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三天读懂五千年世界史
17130800000007

第7章 世界上古卷(6)

释迦牟尼认为“诸行无常,诸法无我”。他认为世间人人都有“欲望”,欲望要求有常,可是世界上一切都是无常的;欲望要求肯定自我,可是又没有一个“恒常”的我。处于一切无常的世间,那么欲望就从根本上不能实现,于是苦就成了不可避免的事。他说人世间的苦有八种: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求不得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和五阴炽盛苦。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顿悟成佛,也就是找到了消灭世间八苦的方法。释迦牟尼认为,既然欲望是造成苦的根源,那么就要消灭欲望,做到“欲爱永尽无余,不复更造”,这样就会达到“不生不灭”的涅盘境地。

释迦牟尼宣扬,只要信佛,人人都可以消灭痛苦,超脱生死轮回,进入极乐世界。释迦牟尼以此为根据提出“众生平等”的说法,也就是人人都有进入极乐世界的权利。这个平等从本质上来说只是一张空头支票,但是在婆罗门教的种族等级制度统治下,无异于黑暗里的一缕阳光,因此众生莫不膜拜。所以在释迦牟尼去世后,佛教继续传播,走出印度,成了世界性的三大宗教之一。

趣味链接 佛教的轮回说

佛教认为,有欲爱就有思想和行动,有思想和行动就必然造成其后果,这就是造了“业”。业是以前的欲爱的果,果又成了以后的因。于是因果不断,生死轮回不已。一切有生命的东西,如不寻求“解脱”,就永远在“六道”(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中生死相续,无有止息。

孔雀帝国——佛光普照的国度

公元前327年,印度列国争战,马其顿帝国国王亚历山大大帝趁机征服印度河流域。亚历山大大帝还想继续东进,但由于士兵厌战和战争艰苦,不得不于公元前325年撤回巴比伦。亚历山大一走,印度人民就开始了反对马其顿人的起义。在起义中,一个名叫旃陀罗笈多的人成了起义的领袖。相传旃陀罗笈多来自一个养孔雀的家族,因此公元前324年他建立的王朝就被称为孔雀王朝。

旃陀罗笈多继续在印度河流域进行扩张和征服,并成功地抵御了塞琉古王国的入侵。旃陀罗笈多之后,其子宾头沙罗继位。宾头沙罗保持了帝国在北印度地区的统治,他还向南扩展了领土。宾头沙罗死后,诸子混战,最终阿育王脱颖而出,获得了王位继承权。阿育王时期,除半岛南端以外,北起喜马拉雅山南麓,南至迈索尔,东起阿萨姆西界,西至兴都库什山,都并入了孔雀帝国版图。从旃陀罗笈多至阿育王,经过三代人的经营,孔雀帝国成为一个空前庞大的统一帝国。

依靠铁血手段完成帝国统一后,阿育王对国策作了重大的变更。阿育王祖孙三代人建立起来的帝国,其内部有多种复杂矛盾和不稳定因素。不同地域和不同部落之间的差别很大,种姓之间的矛盾严重,各种教派之间斗争激烈,这些都使阿育王不得不强调宽容,以便缓和社会上的各种矛盾。

佛教把阿育王描绘成一个“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人。阿育王讲求宽容,极力宣扬圣法:第一,宣扬仁爱和慈悲。要人们孝敬父母,善待亲戚、朋友以及一切僧人,宽待仆人、奴隶。第二,宣扬宗教容忍精神。要人们尊重他人的教派,不许各教派互相攻击。第三,宣扬非暴力的主张。小则要求人们尽量不杀生,不用屠杀牲畜的方法献祭求福;大则表示他将不主动发动战争,在不得已而发生战争时也将尽量按慈悲的精神办事。第四,倡导做有助于公益的好事,例如修路、种树、掘井、建亭,以利行旅。阿育王在多处刻石记下圣法的有关内容,还派人四处宣扬圣法。

阿育王生前尽力维护帝国的统一,可是在他死后,帝国的分裂还是发生了。阿育王在西北地区当总督的儿子首先据地独立,原来在帝国内处于半独立状态的安度罗也在南部宣布独立。公元前187年,孔雀王朝末王被大臣普沙密多罗·巽伽所杀,孔雀帝国正式结束。

趣味链接 中国的阿育王塔

五代时期的吴越国国王钱弘俶喜好佛法,他仿照印度阿育王建造84000座宝塔的故事,曾制作8400小塔以作藏经之用,这些塔被称为“阿育王塔”。吴越国一时间佛塔遍布,梵音不绝,但随着岁月的变迁,至今尚存的仅有两座。一座现位于鄞县阿育王寺舍利殿内的木雕舍利小塔,另一座则是1957年在天封塔塔顶上发现的青铜舍利塔。

黄河流域文明

黄河流域的夏王朝——中国文明的起源

当世界其他古老地区发生文明的时候,中国的黄河流域也进入了文明时期。根据考古发掘和研究成果证明,中国文明的起源是夏王朝。

夏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它的存在时间大概是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1600年。

夏王朝的奠基者是禹。禹的父亲鲧因治水失败被处死,然后舜启用禹继续治水。禹吸取父亲治水失败的教训,采取“引流导流”的方法成功治理了洪水,禹因此受到舜的赏识和万民的拥戴。舜死后,禹继承了王位。上任伊始,禹大会诸侯于涂山,据说与会者有“万国”,迟到的诸侯均被禹处死。禹命令各地诸侯进贡铜,铸成九鼎,鼎上刻画着各地区应该进献的贡物。禹虽然没有公开称王,但是他的做派俨然已成为“天下共主”。

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破坏禅让的传统,自立为王。但是有不少倾向禅让传统的部族质疑启的权位,其中有扈氏起兵讨伐启,与启军大战于甘,启最终击败有扈氏。这次战争巩固了启的统治,也标志着原始的禅让制度转向了世袭制度,启建立了“家天下”的夏王朝。

以前的“公天下”,现在变成了“家天下”,而二者交界处就是中国文明的起点。

启死后,出现了五子争权斗争,政权一度被有穷氏夺取。最后启的重孙少康联络一些部落,消灭了有穷氏势力,恢复了夏王朝的统治,史称“少康中兴”。少康之子季杼统治时期,是夏王朝的极盛时期。这段时期,夏王朝的统治比较稳定。夏王朝以伊、洛一带的河南地区为中心,东通东海,西连西河,北及燕山,南逾长淮。所有夏、夷诸部的众多邦国,大都臣服在它的统治之下。

孔甲继位后,夏王朝开始衰落,诸侯逐渐不再服从夏王。孔甲之后,经过两代,桀继承王位。桀善武,动辄征讨不服从的部落,因此失去了许多方国部落的支持。大多数诸侯叛夏而支持商国的诸侯汤。公元前1600年,汤联合其他方国部落大举伐夏,推翻了夏王朝的统治。商汤在方国部落的支持下称王,建立了商王朝。

趣味链接 少康是如何复国的?

启死后,出现了五子争权斗争。太康先夺取王位,后被迫禅让给其弟中康。中康之子相在位时,不修政事,沉湎于酒色之中,有穷氏的首领后羿乘机夺取了政权。其后,后羿大臣寒浞发动叛乱,杀死后羿,并追杀相。相死后,他的妻子逃回有仍氏,生下相的遗腹子少康。少康长大后,联络一些部落,消灭了寒浞势力,恢复了夏王朝的统治。

商周时期的中国——青铜时代的没落,铁器时代的兴起

公元前17世纪至前11世纪是中国的商周时期。这个时期,世界诸文明古国的情况有了相当大的变化。在南亚,印度河文明已经消失,正处于雅利安人的早期吠陀时代;在两河流域,古巴比伦王国解体,亚述帝国兴起,并成为铁器时代的第一个帝国;在埃及,正处于新王国时期;在爱琴海地区,克里特文明消亡,迈锡尼文明兴起。总之,这个时期的世界正呈现出一种状态:青铜时代没落,铁器时代兴起。

夏朝灭亡后,汤建立了商王朝。商汤之后,商一度衰落,直到盘庚迁都后,衰落的商朝再次出现了复兴的局面。盘庚之弟武丁即王位后,重用傅说和甘盘,采纳二人“接天下之政,治天下之民”之策,巩固统治,增强国力,使商王朝得以大治。史称“武丁中兴”。武丁之后的商王一代不如一代,到纣王时期,商王朝已经走到了灭亡的边缘。可是纣王无视危机,仍然耗巨资建鹿台、造酒池,悬肉为林,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使国库空虚。不仅如此,他还刚愎自用,听不进正确意见,使用炮烙等酷刑,镇压人民,逐渐失去人心。

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联合西方十一个小国,大举进攻商朝,纣王自焚,商朝自此灭亡。这样,武王成为天下共主,周王朝取代了商王朝。武王逝世后,成王继位。大臣管叔、蔡叔等联合商纣王的儿子武庚发动叛乱,背叛周朝。辅政的周公旦率军平定叛乱,诛杀武庚、管叔,流放蔡叔。自此,周王朝进入发展阶段。

西周末期,周厉王在位时发生了“国人暴动”事件,周王被国人赶出都城。周幽王时期又发生了“烽火戏诸侯”事件,使得周天子在诸侯面前威严扫地。周平王即位后,为了减少夷狄的压力,把都城迁到洛阳,以此为分界,周王朝划分为西周和东周。而东周又可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春秋时期,中国已经大量使用铁制工具,标志着中国进入了铁器时代。这时期的周王室威严不再,诸侯四起争夺霸权,先后有郑庄公、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称霸诸侯。周天子只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除此之外,一无是处,反而要看诸侯的脸色过活。这时期的中国同世界其他地区一样,处于青铜时代的没落,铁器时代的兴起之时。与之相匹配的就是奴隶社会的衰落,封建社会的兴起。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战国时代结束,中国开始进入了封建社会时期。

趣味链接 郑庄公箭射周天子

周平王东迁之后,诸侯开始不服从周王室的命令。周桓王即位后,为了打击诸侯的嚣张气焰,“杀一儆百”,决定拿当时的强国郑国开刀,这引起郑国君主郑庄公不满,双方最终兵戎相见。这场战争叫繻葛之战。周天子不但输掉了这场战争,而且还被郑军一箭射中肩膀,可谓是威严扫地。战后,郑庄公假惺惺地派人去慰问受伤的周桓王,实际上是羞辱他,可是周桓王无可奈何,只好选择了沉默。这一战使衰落的周王室威严扫地,郑庄公则声威大振,郑国成为当时中原最强盛的诸侯国。

古希腊文明

爱琴文明——西方文明的源泉

爱琴文明是指爱琴海地区的青铜文明。它以克里特岛和迈锡尼两地为主,亦称克里特-迈锡尼文明。爱琴文明形成后,爱琴海与希腊连成一片,是古希腊文化区,成为西方文明的源泉。

地中海东部的克里特岛是古代爱琴文明的发源地。大约公元前3000年,这里就出现了象形文字,并有相当规模的建筑物。公元前2000年左右,克里特文明达到青铜时代全盛期,出现相当宏伟的宫殿式建筑、各种精制的工艺品及线形文字“A”。这个时期,政治、经济和社会组织得以发展,与东地中海沿岸的贸易频繁,与埃及、腓尼基、小亚细亚、西西里、意大利等地有广泛的联系。在克里特岛的克诺索斯、法伊斯托斯、马利阿、扎克罗斯等地都出现了规模宏大的宫殿建筑群,尤其以克诺索斯的宫殿为最。这是一个由多座两层以上楼房组成的完美建筑群,有专供举行祭祀的场所。公元前1500年以后,克里特岛的宫殿遭到破坏,或为天灾,或为人为。从这时起希腊人成了克里特岛的主宰,并逐渐与当地原有居民融合,克里特文明亦随之结束。

公元前15世纪至公元前12世纪,爱琴文明由克里特文明为主转入以迈锡尼文明为主。迈锡尼文明是希腊青铜时代晚期的文明,它由位于伯罗奔尼撒半岛的迈锡尼城而得名。

迈锡尼城是迈锡尼文明的中心,位于伯罗奔尼撒半岛东北部。考古发现的迈锡尼遗址主要是国王居住的城堡,它的城墙用巨石环山建成,厚达5米,高8米,和克里特王宫建筑全无防御设施迥然有别。城堡有宏伟壮观的“狮门”(以刻有双狮拱卫一柱的浮雕得名),城内建豪华王宫。城堡下面平坦地带有广阔的市区,富商大贾和百业工匠居住其间,其繁荣富庶当不下于克里特的克诺索斯。在海外贸易方面,埃及、叙利亚、腓尼基、塞浦路斯以及意大利南部、利巴拉群岛等地都有迈锡尼陶器出土,数量皆超过各地曾发现的克里特陶器。在爱琴地区和希腊本土,迈锡尼文明的分布也较克里特文明为广泛、众多,现已发现的当地大大小小的迈锡尼文明遗址在一千处以上。

迈锡尼文明从公元前1200年以后渐呈衰败之势。古希腊的神话传说曾模糊提及此时王朝更迭频繁,战乱不断;而“海上诸族”的骚扰更使国际贸易大受打击。北方的多利亚人大举南下,征服了除雅典以外的中希腊和伯罗奔尼撒各国,宣告了迈锡尼文明的灭亡。

趣味链接 荷马时代

迈锡尼文明结束后,到古希腊城邦产生前的一段时期,大约是公元前11世纪至前9世纪。反映该时期社会情况的主要史料是《荷马史诗》,因此这段时期被称为“荷马时代”。因史诗描述的是“英雄”的故事,又称“英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