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心理学与生活
17129700000029

第29章 情感中的科学讲义(1)

当科学发展,任何事物都获得尺度,可以衡量时,爱情的变化如何呢?爱情这道料理需要时间恰好,火候适中,放五勺盐、半瓶芥末就可以入味儿了吗?显然不行。尽管爱情和婚姻的定义不断变化,情感搭配的方式、男女之间的妒忌、忠诚与背叛依旧是考验爱情的标尺。只不过,当爱情开始拿来分解和归类时,科学性让人们更加相信:爱情是一种理性的搭配,而不是一种宿命的结合。

是淡漠还是非常淡漠——社交网络中的人际交往

到了午饭时间,张宇和几个同事约好到新开的餐厅品尝一下。在等电梯的空当,每个人都不约而同地掏出手机,开始聊微信、刷微博。每个人都对着手机屏幕有说有笑,却没有人和站在身边的人说话。

到了新开的餐厅,各自点了一个不同的菜式后,开始等待上菜。熟悉的一幕再次上演,同事们开始拍餐厅的装饰、走廊的吊灯、墙壁的装饰画和任何他们感兴趣的摆设。服务员陆陆续续地上菜,坐在张宇对面的两个女孩子便对着盘子拍照,还互相催促着:“快点,快点,拍完给我拍。”他们将所有的菜肴都拍过一遍之后,挑选了其中一张最满意的,用修图软件修饰了一下发到了微博上,然后才开始吃饭。

席间没有人说话,也没有人评论这家餐厅的菜式到底如何。直到回到公司,张宇打开自己的微博首页才发现,同事将对餐厅和菜肴的评价都写到了微博上,配上了精美的图片,而且“@”了一起吃饭的所有人。

这种现象,张宇已经观察好久了。他所在的公司是一家颇为知名的时尚杂志编辑部,身边的同事个个都是才子才女,口才一流,能说会道。按理说,在办公室里不能痛快地聊天,但到了休息的时间,大家一定会叽叽喳喳说个不停。没想到,自从社交网络大行其道之后,同事们在网络上互相关注,共同的兴趣多了,共同关注的话题多了,彼此之间的互动也多了,却让人与人之间能够聊天的话题变得越来越少。原本想要拉近彼此距离的社交网络让每个人都活在了虚拟的人际交往里,身边熟悉的朋友、亲人反倒变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不可否认,社交网络让我们找到了“失散多年”的发小、同学、朋友,让不在一个城市的人感受到彼此联系的方便,即使身在异国的人也能即时收到亲友的关心和祝福。表面上,社交网络冲破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让人与人之间关系更加密切。实际上,每个人都在经历人情愈加淡漠的考验。

由英国心理健康基金会发起的一项调查显示,在18岁到34岁的年轻人中有1/3习惯在网络上和自己的家人及朋友联系,而非真正去探望他们、进行面对面交流。人们更愿意在网络上,通过好友的签名档、撰写的博客以及他感兴趣的话题来了解对方,而不愿意坐下来一起聊天,认真地花时间了解彼此。

电影《社交网络》中的主人公是美国最受欢迎的社交网站“facebook”的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在网络上,扎克伯格只要轻轻点击鼠标,就可以在网站上找到几百万名好友,而现实中的他却寂寞孤独,女友离他而去,朋友相继离开,甚至和他一起创业的好友都要起诉他。

这样强烈的反差让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那些唾手可得的、随便就能够删掉的“朋友”对真实的生活到底有什么意义?有人认为,社交网站所带来的人际关系正在变得肤浅而低质,同时也削弱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了解,它在逐渐毁灭人际交往中富有温情的一面,让越来越多的人变得自私和孤独。

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的教授谢莉·图科尔在她的着作《集体孤独》中抨击这个信息过度发达的时代,她宣称:“使用社交网站本身就是一种‘现代病态’。技术声称可以促进交流,实际上却让人们在虚拟的世界里与现实隔绝,剥夺与真人交流互动的机会。”

当然,也有人将社交网站仅仅当作联系朋友的一种便捷方式,他会花更多时间和朋友一起出游、到海边聚餐或者参加团体聚会,在聊天和游戏中加深彼此的感情。这固然是一种理智的选择。同时,我们也不能否认,在数以亿计的网民中,仍然有很多人乐于在虚拟的世界里寻找温暖,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和身边的人距离越来越远。在孤独即将成为不断蔓延的“社会瘟疫”之前,亲爱的你,是否愿意暂时放下手中的手机或平板电脑,认真地和朋友坐下来,耐心地聊一个下午呢?

审美认知——性别中性化

一部《失恋33天》让每个女孩子都从心底发出呐喊:“上苍啊,请你赐给我一个王小贱吧!”这个王小贱又是何许人也呢?王小贱是每一个女孩子都向往拥有的“贴心闺蜜”。他说起话来嗲声嗲气;整天不停地涂抹唇膏和护手霜,比女孩子都懂得保养皮肤;会煮饭、做家务、懂得经营生活;搬家的话,他懂得各种打包家具的方法,甚至连板凳都可以用泡沫纸包好;看上去很娘,似乎还有些性取向不明,但他却是一个该出手时就出手的纯爷们。

女孩子大喊着“十年修得王小贱”的同时,对他趋于中性、近乎女性的言行举止照单全收,对他温柔、等待、始终默默付出的性格更是大发溢美之词。当“闺蜜”王小贱获得越来越多人认可的时候,也可以看出人们在审美认知上逐渐接近性别中性化的发展趋势。

陈家明是一个模特经纪人。他自己也是模特出身,有着1.83米的高挑身材,骨骼强壮,眉清目秀。然而,他的生活习惯却常常令身边的女性朋友咋舌。

他每天睡觉前会喝一杯酸奶;每星期去美容院做一次面部护理;每半个月会到百货商店购物一次,买回常用的化妆品、保养品和各种衣服;每三个月他会染一次头发,并且尝试做一个新的发型。在平常生活中,他会精心搭配好服装、发型和饰品之后才出门,如果到其他城市出差,他的行李箱里有一半都是各种护肤品、防晒霜和补水面膜。

单纯看陈家明的生活细节,你一定会觉得这个人女里女气,是个娘娘腔。其实不然,他是一个阳刚气十足的大老爷们。如果你质疑他说:“你怎么整天跟个女人似的?”他一定会马上就跟你急:“怎么着,怎么着,就准女人整天享受生活,男人就不能对自己好一点吗?”

当各种中性风格的明星偶像成为众多粉丝拥趸、崇拜的对象时,社会上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走“中性化路线”。男人越来越像女人,女人越来越像男人已经成为社会上的一股潮流。当学校的老师频频困惑学校的男生为什么要留长发、涂唇膏,不像个男子汉时,女生却开始留短发,动作豪放,与一群男孩子称兄道弟了。中性化渐渐发展成年轻人心中新的流行时尚时,其中的社会背景和心理背景又是怎样呢?难道男人注定不能秀外慧中,女人天生要娇嫩柔弱吗?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曾经说过,人类天生具有两个最基本的原始模型——“阿尼玛”和“阿尼姆斯”。“阿尼玛”是男性身体中的女性特征,“阿尼姆斯”是女性身体中的男性特征。每个男性或女性身上都有潜在的女、男本质作为无意识的补偿因素。因此,每个人身上都有异性气质存在,人的情感与心态也兼具两性倾向。

实际上,男性应当阳刚、女性应当娇弱的刻板印象是一定的社会环境铸就的。在17世纪之前,世界范围内的女性基本都没有公民权利。中国古代妇女有“三从四德”的礼教约束,英国的基督教会甚至认为“女人应畏惧男人,服从和臣属于男人”。直到世界上爆发大规模的“女权运动”,女性才在社会中找到了性别认可。今天,人们对女性倡导的独立人格和丰富知识,这在100年前可是出了名的“悍妇”才有的品质;曾经那些男性特质的表现,今天也只能称其为“野蛮”和“暴力”了。

当人类进入现代社会,更多的人告别了依靠体力为生的时代,每个人都在凭借智力创造生活。此时,原本的男女差异也变得越来越小。在精密操作和商业计划方面,女性甚至表现出更大的野心。社会发展不再是简单的趋同,而是朝着更加丰富的方向发展。此时,性别的中性化也渐渐显露头角。女性可以用阳刚、强势的方式获得成功,男性也可以用阴柔、隐忍的方式表达情感。每个人都开始打破原有的性别传统,变成了兼具双性气质的个体。

按照心理学的理论,每个人都可以是双性的。所谓“双性”指的是一个人兼具男性和女性的气质。有众多研究表明,兼具双性的人并非变态,反而会具有男性和女性的优良品质,他们往往具有更强的决断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情感搭配——相似or互补

男生和女生之间,可以彼此吸引并且形成亲密关系的组合并不是只有一种。一个人可以和自己性格相似的、互补的多种异性建立亲密关系,但是怎样的情感搭配能让彼此过得更愉快,彼此相处更加融洽,始终是一个难解的问题。

心理咨询师最常被问到的问题就是:我要选择性格相似的爱人还是性格互补的爱人呢?咨询师对这个问题也是观点不一,有人认为出于安全的本能需要,人应该寻找一个与自己相似的人,这样可以避免相处中很多不必要的麻烦。有人认为性格不同的人在一起,可以帮助双方了解一个全新的世界,增进对自己和周围的了解。

性格相同的人比较容易互相吸引,更容易走到一起去。但是,因为两个人的处事方式和思维模式太过相似,相处起来比较难包容。如果出现吵架或者斗嘴的时刻,彼此都很难让步。一旦将自己观点坚持到底,矛盾就会激化,影响两个人的相处,甚至动摇感情的基础。

刘丹和李林是一对已经相处多年的情侣了。他们从高中开始相识,一起走过青春的整个过程。可以说,他们是看着彼此渐渐长大,成为社会上的一个成熟的男人或者女人的。

当刘丹还是一个单纯的小女生时,她因为讨厌演讲会的嘈杂,独自离开了教室,跑到操场的樟树下看书。在那里,她碰到了同样从教室出逃的李林。原来,他也不喜欢演讲会的环境,任凭朋友劝说,他还是选择了偷偷溜走。

两人相视而笑,开始了一段爱情之旅。多少年过去了,他们两地分居在南北不同的城市。感情依然醇厚,却不得不面对更多的争吵和怀疑。距离遥远,他们只能通过每日一通的电话维系感情。难免的争吵过后,两个坚持自我、性格倔强的人就要面临一次新的冷战。

刘丹从来不会认为自己有错,即使她真的无礼在先,也无法放下身段赔礼道歉。李林则是永远坚持原则,对的就是对的,错的就是错的,没有商量的余地。冷战之后,刘丹会通过李林身边的哥们打听情况,渐渐地缓和关系,直到他们又和好如初。

不过,长久的“迂回作战”已经让两个人身心疲惫,这份感情到底能支持多久谁都无法预测。

在某些人格范围内,相反的个性品质会使人们更加相互喜欢。我们常常听到恋人们的分手理由之一是性格不合,潜台词就是:“我们性格太相似了!”相爱容易相处难,两个人若想长相厮守,和对方营造愉悦的生活环境,性格上的互补性也很重要。两个脾气都很倔的人,就像刘丹和李林,当他们发生争执或矛盾时,常常是彼此较劲,你坚持自我,我更要坚持自我。在没有人愿意先退一步的情况下,结局必然是两败俱伤。

相反,一个安静,一个吵闹,一个坚持原则,一个随遇而安,这样的两个人在一起,势必会让生活产生独特的滋味。两个人可以在新鲜的领域中感受另外一个世界,也可以从与自己不同的性格上映照出自己的缺点。

不过,性格互补也更容易闹出矛盾。不同性格的人在同一问题上会产生不同的观点。当争执发生时,差异就凸显出来了。两个人需要慢慢协调、磨合,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两个人互相了解的过程。

梁京的老公是朋友介绍的,在她连续参加了四场朋友的婚礼的半年后,她也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可是,激情和甜蜜过后,迎接两个人的却是越来越多的分歧和争吵。老公程锦人很好,也很善良,是一个活泼、幽默的人。这和梁京的安静、文艺相比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平日里他们各自上班,周末的时候梁京会出门看场电影,然后安静地待在家里看看书、写写文章。程锦一开始还会配合她,陪她窝在家里。时间久了,他就觉得闷,渐渐地开始出去打球,和朋友聚会,带着一群人回到家里打网络游戏。

梁京对他的这些爱好一点都不感兴趣,更加讨厌自己辛苦收拾的客厅变成一群大男人的游戏机房。两个人为此争吵了几次,梁京便对这段婚姻产生了悲观的想法。她常常听说身边年长的女性离婚都是因为“没有共同语言”,她担心自己也走到那一步,于是整天闷闷不乐。

程锦看出了她的心事,于是两个人坐下来进行了一次长时间的沟通。最后,两个人决定尊重彼此的爱好,不再把自己的要求强加给对方。为此,程锦建议将原本吃完饭就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的习惯改成外出散步。

在散步中,他们彼此交流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聊着聊着,渐渐发现了一个原本并不认识的对方。听过程锦讲述NBA的趣事之后,梁京发现运动也是一个很有趣的事情。后来,梁京也开始运动起来。以前的她最讨厌运动后“一身臭汗”的感觉,现在的她已经和程锦“臭味相投”了。

周末的时候,程锦会安排一天时间和朋友相聚,第二天和梁京一起待在家里。如果梁京在写文章,他就一个人待在书房里打游戏。有时候,梁京的思路断掉了,就会跑过去和程锦聊聊。有趣的是,程锦不经意的一个提醒还会成为梁京的灵感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