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心理学与生活
17129700000032

第32章 情感中的科学讲义(4)

在影视作品中,除了这部《我脑中的橡皮擦》之外,还有很多电影涉及阿尔茨海默症,比如美国电影《恋恋笔记本》和一部韩国电影《我爱你》。在文学作品中,来自牛津的英国作家贝利用回忆录的形式写成了《当贝利遇到艾丽斯》,以此纪念自己去世的妻子。当他的妻子艾丽斯因为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症而忘记自己时,作为丈夫的贝利始终不离不弃,一直照顾她到终老。80后的作家笛安也写过一篇名为《你是我的眼》的文章,记录她患上阿尔茨海默症的姥姥的生活琐事,“有时候,她叫不上来我的名字。她知道是我,她认得出我的声音,听到我叫她‘姥姥’的时候她就会很开心,因为她想念我。可是她就是没有办法在听到我的声音的第一时间想起我的名字。”这就是真实的阿尔茨海默症。

调查显示,我国是世界上阿尔茨海默症患者人数最多的国家,60岁以上的人群中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占4.2%,其中2/3是女性。在2012年9月,央视联合了多家报纸进行了对“老年痴呆症”的更名活动,将这一带有歧视和侮辱性质的名词改为更具专业性的名称“阿尔茨海默症”。虽然“阿尔茨海默症”这个专业术语对很多人来说尚显生疏且拗口,至少这一行动让更多的人开始关注这一病症,关注身边的老人。

有人说:“阿尔茨海默症是世界上最无敌浪漫的一种病。”我并未看到这一病症在现实中的浪漫所在。相反地,我却在电影中被秀真和哲洙的一段对话感动了。

哲洙说:“如果记忆离开了,就只剩下灵魂了。”秀真说:“如果记忆没有了,那灵魂也就不存在了。”哲洙说:“如果记忆没有了,我们的灵魂就要绞在一起,这样我们就不会分开了。”

或许,当亲人或是爱人的记忆消失了,只要我们的爱从没变过,便可以依旧温暖,依旧熟悉。即使这份爱无法用言语表达,甚至对方无法感受,只要有爱,一切都足够了。

影片信息

中文片名:我脑中的橡皮擦

英文片名:A Moment to Remember

导演:李载汉

主演:郑雨盛,孙艺珍,白钟学

片长:117分钟

上映时间:2004年

以爱之名的谋杀——解读《惊魂记》

剧情回顾

玛莉莲是一个在亚利桑那州凤凰城上班的普通职员。每天中午,她都会偷偷去和情人山姆约会。可是,玛丽莲心里并不高兴。山姆的经济状况并不好,他赚的钱几乎都用来付前妻的赡养费,因此始终无法与她结婚。

一天,玛丽莲的老板要她把四万元的现金存到银行里。玛丽莲一直想要改变自己的生活,这正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于是,玛丽莲决定携款逃离小镇,然后通知情人山姆,两个人到加州去重新开始生活。当她开车逃离小镇后,路上执勤的一位警察觉得她形迹可疑,于是一路尾随。心中极度不安的玛丽莲在半路上换了车子再次狂奔。同时,高速公路上的警察也尾随她到了二手车市场,并且开始询问那里的职员、老板和客户。

天色渐渐暗下来,天空还下起了倾盆大雨。长途驾车的疲劳和携款私逃的压力让玛丽莲几乎精神崩溃,于是她将车开下了高速公路,准备在路旁的贝兹汽车旅馆休息一晚。

汽车旅馆的老板是一个名叫诺曼的年轻人。虽然年纪轻轻,可是这个人性格古怪,喜欢收集一些奇怪的动物标本放在旅馆里,比如羊首、展翅的鹰等。

他和母亲住在旅馆对面的一幢古老的别墅里,卧病在床的母亲时不时地就会对他厉声大喊,他则对母亲又爱又怕。

玛丽莲吃过了晚餐后,准备回到房间洗澡。没想到,当她刚刚进入浴缸,拉起浴帘,就被人谋杀了。

发现玛丽莲失踪后,山姆和玛丽莲的姐姐莱拉找到了一位私家侦探。与此同时,在高速公路上发现玛丽莲异常的警察也一路尾随到贝兹旅馆,试图查明事实的真相。

当私家侦探来到了诺曼的旅馆,并且询问玛丽莲的事情时,诺曼神情慌张,说话词不达意。随后,私家侦探被杀,公路警察和莱拉继续到此处追查。

山姆和莱拉约好到诺曼的家中查看,于是山姆和诺曼交谈,莱拉则趁机潜入了他家的地下室。随后山姆被诺曼击倒,莱拉在地下室看到了诺曼母亲的尸骨。就在诺曼想要对莱拉杀人灭口时,警察及时赶到,将诺曼绳之以法。

经过警察的连续问讯,他们不仅找到了杀害玛丽莲的凶手,还发现了沉浸多年的一起凶杀案——当年“妻子毒杀亲夫”案件的凶手原来另有其人。

电影赏析

提到“希区柯克”这个名字,所有观众第一个想到的关键词就是“惊悚”。如今,“希区柯克”已经成为一种电影手法,或者说是一种电影精神。在他监制、导演的59部电影和300多部电视剧中,绝大多数以紧张、焦虑、恐惧、心理疾病等人性中的阴暗面作为叙述主题,运用场面的调度和蒙太奇手法营造令人窒息的紧张气氛,而这部《惊魂记》的叙事和手法,则让希区柯克的悬疑手法达到了登峰造极的水平。

半个世纪以来,这部《惊魂记》可以说是恐怖惊悚片的代表。在1960年,电影上映的当时,这部影片却被称为好莱坞最暴力色情的电影。当年许多观众看到“浴室杀人”的一幕当场昏了过去,更有许多观众被片中的变态杀手吓得不敢一个人洗澡。

在运用惊悚和悬疑制造恐怖氛围的同时,希区柯克同样喜欢借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从人的潜意识层面和成长经验来解读人物角色。这部电影中的诺曼从童年经验来解释更能一针见血。首先,我们对诺曼这个角色进行一下梳理。

诺曼五岁就失去了父亲,从小和母亲相依为命,这就形成了他对母亲完全依赖的心理,并且对母亲有着强烈的占有欲。数年后,母亲遇到了他的继父,两人很快结婚,诺曼感到从此失去了母亲的关爱,于是对继父产生了强烈的嫉妒。直到多年后,诺曼萌生杀机,将母亲和继父纷纷杀死,并伪造出“妻子谋杀亲夫”的犯罪现场。

后来,诺曼将母亲的尸体从坟墓中挖出,并且打扮妥当放在了家中的地下室里,整日朝夕相对。他想象母亲的想法、模仿母亲的声音,作为儿子,在自我认同上却完全认同了母亲的角色。于是他渐渐开始丧失原本的自我意识,开始由儿子的人格分裂成两个人格——儿子和母亲。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当他看到像玛丽莲这样的年轻女子时会起杀心。根本不是诺曼在杀人,而是存在他身体里的母亲在杀人。作为一个年轻小伙子,看到年轻貌美的女子自然是心生欢喜的。可是,他同时又想象着母亲的角色,认为母亲会嫉妒儿子喜欢的女孩,于是将前来投宿的女孩相继杀害。

在古希腊的故事中,有俄狄浦斯王杀父娶母的悲剧故事,于是弗洛伊德用“俄狄浦斯情结”代表儿子的恋母情结。诺曼的行为也是强烈的俄狄浦斯情结所致。诺曼在失去父亲后,随着自己的成长,在心理上渐渐把自己当成了父亲的替代品,然而当母亲的爱转移到另外一个男人身上,他则产生了强烈的妒忌,并且由爱生恨。这种爱与恨的交织,恰好让他“自己掉入了自己的陷阱”,成为了隐居在幽暗的地下室内,穿着睡衣、戴着假发的杀人凶手。

除了经典的精神分析在角色上的重现,导演还在很多细节方面给观众提供了暗示。比如,诺曼有一个习惯性动作就是吮吸手指。当他在处理尸体时,因为紧张和焦虑而吮吸手指,从而缓解内心的难以抑制的情绪。吮吸手指是人的一种无意识动作,也是人在婴儿期的典型表现。从这一动作中可以看出,诺曼的心理年龄始终停滞在婴儿阶段,始终在寻求母亲对自己的保护。

当玛丽莲的姐姐进入诺曼的房间时,她被房间里到处放置的镜子吓到了。诺曼的房间里有很多镜子,这也是诺曼精神分裂的一种暗示。弗洛伊德认为,镜子里反射出来的影像就是一个人的潜意识。

除了对于精神分析的出色应用之外,这部电影更加值得称道的部分就是视听语言的运用。希区柯克用蒙太奇、节奏、灯光和音响的混合手法,制造出了一场毫无血腥场面的恐怖效果,让“浴室谋杀”成为这部惊悚片的一个经典段落,也让“浴室”成为后来惊悚片的必拍场所。

“浴室谋杀”这场戏,从玛丽莲在卧室里写算式到诺曼的“母亲”跑回房屋,共4分钟的时间,导演用了60多个镜头。如果从诺曼“母亲”出现的那个镜头算起,只有100秒左右,40几个镜头中,有的镜头甚至只进行了几格。正是这样一段行云流水的蒙太奇,达到了让观众产生了双重错觉的效果,也让这段镜头成为整部电影中观众印象最深刻的一段。

这种逼真的恐怖留给观众无限的想象空间,正如希区柯克自己认为的那样:“最紧张的不是那些恶心的死法,而是在人死之前酝酿的气氛。”

影片信息

中文片名:惊魂记

英文片名:Psycho

导演: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

主演:安东尼·博金斯,维拉·迈尔斯,约

翰·加文,珍妮特·利片长:109分钟

上映时间:196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