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两代人的成长
17135800000013

第13章 引导孩子在和朋友交往中学习是他快乐成长的源泉(1)

教育中的成长,还是成长中的教育,是只顾一头,还是两头兼顾。这是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值得思考的一个大问题。其时,成长中的教育是主要的,是第一位的,因为成长中的教育是按照孩子的成长规律办事,按照他们成长的特点来确定目标和方法。

由于不同的孩子生活学习的区域环境不同,生活学习的历史痕迹不同,生活学习的成长过程不同,那么对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反馈就不同,对老师的要求就不同。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也不尽相同。有的教育内容对有的孩子就是雪中送炭、如饥似渴地接受,同样的内容对有的孩子就是对牛弹琴。

我们在家庭教育中的苦恼是强调了教育中的成长,想让孩子完成我们的梦想,想主宰孩子的灵魂代替他们成长。这是不切实际的,最后是两败俱伤,家里培养了一个“白眼狼”。没有孝心让我们感受天伦之乐的儿女情长,只能是伤害我们的付出,甘于向家长伸手成了心安理得的“啃老族”,更没有投入社会主义建设祖国的宏伟理想,既没有知识又没有技能,又不能自食其力、造福一方。

我们希望和要求孩子按照我们的设计去成长,强调灌输,强调要求,强调服从,强调重视闭门读书,强调孩子学习成绩的高低,认为学习成绩高与低是孩子是否成才的唯一标准。

其结果是孩子成长中的逆反、叛逆。不服从家长的要求,不服从老师的教育,不尊重家长和教师的劳动。我们要知道,生命的营养,即使天天吃烤鸭也受伤,五谷杂粮才会有营养。

我认为,二者是相辅相成的。首先要重视成长中的教育,在过程中培养,给孩子精神食粮。

这个食粮就是关注孩子交往中的学习,孩子的成长过程要有课本的学习,要有课堂的学习,因为这是获取知识的重要场所。

拿到知识这把钥匙再去打开人生大门才会有理智,才会有创造力。但是,懂得做人、会做人,成为一个真正的人,需要有营养,而这个营养就是交往中的学习。

这个交往就是接触社会生活中的思考,阅读社会这本书的学习,就是与各种人打交道中的学习,辨别正义、善良、真诚、虚伪、无知和是非。

成长是一种经历,成熟是一种阅历,交往就是经历所过的桥,而接触就是人走向成熟的必备食粮。

毛主席早在半个世纪前就说过,“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而现在的学校教育,一味地强调教学过程中的灌输,强调学习结果中的分数,强调升学率高低的办学效果,培养吸收知识的机器,把学生作为一种容器,而不是一个成长中的生命,不是一个在社会中发展的人。

因此,孩子的成长误区成了家长头疼的问题,成了学校无奈的问题,也成了社会问题。教育评价体系出了问题,家庭是最大的受灾户。

因为我、我们只有一个孩子,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任何挫折都是对家庭、对家族毁灭性的打击。独生子女导致家庭患了软骨病,脆弱、敏感、缺少教育智慧是一种普遍现象。

儿子性格开朗,活泼好动,好交朋友。因为我是老师,又一直做学生工作,长期做共青团和学生德育工作。因此,和我交往的学生也很多。

虽然他们长大成人,虽然他们工作在四面八方,但他们没有忘记帮助他们成长过程中的朋友、老师。每到过年过节来往就更多。他们来到学校看看老师。他们和我谈得最多的故事,最高兴的事情,是学校组织他们开展的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活动。

比如:自带所需食粮、菜蔬的北戴河夏令营;

比如:深入矿井和工人一起劳动的生活体验;

比如:骑车到北京顺义焦庄户看地道战遗址;

比如:220里路骑车到北京房山周口店,了解人类的起源;

比如:骑车到卢沟桥体会一下抗日的烽火,看看抗日战争的遗迹。

那时候,交通极不方便,生活不富裕,学生都是自备午餐和水壶。上百个学生骑车红色考察,想想那是学生生活的彩虹啊。

比如:化装迎新晚会、社会实践夏令营、党课学习夏令营、中秋赏月诗歌会、名人访谈、军训生活等等。

他们在参加这些活动过程中,来认识交往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学生。

在聊天过程中,我有意识地让儿子也参与我们的交流活动。

在一起交往交流的毕业生中有成功的企业家,也有区域的管理者,有高等学府的名流学者,也有失业下岗再就业的普通劳动者。在交往中儿子受益无限,获益匪浅。

有一天,一对夫妻来学校看我,大家谈了很多往事,因为张女士原来是我校的语文老师,70年代,她经常在周日来学校办公室找我备课或者看书学习,我们很是谈得来,谈社会、谈人生、谈未来。

她目标远大,志向坚定。1977年刚恢复高考就考上了北京师范大学,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我非常羡慕和敬佩她,也经常想念她,关注她的作品问世,了解她的科研成果,只是由于各自工作岗位不同,天各一方很少联系。

我问张女士最近又写了什么书,我又问男士最近忙不忙。何教授告诉我,在大学当老师教书不会像中学当老师教书这么忙,半年授课,半年备课。

上课之余就搞点科学研究。上次找你在化学实验室搞的饮料食品研究。取得成效,获得了国家专利。政府给予了奖励,今天就是请马老师吃饭来了。

我儿子问,什么饮料食品。何教授带着我们在学校化学实验室做了演示。儿子说:“化学这么神奇啊,我一定要好好学化学。”由于儿子在这个偶然的相遇中获得思想的震撼,对化学有了浓厚的兴趣。

后来他特别努力学化学,注意拜访学校化学老师为师,不管是哪个化学老师,只要有化学方面的问题,就及时找老师排忧解难。几个化学老师都是儿子的良师益友。

兰英老师一直在学校教初三化学,应该说是经验丰富、对工作极负责任。

说兰英老师负责,放学后,追着给学生补课。有的男学生放学后想去打会儿球,就躲进楼里卫生间不出来,等老师回了办公室再出来。兰老师就藏在卫生间门口,学生一出来就把学生叫住,回到教室直到把学生教会了为止。没有时间照顾四岁的孩子,却义务给学生补课放心上,有这样负责任的兰英老师教我儿子学化学,我从心眼里高兴。

想当初,儿子升初三时成绩还是年级200名。只是有学习的信心,但是效果欠佳。兰英老师经常鼓励他,帮助他树立学习的信心。

儿子中考时化学考了78分,差两分满分。这里面有兰英老师辛勤和智慧的劳动。我对儿子说:“马立,兰老师教书曾经教过一个年级,毕业升学考试是全东城区第二名,我们在东城区遥遥领先。你中考丢两分对不起兰英老师啊。”

有一次,晚上快11点了,有一道高中化学题,儿子就是做不出来,他徘徊了一会儿,给学校徐京汉老师打电话求助。

徐京汉老师接到电话马上赶到学校给儿子解题。这样的事发生许多次。徐京汉老师不是儿子的任课老师。他是我校最年轻的高级化学老师,在学生中颇有影响。

他虽然不教儿子,但儿子非常信服他。徐京汉老师来我校工作时,儿子才4岁。后来他做了父亲,有了女儿,结果也是5月17日出生。无巧不成书,和我儿子是同一个日子出生,生活就是这样喜剧似的发生着。

他是看着儿子长大,平时和儿子交往也比较多,比较投缘。徐京汉老师在儿子学习遇到问题时,是随叫随到。

由于那时候我和儿子等几个教师子弟住在学校办公室,等徐京汉老师讲完功课想回家,已经是深夜12点啦。传达室已经锁门,师傅已经睡觉休息出不去校门,徐京汉老师只能翻墙出去,再把自行车递出去,不知道的以为是偷车贼在偷车,险些闹成误会。

高考期间,化学蒋瑞老师追到考点和儿子讲要注意的问题,回答同学们的提问,此情此景,今天想起来仍然是心中充满着感动,有回忆中的幸福,有教学相长的经历。这是人生最大的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