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揭秘羊皮卷 解剖狼图腾
17126500000033

第33章 狼的称霸法宝——心态(1)

虽然从各种条件比较,狼相对于虎狮处于弱势的位置,但它并不认为自己是弱者,相反狼总是以强者自居。这里的强弱之分,指的是狼的超然心态。超然,是一仰态度;超然,是一种气质;超然,是一种风骨;超然,是一种情怀。超然,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狼,因为超然,所以它冷静不浮躁,乐观不消极,热忱不麻木,自信不气馁,淡然不惶恐,充分彰显了柔性生存之道。

用理性克制自己

自然界中,狼可以为得到食物而不知疲倦地等待,它们具备了足够的克制力,拥有强者的心态。在狼的生存意识中,没有达不到的目的,也没有办不到的事情,能否成功关键取决于自己的状态,只要处事不惊,沉着冷静,一切就会尽收眼底。那么,对于要想在社会中成功的人来讲,必须要学会理智地克制自己。

歌德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谁不能克制自己,他就永远是个奴隶。”我们的生活在不断诠释这个道理——善于克制自己,才有可能走向成功,才能有完美无憾的人生。而克制不住激情和欲望的魔力,被它们所牵制,随其波逐其流,就难以成就一番事业,甚至终将走向自取灭亡。

人食五谷杂粮,自然有七情六欲,因此,就极易产生放纵的心态,这样也便多出一种不可或缺的主宰力量——克制力。克制力是一种十分奇妙的力量,在很多时候,人与人的差别,也正是克制力上的差别。

每个人在走向成功的道路上,,都可能遇到形形色色的诱惑,闪现出本能的贪欲,如何消除贪欲之心,只有克制,“无求于物心常乎,自静其事品自高”。如果不能够克制自己,那么就很容易在贪欲中开始,在失败中结束,因为人的欲望无止境,所以克制自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只有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不该自己管的事不插手,不该自己拿的东西不伸手,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平民心、好人心,用一种坦荡的心胸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无数的成功实例表明,遇到困难不选择退却,而是积极地用理智来经受失败对自身的打击,才是一种正确的道路。这种学会用“理智”面对现实,其实也是学会做人的一部分。理智意味着成熟,理智也意味着成功。

有这样一个故事:拿破仑从莫斯科撤走之后,一位庄稼人与一位生意人在街上寻找财物。忽然间他们发现了一大堆未被烧焦的羊毛,后来,两个人就各分了一半捆在自己的背上。

归途中,他们又发现了一些布匹,庄稼人将身上沉重的羊毛扔掉,选些自己扛得动的较好的布匹;贪婪的生意人将庄稼人所丢下羊毛和剩余的布匹统统捡起采,重负让他气喘吁吁、行动缓慢。

在走了一段路之后,他们又发现了一些银质的餐具,庄稼人将布匹扔掉,捡了些较好的银器背上,生意人却因沉重的羊毛和布匹压得他无法弯腰,因此他也只好作罢。

又走了一段路之后,突降大雨,饥寒交迫的生意人身上的羊毛和布匹全都被雨水淋湿了,随之,他踉跄着摔倒在泥泞当中;而这位庄稼人却一身轻松地回家了,他变卖了银餐具,生活也由此而富足起来。

贪婪的人往往很容易被事物的表面现象迷惑,甚至难以自拔,时过境迁,才发现后悔晚矣。大干世界,诱惑万种,什么都想要,就会累死你。不要头脑发热,感情用事,头脑理智些,用理性去克制自己的欲望,该放就放,只有这样,你才能够感受到轻松而快乐的人生。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有着自身的感情,感情可谓是人类特质的一种思维,它既浅薄又深厚,既纯真又费解。它像一只无形的手,不时地在左右着你对各种事情的处理。但是,一个真正有理智的人是不会轻易让感情控制住自己的,处理事情的时候绝对不会感情用事,从而使自己能冷静地思考。

人都有感情,但感情的表现根本不是在感情用事上,如果那样的话,很多事情发生后你将后悔莫及。

在莎士比亚为世所注目的戏剧《奥赛罗》当中,男主人公奧赛罗就是由于缺乏理智,感情用事,一味地轻信小人伊阿古的谗言,而亲手杀死了自己心爱的妻子苔丝狄蒙娜。当事情真相大白之后,奥赛罗终于明白是自己冤枉了妻子,以至后悔不已,最终以自杀来向妻子谢罪。这当然是一种艺术而不是现寥当中的真实事件,然而无论谁也不能否认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着这样的悲剧。

我们在遇到事的时候,不管是大事还是小事,千万要做到理智、冷静、切不可感情用事,感情用事的人大多是因为遇事缺少冷静。然而实际上,遇事冷静地思考一下,就极有可能会找到更合理的解决办法,其效果通常是好的。

当然,我们说遇事要冷静、理智,并不等于做事犹犹豫豫。遇事冷静只是做事前的充分准备,而且冷静需要的时间并不长,可能只是几分钟或几秒钟的时间,但这短短的几分钟或几秒钟可能会帮助你更好地解决问题。可以这样说,遇事冷静,不但不会延误做事的好时机,相反还能够培养你的果断力,在关键时刻、紧急关头能够当机立断,正确地处理眼前的各种问题。在狼道中,用理智克制自己的最终目的仍是要快速出击、出其不意地捕捉猎物。因为一味地克制就失去了原来的意义。

用豁达乐观的心态面对困难

狼有着冷静、达观的强者心态,它们一生都在朝着高处攀登,从不虚幻显示荣耀。狼常常保持着高昂的激情,不惜忍辱负重,始终以达观的心态去面对天高地阔的生存环境。无论是遇到强大的敌人,还是遇到饥荒的年代,狼都以一种豁达乐观的心态注视着前方,相信自己一定能走过去。

《三个火枪手》中有句名言:“人生是一串由无数小烦恼组成的念珠,达观的人是笑着数完这串念珠的。”豁达乐观,遇到不如意的事能够想得开。那些遇事想不开的人,通常都会在烦恼袭来之时觉得自己是天底下最不幸运的人,谁都比自己强。

实际上我们每个人自从降临到这个尘世,都面对整个人生、整个社会,在漫漫的人生旅途当中,烦恼与痛苦将始终与我们相伴。通常来讲,越是有所追求、越是想干成事的人可能遇到的烦恼和痛苦就会越多。每每遇到这样的逆境或挫折,更要放下包袱,要想得开,迎难而上。

1914年12月,大发明家爱迪生的实验室在一场大火中一时间化为灰烬,损失超过200万美元,爱迪生一生的心血在这场灾难中付之一炬。大火最凶的时候,爱迪生24岁的儿子查理在浓烟和废墟中发疯似的寻找父亲,最后在实验室的门口找到了。当时爱迪生正平静地看着火势,他的脸在摇曳的火光中闪亮,如银的白发在寒风中颤动,微驼的背佝偻得更深了,处变不惊的他像一尊大理石雕像一样静静地矗立着,这平静中可能有悲伤,有无奈,但更多的是坚毅和豁达。

查理在后来回忆说:“当时我真为他难过,因为他都已经67岁了,然而眼下一切都付诸东流,再建一座如此规模的实验室谈何容易。年近古稀之年的父亲能承受这样残酷的打击吗?不料,他一看到我就像个孩子似的大声嚷:‘查理,你母亲去哪儿了?去,快去把她找来,恐怕她这辈子再也见不到像这样如此壮观的场面了’。”

到了第二天的早上,晨曦微露,鲜红的朝霞映满天空,爱迪生面对一片焦黑的废墟坦然地说:“灾难自有它的价值,瞧,这不,我们以前所有的谬误过失都给烧得一千二净了,就像黎明驱走了黑夜,这下我又可以从头再来了,太阳会照常重新升起。”火灾刚过去三个星期,爱迪生就开始推出他的第一部留声机。

在漫漫的人生路途中,勇于奋斗的人才会达观,因为生活中的小烦恼对于他根本不足挂齿。爱迪生在遭遇了人生暮年如此重大的灾难后,然而能够做到坚强不屈,勇敢面对,从头再来,到最后终于获取了胜利。如果爱迪生没有达观的心态,而是灰心、沮丧,自暴自弃,那么他就不再会有后来的成功。

法国作家拉伯雷曾经说过:人生是一面镜子,你对它哭,它就对你哭,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由此可见,情绪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对待生活的态度。,若能常常被自己所鼓舞,维持好的情绪,那么就能够使自己保持一种乐观向上、健康大度的心态。如果情绪不佳,一味地和自己过不去,就会越发使自己悲观消极,意志消沉,从而一蹶不振。

当然,人非草木,遇到不愉快的事情自然不会无所谓,然而现实不会因你烦恼而改变,生活不会因你痛苦而灿烂。人生的路,需要你勇敢地面对、冷静地思考、明智地选择。与其陷在痛苦中不能自拔,不如在此好好想想今后应该怎么办,把挫折所带给自身的烦恼丢在一旁,不再去想它,它已经随风而过,已经成为生活当中的一段小小的插曲,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会变得微不足道。

在漫长的人生旅途当中,通常都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磨难、不如意的事,这容易对人造成一种身处逆境的消极心理,以使自身产生沉重的思想负担和精神压力。其实,当不幸降临或境遇不佳的时候,不妨做个达观者。

那么,如何才能使自己做一个达观的人呢?首先一定要承认摆于眼前的现实。所谓“想不开”就是总想着那些不愉快的事,如何也摆脱不掉“包袱”,好像通过抱怨、发牢骚、到处辩解诉苦,“负担”就能挣脱似的。但实际上,这么做常常只会白白地浪费自身的精力与时间。与其陷在不愉快中不能自拔,倒不如想想下一步该做的事情,考虑一下今后的打算。其次,胸有大志是医治烦恼缠身的最根本办法。生活中有很多小烦恼,对于力争上游的人来说都是不足挂齿的。一个真想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的人,根本不会因为小小的得失而唠叨不休。

面对人生的逆风,就需要调整风帆,改变自我,积极进取,具有乐观向上、豁达坚韧的人生态度。具有这种人生态度的人,有崇高的理想追求,有旺盛的工作热情,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有不竭的前进动力。他们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为实现自我,奉献社会,忘我工作,取得成绩不沾沾自喜,遇到困难不回避绕道,遭受挫折不垂头丧气,身处逆境不消极悲观。

人生不如意的事常十有八九,难免就会经历坎坷,陷人困境,,遭遇痛苦。所以,不要总是把自己圈在自我的小天地里,困惑于世人的眼光,常常担心别人的议论。要多给自己一些机会,放下包袱,轻松做人、做事。自己的路怎么走,其最终的掌握权还是在于自己,顾虑太多,束缚太多,只能会淹没自身的创造能力与成功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