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卡耐基
17140700000005

第5章 加入工薪阶层(1)

做童工

与富有家庭的孩子相比,在这种清寒家庭中成长的孩子有许多优点:吃苦耐劳,懂事早,有节俭的习惯,谦虚谨慎,善于体谅父母。

安德鲁·卡耐基就是具有以上优良品性的孩子,他虽出身下层,但因他的父母都是十分正派的手艺人,因此他身上没有沾染社会底层的种种恶习。他从小就承受到穷困生活的沉重压力,他最担心的是一家人一日三餐无以为继。

那个时候全家人每个月只要有25美元——每年300美元的收入,就足够生活下去了,但是他的父母即使拼命工作,也无法赚得这个数目。

家中生活这么艰难,卡耐基自然不能再继续上学念书了。他急着想有一份工作来帮助家庭。河根叔叔建议他出门做提篮小卖,但母亲坚决反对,她担心这么一来,儿子就会学坏,一辈子走不到正路上去,还不如干脆到工厂里当童工为好,因为这样是堂堂正正地卖劳动力。于心无愧,不会被人看不起。

不久,他父亲就弃织布的家庭手工业工作,而转人史托克先生所经营的棉织工厂做工,由手工业者变成了雇佣工人,他在这家工厂为卡耐基也找到一份卷线工的工作,每周工资是一元二角,就这样,卡耐基作为一位童工开始进入社会。

当时,雇佣工人是很辛苦的,工厂没有实行8小时工作制,工人天还没亮就起床吃早餐,在天亮以前必须赶到工厂,除了中午有一段很短的休息时间外,要一直工作到天黑才能收工。一天工作下来,卡耐基觉得格外的累,但他想到,做工是为了整个家庭,他也就毫不埋怨地天天努力地干下去了。

不久卡耐基拿到了生平第一次的薪金,当时他感到的高兴是笔墨难以形容的,以后他虽然赚了数以亿计的金钱,但是没有一笔钱能像当初的一元二角那样令他快乐。这种十分快乐的心情建立在他的独立感和自尊心上面,因为他现在已经是家庭的助手,不再需要仰赖父母来养活了。

不久之后,有一位苏格兰同乡约翰海先生,在这个小城开了一家生产丝线的工厂,他需要一名童工,便上门来对卡耐基的父亲说:“我想雇用你的小孩,行吗?”

他答应出每周二元的工资,这对卡耐基来说实在是一份高薪。当然,以后卡耐基不能再和父亲一起上班了,这使他感到孤单,但他为了增加家庭的收入,便毅然地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独自去面对新的工作环境。

这份工作确实繁重,远远不是一个刚出家门的孩子承担得了的。他独自一人负责操作蒸汽机的运转,也就是在这家工厂的地下室为蒸汽锅炉点火。他必须住在工厂里,每夜隔一段短时间就要爬出被窝,去调整蒸汽压力,以免它过高或过低,蒸汽压力太低机器就不能工作,蒸汽压太高锅炉就会爆炸,因此他日夜处于紧张和不安之中。他每次回家,从不向双亲诉苦,因为他知道双亲的烦恼已够多了,不应该再加重他们的思想负担,他心中不停地鼓励自己坚强起来,并告诉自己:“只要脚踏实地地做好工作,好机会一定会来临的。”

有一天机会终于来临了,原来这位厂主约翰海先生虽然善于经营,却不会写字,他经常要填写一些货款单,总是没办法写好。有一天,卡耐基刚好走过他身边,他叫住了卡耐基说:“你会不会写字?你把这个写写看。”说着就拿了一张纸和一支笔给卡耐基,卡耐基虽然只念过四年书,但他上学十分认真,练就了一手好字,当时他照着厂主所说的端正地写好.厂主看到之后非常高兴地说:“好,从今天起我要将你调为事务员。”

就这样,卡耐基就从辛苦的机械房中解脱出来了,他深深体会到当年认真读书是多么重要,现在一旦需要,就可以派上用场。

这位厂主说到做到,立即将卡耐基调到办公室里工作,那儿还有三名担任簿记工作的年轻职员。他被派任为书记(专管记录和抄写的职员),但他脑子灵活,对于簿记等账务工作一学就会,所以后来也让他协助做簿记工作了。

当时他们这家工厂是采用单式簿记法记账,但是其他的大工厂、大公司则都采用复式簿记法,于是卡耐基便和同事们商量在冬季时去读夜校,以学习这种新式的簿记法。到了冬天,他们就到匹兹堡一位威廉老师开设的补习班学习,终于学会了复式簿记。在职人员也应利用一点一滴闲暇时间学习有用的知识,这是卡耐基成功的一条重要经验。

安德鲁·卡耐基当童工的时间不长,就很快从干体力活的机房工调升为坐办公室的职员,他深感自己福星高照,对目前的处境也颇满意。但好机会又接踵而来,使他的地位一步步上升。

有时好机会隐藏在一些小事情中,而人们往往忽略这些小事,让机遇白白丧失。而卡耐基的成功也许就在于他对待生活中的事情,无论大小都一丝不苟。

1850年春天,卡耐基担任白领职员已接近两年,当时他们家还住在河根叔叔的厂房中,某个夜晚,安德鲁·卡耐基下班刚踏进家门,就听到一个客人正在与河根叔叔说话,这人是匹兹堡的电报局主任戴维斯·布鲁克,是河根叔叔的棋友。

布鲁克对河根说:“我们电报局苦于找不到一个挨门挨户送电报的既能干又可靠的少年,你能给我介绍一个吗?”

河根想到了他的同乡侄儿,于是说:“哈哈,我这里正好有一个,名叫安德鲁·卡耐基,他不但腿脚勤,而且十分可靠,这孩子你一定会喜欢的。”

接着他再转头对卡耐基说:“怎么样,你要试试看吗?”

卡耐基高兴极了,他当然愿意,他本是个活泼好动的人,这份工作正符合他的愿望。

母亲赞成他去,但父亲却举棋不定,他认为现在这份每周两元的工作对卡耐基来说已够优厚了,最好不要得陇望蜀,贪心不足。况且半夜里送电报,必须走幽暗的道路,不知道会遇上什么危险。但卡耐基生性爱冒险,他不是一个墨守成规、前怕狼后怕虎的人。不管父亲说什么,他都坚持要去,最后父亲终于让步了。

于是父亲便到工厂去和约翰海说明卡耐基要转职的事,厂主约翰海告诉父亲说,他很需要卡耐基,有点舍不得让他离开,不过只要新的工作对卡耐基有好处,就让他去考考看吧,同时约翰海还亲切地说,如果考试失败,他还愿意为卡耐基保留这个职位。

几天以后,父亲带着卡耐基渡河到匹兹堡去,找到电报局,卡耐基单独走上二楼接受面试。结果面试成功,布鲁克对他的印象很好,最后微笑地问他:“你什么时候可以开始工作?”

卡耐基回答说:“如果愿意录用我,现在就可以开始工作。”

安德鲁·卡耐基是一个说干就干,遇事决不拖延的人。他认为,无论任何机会一定要当场把握,因为机会是稍纵即逝的。如果当时他说一星期或十天以后再去上班,这份工作可能就会被其他的应征者获得。

布鲁克当下就录用了他,他也就立刻认真工作起来。同时找个机会跑到外面,把被录用的喜讯告诉站在街角等候的父亲,并要他赶快回家,让妈妈早点获知这个好消息。

这是他自己真正踏出的人生旅程的第一步。匹兹堡到处充满了报纸、书籍和阳光,每分每刻他都可以学习到新的东西,从而为他的事业的开拓打下了稳固的基础。如果他没有抓住这个进入匹兹堡的机会,就会永远待在阿利根林这样的小城里,过着闭塞和委屈的生活,哪里谈得上发展呢?而这次求职的成功,起因于布鲁克下棋时一句漫不经心的谈话。而对这句话的回答却成了安德鲁·卡耐基一生成败的关键。所以他本人日后总结人生经验说:“有时候,许多重要的事情往往都是由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中产生出来的,往往一句话、一个小动作不仅可以影响到个人的一生,也许还能够左右国家的命运。”他还反复告诫后辈们说:“在小事情中往往隐藏着具有重大后果的事情,年轻人应该将这句话永远铭记在心。”

当时电信事业是最新的科技成果,卡耐基能进入属于科技前沿领域的部门工作,日后说不定还有学习尖端技术的机会,他当然十分快乐和珍惜,为了准确送达电报,他努力练好过硬本领,例如,他能把每条街的公司名称按排列顺序一一背诵出来,而且可以从相反的方向倒背。此外他还牢记每个公司的面貌特征,做到不把电报送错,同时努力结识那些负责收电报的人,这样一旦在街上遇到收报人,就可在路上把电报送给对方。经过一段时期后,他结识了不少公司内的人员,还有了若干感情深厚的朋友。

他们这些邮差除了送电报之外,每天早上还要打扫办公室,对于这种卑贱的劳役,安德鲁·卡耐基也认真地去做,因为他知道成功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必须一步一个脚印,从最低层的工作一步一步往上爬才能得到。他后来告诫那些有上进心的青年们说:你们要重视的不是那些有钱的小老板和倚仗势利亲戚作后台的人,而是那些自强不息、从打扫办公室开始奋斗的人。只有后一种人才是你们应该提防的真正的对手。

当时与他一起打扫办公室的主任邮差大卫·麦加格后来竞成了有名的阿利根林溪谷铁路公司董事长,就是一个奋斗成功的明显例子。

卡耐基在送电报时总是千方百计吸引别人注意,这为他日后的成功造就了一个良好的人缘关系网。他后来总结经验说,所有聪明的少年们,如果想获得成功,最重要的就是必须吸引别人的注意,使他认识你,因为人们永远都在留心寻找那些聪明伶俐的少年。

当时他工作的邮差组里,常常遇到一些好差事,例如有一些越区投递的电报,公司准许他们可以多收一角钱的工资。像这种“一角”电报,是大家抢着要去送递的好差事,因此大家就经常为这件事而发生争吵。

为了解决这种争端,卡耐基向大家建议把这种特别电报费当做共同资金积存起来,到周末的时候再平均分配。这么一来,就圆满解决了,因而重新恢复了和平与秩序,这也就是卡耐基在金融组织方面的最初尝试。

安德鲁·卡耐基在电报局担任邮差一年之后,他办事的认真负责得到了上司的赞赏,同事的好评。于是,楼下营业部主任约翰·葛拉斯先生经常找他代班。因为葛拉斯先生有政治野心,交游很广,经常外出有事,安德鲁·卡耐基利用代班的机会,熟悉了他的工作,他不仅可以受理客户的电文稿,也可以安排邮差去递送电报。他的代班工作虽然受到其他邮差的嫉妒,但对他的工作能力是个很好的锻炼机会。

当时同事们都说卡耐基吝啬,一分钱也不敢乱花。他们不知道他家里即使一分钱也都有重要的用途。他把赚得的工资一五一十都交给了母亲,而他母亲每天尽量节省生活开支,将一个又一个五角银币存起来,当凑足200元时,他们就把它寄还给当初他们要来美国时,主动支助20镑给他们的韩德森太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