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缺失的心理课
17128600000015

第15章 情绪课——断水残阳总是愁(1)

对于一个高情商的人来说,体察自己的情绪、适当表达自己的情绪和以适宜的方式调节情绪是非常容易的事情。对于普通人来说,这三个步骤并不像说起来那般容易。控制愤怒,消解戾气,告别抑郁,保持微笑,需要理性的制约,更需要人格的修炼。

残雪不过是季节的暗影——不做情绪的奴隶

在法庭上,法官宣布了一个杀人犯的死刑之后,给了犯人最后一个陈述的机会。他问犯人:“请问,你最后还有什么话说吗?”犯人恶狠狠地对法官说:“你这个伪君子,混蛋!你对我的判决不公正,你不得好死,你一定会下地狱的。”法官听后非常的生气,对着犯人爆了粗口。

等到法官骂完,犯人的脸上突然露出了笑容。法官大惑不解,问他:“杀人犯的人格真是低贱,被人骂还能这么笑得出来?”犯人平静地对法官说:“法官先生,我不过是一个即将行刑的死囚而已,没有文化,干着卑鄙的勾当,还因为几千块就杀了人,可是你不同啊,你是一个受过高等教育、读过很多书、受人尊敬的文明人啊。可是结果呢,我们还不是一样,在这个庄严的法庭上大失风度,甚至破口大骂,我们不过都是情绪的奴隶而已。”听了犯人的话,法官深感羞愧,为了避免尴尬,匆匆地离去。

的确,正如故事中的犯人所说,按照社会的标准比较,有人文明、有人粗俗,有人高高在上、受人爱戴,有人荒唐存世、过着卑鄙可耻的生活。可是,不管社会将人分成了什么样的阶层,在情绪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

对于无法控制自我情绪的人来说,任何人都是情绪的奴隶。因为火爆的脾气失掉了颜面,因为难忍的怒气丢掉了性命,因为一时气不过而做错事的大有人在。可是,他们往往都是不自知、不自觉的。冥冥中被自己的情绪引导,从而成为冲动、暴戾或者愤怒情绪下的牺牲品。

就像庭院中的杂草必须清除,厨房里的垃圾必须清理,身体上的污垢必须洗干净一样,一旦情绪出了问题,也应该马上解决,不能放任自流。每个人都应该管理好自己的情绪,重新找回心灵的宁静和归属。

在古希腊,有一个流传已久的关于“仇恨袋”的传说。仇恨袋常常出来挡住一个人的去路,如果你想把它捏扁、踩爆,然后从它的身上跨过去,那你就大错特错了。仇恨袋的特点就是捏不扁、踩不爆,而且还会越踩越大,最后变得像小山那样高,无论如何你都没有办法继续向前,只能停在原地和它不断地周旋。对付仇恨袋最好的方法就是“晾着”,也就是不去碰它,不去理它。时间长了,它就会变得越来越小,直到缩成一张纸片大小,让人轻易地玩弄于股掌之间。

其实,仇恨袋讲的是“仇恨”这种情绪,也像是讲情绪本身。对待情绪就像是对待春天的残雪。很多人讨厌它,觉得它既失掉了雪本身的美感,也让美好的春天变得“劣迹斑斑”。可是,你躲着它,让着它,等待太阳一点点来收拾它,过段时间你再看,肮脏不见,春日正酣。

悲观地看,残雪是冬天留下的暗影;换个角度,残雪难道不是春天的信号吗?

蒂芙尼是一个脾气暴躁,情绪波动特别大的女孩。哪怕是生活中的一点点小事儿,她也会发展到和人吵架的地步。因此,她的人际关系特别糟糕,几个男朋友也因为她的坏脾气离她而去。

终于有一天,再一次的失恋之后,蒂芙尼的情绪陷入了崩溃的边缘。求助无门的情况下,蒂芙尼想到了远在西海岸的朋友杰森。她打电话向杰森求救,杰森向她保证:“我一定会尽我所能帮助你,但是,首先你要让自己安静下来。这一刻让情绪安静,然后开始享受一段安静的生活。”

听了杰森的话,蒂芙尼决定尝试一次。首先,她放弃了紧张忙碌的生活,给自己放了一个长假。其间,她来到西海岸的旧金山找到杰森,杰森给她演示了一个小小的实验。他拿出了两个烧杯,分别装了一半的清水。随后,杰森拿出了两个玻璃球,一个是白色的,一个红色的,分别放到了两个烧杯里。

一个月之后,当蒂芙尼再次来到旧金山,两个人将烧杯里的玻璃球捞了出来。他们发现,那杯放白色玻璃球的水安然无恙,放红色玻璃球的水却变成了红色。杰森看着褪了色的玻璃球,对蒂芙尼说:“如果这两杯清水是你周围的环境的话,那么,放入坏脾气——红色玻璃球之后,整个环境都被坏脾气感染,你自己也无法避免。你的情绪反应就是这个玻璃球,如果它传递出去的是美好的信息,你身边的人就会相安无事,否则的话,坏脾气一旦发泄到别人身上,一切都会发生变化,并且再也回不到从前。”

听了杰森的一番劝导,蒂芙尼重新思考了自己的生活。她不再任性胡为,也开始懂得三思而后行。面对糟糕的境遇,她不再是抱怨、发脾气,甚至伤害身边的朋友,而是信任自己,静观其变。生活步入了正轨,她也开始了新的感情生活。一切美好的事物重新充满她的生活,而这一切,都是从抛弃那颗红色玻璃球开始的。

笑容如雾气般消散——失望是期待的朋友

从前,一只狼出去找食物,奔波了一天都没有收获。在回家的路上,它路过了一户人家的门口,听见房间里孩子的哭闹声。狼心想:“这不正是美味的一餐吗?”它在门旁等待着,伺机进入房间,这时,一位老太婆走到哭闹的孩子身旁,对他说:“别哭了,如果你再不听话,奶奶就把你扔出去,喂狼吃。”孩子一听,哭闹得更加起劲儿了,狼则心中大喜,蹲在不远处等待从天而降的食物。

狼等啊等,一直等到太阳落山,也没见到老太婆将孩子扔出来。

狼饥肠辘辘,已经等得不耐烦了,他转到房子的后面,准备闯进去,抢走躺在床上的孩子。它刚要起身,又听见老太婆说:“快睡吧,别怕!如果狼来了,奶奶就把它杀死,然后煮来吃。”狼一听,吓得浑身发抖,一溜烟儿跑回洞穴里了。

出去一天,狼群的伙伴问它有何收获,狼忍不住叹气说:“别提了,我今天遇到了一个说话不算数的老太婆。她原本说要把她的孙子扔出来给我吃的,结果我等了一天,也没有见她行动,最后她还说要杀了我煮了吃。幸好我跑得快,否则就没命了。”

狼原本可以潇洒自如地继续寻找食物,却因为老太婆一句无心的话,心生了期待,从此也受制于人,让自己丧失了意志的自由。和狼相比,人的追求、期待实在太多了。有时候,人们想要得到某件东西,得到之后还想要得到更多,贪念永无止境,然而,失望也常常乘机侵袭,让人防不胜防。

“期望越大,失望越大”,这句话已经被人说过无数次了,可是,如若事情不是发生在自己身上,谁都无法说清其中的真正感受。每个人对于内心想要的东西,总会提前在心里做个铺垫,定下标准,于是便成了一种期望。和现实状况相比,心理预期总是要高出很多,因此,当期待被美化,超过了现实可能达到的高度时,失落必定不期而至。

一向自以为优秀的宋昂,曾经和一位非常优秀的女生约会。见面之后,宋昂对其颇有好感,几个小时的聊天之后,他更加觉得“老天有眼,终于让我等到那个对的人了”。女生斯文有礼,谈吐优雅,亲切热情,但是很理智。一切的一切,都太符合宋昂对一个女生的期待了。

他们谈的内容很丰富,几乎将两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都拿出来交流了一遍。宋昂惊奇地发现,原来,他们的思想竟然有如此之多相合的地方。自认为进入成熟行列之后,早已不相信一见钟情,更不会轻易陷入到缥缈的感情中,可是,当宋昂和她分别之后,心中却升起了强烈的期待。期待收到她的信息,期待听到她对自己的印象,听到她关于期待下一次约会的心情表达。然而,电话铃声一次次地响起,最后都以失望告终。

按捺不住内心的冲动,宋昂拨通了她的电话,第一次她以公司加班走不开为由拒绝了他,第二次因为朋友有事走不开,到了第三次,她不想再浪费彼此的时间,干脆说出了内心的真实想法。在对方挂断电话的那一刹那,宋昂突然想问,难道我们不是很谈得来吗?为什么结果是如此地南辕北辙?难不成,这一切的心动和期待都是我一个人的自说自话吗?

陷在回忆中的宋昂开始一遍遍地回想当时的细节。每一句话,每一个字,在画面回放中,他审视自己是否表现欠佳,是否曾经说过一句错话。结果都是否定的。可是,她的笑容算什么?她轻松、愉悦的表现算什么?如果一切都不带感情色彩,那这些都仅仅是她良好修养的表现吗?假装欣赏,假装开心,只是为了照顾对方脆弱的自尊心吗?

宋昂一边回想着,一边哼起了黄磊的歌:“有谁孤单却不期盼一个梦想的伴,相依相偎相知,爱得又美又暖。没人分享,再多的成就都不圆满;没人安慰,苦过了还是酸……”反反复复地吟唱,他不仅潸然泪下,不仅仅是为了这一次从满心期待到大失所望的怦然心动,更多的是为了人世的感伤,为了不可名状的内心酸楚。

试问,一个人能为了心中的目标升起多少次期待,又能为了不尽如人意的结果承受多少次失望?如果失望仅能代表我心未死,难免太过疼痛,太过悲哀了。然而,有谁能保证,下一次、再下一次,不再是如此的循环呢?

人们常说,因为有所期待,所以才会失望,如果没有了期待,是不是就不会有失望呢?张小娴也说:“失望,有时候也是一种幸福,因为有所期待,所以才会失望。因为有爱,才会有期待,所以纵使失望,也是一种幸福。虽然这种幸福有点痛。”或许,我们应该鼓起勇气,敞开滴血的伤口,一次次地迎接期待、失望、再期望的过程。因为这是生命存在的一种形式,也是爱存在的一种形式。

让愤怒化成晴天的云——告别戾气

生活中的许多人,往往都带着某种“气场”生活。有的人带的是乐观之气,有的人带的是埋怨之气,有的人带的则是暴戾之气。何谓暴戾之气?查证字典得知,暴戾之气就是一种残忍、偏向极端的心理。

凡事要做,必要做得狠,就像一个杀气重的人,不一定会动手打人,动刀杀人,但随时可能破口大骂,往死里骂,像是一种报复式的发泄。

即使是生活中的一点小事,也偏向于非常严苛的责罚,这种人不一定罪孽深重,或者内心非常黑暗,但是身体里潜藏着一股强大的力量,随时等待爆发。当戾气深重的人被放置在社会的各个角落里,就不见得是一件功德之事了。

网络常常就是一个暴戾之气深重的地方。因为它可以将人的身份隐藏起来,变成发泄愤怒,表达观点的好地方,同时,它也是缺乏是非辨识的地方。因此,在一些地方论坛上,经常出现本地人和外地人掐架的情况,也有不同意见者互相对骂的情况。在网上,有些人耍耍嘴皮子,骂骂娘也就过去了,如果在现实中,那种“你死我活”的争论气势继续上演,恐怕双方都要兵刃相见了。可惜的是,很多深陷其中的人并没有自我知觉的能力,唾液的分泌随时都可能变成暴力的前奏,而身陷其中的人却依旧畅快酣然,享受着情绪发泄之后的快感。

在一个游乐场,很多年轻人都排在长龙似的队伍后面,等着坐云霄飞车。这时,一个冒充游乐场职员的男子走到门口,想要提前进入,结果被售票处的保安拦住了。男子被没收证件后,好言相求,可是,门口的保安却一脸嚣张的样子,出言不逊,数落着被拆穿谎言的男子。

面对众人的围观,男子心中压抑的怒火迅速升腾,于是他扬起拳头,将保安打倒在地。按道理来说,男子冒充职员想要“走后门”,有错在先,动手打人更是错上加错,然而,周围排队等候的人不仅没有指责男子不按规矩行事,反而为他打人的举动拍手称快。

实际上,理由很简单。排队许久的人们对保安带着不满,或者说,他们将心中的愤怒转嫁到了保安的身上,而保安的被打,则成为众人发泄心中不快的一个渠道。所谓人们身上的戾气,有时候表现出的就是自己的无能为力。挫败感、缺乏安全感导致心生恶气,自然让所有人缺乏对事情本身的理性思考。

凡是心中有戾气的人,往往内心极其痛苦,面对现实的无力和心中的愤怒形成强烈的对比。在没有他人介入的情况下,受制于自身的人往往将错就错,很难走出心理的困境。在普通人中,戾气总是不被人重视,大多数人甚至选择视而不见。比如,在自己身上烫烟疤的年轻人、对妻子施加暴力的丈夫、随便对人喊出脏活的路人。戾气一旦沾染到某个人身上,就会在生活中随时随地流露出来。

小荷,在13岁之前,都是母亲的好女儿,乖巧、懂事、性情温和。

直到父亲去世后,母亲改嫁,她就变成了另外一个人。她的继父是一个整日酗酒、无所事事的懒汉,整天对邻居说,要将女儿卖掉,换回来一座大房子。于是,小荷每天和继父争吵,争吵的结果就是换来一顿暴打。

挨过了漫长的五年后,小荷在外地认识了一个善良的男孩,于是迅速结婚,逃离了继父的阴影。可是,当她开始经营自己的家庭时,却表现出来和继父相似的脾气。因为性格怪异,她接连被公司辞退,在婆家,她和婆婆、小姑都相处不来,不是吵架,就是摔东西。丈夫对此苦不堪言。

孩子出生后,一家人期待着小荷能安稳地过日子,不要闹出太多的事情来。结果,她的脾气变得越来越暴戾,一不高兴就又哭又闹,严重的时候还骂人、打人。丈夫困惑不解,为什么结婚前那个温顺、乖巧的女子不见了,变成了一个疯疯癫癫的悍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