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这才是心理学
17129600000014

第14章 心理学学生的业余生活(3)

从系统来说,包括血缘关系和非血缘关系,有血缘关系的人包括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父母的兄弟姐妹、曾祖父母、外曾祖父母等,这些血脉相连的人是家庭系统中重要的关系人。没有血缘关系的人包括伴侣、谋杀事件的加害者或被害者、获得不当利益时牵连到的人等,这些盘根错节的关系都会渗透到家庭中,影响个体的心理。

家庭系统固有一个秩序,每个成员在这个秩序中占据自己的位置,维系夫妻、父母、子女之间的关系。同时,如果自然秩序发生变化,彼此关系破损,就会影响自己和整个系统。而且,成员之间、系统之间的秩序是固定的,同一个系统里,先来的比后来的优先,如长子的位置优于后面出生的孩子;不同系统里,新的系统比旧的系统优先,如第二次婚姻比第一次婚姻更有地位。这种秩序一旦打破,家庭内部就会出现问题。

在家庭系统排列中,母亲死于生产是最重要的课题,这一原始的悲剧会影响未来数代的子女。家庭后代会觉得,母亲的死几乎是一种谋杀,是那个让她怀孕的男人杀死了她。即使这种行为不是有意的,却造成了人们不愿意看见的结果。由此,后代人不断继承着对这个男人的恨意。实际上,每个家族中,前面的人都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影响着后代的人生。

此外,许多人将生死看作对立的,死亡是一场灾难。要么对死亡视而不见,好像死亡根本不存在一样,这样一来往往对已经去世的家族成员认识不清,模糊了生与死之间的界限,不能直面亲人的死亡。

亲人已逝,但是他的人生是后代人生的一部分,发生在亡者身上的事会影响、支配后代的行为。遗忘是逃避痛苦的方式之一,而另外一种方式是紧抓着回忆不放,不肯承认悲剧已经发生。忘不了去世亲人的人,会将亡者的命运和自己的命运绑在一起。“因为我爱他不够多,所以他不在了”、“他不爱我了,他是故意丢下我的”,这种都算是取得亡者注意的方式,当然逝者已矣,痛苦的只会是活着的人。

在其他方面,比如家庭中发生的流产、堕胎、私生子、领养、暴力事件、自杀、成瘾行为等,也会导致家庭系统出现问题。民族悲剧也会在本民族的个体后代身上重演,一个印第安土着背负了二百年、八代族人的仇恨和愤怒——对白种人登上美洲后对当地印第安人犯下的所有罪行的仇恨。

家庭系统排列处理人的潜意识和集体无意识,涉及夫妻关系、亲子关系、组织系统等,不过作为事件的旁观者,是永远无法体会“进入状态”的感觉的,直到真正地参与到个案练习中,才能慢慢感受到陌生人对自己的影响。下面,我们到家庭系统排列的现场看一下吧。

林欢,女,35岁,企业高管。离婚并独自抚养4岁的女儿。她的母亲刚退休,搬过来和女儿、外孙女一起生活。林欢的母女关系一直很好,但自从林欢离婚后,两人关系变得紧张起来,常常为了一些小事吵个不停。为此,林欢求助于家庭系统排列。

家庭系统排列的方法是,进行序位排列时,当事人根据自己的感觉选择代表人物,由代表人物扮演需要的角色,如父亲、母亲、丈夫、女儿等,然后让代表人物排在适当的位置。林欢首先以妻子的角色登场,一开始,她就表现得无所适从。她首先挑选了一个人代表她的母亲。母亲面对她时,先是向后退了三步,林欢靠近母亲,母亲继续向后退,林欢停下并失望地看着母亲。一会儿,母亲看着林欢,慢慢地走近她,拉住了她的手,两人四目相对,最后抱在了一起大声哭泣。

之后,林欢挑选了丈夫、女儿的代表人物。丈夫离林欢很远,面无表情地看着她,女儿则站在她身边。后来,母亲将丈夫和林欢拉在一起,女儿站在他们中间,分别拉住了爸爸和妈妈的手,四个人围成了一个圈。这时,林欢报告说:“感觉不错,一家人在一起,不再感到孤单”;丈夫报告说:“还可以”;女儿报告说:“很好,有爸爸、妈妈,还有外婆,感觉很安全”;母亲报告说:“我觉得就应该是这样的”。

接下来,代表林欢妹妹的人物上场,她站在了妈妈和林欢的中间。这时,四个人原本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女儿站在了外婆的身后,丈夫松开手,离开了他们,女儿松开林欢的手走到了丈夫面前。接着,母亲拉着林欢的手走到丈夫面前,然后自己和妹妹站在了一起,最后,女儿把林欢和丈夫抱在一起,显然丈夫并不开心。

此时,林欢报告说:“我母亲的出现让我不舒服,她总是想控制我,让我按照她的想法行事,我又不好意思违背她的意思”;丈夫报告说:“我无所谓,只要和女儿在一起就好”;母亲报告说:“一开始我不想接近她(指林欢),不过看她怪可怜的,才走到她身边”;女儿报告说:“我喜欢和爸爸妈妈在一起”。

在咨询师看来,这个家庭的问题已经真相大白。林欢的母亲是一个控制欲很强的人,试图主宰林欢的婚姻,希望她和丈夫重新在一起,可是丈夫只关心女儿,对婚姻并不在意。而林欢一直受母亲控制,虽不太情愿却也没有反抗,表现在外的就是日常生活中没完没了的摩擦。咨询师建议,解决的方法只有一个:接纳彼此。母亲接纳女儿已经长大的事实,不需要事无巨细地为她操心;女儿接纳这样的母亲,感谢她的爱和关心。

海灵格是一位神父,他有着深厚的神学背景,同时研究现象学。家庭系统排列就是从现象学发展出来的学问,通过个案代表的方式呈现当下的状态,挖掘出表象背后的原因。即使如此,疑惑依然存在:家庭系统排列之后,家庭系统呈现出来的问题当时被解决了,这样就真的彻底解决了吗?这样的模式适合处理所有的关系问题吗?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家庭系统排列的更多神秘之处,还需要实践、时间来检验。

STORY TIME

家庭系统排列是一种新兴的心理治疗手段,刚刚诞生十几年,却已经风靡全球,受到国际上的赞誉。2010年,其创始人海灵格甚至被提名诺贝尔和平奖。在中国大陆、台湾和香港,也有不少追随者跟着海灵格的脚步,将家庭系统排列应用到心理咨询中。不过,国际上对这套全新的心理疗法和海灵格本人的质疑从来没有停止过。

德国一个关于邪教和心理咨询市场的网站对海灵格的批评可谓毫不留情。首先,海灵格既没有行医执照,也没有心理治疗师的资格,他不能运用自己的理论进行心理治疗。不过,组织舞台表演、将真实的或错误的病人像棋子一样摆来摆去倒是他的绝活。海灵格传播他的疗法的方式是撰写书籍——这也是根据图书生产一位大师的一贯方法。此外,网站上的视频也是一种廉价的、直接的宣传方式。一个视频的制作成本是25欧元,运费按照7欧元计算,一段包含海灵格丰富思想的视频就被寄送到某一个确切的地址,如果通过邮件传送,只需要1.44欧元,既方便又快捷。

由于身为神职人员的原因,家庭系统排列的核心内容是和圣经、基督教相关的,但这并不是海灵格的魅力所在。最重要的是,他比传统的心理治疗师更懂得宣传和营销。他经常在500人面前展示他的家庭系统排列法,排列之前,他会用10分钟时间描述自己的传教士经历,然后给当事人做家庭排列,不一会儿,扮演父亲或母亲的人在现场号啕大哭,看起来好像他/她真的是这个家庭中的一员。

当然,每一种新兴的理论都会受到普遍的质疑,尤其像心理学这种缺乏科学性的学科,既无法还原,也无法科学验证,存疑也是自然的。至于家庭系统排列到底是科学还是伪科学,谨慎来说,我本人持保守态度。不过,就像当代人无法评断当代史一样,处在当下的环境,人们或许很难做出清晰的评断。

撇开历史评价不说,或者说无论批评还是赞扬,首先应该做的是认真了解。这一节的STORY TIME,我们来了解一下海灵格。

伯特·海灵格,德国人,1924年出生,是德国心理治疗师,家庭系统排列疗法的创始人。由于出生在天主教家庭,海灵格5岁时就明确了自己的志向——成为一名神父。于是,刚刚年满10周岁的海灵格就离开家,住进了另外一座城市的寄宿学校,为成为神职人员做准备。母亲大力支持他的选择,父亲虽然持保留态度,却也负担了全部的费用。

在寄宿学校,海灵格和主持宿舍的修士们相处融洽,经常参加登山旅行、歌唱比赛、话剧表演等,在那里,他学会了拉小提琴,还参与宿舍合唱团的演唱。遇到节日或者学校放假时,他会回家和父母团聚。

7岁时,希特勒掌控德国政权,由于年纪尚幼,海灵格对国家大事的概念尚且模糊,但家庭里的变化引起了他的注意。父亲下班后回到家,神情凝重地对母亲说,希特勒成了帝国的总理,这个场面他始终记得。一次,一家人做弥撒归来,纳粹的冲锋队员在途中盘问父亲,对着他大吼大叫,甚至想要实行逮捕,幸好轻轨电车进站,全家人跳到了电车上,随后驾驶员关上了车门一路狂奔开去,到了指定站点也没有停车,好不容易将骑着自行车追赶的纳粹冲锋队员甩在了后面。

海灵格15岁时,寄宿学校关门,海灵格只好返回父母家中,那时父母的家已经从科隆搬到卡塞尔市。战争已经爆发,父亲在一家兵工厂担任工程师,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总是深更半夜才回家。于是,父亲完全没有精力和时间管教孩子,只是尽力满足他的一切愿望,无论他想听演奏会或者看歌剧,父亲都会大力地支持。

寄宿生涯结束后,海灵格进入卡塞尔市的高中就读。期间,他参加了一个天主教的青年活动组织——当时,这样的活动是被禁止的,盖世太保们会严密地稽查。17岁时,像所有同龄人一样,海灵格应召去工作,然后应召从军。由于参加过天主教的青年活动组织,工作期间被主管监视、试探,甚至被认为是“对国家有害的人”。后来,由于主管给他的工作评语是“他可能会是危害民族和社会的潜在坏分子”,海灵格险些没能拿到高中毕业证书。

20岁时,海灵格从战时集中营中出来,想要成为耶稣会的一员,但是后来放弃了,因为耶稣会成员必须成为教师,为社会服务,在同一所学校任教20年,教书、面对学生。在海灵格看来,这不是他想要做的事。或许也是这个原因,他不想成为神父了。长年守着同一座教堂,每天重复做着一样的事,这是他无法想象的。后来,他参加了马利安西勒尔的传教工作,前往南非四处传教,在南非期间,他还是成了一名教师。或许,人生中有些事情就是不可避免的,想要躲避的事情,最终却会降临到自己的头上。

在南非祖鲁族地区生活的16年,成为他宝贵的人生经验。从一种文化进入到另外一种文化,让他有机会察觉到多种文化观念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同时也慢慢地净化了自己的身体和思想。另外一件事也对他影响甚大。他参加了一个不同种族的普世训练,他们运用小组的动力,注重语言、现象学和个人经验,在那里他第一次体会到关照灵魂的方法。

其中一位训练者对他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什么对你来说更重要,你的理想还是人民?你为其他人牺牲的是哪一个?”可以说,正是这个问题改变了他的命运。慢慢地,他决定离开从事了25年的宗教工作,他越来越清楚,如果只是作为一个牧师,已经无法表达他的内在成长。

接下来,海灵格接触到的是心理学的精神分析方法。一段时间内,他专注到精神分析训练中,尽可能多地阅读有关精神分析的材料,后来他到美国拜访了亚瑟·珍劳夫(原始治疗法的开创者),在那里接受了9个月的训练。之后,他相继接触过格式塔治疗、埃里克·伯尔尼的交互分析技术,大量接受各个学派的心理治疗训练后,海灵格发现,很多病例都牵扯到家族数代和家庭中的其他成员,好像有一股神秘的力量在指引着家庭成员的命运。在此基础上,海灵格开创了家庭系统排列疗法。

家庭系统排列的理论和老子所说的“道”有契合之处。老子的《道德经》是海灵格最喜欢的着作之一,他读过很多遍,也从里面学到了很多东西。海灵格认为,在家庭系统中,有一些不被意识到的动力操控着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从而导致人的心理问题。将家庭中的“牵连”找出来,发现“牵连”的原因,往往就能找到化解的方法。而且,这股不被意识到的动力是来自更高意识的力量,就像老子所说的“道的力量”,作为宇宙间最高意识力量指引着人们的行动。这是宇宙的生存法则,人们尤其是家庭成员都必须尊重这个力量,如果违背就会遭受一种隐藏力量的干扰。

海灵格也运用家庭系统的理论分析过他自己的家庭结构。海灵格多次强调,父母亲在家庭中的角色对他有很大影响。年轻的时候,这种影响是不易察觉的,但多年后他越发意识到,父母亲在他的人生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母亲操持家务,做饭、洗衣、缝补,几乎包办了所有家庭事务,在家庭里她像一头母狮一样守护着她的孩子。父亲则严肃刻板、行事严谨,为此,海灵格的整个青少年岁月都感到压力沉重,几乎无法喘息。多年后,他才从一位治疗师的口中得知,自己身上那股坚强有力的特质正是来自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