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左手老子右手孙子:千古成大事之道
17126200000037

第37章

“我不愿意放他走” 哈雷·哥登·塞尔弗里奇的上级答道,“我手下那些打包的,一个个都很差劲,我不喜欢他们。塞尔弗里奇在这里干得最出色,我可不想让他走,我想他留在这儿继续干下去。”

搞清楚事情的真相后,菲尔德向哈雷·哥登·塞尔弗里奇的上级明确地指出他的这种做法是绝对错误的。他决定给这个优秀的小伙子塞尔弗里奇一个升迁的机会。这正是塞尔弗里奇步步高升的开始。

哈雷·哥登·塞尔弗里奇在不到30岁的时候,就成了这家商店的股东。后来,他创建了举世闻名的伦敦塞尔弗里奇百货有限公司。而那位曾经三次对塞尔弗里奇提出的请求说“不”的人,30年后,依然在原来那个无关紧要的职务上继续干着。

试想,如果当初塞尔弗里奇没有足够的勇气与魄力向他的老板提出请求,那么,他有可能在那个不肯放他走的上级手下干上一辈子。那样,不能不说是塞尔弗里奇的悲哀了。幸好,塞尔弗里奇在该出头的时候,及时地出了头。

佛瑞迪在找工作的时候,排在了28位,如此等下去,只能说希望渺茫了。因为很有可能老板在还没有见到自己的时候,就已经确定了合适的人选。为了不使希望落空,他决定先出头!

他拿出一张纸在上面写了一些字,然后折得整整齐齐,走向秘书小姐,恭敬地对她说:“小姐,请你马上把这张纸条转交给你的老板,这非常重要。”

秘书被这个男孩自信的表情震慑住了,没有拒绝他。

“好啊!”她说,“让我来看看这张纸条。”她看了不禁微笑了起来。她立刻站起来,走进老板的办公室,把纸条放在老板的桌上。老板看了也大声笑了起来,纸条上写着:先生,我排在队伍中第28位,在你没有看到我之前,请不要作决定。”

结果,老板立刻召见了他,在简单的面试后,就录用了他。因为,通过他的行为,老板发现这个孩子有着与年龄不相符的魄力,相信他会比其他的孩子更出色。

看了以上几个事例,相信你能领悟到:在某些时候,该出头时就出头是必要的。

《九地篇》第十一

[译文]

孙子说,用兵的法则要能适应战地的形势和战士的心理。所遇战地有散地,有轻地,有争地,有交地,在衢地,有重地,有圮地,有围地,有死地。诸侯在自己国境内打仗的地方,叫做散地;进入敌人国境不深的地方,叫做轻地;我军得到有利,敌军得到也有利的地方,叫做争地;我军可以往,敌军也可以来的地方,叫做交地;战地和列国边境相连,先到就可以结交邻近诸国,取得多数群众支援的地方,叫做衢地;在衢地上,要巩固与诸假国的结盟。深入敌人国境,背后有很多城邑的地方,叫做重地;山岭、森林、险要、阻塞、水网、湖沼等,凡难以通行的地方,叫做圮地;进兵的道路狭隘,退回的道路迂远,敌军用少数兵力就可以打垮我军多数兵力的地方,叫做围地;奋起整战就能生存,不奋起速战就要灭亡的地方,叫做死地。

古时善于指挥作战的人,能使敌人前后部队不相接应,主力与小部队不相依靠,官兵不相救援,上下建制失去联络,士卒溃散而不能集中,对阵交战阵形不整齐。

战争对我有利就打,对我无利就停止。若问:“如果敌军人数众多、阵势严整地向我推进,用什么办法对付它呢?”回答是:“先夺取敌人不肯放弃的物资或地盘,就能使它不能不听从我的摆布了。”用兵的道理,贵在神速,趁敌人措手不及之时,走敌人意料不到的道路,攻击敌人没有戒备的地方。

大凡对敌国采取进攻作战,其规律是:越深入敌境,军心士气越牢固,敌人越不容易战胜我军,在丰饶的田野上要掠取粮草,使全军有足够的给养;注意休整部队,不能过于疲劳;要提高士气,积蓄力量;部署兵力,巧设计谋,使敌人无法推测;把部队置于无路可走的绝境,士兵虽死也不会败退;既然士兵宁死不退,又哪有不得胜之理,上下也就都能尽力而战了;士兵深陷危险境地,就不会恐惧;无路可走,军心就会稳固;深入敌国,胆量就转而壮大;处于这种迫不得已的形式,军队就只有坚决战斗。因此,在这种条件下的军队,不须重赏就能注意戒备;不须强迫,都会自愿卖力;不须约束,就能亲附协力;不待命令,就会遵守纪律。禁止迷信和谣言,以免摇惑军心;消除部属的疑虑,他们至死也不会逃跑;我军士兵没有多余的钱财,不是他们不爱财物;拼命而不贪生怕死,不是他们不想活命。当作战命令发布的时候,士兵们坐着泪湿衣襟,躺着泪流满面。可是一旦把他们放到无路可走的绝境,就会像专诸和曹刿那样勇猛了。

所以善于用兵的人,能使部队像“率然”一样,“率然”是恒山之中的一种蛇。打它的头部,尾部就来救应;打它的尾部,头部就过来救应;打它的腰部,头和尾都来救应。若问:“那么可以使军队像‘率然’一样吗?”回答是:“可以。”吴国人与越国人是互相仇恨的,但当他们同船渡河遇到大风险情时,他们相互救援如同一个人的左右手一样。因此,缚住马缰,深埋车轮,来稳定阵势,也是靠不住的。要使怯懦的和勇敢的战士都一样奋战,这是要靠平时军政修明;要使山坡丘陵和海川沮洳等地形都能发挥对敌战争的辅助作用,这是要靠善于利用地形的规律。所以善于用兵的人,能使全军携起手来如同一个人一样协调一致,这是因为客观形势迫使部队不得不这样。

将领处理军中之事,要沉着镇静而幽密深邃,管理部队公正而严明。要能蒙蔽士兵的视听,使他们对于军事行动毫无所知。改变作战计划,变更作战部署,使人们无法识破玄机;经常改换驻地,故意迂回行进,使人们推测不出意图;率领士卒与敌约期作战,要像登高而抽去梯子一样,使士兵有进无退;率领士兵深入诸侯重地,捕捉战机,发起攻势,像射出的箭矢一样勇往无前。这种办法如同驱赶羊群,将士兵赶过来,赶过去,使他们不问要到哪里去,只知勇往直前。聚集全军,置于险境,这就是将军的责任。九种地形的灵活运用,攻守进退的利害得失,官兵上下的心理变化,这些都是将领不能不认真周密考察的。

进入敌国作战的规律是:进入敌境越深,军心就愈是稳固;进入敌境越浅,军心就越容易懈怠涣散。离开本国进入敌境作战的地区就是绝地,四通八达的地区就是衢地,进入敌国纵深的地区就是重地,进入敌国浅境纵深的地区就是轻地,背有险固前有阻隘的地区就是围地,无路可走的地区就是死地。因此,在散地

上,要统一军队意志;在轻地上,要使营阵紧密相联;在争地上.要使后续部队迅速跟进;在交地上,要谨慎防守;在衢地上,就要巩固与邻国的结盟;入重地,就要补充军粮;经圮地,要迅速通过;陷入围地,要堵塞缺口;到了死地,要显示死战的决心,殊死战斗。所以,作战一般的情形是:被包围就会竭力抵御,形势险恶迫不得已时就会拼死战斗,深陷危境就会听从指挥。

凡是不了解诸侯各国的战略动向,就不要与之结交;不熟悉山林、险阻、沼泽等地形,就不能行军;不使用向导者,就不能得到地利。

这几个方面,有一方面不了解,都不能成为王霸的军队:凡是王霸的军队,进攻大国时能使敌国的军队来不及动员集中;兵威加在敌人头上时就能使它的盟国不能配合策应。因此,不必争着同天下诸侯结交,也不必在各诸侯国培植自己的势力,只要伸展自己的战略意图,把威力加在敌人的头上,就可以拔取敌人的城邑,毁灭敌人的国都。实施超越惯例的奖赏,颁布打破常规的号令,指挥全军如同指挥一个人一样。赋予作战任务,不必说明谋略意图。赋予危险的任务,但不指明有利条件。陷士兵于死地,才能转死为生;军队陷于危境,然后才能取得胜利。所以,指导作战这种事,在于谨慎地考察敌人的作战意图,集中兵力于主攻方向,千里奔袭,斩杀敌将,这就是所谓巧妙用兵实现克敌制胜的目的。

所以,决定战争行动的时候,就要封锁关口,销毁通行符证,不许敌国的使者往来;在庙堂再三谋划,作出战略决策。敌方一旦出现可乘之机,就要迅速乘机而入。首先夺取敌人战略要地,但不要轻易与敌人约期决战。破除陈规,因敌变化,灵活决定自己的作战行动。因此,战争开始之前要像处女那样沉静,诱使敌人放松戒备,暴露弱点。战争展开之后,要像脱逃的野兔一样迅速行动,使敌人措手不及,无暇抵抗。

[评析]

本篇论远征军进入敌境后,务宜依据人情活用地形,随敌屈伸,以趋利避害,藉以获取全胜的目的。孙子从战略角度出发,深刻地分析了九种不同地形条件,并分别论述了军队在九种不同战略地形条件下行军、作战的指导原则。而篇中论述的战略进攻的一般要求以及如何实施突然袭击的基本条件和具体手段,为全篇的精华。

[应用]

陷之死地然后生——借助危难奋发进取(第十一篇)

《孙子兵法》中的“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夫众陷于害,然后能为胜”原意是:陷士兵于死地,才能转死为生;军队陷于危境,然后才能取得胜利。

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借助危难奋发进取。

孙子说,陷之死地然后生。因为战场上通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形:士兵在被包围的情况下,就要拼死抵抗。面临险恶形势、迫不得已时,就要拼死战斗。陷于十分危险的境地时,就会听从指挥。所以,孙子主张实施战略时要有意制造“陷于死地”的局面,从而有效激发士兵破釜沉舟、拼死决战的斗志,这样往往能产生想象不到的巨大力量。

在现实生活中也是一样,许多人能取得成功,都要归功于厄运,或是扶助他们的外力的断绝,比如亲属的死亡或失散;或是职业的丧失;或是灾祸的降临。如果此时能够“借助危难奋发进取”,就会产生巨大的暴发力,从而走向成功。

欲成就大事,必须能够接受厄运与困境的挑战。人很容易遇到一些失败或障碍,如果悲现失望,消沉下去,或在严酷的现实面前,失掉活下去的勇气;或只知道唉声叹气、牢骚满腹,那么,困难只会更多,更难以解决。如果身处逆境而不丢掉信心,肯定会打开一条活路,否则,只有通向失败之路。

曾宪梓本来在广州农业科学院生物化学研究所工作,后来他在泰国的哥哥为了与叔父争夺父亲的遗产,把他叫去了泰国。由于与哥哥意见相左,他被哥哥赶出家门。

于是,他开始白手打天下。他开始在港泰之间做小买卖,不过,只够糊口,无法租房子,只得寄居在香港一个远房亲戚家中。这样的局面持续了三年,三年中,曾宪梓一直忍受着这种低迷的日子。

幸好,他在哥哥家那段日子里,学会了领带技术,于是他和妻子手工做领带出售,还好能勉强糊口。选料、裁剪、制作、熨烫、推销,样样要自己干,一家人从早忙到晚。曾宪梓规定,每天必须卖掉60条领带,否则不回家。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维持最低生活消费。他每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妻子也很辛苦。一岁的小儿子嗓子哭哑了,妻子才能给他喂奶换尿布。他们就这样白手打天下,艰难地支撑起了自己的领带事业。

通过拼命地打拼,一年后,他们的情况已经大大有了好转,曾宪梓给自己的领带注册了“金利来”商标,并第一个在报纸上为领带打广告。一个家喻户晓的名牌从此起步。到现在,曾宪梓已是靠领带起家的亿万富翁了。

在曾宪梓取得成功之前,他经历了五年的艰难岁月。也正是这五年的艰难岁月,磨练了他的意志,激起了他奋发图强的决心,从而化苦难为力量,成就了大业。可以说,这正是“借助危难奋发进取”而取得的成功。

贵州省三名下岗青年工人陈祖君、刘良灿、陈赘四年中携手结伴,以常人难以想像的毅力自学考研,终于考取了研究生。贵州省总工会授予他们全省“职工自学成才标兵”称号,同时奖励三人共计2.5万元奖金。

陈祖君、刘良灿和陈赘曾是四川省轻工学校的校友。他们下岗后,为了改变命运,相约自学考取大学文凭。在取得大学文凭后,他们又一同自学考取研究生。

在那间简陋的单身宿舍里,两张单人床拼成一张大床三人睡,两张书桌拼成一张大桌三人用。冬天没有炉子取暖,夏天要忍受蚊虫叮咬,有时连普通的照明都难以保证。在他们眼中,艰苦的生活条件反而激发了求学的意志。

由于经济拮据,最苦的时候他们曾每天早中晚各吃一个馒头,两个多月不沾油荤,经常饿得头昏眼花。然而,在他们那小小的居室内,却到处堆放着自学书籍。墙上、窗户上、破裂的玻璃板下,到处都是三位青年写下的各种催人上进的格言警句。冬天,为了增强体质抵御寒冷,他们每天清晨6点冬泳,然后,在山上读书,背英语单词。

几年来,在没有任何老师指导的情况下,三人凭着惊人的毅力和聪颖,啃完了一本又一本专业书籍。终于,成功的大门被他们那坚持不懈的意志撞开了。

经过严格的考试,他们都接到了录取通知书:陈祖君考取了重庆师范学院中文系研究生;陈赘考取了贵州大学中文系研究生;刘良灿考取了云南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研究生。

下岗,对于不求上进的人来说,几乎就是世界末日。而对于陈祖君、陈赘和刘良灿这样的有志青年来说,恰恰是催人奋进的动力,他们通过艰苦的、不懈的努力“借助危难奋发进取”,使自己脱胎换骨、改变了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