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胜在孙子 赢在老子
17126300000038

第38章 胜在孙子 赢在老子(16)

李膺之所以能够在“太岁头上动土”获得成功,最关键之处在于他行事讲究方式,以假收礼金的方式,迷惑了对方,使对方放松了戒备,从而得以较容易地掌握对方的罪证,并将恶霸捉拿归案。

胜在孙子智谋应用——兵以诈立 诈中取胜

希特勒欲擒故纵攻苏联

1940年,法西斯德国制定了代号“巴巴罗萨”进攻计划,进军目标是前苏联。鉴于苏联有着强大的军事实力,希特勒决定先麻痹苏联,然后再突然袭击。

为了麻痹苏联,希特勒耍了很多花招。在准备进攻苏联的同时,希特勒大肆渲染德国对英国的进攻行动。实际上,由于德国海军力量相对薄弱,进攻英国是有一定的困难的。因此,此时德国已经放弃对英国的攻击,却又故意把过时的“海狮计划”透露给苏联的情报机关。

德国方面还做出了种种准备进攻英国的姿态,一列列满载德国“军用物资”的火车源源不断地开往英吉利海峡东岸,各种登陆器材和作战物资也堆积如山。另有德军的许多舰艇在海峡停泊待命,各种规模的登陆作战演习接连不断,频频出动的德军机群在海峡和英国上空呼啸盘旋。甚至,在海岸港湾的许多建筑物上,德国特意张贴“打到英国去,活捉丘吉尔”的标语。

不仅如此,德方还对苏联实施“外交欺骗”,就在德军悄悄准备进攻苏联的时候,德国和苏联的关系却好像比以前更密切了。德国高级官员还在各种场合大谈“苏德友谊”,并利用各种新闻媒介大肆渲染美化“苏德友谊”。

在德国的种种麻痹手段之下,苏联人上当了,他们真的相信德国是不会进攻苏联的。

6月中下旬,德军隐蔽地完成了进攻的军事准备,德国及其仆从军队166个师全部进入阵地。而苏联这边却是一片太平景象,军官们照常举行各种宴会和舞会,士兵们也仍像往常一样松松垮垮,对于渐渐逼近的危险,完全没有任何思想准备。

6月22日凌晨4时,德军对苏联不宣而战,突然袭击向苏联展开了全线进攻,苏联的西部边境万炮齐鸣,德军像猛兽一样长驱直入。苏军则措手不及,仓促应战。在德军的强大攻势面前,苏军很快就败下阵来。

德军的突袭取得了很大成功,仅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德军就突进到苏联境内100公里处,苏军整师整师地被分割包围。到7月份,德军已推进到苏联境内600~700公里处了。

苏联方面在德军的进攻下,显得不堪一击,只有挨打的份,而没有还手的余地,根本无法阻止德军的前进。直到莫斯科保卫战时,苏联方面才勉强站住脚,稍稍有喘息的机会。

[一语点“睛”]

德军之所以能够将拥有强大军事实力的前苏联打得节节败退,连招架之功都没有,归功于它的诈术蒙住了前苏联当局。因为德国太会“演戏”了,如果苏联尚存一丝警惕的话,是绝对不会让德军在短时间内,就占到这么大的便宜的,要知道,前苏联可是著名的军事强国。

胜在孙子智谋应用——兵以诈立 诈中取胜

尼桑先抛后买获大利

1815年6月20日,事情发生在英国伦敦证券交易所中。

在这家证券交易所中,一早便弥漫着紧张的空气,人们都翘首望着“罗斯柴尔德之柱”——已经成为著名人物的尼桑·罗斯柴尔德在买卖股票等待时,总是习惯倚着一根柱子,所以大家都把这根柱子叫做“罗斯柴尔德之柱”。

这是不同寻常的时刻,就在前一天,亦即6月19日,英国和法国间爆发了牵涉两国命运的滑铁卢战役。假使英国获胜的话,那么毫无疑问,英国的公债会立刻暴涨,如拿破仑取胜,那么英国的公债则必定是一落千丈。

因此,交易所里的每一个人都在等待着战事的消息,只要能够比别人早知道一步,必定可以趁机大捞一笔。但在当时,既没有无线电,也没有铁路,只有某些地方使用汽船,而战事发生的地点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南方,信息传递比较迟缓。在滑铁卢战役之前的几场战事中,英国均吃了败仗,这次情况也不容乐观。

尼桑·罗斯柴尔德倚着“罗斯柴尔德之柱”,开始出售英国公债。“尼桑卖了”的消息立即传遍整个交易所。看来英军败了!所有的人马上跟进,人们都开始抢着出售股票!转眼之间,造成了英国公债暴跌。

然而,当股价跌至谷底,几乎是一文不值之时,尼桑却骤然改变行动方向,开始大量买进暴跌的公债。

交易所内陡然陷于沉默,个个不解其意。这是怎么回事?那些追随者们束手无策,纷纷交头接耳,不知如何是好。

尼桑仍不断地买进,以低价购买暴跌的公债。很快,官方传来“英军大胜”的捷报!公债随即持续地暴涨不已,这时的尼桑悠然自得地看着那些刚才疯狂卖出,现在又拼命购进的拥挤人群,会心地微笑着,陶醉在拼搏之后的胜利感之中。

他知道,在顷刻之间,大笔大笔的财富已源源地流到他的手中。

原来,尼桑得知滑铁卢之战得胜的消息,比英国政府还早了数小时之久。虽然尼桑得知公债必涨,但他没有到了交易所之后,立刻着手买进,而是以先抛出制造假象,到了公债跌入谷底、英军得胜的消息也将传来之际,他再转手以谷底的价格大量买进,这样一来,他所获得的利润就是买进之时的数倍了。

[一语点“睛”]

尼桑·罗斯柴尔德买卖公债的过程当中,他先是大批抛出,成功地制造了“公债将跌”的假象,诱使人们纷纷抛售,以致于公债跌入底谷。然后尼桑再以极低的本钱购入,这样能获得更大的利益。

“食于敌” 事半功倍

[原文]

故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锤,当吾二十锤;梞杆一石,当吾二十石。

[原文释意]

所以,高明的将领务求在敌国解决粮草供应的问题。取食敌国一钟的粮食,等于从本国运输二十钟;夺取敌人饲草一石,相当于从本国运输二十石。

———《孙子兵法》作战篇第二

[智谋分析]

孙子说,高明的办法是从敌方夺取粮草,从敌方寻找破坏口来增益自己,往往会事半功倍。

在这里,我们可以引用为:“‘食于敌’,事半功倍。”

夺取敌方的、来增益自身,是损敌利己的最直接方式。粮草是战争的关键,若是缺少粮草,那么,再强大的军队也会不战自败。因而,高明的将领都懂得“食于敌、益于己”的巨大作用。

此外,其他事物也有同样的道理,从敌方的内部寻找突破口,来攻击对方、保存自身,往往能够使僵持的局面出现巨大转机,甚至有转危为安、化险为夷的神奇效用。

胜在孙子智谋应用——“食于敌” 事半功倍

郦食其献计助刘邦

郦食其是秦末高阳(今洞南杞县西)的一个老儒生,本人很有才学和胆量,但一直不得志,因而家境衰落。

公元前208年,刘邦率兵西进路过高阳之时,郦食其听闻后前去求见。刘邦因讨厌儒生,对郦食其很是不敬。后来,见郦食其言语不凡,才改变态度。

郦食其对刘邦说:“足下兵马不过区区一万人,又是深入到秦军的腹地作战,要粮没粮,要补给没有补给,这不是一件很危险的事吗?”

当时,刘邦也正为自己孤军作战、后勤补给困难重重而一筹莫展,忙向郦食其求教:“刘邦才疏智浅,请先生指教。”

郦食其道;“兵法云:‘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将军为什么不到秦军的粮仓中去取运粮食呢?”

闻听此言,刘邦更加恭敬地向郦食其请教。

郦食其胸有成竹地说:“我们身边就有一个现成的大粮仓——陈留县城,那里面的粮食堆积如山,足够将军1万人马食用两年多,将军何不挥师先取陈留,以解后顾之忧呢!”

刘邦听后大喜:“还请先生明示夺取陈留的妙计。”

郦食其道:“我与陈留县令相识多年,愿凭三寸之舌去劝说他归附将军,如若不从,请将军夜间带兵攻城,我在城里作内应。”

刘邦点头应允,连连致谢。

郦食其告别刘邦后去了陈留县城,县令对他盛宴相待。席间,郦食其纵谈天下大势,以利害得失示以县令,不料县令却慷慨陈词,发誓与陈留共存亡。于是,郦食其便大谈守城之计,县令听后连连与郦食其“干杯”,不久就喝得酩酊大醉了。

郦食其灌醉县令后,于夜半时分悄悄跑到城门下打开城门,放刘邦的人马进入城中,可怜县令还在酣睡中就已成了刀下之鬼。刘邦夺得陈留县城后,打开粮仓,看见粮食堆积如山,高兴得不得了。

从此后,刘邦行军作战再不用为军粮而发愁了,在西进途中,因不抢不掠深得百姓的拥护,队伍也一天天发展壮大起来。郦食其则被刘邦收留,封为广野君。

[一语点“睛”]

郦食其助刘邦陈留取粮,对刘邦的事业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这样一来,可谓解了刘邦大军的燃眉之急。军粮充足,才能够生存,才能够军心稳定,才能够有实力去打击敌人。

胜在孙子智谋应用——“食于敌” 事半功倍

美女图退单于

公元前200年,汉高祖刘邦亲率大军与匈奴交战。他求胜心切,听说匈奴的单于冒顿在代谷,就带领三十二万大军追杀过去。

结果,刘邦所到之处,匈奴节节败退。刘邦过于轻敌,带领骑兵追击敌军,竟把大队人马丢在后面。没想到刚刚追到平城,便中了匈奴的埋伏,单于冒顿带领精兵四十万,把刘邦围困在白登山上。而刘邦的后续部队又被匈奴军队分头阻挡在各要路口,无法前来解围。

到了第四天,被围困的汉军粮草越来越少了,伤亡的将士也在不断地增加,刘邦急得坐立不安。

陈平素来足智多谋,他想出一个妙计来:“臣听人说,匈奴单于宠信阏氏。陛下如果派出使者,按臣的办法行事,匈奴肯定会退兵。”

阏氏就是匈奴的王后,确实很受匈奴单于的宠信,刘邦只好依陈平之计行事,派出一名使者乘着夜色悄悄下山,来到了阏氏的营帐。

“我是汉皇刘邦派来的。陛下让我向夫人表示敬意,并献上点心意。”使者说着,拿出珠玉和宝物。这些东西在灯光下熠熠闪光,照得阏氏的眼睛都花了。

阏氏微微一笑,说道:“本来呢,这些东西早晚也都是我的。现在汉王刘邦被我们团团围住,再过几日,就不攻自降了。”

使者也笑着说:“未必,我们的皇帝自有妙法,定会让单于冒顿退兵。”

阏氏不相信地摇摇头说:“什么妙法?说来听听?”

使者从怀里拿出一个卷轴,交给阏氏:“就是这个了。”

阏氏将信将疑,打开卷轴一看,原来是一幅画,画上是——位绝色美女。阏氏自以为美貌,但和画上的美女相比,就显得极为逊色了。

她大惊失色地问:“这是什么人?”

使者说:“这是大汉的绝世美女,本来陛下准备自己享用的,现在情况危急,单于冒顿又不肯退兵,大王情急之下,就让小人把这幅画拿给冒顿看,如果他肯退兵,这位美人就归冒顿了。”

使者停了停又说:“陛下知道阏氏素来被冒顿宠爱。但如果有了这位美人,阏氏不知是否还会像以前一样受宠?但这实在是因为冒顿不肯退兵,只好出此下策,对不起阏氏了。”

阏氏顿时紧张起来,对使者说:“礼物我收下了,画卷请你带回去,再不要提起这件事。至于退兵的事,我会说服单于的。”

送走了使者,阏氏来到冒顿的营帐,对冒顿说:“听说汉军的大批援军就要到了,那时我们就被动了。而且,就算是得到了汉朝的土地,最终也无法长住在那里。不如就此讲和,这才是上策。”

冒顿觉得她说得有理,就答应和汉皇刘邦讲和,放了刘邦的大军。

[一语点“睛”]

刘邦被围,从战略角度上讲,已经是无计可施了。但是,足智多谋的陈平还是想出了计策,从匈奴内部找突破口,利用美女图对单于夫人阏氏采取攻心战术,结果,单于被夫人阏氏说服,放过了刘邦的大军。

胜在孙子智谋应用——“食于敌” 事半功倍

林则徐“求雨”

林则徐在任湖广总督时,有一年天遇大旱,粮食收成锐减,这直接导致米价十分昂贵,老百姓根本就买不起粮食,一个个饿得皮包骨头,在大街上乞讨的人越来越多起来。

林则徐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他把自己的俸禄拿出来救济饥民,还动员下属也尽力捐助。然而,当地的官员口头上都说同情百姓的好话,真到出钱时,一个个却面呈难色,诉说自家经济的困难,不肯捐钱出来。

林则徐看清了他们的本质,决定用计让这帮虚伪的家伙们“放放血”。他让人在官府衙门的墙上张贴了一份告示,上面说过几日他要率领众官设坛求雨,因为此事关系到天下无数百姓的性命,近几日大家务必要沐浴斋戒,以表诚心。

到了求雨这天,林则徐走上高坛,俯跪在地,口中念念有词,极为虔诚地祈祷上苍降雨。大小官员们也纷纷走上高坛,祷告起来。

求雨仪式完毕后,林则徐叫侍卫在高坛下铺设了大片芦苇,自己带着众官坐到上面休息起来。

那天烈日当头,一丝风都没有,这帮官员们很快一个个头昏脑胀起来,林则徐这才说:“平时我们一直都高高在上,过着舒适、富足的生活,很少有人能到百姓中间去体验一下他们的不易。今天我们不妨来尝尝贫苦百姓在烈日下挥汗锄禾的苦滋味。”官员们听后虽然是极不情愿,但看到林则徐早已带头走进了田里,不得不起身跟着他一起劳作起来。

干了一段时间后,林则徐说:“我们的喉咙都冒火了,先喝点茶水吧。”说完,他让差役把事先准备好的凉茶桶扛了过来。他自己先舀了一瓢“咕咚咕咚”地喝了下去,其他官员早就渴的受不了了,也迫不及待地喝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