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地方文化研究辑刊(第五辑)
1713300000050

第50章 试论巴蜀牌坊的价值现状与保护 (1)

试论巴蜀牌坊的价值、现状与保护

李国太 黄尚军

内容提要:作为"立体活史书",巴蜀牌坊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从形制、雕刻、涂塑以及铭文等方面,展示出我国文化遗产的博大精深。由于人为和自然的共同作用,今天的巴蜀牌坊已经面临着坍塌、毁坏等各种严峻的现实。本文通过实地调查,展示出巴蜀牌坊的价值和现状,提出一些保护的初步设想。

关键词:巴蜀牌坊;价值;现状;保护

巴蜀牌坊及其铭文包含了历史、民俗、语言以及建筑、美术、绘画、艺术等诸多方面的知识,实为巴蜀的立体活史书。

一、巴蜀牌坊的价值

牌坊是中国特有的建筑,有着强烈的象征意义,从某种角度上,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内涵。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封建统治者不仅依靠存在于文字中的"规定",也依靠存在于心灵中的"观念",而且还必须有一套被赋予合"礼"性的"仪式",如"宗庙"、"祠堂"、"牌坊"之类的建筑符号。研究宣扬社会主流思想理念、道德追求的牌坊,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当时巴蜀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方面的情况。所以我们认为,巴蜀牌坊的价值是多方面的。以下仅从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巴蜀牌坊的思想价值

巴蜀地区褒扬人物牌坊作为肯定和宣扬当时主流社会理念的产物,极力美化与宣扬忠孝、德政、积善、节烈等思想观念,尤其是忠孝节烈坊所刻形象如《雪梅教子》中的秦雪梅,《三娘教子》中的王春娥,《情探》中的敫桂英,《安安送米》中的庞三春,虽然其行为规范、思想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带有封建色彩,但老百姓喜欢她们的美丽、善良,崇敬她们的忠实、坚强。另外,巴蜀牌坊一般是以卷草纹、蝴蝶、蝙蝠、金瓜等图案象征福禄寿喜,以牡丹、松柏图案象征冰清志坚,而琴、棋、书、剑图案则代表着高雅闲适。这些象征性的图案,很好地烘托出所宣扬的主题。

封建朝廷为了表彰在"忠孝节义"等方面"功勋显赫"的官员,常常批准在他们的故里村头修建"德政坊",借以号召人们以此为榜样报效朝廷,因而德政坊乃是记功于今生,彰德于后世。它既符合统治者之意,同时也凝聚着民众质朴的情感。如位于隆昌县县城北关道观坪街,建于道光二十六年(1846)的德政坊,即为当地绅耆士民为表彰刘光第在任期间"性宽平,不矜才,不任法。爱抚百姓,和蔼可亲"、"抚我黎元,惠我兆庶,不徇不阿,以忠以恕,德洽舆情"而建的。

汉源县九襄镇黄郝氏节孝坊南面,则刻写着黄家姑媳的孝节事迹。南面门洞上方的左右两边,分别刻有"钟礼"、"郝法"二字,典出《晋书·列女传》,取"钟夫人之礼,郝夫人之法"之意。以此旌表黄体诚母嫂有钟夫人之礼仪、郝夫人之法度。北面门洞上方的左右两边,分别刻有"璞玉"、"浑金"之横幅,意在用璞玉和浑金来称赞黄氏婆媳的高洁品质。

隆昌县城南功德坊主人郭玉峦,乃隆昌云顶寨巨富,清道光年间任忠义大夫,购得良田千余亩,但所收租金大多用于百姓福利。如六十年如一日的捐资创兴"郭氏义馆",使族中贫穷者均能入学;为了收留无家可归的流民,捐千金于县城南、北二关外置栖流所、捡验亭等,凡能办之事,无不慷慨为之。正是此类救贫扶困之举,使得当地民众为之立功德牌坊,以示表彰。牌坊正上匾有清代书法家范运鹏书写的"乐善好施"四个大字,很好地概括了郭玉峦的善行。

巴蜀寺庙坊如成都市大邑县雾山乡"青雾梵天"坊、开化寺天国名山坊、第一禅林坊,都江堰市灵岩寺"喜雨"坊,隆昌县石燕桥镇大竹村一社观音寺"镇山"坊,名山县蒙顶山净居庵前牌坊、永兴寺寺门坊,内江市中区伏龙乡水口村水口寺牌坊,遂宁市广德寺圣旨坊等,以其独特个性和其所蕴含的丰富而深刻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内涵,享誉全国,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当然,对于巴蜀牌坊肯定和宣扬的当时的主流社会理念,我们应辩证地看待,批判地继承,既不苛求,也不盲从。以节孝牌坊为例,贞节制度及其理念,在中国社会存续了上千年,对广大女性危害尤大,而节孝牌坊正是这一制度的历史见证。仁寿县双堡乡牌坊村三组徐杨氏节孝坊铭文:

徐母杨老孺人......裂肺摧肝,誓欲从郎于地下,捐躯殉葬,问谁侍父于堂前?最可伤者,悲破镜于廿春,竟乏承宗之子;尤可痛者,望肯堂于一弟,尚非弱冠之丁。饮血吞声,惟以病翁为重;含辛茹苦,敢忧抚嗣之迟。何衰麻方着于深闺,而重服又来于寝室,可谓遭家不造。哭夫继以哭翁,可怜举目无亲;悼己兼之悼弟,呼天无路,几于户将绝而未亡;抚弟增悲,直是宗有祧而待续。

可以说,巴蜀牌坊所旌表的节孝妇女,生活悲惨者绝不止徐杨氏一人。每一座巴蜀节孝牌坊背后的故事,不仅仅是茶余饭后的"龙门阵",而且都有一段真实而凄厉的历史。从一定程度上说,巴蜀牌坊所宣扬的节孝理念尤其是封建贞节观念,在很大程度上漠视人性。这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仅仅单方面要求女性为丈夫守贞、守节,而对婚姻家庭生活的另一半--男性却没有做出任何限制和要求;二是将贞节观念上升到宗教化的程度,并由专制的中央政权将其规范化,从而使其超出了单纯伦理道德的范畴;三是把女性的"性贞"作为女性贞节与否的唯一标准,并进一步发展为忽略女性性、婚姻、家庭的权利。由此可见,封建礼教为了自身的利益,对贞节观念进行了曲解,所以先贤所批判的贞节观念,应是被扭曲了的封建遗留。

笔者以为,对配偶的忠诚才是贞节的真谛,如果抛开"从一而终",不管是妻子,还是丈夫,都应该在婚姻中忠于自己的配偶,这应是贞节观念的合理内核。正如胡适所说:

贞操不是个人的事,乃是人对人的事;不是单方面的事,乃是双方面的事。女子尊重男子的爱情,心思专一,不肯再爱别人,这就是贞操......男子对女子,也该有同样的态度。

从而他进一步强调:

贞操乃是夫妇相待的一种态度。夫妻之间的爱情深了,恩谊厚了,无论谁生谁死,无论生时死后,都不忍把这爱情移于别人,这便是贞操。

所以在对旧的贞节观念猛烈批判的同时,寻求贞节真谛的回归,也是我们的题中之意。尤其是在一部分人对西方价值观念不加选择吸收的现代中国,在恋爱婚姻中,坚守高洁的操守、顽强的意志和保持严正的气概至为重要。

另外,巴蜀节孝坊中宣扬的孝道,也应该值得今人学习。儒家思想在封建社会占据了统治地位,"孝"也成为治国的根本,无论在现代,还是古代,都被人们称颂。正所谓父慈子孝,人们尊老、敬老、养老,不仅家庭和睦,社会也会更加和谐与稳定。特别在今天,我们面临着一个日趋老龄化的社会,更应大力提倡孝道,使其成为人们普遍具有的道德意识。

(二)巴蜀牌坊的艺术价值 (1)

飘零于巴蜀大地的牌坊,不仅默默地讲述着沧桑的岁月,也以其鬼斧神工的雕刻,显示出独特的艺术魅力。每一座牌坊可以说都是一件工艺品,从底座到脊顶,从局部到整体,小到花版、斗拱、榫头,乃至每一个字,大至立柱、额枋,无不体现出艺术之美。

从我们实地调查巴蜀地区180座牌坊的情况来看,明代牌坊制式、图案简洁粗犷,而清代牌坊则采用繁密的构架来表现其完美的构造和繁复而精致的制式;牌坊上的图案也趋于精巧铺呈。各式各样的图案,显示出精湛的雕刻技术,再配以缤纷的色彩,将巴蜀牌坊的艺术水平推到了历史的顶峰。下面我们从建筑、雕刻和文学三个方面来展示巴蜀牌坊的艺术美。

1.建筑艺术

以陶为材料构筑的牌坊,在全国极为罕见。开江县任市镇街口的张氏节孝坊,建于光绪八年(1882),周身用数十块烧铸陶件拼并而成,梁柱不用铁活,而以铆榫对接,油灰凿打。这座巴蜀地区仅存的陶雕节孝牌坊,虽历经百年沧桑,至今仍保存完好,反映了大巴山一百多年前的制陶、绘画、雕刻技术的精湛水平。

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非常密切。巴蜀地区湿润多雨,且多山地和丘陵,建筑柱础都相当高,以牌坊为例,往往分层筑台,便于排水。牌坊多由横梁和柱子组成,有些牌坊顶部还修建成歇山屋顶状。为了保持整个构建的平衡,避免头重脚轻,在底部有许多辅助性建筑构建,以便使整座牌坊保持平衡,所以许多牌坊的底座都很醒目,且地基扎实,巴蜀民间流传"牌坊有好高,基脚就有好深"的说法。诸多牌坊在经历了几百年后,仍然岿然矗立,形貌保存完好。

2.雕刻艺术

在手段技法上,巴蜀牌坊往往运用雕、塑、刻、凿、琢、磨等雕刻手段塑造形象。在内容题材上,巴蜀牌坊涵盖了宗教神话、历史故事、戏曲表演等,雕有人物、动物、景物、装饰花纹等传统吉祥图案。这些图案既可以群像生辉、组图叙事,也可以单独成像、分幅叙事,所有的图案或端庄高贵,或通俗风趣,都体现出鲜明的地域风格和世俗特色。

巴蜀牌坊上雕刻的图案,无论是独幅,还是群像、组图,既可以说是偶然的,又可以说是必然的。说其偶然,因为它们大多是工匠根据自己所长率意而为,只要不犯忌,就可以随心展意。如渠县任家乡兴武村二社贾氏节孝坊,神圣的"圣旨"二字下,竟是一个穿肚兜的裸体男孩。说其必然,是因为每一种图案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隐含着多层象征意义,是巧匠们神思的产物。他们往往使用谐音、隐喻等手法,赋予了本身并无什么吉祥、祝福、旌表意义的一些动物、花卉或器物各种象征意义,构成了一幅幅有隐喻性的图案。

如建于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的汉源九襄节孝石牌坊,人物形象500多个,个个个性鲜明,至今仍闪烁着诱人的光彩。坊上浮雕160多幅,装饰纹样40多种,还雕有《岳飞辞家》、《雪梅教子》以及《渭水河》、《虎牢关》之类的戏曲故事。右侧立柱雕刻《三请师》,左侧对应的立柱为《三闯辕门》图案,生动再现了三国故事。人物造型各异,动态位置相似。

同时,戏曲雕刻所具有的民间工艺特性,又使它在注意保留质材特性的同时,并不排斥色彩的使用。如几乎全部着彩的九襄石坊戏雕,其山川形貌、衣帽服饰、桌椅家具等都依照戏曲舞台细加渲染,一眼望去,俨然一个色彩斑斓、鲜艳亮丽的舞台场面。虽经一个多世纪的风雨剥蚀,至今大部分画面还艳丽如新。

每一座巴蜀牌坊都是雕刻艺术的展示台,它的艺术之美不仅体现在独枝奇异,更在与其他的彩绘艺术、书法艺术等有机融合中熠熠生辉,显示出恒久的生命力。

除此之外,牌坊作为封建旌表制度的产物,在文学上也有所表现。巴山蜀水之间矗立着的众多牌坊,不但保存了许多戏剧文学的剧本,还产生了许多民间文学的故事,这为文学和影视作品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3.文学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