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真的无法伪装自己的内心,伪装自己的身体语言吗?答案是肯定的。身体语言大多难以压抑或掩盖,听到好消息,人就会情不自禁地露出笑容;激动时,人就会大声喊叫、手舞足蹈;做了亏心事的人总是心神不定;发怒时,谁都是青筋暴起、咬牙切齿。如果想要分辨一个人的真伪,不要听他说什么,要从身体语言入手,看看他的真实想法。
来自半兽人时代的身体语言
托尔斯泰在他的长篇小说《怪人》中有这样的描述:“当人们还过着半野兽似的生活时,他们总是打着手势,发出一些声音,做出表示危险或好感的信号……这些手势的作用和声音结合在一起,并且从声音中产生出词汇,最后才产生出有联系的人类语言。”
按照托尔斯泰的说法,在人类获得语言之前,处在半兽人时代的人类祖先们是用手势、声音、肢体动作等身体语言交换信息、进行交流的。由此我们可以想象这样一个画面:时间是在远古时代,背景是原始丛林。生活在其中的类人猿还没有学会直立行走,更没有发展出含有语义的声音,即语言。他们在大树和灌木之间活动,用伸一只胳膊或者发出一段高声的叫喊的方式呼朋引伴。
一个人对同伴做了一个招手的动作,对方没理解他的意图,接着他不停地招手,直到对方来到自己身边,他才停下来。如此反复多次,招手和“请你过来”联结到一起,从此之后,小伙伴们用招手的方式呼唤对方。声音也是如此,第一次出现时,一定有一方困惑于发出声音的人的意图,但经过反复使用,某一音调的声音就具有了特殊的含义。比如,遇到危险时,用一种低沉的、浑厚的声音震慑敌人,告知对方“请勿靠近”。
不管是肢体动作还是声音,和具体的含义联系在一起后,沟通变得方便起来。最开始,人类始祖发出的声音和咿呀学语的婴儿所发出的一样,即使这样,他们也能方便地交流,好像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声音都被赋予了特别的意义。
至于身体语言到底是从什么时候正式成为人类沟通、交流的一部分的?今天的研究者还没有找到确切的答案,有人认为是遗传基因决定了身体语言,有人则认为是环境决定的,持辩证法观点的人则将遗传和环境结合在一起,认为它们共同决定了身体语言的出现。
进化论的奠基人达尔文是最早研究身体语言的科学家之一,他研究的是人类和动物的表情。受当时盛行的遗传决定论的影响,达尔文认为灵长类动物的表情是天生的,即受遗传的支配。一位德国科学家艾伯菲尔德发现,孩子天生就会笑,即使是天生失聪或者失明的孩子也具有微笑的能力,好像那根本就是不需要后天学习的本能。
沿着达尔文这条线索,现代心理学家也着手研究了人类表情。美国心理学家艾克曼等人研究了不同文化环境中的人类表情,发现了人类基本的情感反应。面对愉快、悲伤、蔑视、愤怒、厌恶、惊讶、恐惧这几种情绪时,全世界人的表情反应都非常相似。
不管是亚洲的黄种人、非洲的黑种人、欧美的白种人,还是生活在原始森林里的部落族人,他们竟然有着相似的表情。正因为肢体语言能够被全世界的人接收,无声时代的电影,比如喜剧大师卓别林的表演,才能受到亚洲、欧洲、美洲的人们甚至非洲土着人的欢迎。这似乎在说明,在猿猴进化到人的过程中,世界各地的进化过程是同步的,至少在表情这一维度上是这样的。
心理学家证明了人类表情的一致性,但是没法证明人类的肢体动作具有一致性,实际上,世界各地、各国、各民族的肢体动作本来就是不一样的。肢体动作受文化的影响比较大,因此,不同文化的肢体动作出现巨大差异,甚至完全相反一点都不稀奇。
举个常见的例子,中国、日本、美国等国家的人用点头这一动作表示赞同,尼泊尔、斯里兰卡和爱斯基摩人点头则表示反对和批评;在信仰伊斯兰教的地区,人们用右手吃饭,用左手拿脏东西,如果你用左手触碰当地人的身体,比如伸出左手握手,则会被看做侮辱性的行为。由于文化上的差异,人们对肢体动作的不同理解,常常会闹出不少笑话,让人不明所以地陷入了尴尬的境地,一位名叫艾伦的美国少年就遭遇了一件这样的事。
有一天,艾伦到朋友家参加聚会,路上遇到一位长相姣好的少女。她扭动着腰肢走在艾伦前面,做出毫不掩饰的挑逗姿态。艾伦被这位少女迷住了,一路跟上去,并且在路口等红灯时开口和她搭讪。令人意外的,这位少女没有回应艾伦的热情,反而将他当成了跟踪狂,声称如果他不走开,她就要叫警察了。路口的红灯变绿灯,少女继续妖娆地向前走,艾伦站在原地,思绪稍显凌乱。
艾伦想,如果她不是想要引诱我,为何要用那样妩媚的姿态在我前面走呢?艾伦百思不得其解,只好先赶到朋友家。一进屋,艾伦就将路上遇到的糗事告诉了他的朋友泰德。泰德听完故事的原委,耐心地解释说:“这附近的居民大多是西班牙人的后裔,不管这些女孩子表现得多么招摇,但她们绝对是规规矩矩的姑娘。”
这正是由于不理解不同文化的身体语言造成的误会。在西班牙或者说西班牙语、受西班牙文化影响的国家里,女孩子走起路来风情万种的样子是稀松平常的事,当地人并不会觉得奇怪。相反,如果一个西班牙女孩子直着腰板,像英国淑女那样谨慎小心地走路,反而看起来不够自然。
随着人类语言的发展,原本或许还能用声音、口哨沟通的原始人类变成了说英语或说法语的现代人,人类沟通变得非常困难。如果没有翻译,来自不同国家的人互相对话就会变成鸡同鸭讲。这时候,肢体语言就会发挥其用途。
20世纪5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麦拉宾发现,一条信息产生的影响力,7%来自文字,38%来自声音,剩下的55%来自无声的肢体语言,这一说法也被称为“麦拉宾法则”。另一位心理学家做了类似的研究,他发现在面对面的交流中,语言传递的信息占35%,剩下的信息则由身体语言传递。一位心理学家在研究了上千次的销售和谈判过程后得出结论:谈判桌上的决定,60%~80%是肢体语言做出的。
有时候,在接受他人传递的信息时,倾听口头语言的表达,不如关注身体语言的意义。而且,身体语言比口头语言更准确。一个高明的警探能从犯罪嫌疑人的姿态、神情、细微动作中看出他的真实意图是顽抗到底,是准备撒谎,还是有难言之隐。半个世纪前,一位心理医生则通过分析身体语言救了一位少年的命。
脸色苍白、身体瘦弱的少年唐每个星期都到心理医生那里报到,他是这一天的最后一个病人。治疗结束后,心理医生说:“今天到此为止,请你明天再来”。唐有气无力地说:“不必为明天操心了,我是一个没有明天的人。”医生说:“别来这套了,唐,过去六个月,你不是每个星期都说要自杀吗?”
送走了唐,心理医生感觉有点不自在。他一直在想唐临走时说的那句话,虽然他已经说过很多次类似的话,但是今天他给人的感觉非常奇怪。心理医生回想起今天的治疗过程,唐的情绪一直很消沉,走路时显得非常局促,眼睛里流露出无力的目光。难不成,这一次他真的要自杀?
医生实在放心不下,于是驱车赶到唐的家里,果然,他已经实施自杀计划了——他将自己反锁在房间里,吞下了一瓶致命的药丸。幸好心理医生及时赶到,并用催吐剂帮他清洗了肠胃,唐才幸免于难。回到家后,妻子问他,你是怎么感觉到唐要自杀的呢?医生说:“他的种种姿态都在告诉我,这一次他是来真的了。”
大脑的秘密空间
放眼万物及宇宙,人类只是一个微小的存在,然而,人类的大脑却是宇宙间最复杂的结构之一。大脑里的神经细胞,甚至不比银河系的星星少,尽管脑科学不断进步,人们已经能够用MRI(脑功能核磁共振成像)更直观地观看大脑内部,但是对于大脑细胞是如何工作,如何分工的,仍然有很多问题没有完全弄清楚。
众所周知,人的所有动作,不管是肢体动作、语言动作还是表情动作,都是靠神经系统支配的。除了大脑和脊髓这两个神经系统外,人还有一套外周神经系统,包括动物神经系统和植物神经系统。前者控制躯体的运动,包括面部表情的变化,五官的运动,脖颈、胸、腰、臀部的运动等;后者控制人的器官反应,比如血液的流动、腺体的分泌,调节葡萄糖、水等物质的代谢。控制人类微动作变化的正是大脑和动物神经系统。
许多人喜欢通过观察他人的微小动作,通过面部的微小变化、肢体的变化,如嘴唇翘起、眉头紧皱、两手紧握来分析这个人的情绪和感受。有的人似乎有这方面的天分,能够轻松地读懂别人的内心,他们觉得这很有趣,好像能够轻易掌握他人似的。其实,很多人并不了解,并非凭自己的主观愿意,就能够读懂别人的微动作,若要读懂别人的微动作,还要依靠大脑的一个神秘组织——杏仁核。
杏仁核的体积很小,位于大脑的深层区域,附着在海马体的末端,呈杏仁状。一系列有关杏仁核的研究证明,在人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绪中,杏仁核与恐惧、愤怒、焦虑的关系最为密切。
设想这样的场景:夜晚独自回家,打开卧室的门,突然听见一阵怪异的声音,你环顾四周,却找不到声音的来源,好像那声音从遥远的苍穹飘荡过来,经久不去;阴湿的下雨天,走在狭窄的小巷内,突然闪出来一个人影,瞬间又消失不见……
这样的场景是否令你感到恐惧?外界环境的刺激通过眼睛、耳朵、皮肤感觉,进入大脑中的丘脑。丘脑就像是刺激汇总的邮局,外界信号如邮件般纷至沓来,丘脑经过归类、分拣后,再分发给各处。
强烈的刺激走的是快捷通道,从丘脑直接到杏仁核。这时,人会立即产生防御的本能,比如手碰到燃烧的蜡烛后马上缩回,害怕时马上后退,接着闭眼、大喊。相对慢一点的途径是丘脑——大脑皮质——杏仁核。大脑皮质会对收到的信息和已有的信息进行比较分析,好像警察做指纹对比一样,分析之后,再递交给杏仁核。如果匹配,证明是安全信号;如果不匹配,大脑的警示灯亮起,身体马上做出反应,如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身体木僵、不停吞咽等,这一系列反应会在2秒内出现。
不管是快捷路径还是慢速路径,最终抵达的地点都是杏仁核,由此也证明了杏仁核的重要性。当人面对危险时,杏仁核能够帮助人增加生存几率,其实质就是杏仁核能够感受、控制恐惧和愤怒等情绪。杏仁核受损的人能够体验愉快、悲伤,但是不知道害怕。如果将大脑里的杏仁核切除,人不仅不会躲避危险,反而会靠近危险。
为了研究杏仁核和人类面部表情之间的关系,神经科学家曾经将电极植入了癫痫病人的杏仁核中,然后观察病人们的面部表情,其中有开心的,也有恐惧的。作为和面部表情相关的结构,杏仁核和识别恐惧有关,杏仁核受损的病人在识别恐惧表情时成绩较差。除了癫痫症患者外,孤独症患者的杏仁核神经细胞也少于常人,对他人的情绪反应不敏感。
恐惧记忆是一种非常牢固的记忆,一旦形成,会产生长久的影响。因此,那些遭遇过重大灾难的人才会长期活在恐惧的情绪里,才会出现“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反应。从大脑结构上分析,大概是杏仁核太过发达,超越常人的敏感导致的。
在一项对比20位遭受虐待的儿童和23位在正常环境下长大的儿童的研究中,当遭受过虐待的儿童看到愤怒的照片时,大脑的杏仁核特别活跃,其反应和战场上士兵的大脑活动相似。在恐惧和危险中求生过的人,对有可能带来痛苦的信号都特别敏感。
在一张惊恐的脸上,你会看到增大的白眼珠,因为恐惧时,人的眼睛会睁得很大,露出更多的眼白。随着眼白不断增大,旁观者的杏仁核就会做出反应,当看到别人露出更多眼白时,他们也会感到恐惧。
愤怒产生的生理刺激和恐惧一样,只是行为上略有差异。恐惧会让人做出防御行为,选择逃离,愤怒则会让人具有攻击性。被人冤枉、无故受到责骂时,杏仁核会发出指令,爆发出攻击行为。
1960年,耶鲁大学的科学家研究了公牛的杏仁核。他将一对电极插入了一头公牛的杏仁核,然后将公牛牵到室外,当他用外接的遥控器对公牛体内的电极发射信号时,公牛刹那间变得暴躁,凶猛地冲向人群。当科学家停止发射信号,公牛则平静下来,前一秒令牛暴躁的怒火也荡然无存。这个实验也恰恰证明了杏仁核和愤怒有密切的联系。
导致焦虑的刺激在传入路径上和恐惧相同,但是反应不同,因为焦虑的反应是一个不断累积的过程。平常时,人的焦虑水平比较低,只有在遇到刺激情景后,才会爆发出冲动或伤害行为。飞机晚点、有急事偏偏遇到塞车、考试邻近却有一大堆无关紧要的事导致自己分心……如果这些情况都加在一起,即使焦虑水平低的人也要小宇宙爆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