗及清华大学徐芝纶当选,后张光斗成为水利专家。机械系交通大学钱学森当选,但被指定改学航空,且须补修航空专业知识一年,由王士倬教授指导。钱学森及华敦德皆为冯·卡门博士的高足。钱学森先生对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贡献,人人皆知。本文纪念王士倬教授,只限于清华自制航空风洞。但王教授对航空航天人才之培养,实有不可磨灭之功绩。本人于MIT 研修时,曾同住一年,而早出晚归,极少见面。在清华任教时期则朝夕相处,其努力创始航空工程组,至今钦佩。1991、1992年曾在北京重见,其夫人尚健在。后悉士倬兄继其夫人仙逝,寿达九十,为国宣劳,可无遗憾。

1991年张捷迁夫妇唁函

注:张捷迁,1928年从吉林辽源考入东北大学纺织系。1933年被聘为清华大学航空系助教。曾在清华大学设计及制造了中国第一架滑翔机。1940年赴美留学,为世界著名大师冯·卡门的研究生,此后定居美国,受聘圣母大学任应用物理学教授。晚年的张捷迁为恢复张学良将军自由和恢复东北大学校名做出重要贡献,被誉为东北大学校友中爱国、爱校的楷模。2005年7月5日在美国休斯顿逝世,享年95岁。

1991年任之恭夫妇 函

昌一、昌又、昌井:

你们好!

在报纸上读到令尊于11月6日逝世,我们感到非常哀痛,又没法表示我们怀念他的心意,前几天收到你们11/18日的信及相片,感激你们代我们买了花篮表示我们的敬意,我们在此向你们感谢万分!

回忆1979年5月(我们刚到北京二月)由张任先生告诉我们关于你们父母的情况,我们立刻要求联系,先被拒绝,后来我们坚决要求,居然于5/11日得请你们父母和昌井相会在友谊宾馆,我们见面时的情绪,样样都记得,悲喜的情况完全印在我们脑中,后来我们坚决要求又在他们住处见面,他们吃的苦头真使人不可想象! 总算后来生活情况改进,可是宝贵的时光……可叹! 可悲! 你们三位事业成功,得慰你们的父母。

专此即祝

你们新年顺利,身体健康!

注:任之恭,1906年10月2日出生于山西省沁源河西村。1920年考入清华,1926年毕业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电机工程专业继续深造。先后在剑桥麻省理工学院、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哈佛大学学习研究,获得电机工程学士、无线电通信硕士、物理学哲学博士等学位,并任教于哈佛大学和赴德国各大学访问考察。1933年回国,受聘于山东大学,任物理学教授。第二年受聘于清华大学,为物理学和电机工程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