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武则天发迹史
17131700000034

第34章 寂寞女皇(2)

在这大好形势下,武承嗣又一次信心高涨,这一次,他直接将利剑指向了李旦,诬告李旦谋反。

武则天将这个案件交给来俊臣处理,本来案件到了来俊臣手里,那基本上是死路一条了。但是李旦的命实在是很硬,在来俊臣的酷刑之下,有个叫安金藏的乐工站出来,为李旦挡了这一箭。

在千钧一发的时候,他手里握着一把佩刀,大喊一声说:“皇嗣没有谋反!你们要是不信,我愿意剖心证明!”

说完之后,他立马就用佩刀直刺自己的肚子,一时间,血溅当场,鲜血四溢,连五脏六腑都流出来了。那个惨状,连杀人不眨眼的来俊臣都吓呆了。

这件事传到武则天耳朵里,她心里立马百感交集,这个小小的乐工都能如此维护自己的儿子,而自己,却在干什么呢?就这样,李旦又躲过了劫。

天上掉下的皇位

在此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皇位究竟会花落谁家,始终是个谜题。一直到公元693年的时候,事情才开始发生转机。

那一年六月份,武则天再一次让武承嗣当上了宰相,还另外给他弟弟武三思也弄了个宰相当。但是没过多久,却又罢了两人的官。

这年的十月份,被贬官的狄仁杰从幽州回到了洛阳,再度走上宰相之位,并渐渐成为武则天最为信任和尊重的大臣,被皇帝亲自尊称为“国老”。

狄仁杰和大部分朝臣一样,心系李唐,所以也是极力劝说武则天立自己的儿子当皇帝。武则天听烦了,就说这是自己的家事,不要他管。

狄仁杰也是个硬骨头,说这天下之事都是皇帝的家事,那这个家事宰相又怎么能不管一管呢?武则天说不过他,总是气呼呼地就走了。

这个时候,外交上发生的一个变故,让武则天的心灵受到了震撼。契丹人起兵反周,孙万荣想让东突厥起兵帮助镇压。东突厥的默咄可汗趁机要挟武则天,请求和亲。

于是武则天就派侄孙武延秀去突厥迎娶可汗的女儿,没想到,默咄破口大骂,说:“自己的女儿是要嫁给皇帝的儿子的,你姓武的算什么东西,癞蛤蟆也想吃天鹅肉?”骂完之后,还直接把武延秀给扣了下来,接下来又假借恢复李唐名义,准备发兵攻打武周。

如果这件事情还没有让武则天下定决心的话,她的两个男宠又给了犹豫之中的武则天最后一击。

原来,在冯小宝死了之后,武则天的男宠队伍不断壮大,其中张昌宗兄弟二人风头最劲。

起初,张昌宗本是太平公主的男宠,在试用满意之后,她就将他推荐给了母亲。太平公主品味不差,她举荐的张昌宗很快就赢得了母亲的欢心。张昌宗得到赏识之后,举贤不避亲,又向武则天举荐了自己的异母兄长张易之。

这两人得宠的势头,一点不比冯小宝差。许多官员对他们趋之若鹜,连武三思、武承嗣兄弟俩都不甘人后地拍他们的马屁。

这兄弟俩和冯小宝比,那就不在一个档次上了,他们出身书香门第,是高宗时宰相张行成的祖孙。所以虽然也干些帮武则天海选帅哥、买卖官职、恃宠若骄的事情,但难得的是,这两个人不像冯小宝一样常年处于头脑发热状态,有时候会比较清醒,产生危机意识。

虽然自己深受皇帝宠爱,但是他们明白,皇帝一天天老去,自己的好日子怕是要到头了。想到这里,他们就找平时关系还比较好的宰相吉顼商议。

吉顼看二人是真心实意地向自己求教,就跟二人说:“现在天下人都还念着李家的天下,庐陵王在房州流放、皇嗣被关了禁闭,皇帝年事已高,肯定是要找个接班人的。但是皇帝对武家的几个侄子都不怎么满意。你们俩要是能够给皇帝吹吹枕边风,让皇帝立了庐陵王或者是皇嗣,成全大部分人的心愿,那肯定就能转危为安了。”

听了吉顼的话之后,张氏兄弟就开始在武则天耳朵边上,提起立庐陵王的事来。就这样,武则天终于下定决心,将流放中的李显接了回来。并在当年九月十五日的时候,正式册封他为皇太子。

当年,李贤的意外被废,太子之位莫名其妙地就砸在了自己头上。如今,在武承嗣和李旦斗争的缝隙中,太子之位又一次意外地砸到了自己头上。

扑朔迷离的皇位

虽然张氏兄弟有拥立李显之功,对李家人有恩,可是他俩也不是个消停的主。尤其是武则天在位的最后几年,身体每况愈下,没办法像以前那样有效地控制朝野的一举一动。这个时候,张氏兄弟就成了武则天左耳右目,很多情报都需要由他们两个来获取。

荣宠日盛的张氏兄弟,逐渐忘了当初的忧虑,又开始嚣张起来,这引起了很多人的忌恨。其中就有李显的嫡长子李重照、女儿永泰郡主以及女婿武延基。

这三个年轻人,一起吃饭的时候,偶尔就说到了二张干政的事,年轻人比较热血,酒足饭饱之后,越说越激动,嗓门开始变大。这番话,没多久就传到张氏兄弟耳中了。

这两人也没考虑后果,就跑到武则天跟前告状,武则天为了哄哄两个小情人,就让李显好好管教管教子女们。

李显当年刚当上皇帝的时候就跟武则天呛声,结果就被武则天流放到偏远地区。这十几年的流放生活太深刻了,看到几个孩子惹母亲生气,他可不敢大意,立马就让这几个孩子自己了结算了。

就这样三个热血青年,为自己一时的口舌之快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其中最惨的还是永泰郡主,她由于怀孕,被允许生下孩子之后再死。但是在丈夫和大哥相继死去之后,她也没有勇气继续活下去,随他们而去了,酿成了一尸两命的悲剧。

这件事情之后,李家人对张氏兄弟的感激之情化为乌有,但是鉴于他们对母亲的影响力,也不敢把他们怎么样。甚至,为了让这两个人不再给自己添乱子,李显兄妹三人,还联名请求母亲给张昌宗封王。

张氏兄弟没看到什么报复行为,就更加放肆起来,继续我行我素,仗势欺人、贪赃枉法的事没少干。

张昌宗对自己的兄弟十分友爱,除了把张易之弄来,跟着他享福以外,另外的兄弟姐妹也给了不少好处,封官加爵更是不在话下。

有一次,武则天又要提拔张昌宗的弟弟张昌期为雍州长史。朝臣之中大多畏惧二张势力,纷纷表示附和。只有宰相魏元忠,说张昌期年纪太轻,缺乏执政经验,让他当个岐州刺史,都搞得民怨沸腾。雍州是首都所在地,把这么重要的地界交给他,不是开玩笑么?

从这之后,张氏兄弟对魏元忠是看在眼里恨在心里。开始在武则天面前说魏元忠的坏话,说魏元忠曾和太平公主的情夫高戬说,陛下您老了,不管事了,商量着要拥立太子呢!并且还信誓旦旦地说,这件事不光他们知道,连张说都知道呢!

张说是武则天举行殿试选拔上来的状元,有这么一个有力的人证,武则天心里就开始相信这件事是真的了。

第二天,武则天就把李显、李旦和太平公主以及一些核心领导成员全部找来,亲自审理此案。

张氏兄弟二人早就和张说对好了口风,胜券在握。这个情况让拥护李氏的大臣们狂捏了一把汗。

为了挽回局势,首先由同事宋璟出面,劝张说不要同流合污,残害忠良,要做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接着,负责写历史的刘知几又拦住他,软硬兼施地说:“你不要做下有累名声的事,小心我把它写到史书上,让你遗臭万年,让你子孙也跟着抬不起头来。”

张说是个聪明人,当然了解目前的形势,太后年迈,最后天下还不是太子的。为了以后有好果子吃,他采取了临时反水的做法,不但证明了魏元忠的清白,还说张氏兄弟胁迫他。

经过这么一闹,武则天当然明白了其中的猫腻,自己的小情人明显被张说当猴耍了。一怒之下,就骂张说是个反复无常的小人,把他和高戬一起流放到岭南去了。虽然魏元忠无罪,但是为了给情人出气,武则天还是把他贬到高要县当副县长去了。

张氏兄弟哪里受过这等气,武则天的护短还是不能平息他们心里的怒火,没过几天又接着找那些欺负他们的人算账。魏元忠不仅是宰相,还是太子府的左庶子,他被贬官之后,有很多太子府的下属就给他践行。

二张就趁机诬告他们聚众谋反。武则天明白是二张怒气未消,所以把案件交给监察御史马怀素审理的时候,特意嘱咐他证据确凿,只需要结案就可以了。

没想到这个马怀素是个死脑筋,硬是跟武则天杠上了,死活不肯给这些人定谋反罪。武则天见他是个铮铮铁骨,也没把他怎样,最后只能妥协了。

本来武则天在确定李显为接班人之后,就从洛阳搬到了长安,显示了还政于李家的决心。但是魏元忠事件让她很闹心,觉得自己还没死,这些子女和大臣们就开始跟自己抬杠,这还得了?

一气之下,她就带着政府班子重新回到洛阳。武则天的行为,让拥李集团顿时傻了眼,不知道反复无常的武则天,心里到底是个什么想法。刚刚安定下来的心,又被悬在了半空,皇位究竟花落谁家,依旧扑朔迷离。

神龙政变

武则天一怒之下回到了洛阳,让拥李集团傻了眼,在回过神之后,大家开始把斗争的矛盾指向了罪魁祸首——张昌宗兄弟。

在这样的局势下,朝廷中开始形成了倒张派和拥张派两股势力。倒张派,自然是以太子、相王、太平公主为首的李氏宗亲、三兄妹手下的一些官员,以及一些怀念李唐的大臣们组成。拥张派主要是张氏家族以及张昌宗当年在编《三教珠英》的一些同事和下属。

大臣们的劝谏似乎对武则天没有效果,所以倒张派们准备通过法律的途径将二张解决掉。公元704年,武则天听从武三思和武攸宁的建议,要修建兴泰宫、建造有“皇帝佛”意义的大佛像。

看到这么个肥差,张氏兄弟自然利用裙带关系,大包大揽,准备大捞一笔。在承包下兴泰宫建设项目之后,他们把这个浩大的工程,交给了母亲的情夫李迥秀主持操办。

可以想象,李迥秀在这个过程中,偷工省料、贪污受贿的事情没少干。倒张派,不费吹灰之力就抓到了他的把柄,很快他就因为经济犯罪被贬到地方做刺史去了。

但是这个事情并没有让张氏兄弟收敛,他们立马又插手到大佛像工程中。为了修建大佛像,武则天还专门向天下僧尼抽税,募集了十七万贯钱的工程款。

张氏兄弟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捞钱的好机会,事先囤积了一批木材,然后以高价卖给工程承包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