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东线序曲
17144100000028

第28章 面对历史,我们别无选择

———中国航空发动机要走自己的路

航空报国要有中国心

发动机是飞机的心脏。没有好的发动机,决不可能有好的飞机。

一个国家,没有独立自主发展的航空发动机事业,就没有独立自主发展的航空工业,也就没有独立自主的空防力量。再先进的飞机,没有自己的心脏,只能是堆废铁。

发动机的发展制约着军用飞机的使用与发展。在当今和未来的高科技战争中,先进的航空动力是一个国家实力的重要体现。航空发动机是一种特殊的高科技产品,航空动力技术已成为一个国家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当今世界,能独立研制先进航空发动机的只有美、俄、英、法4个国家,他们把发动机作为国家的战略产业来发展,严格控制其核心技术,不准向国外转让,更不准向我们中国转让。

保密与封锁,给中国的航空事业带来了严重的“心脏病”,周恩来总理几十年前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的航空工业要搞好发动机,解决飞机“心脏病”的问题。总理的嘱托,让几代的中国航空人满腔热血为报国,千辛万苦、奋斗不息。从1951年12月111厂修理第一批发动机开始,我国航空动力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修理到仿制,从仿制到自行制造的发展过程,在测绘仿制、改进改型、预先研究和产品开发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共生产出近6万台各型发动机,用于各种国产军、民用飞机。应当说,成果辉煌、可歌可泣。然而,在自豪的背后,让几代航空人寝食不安的是,半个世纪过去了,我们航空发动机行业仍未摆脱机制僵化,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产品与设备老化,技术进步乏力,人才流失加剧的困境。我们仍然没有自己设计的发动机,我们飞机的心脏还是仿制别人的或买外国人的,“心脏病”仍然拖累着中国飞机的发展!受制于外的坚冰仍然没有打破!

“航空报国,要有中国心,”这悲壮的呼唤,在一代又一代的航空人心中震撼。

2002年上半年,是中国航空动力发展史上一个重大的里程碑,5月,我国自主研制的“昆仑”新型涡喷发动机,通过国家设计定型审查,我们终于有了自己自主知识产权的航空动力,中国飞机终于有了中国“心”。巍巍“昆仑”横空出世,实非不易,用行家的话来说,造航空发动机比造原子弹还难。世界上有7个国家能造原子弹,但在此前只有4个国家能自主研发航空发动机,他们把航空动力作为国家的核心技术,从不外传也不外卖。今天,坚冰已经打破,中国,也站上了自己研发航空发动机的山巅。

“要从民族、国家利益的高度来站位”

回首登山的路程,为什么50年后我们才登上第一个制高点,为什么50年来,我们航空动力长期在测绘仿制中徘徊,走了不少弯路,也走了许多下坡路,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越拉越大,从总体技术水平来说,较国外相差一代半,约30年,而且这种差距还在进一步扩大。俄罗斯礼炮机器制造联合企业已经在制造第五代航空发动机,美国F119发动机已经装备到第四代战斗机上,可使F/A-22飞机实现超声速巡航或不开加力达到超声速,而我国现役飞机的动力装置仅停留在国外60年代的水平。

在悲壮中反思,从民族、国家利益的高度来站位,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一个国家的国防实力,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靠金钱是买不来的,也是买不起的;我国航空动力必须自主创新,跨越发展,不能走照抄引进、仿制的闭环之路;航空动力的落后已经成为严重制约整个航空工业发展的瓶颈。面对历史,我们别无选择,整合调整航空动力结构,转换机制,彻底根治飞机“心脏病”,是民族利益的需要,是国家利益的需要,刻不容缓,历史的责任已经落到我们这一代航空人的肩上。

不管过去走过多少弯路,不管过去有过多少失误,我们的任务不是评判历史,而是创造未来。痛定思痛,我们最大的失误是民族工业之魂的流失,我们必须打破闭环,重新标高民族精神,重新昂起民族魂魄。走中国航空动力发展的路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唯一的选择,不能再过30年、50年,我们的发动机还是“心脏病”,不能一圈练下来,我们的航空动力还不灵,那我们就愧对民族、愧对国家,也愧对人生。

战略定位我们就是国家队

战略是一种定位,战略燃动,是航空动力整合的重中之重。

过去的失误,最关键的是在战略上迷失了方向,没有关于全局及未来的决策,干一个丢一个,缺乏发动机的发展战略,没有明晰的规划,打乱仗。1958年干出了喷发-1,出了3台丢了;1959年干出了红旗-2,又被“814”冲了;涡扇-6,“四上三下五转移,”折腾了20年,80年代初最后由于配装的飞机型号下马而无用武之地,时任总师的李志广为之潸然泪下。

点燃航空动力,必须把航空动力提到国家战略产业的高度,制订符合国情的先进发展战略和中长期规划。没有战略定位,我们的整合就会夭折。整合,首要的是战略燃动。

发展航空动力,我们是国家队。

我们要成立真正意义上的国家航空发动机设计研究院,我们要有自己的科学家队伍,要有一批首席科学家,要有航空发动机领域里的相对论理论研究者。

我们要建设世界上最强的发动机企业,为世界发展贡献动力。这个企业是科研生产一体化的科研主导型的企业。并且建立长期在市场竞争条件下的机制,建立一支职业经理人队伍。

航空报国,打造中国心。这就是我们的战略,这就是当今航空人的宣言。

从这个战略的高度来认识问题、思考问题、处理问题,我们就能充满激情,眼光高远,心胸开阔,用这个战略来引导职工,我们就能从吃饭机制跳跃到发展机制的轨道上来。从这个战略上来把握整合,就能有效地整合,利用人、财、物资源,打破单位和行业壁垒,采取优势兵力,推动技术创新,加强航空动力发展的步伐。如果我们还停留在各自顾自己饭碗的状态,那什么事也干不成,那我们只能永远跟在别人的屁股后面爬。

“抓住机遇超越”

马克·吐温曾经这样抱怨:“我往往是在机会离去时,才明白这是机会。”事实上,这也是许多公司的命运。正如有人所观察到的那样,公司不外乎三类:其一为身体力行者,其二为作壁上观者,其三为莫名其妙者。在信息不完全和瞬息万变的现代市场中,第一类公司大体能做到把握机遇、以变求生。而第二、第三类公司往往不是苟延残喘、度日如年,就是难以摆脱灰飞烟灭的厄运。

世界上一些著名的公司之所以杰出,就在于他们善于抓住机遇超越。1952年,在民用飞机制造领域,道格拉斯公司(即后来的麦道公司)一直是行业的领头军,但在40多年后,波音公司却把麦道兼并了,原因就在于波音抓住机遇,开发了喷气式民航飞机,而麦道却坚定地认为,螺旋浆飞机会继续主宰民航飞机市场,结果失去机遇,落到被并购的地步。

人类进入21世纪,党中央提出前20年,是我国发展的重要的机遇期。知识经济的兴起,动力技术的飞速发展,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国际合作环境的改善,综合国力的提高,特别是党中央、中央军委的高度重视,为我国航空动力技术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机不可失,时不我待,我们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创新发展,努力超越。

学成于创,毁于搬。照抄照搬,永远改变不了中国航空动力落后的面貌,只有超越、创造性地学习,创造性地开发我们自己的智力,我们才有可能在全球化的竞争中不断缩小差距,去实现大集团战略所描述的愿景,立足跻身于世界航空强者之林的队列。

当今,企业面临7种主要作用力的环境,其中首推全球化竞争。这种竞争已经渗透到世界各个角落,它不再仅是世界汽车巨头需要考虑的事情,而且已经是我们每个航空人每天都必须面临的现实挑战。在世界航空领域,波音和空客两大巨头已经把世界市场几乎垄断殆尽,我们中国航空工业要想在夹缝中求生存并发展壮大,必须创新超越,创新变革是我们生命中的常态。旋转的陀螺仪能够不可思议地保持平衡,就在于轮盘的高速度旋转,石头在水面上的不沉,就在于它的速度。在今天,不变革就难以生存在外部环境中,我们只有创新、超越,才能生存和发展。我们航空动力在旧的轨道上已经运转了50年,我们既然知道照此运转下去,非垮不可,我们为什么不抓住机遇变革超越、求取生存呢?变革,是痛苦的,正如惠普公司的创始人之一———比尔·休利特(BillHewlett)所说:“变革从来不会是轻松有趣的,舒适和安全只在传统和旧有的机制中存在。但是变革必须来临,不管变革的过程有多么痛苦,代价有多么昂贵。”惠普前CEO现年61岁的帕赖特在谈到卡莉(惠普现CEO)和郭士纳(IBM公司CEO)的变革时说:“他们俩人都通过变革把公司带到了一个新的境界。“我们这一代航空动力的变革者,要点燃变革的大火,让中国航空动力在变革中杀出一条血路,杀出一条中国航空动力自主创新发展的新路。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

调整整合是变革的主线,是发展的基础,是加速的前提。发动机不尽快形成力量,拧成一股绳,势必拖中国飞机的后腿。现在飞机设计中数字化设计发展很快,机载系统的电子化也快速发展,世界航空多电发动机也在加快研制,我们干发动机的力量本来就弱小,并且分散,如不形成合力,根本赶不上世界发展的速度。在过去30多年中,我国可获得的航空发动机性能水平提高的平均速度仅为美国的55%,若不整合有限资源,集中力量,加速变革和发展,差距只会越来越大。

然而,调整整合是一场攻坚战,结构调整最困难的是内部整合,包括文化整合、知识整合和人员整合。整合中不可避免地出现的利益调整,是所有涉及单位的领导和员工最关心的问题,因此,观念的变革,文化的整合,思想的统一是整合成败的关键。思想观念的变革是所有变革中最深刻、最艰难、最危险的变革,正像郭士纳说的这种变革“从终极意义上来说,并不是管理者去改变文化,而是去邀请员工自己来改变文化,自己改变自己。”打造中国“心”,要从“心”开始。

成都武侯祠有一副著名的治世名联———“攻心”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攻心”联悬挂于诸葛亮殿,已数百年,引起世人的广泛关注。1958年,毛主席莅临,曾对此联注视良久。“文化大革命”期间,毛主席又曾嘱咐来川的某位领导观看此联。这副联语讲的是诸葛亮治国和作战的指导思想,意义十分深刻,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攻心”是用兵者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治业者的最高追求。审时度势,宽严相济,依据时代和客观的具体条件行事,是领导者的艺术,也是企业家的战略。这一道理对于今天我们整合战略的推动和实施,非常有参考和指导作用。

整合,要先从观念的转变,认识的统一做起。所谓“上下同欲者胜”,各单位的领导者和管理者的思想统一,是整合的关键和前提。没有领导者的思想统一就不可能有员工的思想统一。发动机的整合,是一个系统工程,任何微小的不和谐都会导致“牵一发而动全身”,使整合失败。每个单位都会有各种特殊的情况,也都可以找出一大堆特殊的理由来强调整合的困难。的确,整合是一件困难的事,但不整合,面临淘汰的危险更可怕。这是我们最后的一次机遇,正像国歌中说的,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中国的航空动力也到了最危机的时候,必须团结起来,用我们的智慧和力量,集中所有的资源,构筑中国航空动力的长城。

惠普与康柏的“世纪合并”,涉及的资金规模达到800亿美元,人员多达十几万人,合并项目仅中国就多达1000多个,其难度比之我们发动机的整合,可谓“大巫见小巫”。既然惠普全球性的世纪合并都能成功,我们集团的整合有什么理由不成功呢?关键就在于我们的大小掌门人的大局胸怀和战略眼光,要讲大道理,不讲小道理。不讲大道理,很多事情讲不明白,要对历史交账,不从这个层面来考虑问题,势必错失良机;要“大慈大悲,”从中国航空动力发展的长远利益,从航空人的长远利益来思考问题,不能“小慈小悲”,只考虑自己这一方水土的利益。突破局限,放眼长远和大局,燃动激情和心中的发动机,我们的动力事业就会“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写于2003年9月30号并刊于《中国航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