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遗失的古国
17127500000001

第1章 生存在传说中的九黎

九黎是中国上古传说中的一个族群,又称“黎”。源自东夷集团,其远祖先人与伏羲女娲有密切的关系。和东夷一样,九黎是一个部落联盟,并不是作为一个单独的民族个体存在。

与华夏部落联盟逐鹿中原失败后,“九黎”余部开始历史性南迁。

九黎部落大联盟

“九黎”,又单称“黎”,最早见于《国语》,是在中国古史传说时代,活动在中华大地上的最早部落联盟集团之一。也有史书称之为“九夷”。

在古沁州有一座绵延不绝的大山,叫九黎山,现在叫九连山。远古时候,沁州还没有人类的踪迹时,南方强大的九黎族,进入中原地区。他们大概是沁州的第一批居民。传说这些九黎族人都是人面兽身,铜头铁额,能吃沙石。

经学者研究,九黎人信奉巫教,杂拜鬼神,大概是以猛兽或鬼怪为图腾。族中掌握文化的人称为“巫”;能用铜制造兵器;有刑法。这些文化对于后来的华夏族有深刻的影响。有人认为五刑即由此而来。

九黎势力很大,是南蛮中最早进入中原地区的一支。据说,早在6000多年前,原属于东夷集团中的九个部落畎夷、于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玄夷、风夷、阳夷北渡黄河,挺进中原,形成了最初的“九黎”集团。上古传说中三皇五帝中的天皇伏羲、地皇女娲、人皇神农皆出自东夷九黎。九黎部落联盟的首领蚩尤,是一个有非常作战经验,勇猛无比的人。《史记》记载:蚩尤姜姓,炎帝之后。酉字对应于鸡,易经中为巽,主号令群雄之意,故蚩尤古又记为蚩酉。

九黎人在蚩尤的带领下过着原始人的狩猎生活,居住并发展于黄河中下游一带,后来因人人英勇善战,渐渐发展成为东方一支庞大的势力。经史学家考证,约在上古之时江汉之区皆为黎境,足见九黎势力之大。

随着九黎势力不断壮大,开始由南向北发展。与此同时,华夏族黄帝、炎帝两部落由西向东进取。两股势力相遇于中原,他们彼此为了争夺“天子之位”,发生了数十次战争。后来,炎帝与黄帝(轩辕氏)组成部落联盟与蚩尤在涿鹿大战,最终以九黎的失败而告终。

九黎残部经过长期斗争,一部分留在北方,建立了黎国,后来灭于周朝(西伯勘黎);一部分参加了黄炎部落联盟,逐渐融合于华夏族;这也是汉语中“黎民”一词的来历。“黎民”最早是指沦为华夏民族奴隶的九黎之民,而后因为这些黎民大部分融入了华夏民族,所以黎民一词也才开始泛指人民,不过多是指代生活在中层社会一下的贫苦人民。

另一部分九黎部落退回到南方江汉流域,建立了三苗部落联盟。有人认为,战国时的荆楚与今天的苗族,就是九黎、三苗的后裔。

虽然九黎部最终消亡,但九黎文化对于后来的华夏族有着深刻的影响:

九黎人把掌握文化的人称为“巫”,可以说这是最原始的宗教自由意识;

九黎人还是中国最早进入农业时代的民族集团,对历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

九黎人已经开始用铜制造兵器,这在当时是最先进的武器了,不能不说是一大进步;

九黎人还创制了刑法,是那个蛮荒时代少见的一个有了初步法制意识的社会。甚至有人认为五刑即由此而来。

涿鹿之战

蚩尤作为“九黎”部落联盟集团的首领,是我国远古传说中赫赫有名的人物。说起蚩尤,就要提到他他与华夏始祖黄帝之间那场旷古绝今的大战,正是这场战斗更奠定了他在远古传说中的地位。

当九黎部落逐渐强大并进入中原之时,居住在黄河、长江流域的炎帝族也自西方进入中部地区。当时蚩尤的地位大致与华夏族首领炎、黄二帝相同。那时候,蚩尤常常带领他强大的部落,侵略骚扰别的部落。有一次,蚩尤侵占了炎帝的地方,炎帝起兵抵抗,从此,两个部落间的冲突不断。但炎帝并不是蚩尤的对手,常被蚩尤打得惨败。后来,炎帝族联合黄帝族及其他各部落首领与九黎族在涿鹿的田野上展开了原始社会末期规模空前的部落大战——涿鹿大战。

关于当时“涿鹿”的地理位置,并非今天认为的“北京以北的附近地区”,而很有可能应该是炎黄族与东夷族居住地的交界处,大抵在黄河沿岸地区。据学者考证,应为今河北省南境的钜鹿境内。

时过境迁,我们对当时的战争情况不得而知,但在传说中,这场战争是异常精彩和神奇的。

传说,在战斗中蚩尤的八十一个兄弟全部都上阵了。他们个个威猛无比,擅长制造刀、弓弩等各种各样的兵器。在交战初期,他们利用黄帝对地形和气候的不了解和不习惯,再加上自己良好的武器和勇猛的士兵,多次获胜。历史上也有了“黄帝与蚩尤九战九不胜”的记载。

虽然黄帝胜少败多,但他仔细总结每次作战的经验,采用了一些先进的作战方法,创制了指南车以识别方向,实力大增。同时为了振奋军威,黄帝还捉来了一头叫“夔”的野兽,据说它的吼声之大足以震动天地。黄帝便把它的皮剥下来做鼓面,从它体内抽取 一根最大的骨头,用来做鼓槌。这夔牛鼓一敲,能震响五百里,连敲几下,能连震三千八百里。这下子军威大振,黄帝战胜蚩尤的信心更足了。蚩尤的兵士虽然凶猛,但是遇到黄帝改良后的强大军队,纷纷败逃。战局从此开始扭转,两个部落的战斗力开始不相上下,后来,黄帝部落逐渐占了上风。

虽然黄帝在和蚩尤的战斗中逐渐有了优势,但是如此长时间的战斗双方并未分出个胜负。如果在持续下去的话,国家和人民都要受到更大的损失。于是黄帝便经常苦苦思索打败蚩尤的方法。一夜,黄帝做了一个梦,梦见了九天玄女交给他一部兵书,说:“带回去把兵符熟记在心,战必克敌!”一觉醒来,黄帝竟惊奇地发现手中果真有一本《阳符经》。打开一看,只见上面画着几个象形文字:“天一在前,太乙在后。”

黄帝顿悟,立刻按照兵法所示来操练军队,再次与蚩尤展开了激烈的战斗。终于杀死了蚩尤的八十一个兄弟,并最终活捉了蚩尤。黄帝命令给蚩尤带上枷锁,然后处死他。这场轰轰烈烈的部落大战终于就此告终了。

然而传说并非到此终止,人们又为这个故事增加了一个奇幻的结尾。因为害怕蚩尤死后作怪,黄帝下令将他的头和身子分别葬在相距遥远的两个地方。蚩尤戴过的枷锁被扔在荒山上化成了一片枫林,片片红叶随风飘舞,像是蚩尤在继续舞动他辉煌的人生。

而炎帝和黄帝则被人们尊为英雄,他们带领百姓开垦农田,定居中原,奠定了华夏民族的根基。现在我们都自称为“炎黄子孙”,“炎”、“黄”正是由此而来。

与三苗的恩怨

涿鹿大战中,九黎战败,势力大大衰落。

像我们上面提到,战败后的九黎化作几支力量分散迁移了,其中向南逃亡的蚩尤氏族分作两支:一支自兖州、豫州南下,进入荆州地区。另一支则自兖州地区南下,在扬州地区定居,以大茅山为灵山,与南方太湖地区居民隔江而居,成为扬州苗民。也许九黎人就是今天的苗族的祖先。而且史书有记载说“三苗”,又称为“有苗”或“苗民”。可见,九黎、三苗、苗族之间确实有着一脉相承的渊源关系。关于这段历史,在《五帝本纪》中能找到一些记录:“苗民,谓九黎之君也。九黎之君,于少昊氏衰,而弃善道,上效蚩尤重刑。必变九黎,言苗民者:有苗,九黎之后,颛顼代少昊诛九黎,分流其子孙为三苗国。”

不过,到了尧、舜、禹时期,“三苗”的强大成了禹的心腹之患,禹对三苗进行了大规模的征讨,最终歼灭了三苗。这段传说也是有史可考的,据《韩诗外传》卷三记载:“当舜之时,有苗不服,其不服者,衡山在南,岷江在北,左洞庭之波,右彭蠡之水。”可见经过尧、舜、禹的多次征伐,一步步把三苗赶到西南蛮荒之地。

三苗兵败后有的被迁至三危,有的南逃云贵湘黔成为今三苗。而“三苗”西北部一部分则发展为荆蛮,后建立了楚国;后来楚国的大部分人都融入华夏族群之中。

由此可见,华夏民族就是以炎黄联盟为核心,先后融入了“九黎”、“东夷”、“北狄”、“鲜卑”等众多生活在华夏大地上的少数民族群体,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多元一体格局的大家庭。

不过,直到现在研究者对三苗来历还是争议很大。有的认为属于华夏集团,有的认为是苗蛮集团,有的说应该归属东夷集团。其实或许三苗的来历我们谁也不能说得明明白白,但是我们既然承认黄帝、炎帝是我们的祖先,当然也要承认蚩尤也是我们的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