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三天读懂五千年世界史
17130800000031

第31章 世界近代卷(9)

在美国国会中,南北双方的代表之间也发生了暴力攻击事件。如1856年5月20日,来自马萨诸塞州的参议员、废奴主义者查尔斯·萨姆纳因激烈谴责奴隶制和1854年美国国会通过的取消限制奴隶制扩展到西部新开发地区的《堪萨斯-内布拉斯加法案》,被来自南卡罗来纳州的参议员用木棒击昏,造成重伤。冲突中,数百人死亡,财产损失巨大。由此,两种制度的矛盾发展为武装冲突。

1860年,美国进行总统选举,共和党候选人亚伯拉罕·林肯在大选中获胜,击败了代表南方种植园主利益的民主党候选人。成立不久的共和党主要代表北方资产阶级工商业者和西部自由民利益。1861年,南方一些州宣布建立南部同盟,公开分裂国家。接着,南方军队挑起战争,美国内战爆发,史称“南北战争”。内战初期,因南方蓄谋已久,准备充分,而北方幻想妥协,致使北方在战斗中节节败退。为了扭转战局,摆脱困境,争取战争胜利,1862年,林肯政府陆续颁布了一些顺应民意的措施。如废除《缉奴法》和《堪萨斯-内布拉斯加法案》,限制黑人奴隶制的扩张;采取保护性的高额税率;修建横贯美洲大陆的铁路,以利于在全国范围内发展经济和资本主义;西部自由土地向小农开放;颁布《宅地法》,规定美国公民只要交付10美元的手续费,就可以在西部获得一块土地,连续耕种5年以后,这块土地就成为私有财产。接着,林肯又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规定从1863年1月起,所有叛乱各州境内的黑人奴隶即被视为自由人,可应召参加联邦军队。这一举措使北方兵力得到扩充,大大地增强了北方军队的战斗力。北方军队在战场上的形势很快得到扭转。1865年,南方军队投降,美国内战结束。

美国内战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度,进一步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为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起飞铺平了道路。但是,内战并没有彻底消除种族歧视,黑人仍然受到不平等的待遇,一直延续到今天。

趣味链接 出身贫寒的伟大总统

亚伯拉罕·林肯(1809-1865),是美国历史上一位出身贫寒的伟大总统。他出生在肯塔基州哈丁县一个清贫的家庭,父亲是位鞋匠。用他自己的话说,他的童年是“一部贫穷的简明编年史”。十八岁那年,身材高大的林肯为一个船主所雇佣,没有固定的职业,四处谋生。最后发奋图强而成为美国政治家,并成为美国第十六任总统,也是首位共和党籍总统。在内战结束后不久,林肯不幸遇刺身亡,也是第一位遭到刺杀的美国总统。

日本“明治维新”——东方向西方学习的典范

在19世纪中期的亚洲,日本处于德川幕府统治时代。为了防止西方资本主义入侵日本,掌握大权的德川幕府对外实行“锁国政策”。这一时期,在日本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形成了资本主义生产体系。它的出现,冲击了封建自然经济,从根本上动摇了幕府的统治基础。新兴地主和高利贷商人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他们对自己政治上无权的处境越来越不满。同时,作为幕府统治基础的具有资产阶级色彩的大名、武士,也因自身经济状况的日趋恶化,更加对现实不满。1853年,美国海军将领培里率领舰队叩关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纷纷侵入日本。日本经济遭到摧残,国家主权不断丧失,社会更加动荡不安,幕府统治的危机进一步加剧。

面对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感到,要挽救日本的民族危亡,改变落后状况,实现民族振兴,必须用武力推翻腐朽的幕府统治,驱逐外国势力,进行社会改革。于是,日本逐渐形成了以大名、武士为主的倒幕派。他们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倒幕派的思想倾向与“西学为用”在精神上是一致的。

1867年,倒幕派从明治天皇手中得到密旨,准备讨伐幕府;并组织了以明治天皇为首的新政府,即“明治政府”。幕府表面下同意奉还政权,暗中积极策划反扑。

第二年,明治政府军队打败了前来进犯的幕府军队,乘胜摧毁了幕府统治。不久,明治政府迁都江户,并将江户改名为东京。推翻幕府统治以后,明治政府一方面采取措施巩固以天皇为首的新政权;另一方面提出了许多治理国家的措施,向西方国家学习,积极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振兴民族。后人称这一改革为“明治维新”。

政治上,天皇宣布废藩置县。藩主迫于政治压力而请求“奉还版籍”,向天皇交还原有的领地和领地上人民的统治权,在东京居住,坐食俸禄。通过“奉还版籍”和“废藩置县”,彻底打破了日本千百年来封建割据局面,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为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经济方面,明治维新大力进行改革,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大力发展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积极修建铁路,兴办邮局,电报、电话;开办工厂,扶植私人企业,发展对外贸易等等。

文化上,在明治维新初期,倡导“文明开化”,即引进西方资本主义文明。此后,日本的风俗习惯和文化教育出现了许多新气象。如:武士发结被剪去,不再随身佩刀;改旧式礼服为和服或西服等。引进西方近代教育制度,确立了小学、中学和大学三级教育体制。通过各项教育改革,为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其事业的顺利进行,输送了必不可少的人才。

军事方面,实行军事改革。推行征兵制,建立一支富于武士道精神、绝对效忠天皇的新式军队,积极准备对外侵略扩张。

“明治维新”使日本迅速崛起,通过学习西方,“脱亚入欧”。改革落后的封建制度,使日本很快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趣味链接《教育敕语》

《教育敕语》是日本明治天皇颁布的教育文件,其宗旨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日本教育的主轴。教育敕语由山县有朋内阁的内阁法制局长官井上毅等人负责起草,于1890年10月30日由明治天皇颁布。颁布《教育敕语》是由于当时的日本教育偏重于欧美器物的介绍,而忽略道德教育,而道德教育为日本所固有,不能轻言废弃,故要求学生在学习时也必须培养、锻炼自身的道德与修养。战后,在以美国为首的同盟国占领军主导之下,《教育敕语》于1946年起从教育体系中被排除。但是,《教育敕语》中提倡道德教育的内容在《教育基本法》中仍被保存。

国际工人运动

三大工人运动——无产阶级向世界展示力量

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导致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端也日益暴露,资本主义制度造成的经济危机差不多每隔十年左右就会发生一次。经济危机严重破坏了资本主义的社会经济,从而带来了劳动与资本的彻底分离,导致了劳资双方的尖锐对立。广大工人为了改善恶劣的劳动条件和生活状况,同资本家展开了多种形式的斗争,工人运动逐渐兴起。

1831年初,法国工人多次在里昂起义、游行,要求提高工价。工厂主害怕事态蔓延加剧,10月与其达成最低工价协议。但是在七月王朝统治者的支持下,工厂主很快撕毁协议。11月,工人举行抗议示威,与警察发生冲突,随即转为武装起义。起义者提出“做工不能生活,毋宁战斗而死”的口号。经过几天战斗,工人占领里昂城。但起义很快被七月王朝的军队所镇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