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绿色西藏
17136000000075

第75章 绿色首府 幸福拉萨(6)

拉萨的公厕通风好、采光好,采用水冲式洗刷方式,配备残疾人设施和无障碍通道。城关区环卫局建立了“日检查、日报告、日抢修”管理制度,规范作业标准、作业质量和作业程序,在“三无四净”标准基础上,要求“两天通洗一次”、全天候保洁,做到管理间整洁无异味、物品摆放有序整齐。

除了有专人日常清理外,拉萨市创卫办不定期组织力量进行集中整治。特别是在蚊蝇滋生季节里,为了防止疾病传染,频繁对公厕进行彻底清洗,对厕所内犄角旮旯难以冲掉的陈垢,用小铲子和硬毛刷子加以深入清除,还对垃圾堆放点和卫生用具喷洒消毒药水,对于蚊蝇藏身的阴暗角落进行清理。因此,在夏秋季节里市民见不到蚊蝇已经不足为怪,外地游客住在拉萨,对昼夜见不到蚊蝇感到新奇。

城关区环卫局还抽调专人成立夜间巡逻队,队员配备了公厕工作督查车辆、照相机、对讲机、手电筒等,每天坚持晚8点至次日早8点对人员密集区域的公共卫生间巡逻检查,查看公厕内部基础设施是否完好及安全状况,是否有人偷用公厕内的水电。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当场记录,及时反映给相关管理部门备案。此项工作自开展以来,公厕内部设备受损率明显下降,水电供应正常。

自2008年以来,为了提升拉萨公厕的整体质量,相关部门陆续对年深月久的公厕进行改造。2011年7月,城关区洁达环卫保洁有限公司对拉萨市第二小学附近、扎西新村附近、拉萨市第二中学附近等9座老式厕所进行升级改造,重新布设上、下水管,内部地面和墙面铺设瓷砖,配备灭蚊器、洗手液和洗手镜,外部墙壁粉刷油漆、仿瓷涂料。相关部门加大投入,把公厕打造成城市一景,市民反映良好。

另外,拉萨市环卫局应市民的要求,在总结第一期给公厕安装太阳能经验的基础上,开始筹划第二期“太阳能公厕”数量和选址工作。

为了方便市民卫生监督,《西藏商报》适时开设《“创卫”监督眼》栏目。一座城市的市容市貌,经常处于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标准被塑造中,体现出城市的建设性;同时,在特定空间和时间范围内,城市的市容市貌是确定的,体现出城市的保持性。建设行为和保持行为,都是城市发展和完善的动力,而保持性是基础,也意味着经常性。

为了配合拉萨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行动,保持良好的市容市貌,及时反映环卫工作中的突发事件,鼓励市民相互监督,形成环境卫生齐抓共管的局面,2010年6月,拉萨市城关区联合《西藏商报》,开启了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监督眼行动。《西藏商报》开辟了专栏,为市民行使监督权力搭建信息平台。通过报道和访谈环卫方面的热点问题,以督促相关部门迅速有效地予以解决。

2011年3月31日,市民德吉打进《西藏商报》热线电话反映:拉鲁社区部分临街巷道内无大型垃圾箱,有些居民把生活垃圾倒在巷道里,既妨碍市民出行,也影响市容市貌。随后,《西藏商报》记者前往拉鲁社区查看,目睹社区临街巷道的地面上堆放着生活垃圾,地面上污迹斑斑。就在记者拍照时,附近一位商户告诉记者,很多居民把垃圾倒在此处,尽管每天都有环卫工人前来清理,但是当环卫工人打扫完离开后,又有人往扫干净的地面上倒垃圾。

“距离巷道只有几米远的人行道有果皮箱,大家为什么不把垃圾倒入那儿的果皮箱呢?”记者发问。这位商户笑道:“果皮箱那么小,能装多少垃圾呀?有时候这儿的垃圾堆积如山,巷子里的人进出都不方便。”事后,记者走访了多个社区注意到,不少社区没有设置大型的垃圾箱,居民似乎约定俗成把某个角落当成垃圾场。“社区里没有大型垃圾箱,倒垃圾确实不方便,”在雪社区,居民次珍告诉记者,“垃圾倒在巷道里,我们觉得居住环境受污染,出行不方便,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在社区里设立垃圾池,解决社区居民倒垃圾难的问题。”

2011年4月,在拉萨市“城市卫生清洁日”前夕,市民王先生拨打《西藏商报》热线反映:藏热北路自前一年修好投入使用后,就一直没有人清扫,路段的环境卫生有点差。记者接到举报后赶往现场,在当热路与藏热路交汇处,就看到此处一个大垃圾箱已经装满了垃圾,并盖上了篷布,垃圾箱外还有一堆垃圾。藏热北路没有垃圾箱,一路上垃圾随处可见,尤其是绿化带中,各种颜色的塑料袋、纸屑、包装盒等夹杂在绿化苗木内,使新修的藏热北路显得十分脏乱。

藏热北路旁的商户崔先生反映说,藏热北路自上一年修好后就一直无人清扫,偶尔有琅赛花园里的保洁人员会打扫一下琅赛花园后门正对着的小部分路段;沿街商户的垃圾都是往琅赛花园里倒,藏热北路没有果皮箱,行人总是随手扔垃圾,久而久之,新修的藏热北路的环境卫生就越来越差了。就此,记者走访了城关区环卫局,副局长桑珠次仁解释说:藏热北路去年才修成,还没有验收移交,目前环境卫生依然由施工方负责。出于方便附近商户和居民的考虑,藏热村委会在当热路和藏热路交汇处放置了一个大垃圾箱,但是近日由于垃圾清运车辆出现故障,垃圾箱里的垃圾就没能及时清运出去。

另外,包括藏热路在内,拉萨市自2006年以来新建或者改造的江苏西一路、江苏东一路、江苏大道、七一路、滨河大道等16条道路的卫生问题,因为没有移交,城关区环卫局没有相关经费,这些路段至今没有固定环卫工人清扫保洁,很多路段垃圾箱缺失或者不足。藏热中路和藏热南路沿街商户和居民较多,垃圾产生量较大。为了维护市容市貌,尽管没有正式移交,城关区环卫局还是安排了近30名环卫工人进行保洁,其他路段环境卫生,城关环卫局一般都是依据实际情况,定期或者不定期抽调一些环卫工人清扫和清运垃圾。藏热中路上环卫工人正在清扫路面,居民也说这里每天有环卫工人清扫路面。

桑珠次仁副局长表示,他们局已经决定予以挂牌督办。就这16条路段需要的环卫工人人数、垃圾收集和清运方式都做了相应安排,积极争取相应的经费,一旦批复即可安排人员上岗,将对上述路段环境卫生进行全天候维护。

经过一年,《西藏商报》的《“创卫”监督眼》栏目发展成为市民快速反映环境问题的信息通道,发挥的舆论作用越来越大。为了巩固市容市貌现有的治理成果,倡导“讲卫生、保清洁、爱城市”的社会风尚,营造污损市容有人管、爱护市貌有人夸的社会氛围,拉萨市牵手新闻媒体,继续开展群众性的环境卫生问题监督举报活动。鼓励市民如果发现身边环境卫生脏乱差、存在卫生死角、“门前三包”没有落实到位等问题,就请随机拨打拉萨市创卫办电话(6346072)、拉萨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电话(6386395)、城关区环卫局电话(6324040)和《西藏商报》热线电话(6970000)进行举报。针对反映的问题,记者会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采访报道,向相关部门汇报情况,共同协调及时予以解决;市民在反映问题时,可以在现场拍照取证,图片一经被媒体采用,即按照相关规定和标准付给稿酬。

2012年4月12日,柳梧新区有市民反映:最近老是闻到焚烧塑料的怪味,怪味儿是从河边传过来的,好像有人在那边焚烧垃圾。

所在辖区的民警接警后,立即对沿河路南面的工厂逐一走访调查,果然在一家废旧塑料胶条厂内发现了市民反映的情况:厂内堆满了塑料垃圾,一些地方留下明显焚烧垃圾的黑印迹,现场臭气熏天。接受查询的工人坦言,他们在筛选废旧塑料过程中,对不可利用的塑料就近焚烧了;每次集中焚烧都采取小火慢烧的方法,烟雾不大,所以不容易被发现。根据现场垃圾焚烧残留物判断,非法焚烧垃圾半月有余。民警注意到,该塑料胶条厂附近是木材家具厂,这里存在火灾隐患。因此,民警通知厂方负责人,要求立即停止焚烧垃圾的违规行为,同时召集厂里工人进行安全教育。

厂方表示,类似行为以后不会再发生;民警计划把该厂列为每日巡查的重点单位,随时前往检查。

6月初,有市民打电话反映:污水发臭,沿河居民不敢开窗。拉萨河是拉萨市的母亲河,市民很热爱这条河,每到周末、节假日,大家不约而同,成群结队来到拉萨河沿岸,尽情享受拉萨的灿烂阳光。但是,太阳岛西桥的拉萨河边发出阵阵恶臭,过路行人皱眉头、捂鼻子,这让游人和路人都很扫兴。

随后,有记者从太阳岛西桥顺着中和国际城朝阳路往拉萨河边走去,离河岸还有很长一段距离,就闻到令人作呕的阵阵恶臭。走到河边,看到有一根粗大的排水管正在向河内排放污水,周围有很多的垃圾,在强烈阳光照射下腐烂发臭。居民的生活污水,包括冲刷粪便的污水和洗涤污水,是河流的污染源。住在沿河一侧的居民反映,盛夏时节不管天气多热,他们连窗户都不敢打开,只能在房间里闷着,出行时也尽量避免从污水排放处经过。

不久以后,到了2012年7月,拉萨市正式启动建设拉萨河景观工程。既是为了满足城市防洪安全、改善沿河居民生活环境的需求,又是打造沿河精品景观带、促进旅游业发展、建设环境友好型城市、保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需要。按照打造城南沿河商住带规划,“十二五”时期城关区将以仙足岛、太阳岛为主体,加快对拉萨河流域综合治理,加强对沿河企业、经营场所的环保监测力度,预防、杜绝重大污染事件,保证拉萨河总体水质维持三类标准。

2013年4月,拉萨市创卫办联合《西藏商报》开展“创卫督办”行动,跟踪报道拉萨市区环境卫生状况,以及市场上食品药品质量问题。如果市民在生活中遇到了相关问题,就可以拨打办举报电话(0891—6346072),责任部门将在第一时间里做出反应,并欢迎市民广泛参与和积极配合,监督相关事件的处理过程。

环卫工人,您辛苦啦!

环卫工人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成效,决定着一座城市的卫生状况和市容美丑。大家都说一座城市是全体市民共有的家园,环卫工人则是负责这个家园卫生的我们市民的“家人”。凡是能真正爱护自己家人的人,他一定能真诚爱护环卫工人;能保持自己家庭卫生的人,他也一定能自觉保持城市卫生。如果每个市民养成了爱护环卫工人、保持城市环境卫生的良好风气,就一定会极大地激发环卫工人的工作热情和工作干劲,把城市的环境卫生搞得更好。整洁城市、美丽家园,有环卫工人的特别付出,也有市民的可贵贡献。

“我们可是城市的‘美容师’啊!”当《西藏商报》的记者把采访镜头对准央金组长的时候,她拗不过众姊妹的推推搡搡,就羞羞答答地站到镜头前,居然说出一句“太自豪”的话:“我们可是城市的‘美容师’啊!”但是在要求讲一讲她的故事的时候,她连连摆手,慌忙“逃离”了现场。

央金,宗角禄康公园内卫生责任区的环卫工人,担任卫生片区组长。她身穿橙色工作服、戴着蓝色口罩,一手提扒叉、一手握着扫帚柄,时而穿行在树丛、灌木和草坪之间,动作娴熟地清除、收集着游客随手丢弃的垃圾,时而认真细致地擦洗垃圾箱、护栏和座椅,还要整理和拉紧大树间护卫草坪的缆绳……行脚匆匆、忙忙碌碌,却也平淡无奇,不会吸引谁的注意力。

央金介绍说:与她一样,一线工人平均每人负责管护近3000平方米的清洁区。除了保持路面洁净、清理道路两侧树丛垃圾外,还要擦拭垃圾箱和景观护栏,清除“牛皮癣”。这些都是分内工作,没啥可说的。只是让工友们感到苦恼的是,“有的市民把烟头、果皮、瓜子壳、饮料包等垃圾抬手就扔到绿化带里,有的把口香糖残渣随口吐到路面上、栏杆上,有的把宠物牵到公园里,四处拉屎撒尿,这些都很难清理,增大了我们的工作量。”通过媒体呼吁:希望大家对环卫工人多一分理解,学会分类丢垃圾,把垃圾投进附近的垃圾箱里,注意保持公共卫生。

宗角禄康公园对面的路面上,另一环卫女工、片区组长卓嘎,经常被沿街老街坊唠叨:作风干练,任劳任怨。她,身着黄马褂,头戴太阳帽,手执扫帚、扒叉,匆忙走在市区的大街小巷、犄角旮旯;路面干净、路边设施整洁,是她追求的工作业绩。2011年4月23日早晨6点,卓嘎正和工友们在林廓北路清扫路面:她微微佝偻着腰,把地面上垃圾扫成一堆一堆的,再用铲子逐一收集起来,倒进开过来的垃圾车,一举一动干净麻利。

这段路面,是卓嘎的保洁区。处于市区繁华地带,人流量和车流量大,清扫任务繁重。每天凌晨五点半,要开始清扫,一轮下来就需要2—3个小时。为了保证清扫质量,扫过一段之后来回巡查一遍也是不可少的。路边的果皮箱脏了污了,她要逐个擦拭干净;道路绿化带若有杂物,她一个一个捡拾起来,手够不到的地方,就用夹子掏出来。太忙的时候,她的一日三餐就挤在工作间隙解决。后来,卓嘎当上了组长,更加严格要求自己,苦活累活抢在前面干;坚持每天第一个上岗、最后一个下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