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心理学与情绪控制
17129900000015

第15章 缺陷是用来补偿的——心理学教你如何超越自卑(2)

贝多芬是德国着名的钢琴家、指挥家和作曲家。对于一个以音乐为生的人来说,听力是比生命还要珍贵的。在我们的既定价值观中,一个双耳失聪的人是无法从事音乐创作的,因为这违背了基本的自然规律。

但是,贝多芬用他的实际行动打破了人们的这种既定价值观。

即使双耳失聪,也依然可以进行音乐创作。贝多芬的音乐创作向世人诠释了音乐的真正含义。

音乐是需要用耳朵听的,也是需要用耳朵去创造的,这是我们所知道的常识。但在贝多芬看来,音乐是来自灵魂的声音,音乐需要用心来听,需要用心去创作,正是因为这样,他才可以在双耳失聪后依然给人们带来那么多优秀的音乐作品。

古希腊有这样一句俗语:“愿意跟着命运走的人,命运领着走;不愿意跟着命运走的人,命运拖着走。”在古希腊人看来,任何人都无法逃脱自己的命运,每个人都是命运的奴隶,而命运就是主宰万事万物之王。

古希腊人是十分相信命运的,这点可以从他们的神话传说中看出来。而古希腊又是西方文明的起源,也就是说西方人普遍都会受到古希腊思想不同程度的影响。

所以大多数人都是相信命运的,相信冥冥之中自有主宰,人们只要奉命行事就可以了。依照这样的既定价值观,贝多芬就应该听从命运的安排,向命运屈服。

因为对于一个钢琴家、作曲家、指挥家而言,失去了听力的同时也就失去了音乐。很明显,命运是在告诉贝多芬,其实你并不适合搞音乐,放弃吧,连听力都失去了,你还怎么创作!

但是贝多芬并没有向命运屈服,他“扼住了命运的咽喉”,成为了命运的主人。同时也战胜了双耳失聪的缺陷,成为了音乐史上的传奇。

大多数人都会因为自身的缺陷而陷入自卑之中,并认为自己命该如此,便放弃了原定目标。但是依然有人向自己的缺陷发出挑战,然后通过自己的努力战胜这种缺陷,实现原定目标,重拾自信。

人的努力往往会弥补自己行为上或是生理上的缺陷,让自己获得强大的战胜困难的力量,从而达到一种“心理补偿”,消除自卑的心理。

希腊政治家狄赛西格斯是一个着名的演说家,口才十分好,但就是这样一个口齿伶俐的人曾经是一个口吃患者。因为口吃,狄赛西格斯不能像正常人那样吐字清晰地说话,于是狄赛西格斯很自卑,正是因为这种自卑心理的影响,他连说话的声音都不敢提高,总是害怕别人嘲笑自己。所以,狄赛西格斯的说话声音总是很微弱。

后来,狄赛西格斯决定克服口吃的缺陷,他每天都会把一颗鹅卵石放到嘴里面练习说话。这习惯被狄赛西格斯坚持了很多年。

狄赛西格斯的努力得到了回报,他终于克服了先天口吃的毛病,成为了一个说话流畅的人。后来经过自己的一番练习,逐渐成为了一个着名的演说家和政治家。

自卑的心理很正常,因为每个人都会因为自身所存在的缺陷而自卑,自卑也是我们无法逃避的负面情绪之一。所以为了避免自卑对我们产生消极影响,我们就需要努力克服自身的缺陷,或者把这种缺陷变成一种优势。只有这样,自卑才不会扩大它对人们的消极影响。

从绊脚石到垫脚石——接受你的缺陷

奥普拉·温弗瑞是一名着名的节目主持人,她创造了一个奇迹——塑造了一个全球电视史上收视率最高的脱口秀节目。但就是这样一名优秀的主持人,在刚刚从事主持人行业的时候,曾经被解雇,因为温弗瑞有一个致命的缺陷,正是因为这个缺陷,许多人一致认为她并不适合主持人这个职业。

奥普拉·温弗瑞出生于美国密西西比州,她的梦想是成为一名优秀的主持人,为了实现这个梦想她无时无刻不在努力着。后来,温弗瑞考入了一所州立大学,并在大学中专修演讲和戏剧。

毕业后,奥普拉·温弗瑞因为优异的成绩被美国巴尔的摩的一家电视台录用,并如愿以偿地成为了一名电视台的播音员。为了能胜任这份工作,温弗瑞做出了很多努力,她私下里准备了很长时间。

温弗瑞第一天上班时所要播报的新闻中,有两条是比较特殊的,一条是有关家庭暴力的新闻,另一条是一对相恋了四十二年之久的恋人,终于历经坎坷在一起了。

温弗瑞在播报新闻的时候,表现得十分镇定,但是当播报到那则有关家庭暴力的新闻时,温弗瑞明显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她不仅表现得十分愤慨,而且还斥骂那个施暴的男人。最后居然连新闻稿子都扔掉了。

播报完这条新闻之后,温弗瑞的情绪又恢复了正常。但是当她播报到那条令人感动的爱情新闻时,她的情绪明显又失控了。温弗瑞表现得十分激动,就好像她是那条新闻中的主人公一样。后来她又把新闻的稿子给扔掉了,还旁若无人地手舞足蹈起来,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表达出她那兴奋和激动的心情。

这种情况并不是温弗瑞想要的,她在播报新闻之前已经认真准备过很多次,但是不知为什么在正式播报新闻的时候,还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温弗瑞理所当然地被解雇了,因为电视台认为温弗瑞无法合理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总是把自己的情绪带到工作中,温弗瑞并不适合新闻主持这份工作。

被解雇后的温弗瑞并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毕竟这个梦想是她从小就开始坚持的,并不是一时兴起。失业没多久的温弗瑞就听说了一个招聘主持人的消息。原来,另一家电视台正在组建一个早间新闻的节目。在听到这个消息后,温弗瑞就满怀信心地去应聘了。

是金子总会发光,这家电视台的主管不仅很欣赏温弗瑞的出色表现,而且还认为温弗瑞那无法控制的情绪流露,正是温弗瑞的特色,是她率性的表现。最后,这家电视台的主管决定聘用温弗瑞,并为她专门设置了一个富有特色的早间谈话节目。于是,温弗瑞大展拳脚的机会到了。

在这个早间谈话节目中,温弗瑞把自己的率性而为发挥得淋漓尽致。悲伤的时候,温弗瑞会和嘉宾一起痛哭;开心的时候,温弗瑞会和嘉宾一起兴奋得手舞足蹈。这样一来,温弗瑞所主持的这个早间谈话节目就具有了很强的代入感,观众很容易被带入到这个节目中,和温弗瑞一起哭、一起笑。

另外,温弗瑞的口才和现场发挥也很出色,再加上她那丰富的感情投入,使得这个早间谈话节目一经播出就获得了很高的收视率,而且收视率一直居高不下。

温弗瑞在这家电视台工作了六年,后来她只身一人来到了芝加哥,并开始主持另一个访谈节目——《芝加哥早晨》。由温弗瑞所主持的《芝加哥早晨》很快就获得了很高的收视率,并成为了美国最受欢迎的访谈节目。注意是最受欢迎的访谈节目,没有之一。

由于温弗瑞的出色表现,一个月之后,电视台正式决定把这个《芝加哥早晨》的访谈节目以奥普拉·温弗瑞的名字命名。

温弗瑞在节目中的率性表现不仅打动了观众,而且还感动了那些嘉宾。汤姆·克鲁斯因为感动在节目中当着观众的面向女友表达爱意;迈克尔·杰克逊因为温弗瑞的人格魅力,在节目中与温弗瑞谈起了幼年时的悲惨经历,还有皮肤漂白的各种传闻。而这些无疑又使温弗瑞所主持的访谈节目的收视率大大提高。

每个人都存在缺陷,而这些缺陷常常也是让人感到自卑的根源。

有许多人都在幻想,如果没有这些缺陷的话,那么自己就一定能成功。因为他们认为这些缺陷是自己前进道路上最大的绊脚石。

正是因为这些缺陷,让许多人失去了继续努力和奋发向前的动力,他们被这些缺陷给束缚住了,从而离自己所预定的目标越来越遥远。

事实上,真正束缚人们的并不是缺陷本身,而是因这种缺陷而产生的自卑感。这种自卑感就是一种无形的枷锁,束缚和压制了人们所有的动力。

面对缺陷,人们想到的往往就是弥补,希望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弥补这些缺陷,当缺陷消失后,自然可以获得自信和成功。这或许是一个不错的办法,在面对自身的缺陷时,人们的确不能总是沉浸在自卑之中,而是要鼓励自己去战胜这些缺陷,从而继续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奋斗。

但是万事都会有例外,如果经过自己的努力依然没有克服自身的缺陷,该怎么办呢?放弃努力,还是越挫越勇?越挫越勇的勇气固然可敬,但是适当的放弃也是一种智慧的选择。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当你放弃克服自身缺陷的努力的时候,你会回过头重新审视自身的缺陷,你会开始思考这些所谓的缺陷到底是不是缺陷?于是,你就会渐渐地发现,原来所谓的缺陷也正是自己个性的体现。

所以,在面对自身的缺陷时,还有另一种行为选择。你可以把自身的缺陷适当地进行改良,让这缺陷成为自身的特色。这样一来缺陷就不再是缺陷,而是你自我价值的一部分。这时,你会发现缺陷这块绊脚石已经成为你前进道路上的垫脚石。

缺陷有时也能成为一个人的特色,这就需要你对自身有一个清楚的认识。老子在《道德经》中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古希腊也曾流行过这样一句话:“认识你自己。”由此可见,人有自知之明是很重要的。

每个人都是不同的,对自身的缺点和优点的认识往往来源于外界,也就是周围人的评价。当周围的人都在称赞你的时候,你就会认为这是你的优点;当周围的人都批评你的时候,你就会认为这是你的缺点。实际上你根本就没有真正认识自我。

一个人如果只活在周围人的评价中,往往很容易迷失自己。如果温弗瑞只活在他人的评价中,那么在她第一次被电视台拒绝的时候,就会否定自己,认为自己根本就没有做播音主持人的天分,于是她有可能就会改从其他的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