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绿色西藏
17136000000080

第80章 绿色首府 幸福拉萨(11)

宗角禄康公园,同时是藏传佛教的朝圣场所。公园里无冬历夏,始终充满着宗教热情,一天之内无早无晚,从四面八方入园的信众络绎不绝,又从各个小门离园而去,佛教节日期间更是人流涌动。信众虔诚地做着动作,表达对先辈大师的崇敬之情,布达拉宫曾经是前辈大师修行之地。随处可见藏族同胞,在园里任一地方伫立片刻,面南仰视着布达拉宫,手掌合十,默默祷告,戴着礼帽的要脱帽捏在手指间。有的在行进中磕着长头,双掌合拢连续分放在胸前不同部位,站直身体之后再屈身匍匐在地,双手按实地面的同时翘起双掌,尔后再站起身来重复前个动作,一个接着一个往前磕,浑身沾满了尘土,额头和面颊印上了铜钱大小的尘土印记。

小贴士

园林工人是种树育花的。一年大部分时间里,拉萨市区的公园、广场、绿化带、街道路边,通常摆放着许多鲜花盆景。做着这项工作的,是拉萨市的园林工人。

拉萨市园林局苗圃队的队长白玛,向采访他的《西藏商报》记者讲述了他一年中主要工作经历。城市园林工人在一年四季里所需要做的工作都不一样。初冬,一方面清理树上落下的枯枝败叶,每天都能收集大量枝叶,用宽大的聚氯乙烯袋子装运,把它们集中起来分头埋在地下,充作来年育苗的肥料;另一方面回收摆放在各点的枯萎花盆,把花盆泥土倒回苗圃,规整好各种类型的花盆,以备来年再用。

白玛说,每年1月份在温室花圃里整地、备肥,播撒种子、种花;2—3月要把所种的花苗移入花盆,同时开始一年一度的种树工作。他强调了种树的技术,“挖树坑时可不能乱挖,树坑的深度要在70—80厘米之间,宽度在60—70厘米;在种树时,树根一定要带上土球,这样才能提高树的成活率。”接下来,是做好幼树的管护工作。4月底就开始摆花了。工人们把分类好的花盆分送到各公园、路段和景点,照着园林局给的图纸摆放,用花盆塑造各种图形。每逢大型庆典活动,要勾勒出节日标语用字,熟练的园林工人就是设计师、美术师。这项工作一直持续到10月底。

7、8、9三个月是拉萨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时段,树木很容易生虫子、招致病害。园林工人成了树木的护士,给生虫的树木喷洒药物。为了保护市民的健康,园林工人需要晚上加班,把技术员配制好的杀虫药喷洒到树上去。

在拉萨的公园、绿化带和人工景点等场所,经常能看到园林工人的身影。有的在补栽幼树、拔除枯树,有的在清除杂草、架水管喷灌花池,有的戴着口罩、手持长竹夹,低头查找纸片、烟头、饮料瓶、果皮、包装盒等垃圾,一趟接一趟清理、收拾,这时候,园林工人是绿化保洁员。年复一年,风里雨里,行色匆匆,夜以继日。白玛队长总结道:园林工人一年之中没有不忙的时候,加班加点就是家常便饭,摆花、洒水、打药、捡垃圾、修剪绿化带……工作量再大、再累也没有怨言,做的就是这份工作。

更多的信众在行走过程中挨个拨动转经筒,就相当于在读上面的经文。布达拉宫所在的红山建有围墙,墙外自西往北、再由北向东,大半圈的围墙后面连锁式排着粗细、长短近乎一律的转经筒,转经筒架子上面罩着“屋脊”状的铁皮盖檐,檐下垂着装饰性的红绿绸布,经常有老年阿佳逐个擦拭转经筒,并给转经筒的转轴涂抹润滑油。

上面已经提到了,龙王潭西端北岸空地上矗立着五座白塔,其外围建有长方形的转经架,形似墙外的转经框架结构及维护方式。白塔南面不远处有一座煨桑炉膛,时常有人从炉口往里添加燃料,圆形上口吐出袅袅青烟,散发着清香。天冷的时候走近煨桑炉,感到那一片都暖乎乎的。

另外,公园是青少年学子读书学习的地方。能经常看到,在树荫下、座椅上、小湖畔,少年儿童读书写作业的倩影。尤其在学校期中、期末考试期间,以及西藏的各项招考活动前夕,园内更是布满了手不释卷的莘莘学子。有时候,草坪上聚集一帮中学生,排练劲健的街舞,高难动作招来阵阵掌声。能经常看到,凉亭间、花池边、座椅上,一对一对情侣在此无拘无束地喁喁私语,做出各式各样的爱抚动作……

清幽又充满了朝气的宗角禄康公园,既给一般游客以古树名木的朴素美和木秀于林的翩翩遐想,又给特定考察者以植物学和园艺学直观的丰富知识及众多摄影景点;既为朝佛信众提供表达宗教情感、缅怀先贤的清净之地,又为附近市民提供健身的适宜场地、思想情感交流的热闹场所;既为学子们创造一个课外活动的校外空间,又为天下有情人塑造了一个表达缱绻之意的温馨氛围。只有在这些方面,“公园”这个概念才真正获得其原本含义;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结合。有水的地方就有树、有草、有花,有树、有草、有花还会缺氧吗?

拉鲁湿地,全国唯一的城市天然湿地

位于拉萨市区西北角的拉鲁湿地,是全国唯一一块城市内陆天然湿地,也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城市天然湿地,已经被划入国家自然保护区。

依据《拉萨市拉鲁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第三条,拉鲁湿地北面约6.6千米一线为山峦环绕,属冈底斯山系东延部分;东北面与娘热、夺底两条沟谷汇集成的流沙河衔接,东面与城关区拉鲁乡居民区和巴尔库路搭界;南面紧邻拉萨城区,以拉萨引水灌溉渠的中干渠和当热路为边;西面切北京西路(湿地公园)与冈底斯山交汇处。水源区,包括北干渠、中干渠、南干渠和流沙河。总面积6.2平方千米,平均海拔3645米,为典型的青藏高原湿地,属于芦苇泥炭沼泽。

在拉萨市民眼里,拉鲁湿地既是一块“风水宝地”,又是一片天然景区。作为一块天然的水汽源地,拉鲁湿地是拉萨城区的温度和湿度调节器。夏季增湿降温、冬季释放潜热保温,因此对于调节拉萨市区近地层的温度和湿度状态,缓和拉萨城市热岛效应和干岛效应发挥着小气候的效应,这种效应将随着拉萨城市繁华度的提高、拉鲁湿地面积扩大和生物种群结构完善而逐渐增强。

同时,拉鲁湿地在改善拉萨城区及其周边生态环境方面有三大功能。一是调节碳和氧。据测算,拉鲁湿地每年通过光合作用,可以吸收二氧化碳7.88万吨、制造氧气5.37万吨,被誉为拉萨的“城市之肺”“天然氧吧”。拉萨海拔高,大气压仅为海平面的60﹪,大气密度为海平面的三分之一,拉鲁湿地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拉萨城区含氧量不足的状况,其意义是非凡的。二是减尘。拉萨市工矿企业很少,大气污染主要来自汽车尾气、生活废气排放等;由于气候干燥、多风、地表植被偏少等,大气遭受季节性的风沙、尘埃污染。拉鲁湿地每年吸收拉萨市区环境中的尘埃量超过了5000吨,因此成为一个庞大的、天然的空气净化器。三是改善水环境。拉鲁湿地中生长的大量水草,既对水环境状况、水生动物的种类、数量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又对湿地中各种陆生和水生动植物的协调发展、保持湿地生态系统功能的完整性和可持续性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夏秋季节,隔着湿地围栏往里观望,湿地内水草丰茂,黄色、粉色花朵遍地绽放;成片的芦苇荡里和零散的小河汊岸边古树间,传出雁莺鸣叫声;一汪一汪的水泊倒映着蓝天白云,成群结队的赤麻鸭、黄鸭、毛腿沙鸡、斑头雁、棕头鸥、戴胜、百灵、云雀等国家一级保护野生禽类,以及少量黑颈鹤,在安定的自由的天地间盘旋翻飞、追逐嬉戏。

冬春季节,若是登上湿地北面的山顶俯视拉萨全城,就会把拉萨城区轮廓想象成一只静卧群山之中的神鸟,拉鲁湿地则宛如这只神鸟的温润小腹;若是从湿地旁边公路上乘车过往,坐在车里可以透过车窗扫视拉鲁湿地腹地,视野里跳跃闪现着浓密的枯草丛,以及草丛里群起的麻雀四下纷飞,飘飘荡荡、奔天边而去。有时候,会发现野兔从草丛内探出脑袋,四下张望,蹦蹦跳跳。拉鲁湿地,隔着一道沟渠和一条马路,与现代街市形成对比,越发显出古朴的原生状貌。

西藏湿地资源保护,被提上政府工作日程。2011年3月1日施行的《西藏自治区湿地保护条例》,是西藏出台的首个有关湿地保护的专门法律文件,规定了依法保护西藏湿地生态资源、建立湿地资源档案、禁止破坏湿地资源等38项内容,标志着西藏成为我国首批依法保护湿地资源的省区。拉鲁湿地国家自然保护区管理站,升格为拉鲁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为了保证拉鲁湿地水源正常补给,防止流沙河裹挟大量沙砾进入湿地而把湿地变成沙洲,湿地管理局在流沙河上游和湿地内修建了5个沉砂池和1个沉砾池。沉砂(砾)池,是指河道上每两处闸门之间(50米间距)被限制着的河段。为了减轻6个沉砂(砾)池的压力,也利于防洪泄洪,扩大了清淤范围,对流沙河途径的娘热沟上下4公里的河段进行清理,同时对直接向湿地补水的“三渠”加以维护。号召“三渠一河”附近的居民,不要在保护区内倾倒垃圾、堆积废料,不要在流沙河上源的夺底沟、娘热沟河段采石、挖沙等。

尽管政府为保证水源安全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但是拉鲁湿地生态环境现状令人担忧。湿地水源污染严重,水体出现富营养化现象。富营养化,指的是在人类活动影响下,营养物质尤其是氮、磷元素大量流入水体,使得水体中氮、磷含量增高,促使藻类和其他浮游生物种群数量激增,水中溶解氧耗尽,水质恶化,导致大量鱼虾死亡的现象。鱼虾的死亡,也表明水里类似的有益的水生动物、微生物,因为缺氧窒息而死。它们的死亡,导致与之相克的可能与人类有害的一些动物、微生物的无限制繁殖。富营养化的影响,是消极的、多方面的。

打个比方说,人的肺部一旦被病毒感染,人的身体健康就要出问题;同样,作为“拉萨之肺”的拉鲁湿地,如果水源被污染,拉鲁湿地的生态环境就会恶化。只有湿地周边的环境卫生搞好了,湿地生态才能免遭污染和毒害。但是,现实情况是,“三渠一河”饱受严重污染。“三渠一河”主段经过市区,两边市民居住集中,有人把生活污水顺手倒入渠里,生活垃圾随意扔进渠里。

冲击眼球的是:对着住户、餐馆的渠坡一片片污渍和食物碎屑,显然是长期倾倒生活垃圾留下的痕迹;横跨渠面的管道和浮桥下面设置的金属拦物栅,挡住或者隔离出来破棉絮、烂鞋袜、破礼帽、婴儿用过的纸尿裤等垃圾,渠心水草上滞留着死狗、死鸡等动物腐体;有人在渠边的隐蔽处大小便,公路和渠边绿化带相接处的人行小道,屎尿一片连着一片,躺在花池、草坪上的闲人和过往行人,通常就近找个犄角旮旯方便,有的角落腥臊呛鼻……附近居民,尤其是妇女和儿童,见此光景现出一脸不高兴。“三渠一河”的水体污染源不是工业“三废”,这一带没有污染企业,而是生活垃圾,为人的吃喝拉撒所污染。

当然,水渠两侧居民几乎毫无顾忌地往渠里倾倒垃圾,渠水似乎成为一个自我消化的流动的垃圾场,除了因为沿岸市民、商户的卫生意识淡薄和环保知识欠缺、贪图个人方便外,有一个现实问题,即他们倒垃圾不方便。生活垃圾处理能力跟不上,也是那条生态渠被污染的一个原因。至于居民和行人随地大小便,与这一带公厕建设跟不上有直接关系。所以拉鲁湿地水源地的保护范围,应该包括外围的居民生活区。

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原则是“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兼顾生态和经济双重效益,其实,对待作为湿地资源的拉鲁湿地也一样。拉鲁湿地水源有保证,水体养分丰富,可否开挖成荷塘,底泥养藕、水中育虾,搞成一个一个特色生态园?从群落生态学讲,此处生态环境处于挺水植物期和湿生草本植物期的交织、过渡阶段,直立水生植物芦苇与禾本科、莎草科等湿生草本植物并存共生,鱼、两栖类动物和蝗虫、鸟类,成为动物群落中的主要成员,构成较为完整的食物链网,生物群落与湿地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相对独立的微型生态系统。拉鲁湿地既是一个特定的自然环境,又可以被塑成一个人工的生态系统。在摸清生物群落及其环境之间关系条件下,通过建设性的人工活动,抑制不恰当的社会行为,促进这个小型综合性的生态系统稳定、平衡、协调发展,进而提高生态功能。

事实上,拉鲁湿地内没有珍稀濒危物种,在确保湿地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稳定安全的前提下,生态工程建设与特色旅游业可以统一起来。旅游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生态工程建设中政府投入不足的现实问题。湿地生态功能强弱并不与原始程度相一致,相反,往往与人性化、科学化的湿地生态系统的建设投入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