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绿色西藏
17136000000068

第68章 清洁生产和特色产业(12)

旧西藏制作糌粑,主要经过四道工序。1.炒青稞。一年内每户差巴要给领主支炒青稞差两三次。一户差巴炒一次青稞需要三个人,一人烧火、一人筛、一人炒,三个炒青稞的人昼夜不能休息,从开始一直要坚持到炒完。炒青稞差不仅去人服劳役,还要自带炒青稞时所需要的一切工具和做柴火的牛粪,炒多少青稞要根据差巴种岗地的数量来确定。2.水磨青稞。差巴们不仅要负责炒青稞,炒完后还要运到磨房磨成糌粑,然后把糌粑运回谿卡(领主庄园)。3.炒青稞花。支差办法和数量与磨糌粑相同,但是对糌粑质量要求更高。洗青稞时要在洗青稞的口袋里装上几块石头一起搓洗;磨时要特别细,因此花的时间就更多。炒一昼夜青稞花,约能炒30如克青稞。一户差巴一年轮上一次。4.磨上等糌粑。领主的青稞由全谿卡有水磨的差巴平均分担磨成糌粑。每磨一次青稞,领主要付给有水磨户用6波青稞酿出的藏酒和2波糌粑。有水磨的一般是中等以上的富裕户。磨糌粑时,炒青稞的差巴要去运送。一台水磨一天约能磨4如克青稞的青稞花。

显然,采用传统方法加工制作的糌粑,具有天然品质和特有风味儿,是真正意义上的绿色食品。但是如此制作糌粑,劳动量大、效率低。作为劳动人民的差巴为领主加工制作精致的糌粑,就成为一项繁重工作和沉重负担。

糌粑生产加工的现代理念是,既能保持糌粑的自然品质和传统风味儿,又能降低生产过程的劳动强度,并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需要传统生产工序与现代工艺恰当结合,在提高产量的同时,保持民族食品的地道口味及色泽、状态。日喀则白朗县糌粑大王罗布丹增,生产的“洛丹”牌糌粑就是这样生产出来的,产品在西藏已经家喻户晓,藏族消费者视之为精美食品。

当地农民企业家罗布丹增主政的白朗县康桑农产品发展有限公司,是由13年前他们夫妻小店发展而来的。整洁、漂亮的藏式厂房顺坡而建,清清亮亮的年楚河穿厂而过,车间下传出淙淙流水声,一排排水磨在水流驱动下,陀螺一样不停地转动,青稞颗粒转眼间就被磨成了雪白的糌粑,厂房里弥漫着炒青稞和糌粑的芳香。

罗布丹增抚今追昔,感慨自己的创业之路。“我从小就跟青稞、糌粑打交道,我们生活离不开糌粑。糌粑是洁白的,做人、做企业都要像糌粑一样雪白。”这位藏族中年汉子,总是坦诚地重复这句老话,“办企业心要正”,生产糌粑不能掺杂使假,也不能偷工减料。

企业在起步阶段条件简陋,传统、原始的青稞“炒房”只能设在自家院里,用铁锅炒青稞,完全由人工操作。炒青稞是一件相当辛苦的差事,夏天蚊虫叮咬,烟熏火燎,汗流浃背,冬季则天寒地冻,手脚皲裂,艰辛异常。罗布丹增夫妇既当老板又当雇工,同十几个帮工一起日夜忙绿。一年下来加工青稞7.5万公斤,收入近5万元。罗布丹增没有太多惊喜和满足,没有把钱用于改善生活和物质享受,而是把有限的资金不断投入到扩大规模、提高工艺技术和产品质量上。

2003年,他给自己生产的糌粑注册了“洛丹”牌商标,还有了企业形象标志;2010年,罗布丹增的康桑公司拥有60多台水磨。目前公司建立了两个分厂,水磨达到95个,近期计划增加到100个,企业职工近百名,每年收购青稞500万公斤,生产糌粑400万公斤。

“洛丹”牌糌粑,已经成为西藏的著名商标,产品供不应求,几乎没有库存。于是,有人劝他采用机械磨制糌粑以提高产量。罗布丹增拒绝了,他一再表示:要传承水磨糌粑这一藏族人民喜爱、能保障糌粑原始口味的传统工艺。“糌粑是洁白的,就像雪山一样,我们做企业的良心也要像雪山一样洁白,要用像雪山一样洁白的心来生产干净的、高品质的糌粑,给人们提供健康的食品。”

康桑公司的发展与当地农民的增收趋向同步,追求生产绿色产品带动了青稞种植方式的变化。此前,罗布丹增的糌粑加工企业获得了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颁发的绿色食品A级证书。为了争创AA绿色食品级,即国际最高标准的有机食品,他邀请自治区农科院的专家,在白朗县组织50户农民开始种植“绿色青稞”。

所谓种植“绿色青稞”,就是决定恢复传统的农作物种植方式,投入更多的劳动力,施加农家有机肥,把青稞种植与田间管理搞成劳动密集型产业;农田不追施化肥不使用农药,也不施用灭草剂、助长剂之类的化学药物。从而把关糌粑质量安全的第一道门槛,确保原料天然纯净。几年来,白朗县青稞种植连续保持在6.5万余亩,全县“绿色青稞”面积达到1300亩,因企业及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大,2012年“绿色青稞”种植面积扩大到1.5万亩,每亩“绿色青稞”比普通青稞增收600多元。

2010年,山东济南市第六批援藏干部来到白朗县后,投资援藏资金150万元,为康桑农产品发展有限公司解决了3套真空包装设备,推动了白朗县青稞产业化进程。同时,罗布丹增被带到山东参观学习。他对企业经营有了更多感悟,首先细分了包装类型,甚至设计出适合一个人吃一次的小包装;在布袋包装基础上,开发出适应远距离销售、保存期长的真空包装系列产品;增加产品品种到5个。

地道牦牛肉干,必须这样生产。牦牛,这个青藏高原上常见的放养牲畜或者野生动物,耐寒、负重,其美德只有生活在这个地区的牧人和有关专家才能感觉得到,才能说上几句。西藏适宜的自然环境,繁育着大批量的牦牛,为生产加工风味独特的牦牛肉系列产品提供了充足原料。2011年8月,那曲地区那曲县荣获“中国牦牛之乡”称号。

区内的优势资源与内地的先进技术联手,共同加工生产出安全营养的牦牛肉食品。经过了实地考察,南京雨润集团拟在拉萨市墨竹工卡县建屠宰场。墨竹工卡县的“斯布”牦牛,是本区四大优良牦牛品种,体格强健、抗旱能力强、皮毛优质、肉质鲜嫩可口,而且骨密度和钙质沉淀量高,可谓通体是宝。雨润集团考察后拟定投资10亿—15亿元建立屠宰场,年屠宰深加工牦牛能力20万头,主要生产冷鲜肉和牛肉干等系列产品,原料范围以墨竹工卡县为中心,辐射到150公里到200公里的林芝、山南等地,产品主要面向区内消费市场。

在当今社会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公众对食品质量表示忧心忡忡的时候,高档消费者把希望的目光转向牦牛产品。牦牛肉干,成为西藏的特产、名产之一。虽然已经形成产业化经营,但是对普通消费者来说,其价格相对昂贵。那么,其安全卫生状况究竟怎样,为什么价格这么高呢?

牦牛,生存在高寒、无污染环境,半野生半原始珍稀动物,与北极熊、南极企鹅共称为“世界三大高寒动物”。寒冷的气候,缺草缺氧的不毛之地,使它们具备特殊的生存能力,经过驯化的家养的牦牛仍未脱离原始本性。目前世界存栏的牦牛约1400万头,每年全世界牦牛出栏仅为100万头,平均每5500人才能供应一头。我国古典名著《吕氏春秋》载:“肉之美者,牦象之肉。”在当代港澳和西欧市场上,牦牛肉被誉为“牛肉之冠”。牦牛肉以富含蛋白质和低脂肪而名列肉食品前茅,是国际市场上稀少的肉类产品。

牦牛肉产品被中外消费者称为“绿色食品”,不仅因为蛋白质含量高(21%)、脂肪含量低(1.4%—3.7%)、风味独特,而且是天然、无污染食品。后者尤为可贵,满足消费者安全、放心的消费要求。2009年9月在第七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和第八届长春国际农业食品博览交易会上,来自那曲的风干牦牛肉系列产品,获得金奖。

牦牛肉干,是这样制成的。以西藏奇圣土特产品有限公司的生产工序为例。1.原料选购,定在秋末冬初,每年10月份左右,这个时候的牦牛肉是最好的。下过第一场雪天气寒冷,牦牛肉的水分、杂味相对较少,就进入牦牛宰杀旺季。2.牦牛肉存储,于常年保持在﹣10℃的冷库里。来料进入冷库前,拉萨市相关部门要例行检疫,保证入库的牦牛肉质量合格。3.手工卤制,调料配方属于商业机密。车间内工人各司其职,操作自己负责的生产环节。第一个环节给牦牛肉解冻、清洗和分割,分割时要剔除油膜、经络等,留下上等肉。操作人员谙熟其道,一头牛至少能分割出眼肉、外脊、肩肉、上脑、脖肉、带骨腹肉、里脊、臀肉、霖肉等16种,适合做牦牛肉干的是普通的带骨肉。选出这部分肉料,要对不符合要求的部分进行剔除。对选出的牛肉做焯水处理。大锅旁站着一名工作人员紧盯着,舀出锅里水面上的血水和泡沫。焯水过的牛肉再清洗一遍,被放入卤料锅里进行卤制。经过卤制的牦牛肉,才是制作各种风味牦牛肉干的“原料”。每道工序均由手工完成,火候、味道全靠有经验的工人把握。4.油炸调味,出厂前必须晒一晒。卤制好的牦牛肉就要下油锅了,使用的油全是“金龙鱼”食用油,炸出的肉干油烟味少,又不会把牦牛肉原味全部破坏掉。牦牛肉被炸好后,分放到长条大木案上,数十名工人排在大木案两边,把牦牛肉切成小块分装在盆子里面,加入不同的调料进行调味。麻辣、五香等品种的牦牛肉干,经过此道工序就大功告成了。

小贴士

藏家自制风干牦牛肉干。风干牦牛肉干,是藏家传统美食之一,在藏历新年这样的大节日里,藏族同胞会向前来“吃切玛”的外族或者外地客人隆重推出这道传统食物。客厅茶几上,手编的小竹筐里装得满满的长方形牦牛肉薄片,每片全是稍微泛白的肉红色干物质,旁边同时放着一碟或者几碟鲜红辣椒酱。主人对坐下来的客人示意或者直接说出:“请品尝牦牛肉干。”无论客人口味或者习惯如何,出于礼貌都得起身离座拈起一片肉干,可以下手或者用餐刀分成若干小块,蘸上辣椒酱细细咀嚼。点头称是的时候,藏族同胞才感到高兴。这样才是对藏家礼节和主人热情回应的最好方式,互致新年祝福的最合适的礼仪。

风干牦牛肉干的制作方法。1.分割。把净肉分割成长条状小块肉,肉块重1公斤左右。每块肉从正中分一刀成U形,以便晾挂风干。西藏具备风干这种食品的自然环境,内地没有这个条件,无所谓风干肉食品。2.晾挂风干。把每段小肉块用细绳或者新铁条系起来,悬挂在阴凉通风的房屋内,每块肉片间隔1—2厘米,晾挂期间注意躲避风沙。经过40—60天晾挂,鲜牦牛肉成了风干肉。3.检验肉干优劣。从肉片中选取最大的一块,用双手掰,如果容易脆断即为风干好了的,其成分含水量为7.46%。优质风干牛肉颜色呈棕黄色,表面油多,易断碎;劣质的色黑、油少,不易折断或者硬而不脆。

做好的牦牛肉干还要享受一番拉萨的“日光浴”,在高原充裕紫外线照射下,消消毒、杀杀菌后完成封装。

据悉,西藏各大公司生产的牦牛肉干,基本上属于手工产品,调料不含任何非法添加或者非食用物质,保证产品地道、安全、洁净、富有营养。产品除满足本地消费者和进藏游客的需求,还远销青海、上海等地,成为紧俏的高档食品。

牦牛乳,被指定为国家举重队专用乳品。2012年6月7日北京电讯:高原之宝西藏牦牛奶,被中国举重协会选定为“中国国家举重队专用乳品”。公司方负责人表示,西藏高原之宝牦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是自治区批准成立的第十家规范股份制企业,是政府重点扶持的“三农”企业,牦牛乳制品入选国家举重队专用乳品将推动西藏特色优势产品走出西藏、走向全国。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理事长宋昆冈介绍说,牦牛乳制品是我国特有的特种乳制品,由于牦牛生长在海拔28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高寒草场,自然放牧,采食天然牧草,生长环境独特,乳汁具有原生特点。

藏毯,藏族传统手工工艺的杰作。藏毯,几乎在每个藏家都能看到,与波斯地毯、东方艺术毯并称世界三大名毯。西藏是传统藏毯编织技术发源地,有2000余年的编织历史,清朝时成为地方贡品,如今成为西藏出口创汇一大品牌,远销美国、德国、加拿大等欧美国家和东南亚市场,产品供不应求。藏毯的用料、工艺有什么独到之处?

藏毯一般采用牦牛绒毛线和羊毛线合织而成,有的专用纯羊毛线织成,后者只选生长在西藏海拔4000米以上的羊的羊毛,这种羊毛细长、质地好、纤维成分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