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一以贯之戴立宁的经历与坚持
17072500000001

第1章 自序

一向自诩潇洒,挥一挥衣袖,挥别那昔日的云彩和尘埃。不想留下痕迹,又何必留下痕迹?!

2010年的某一天,吴晓波先生来台发布新书,经朋友的介绍,他来到了我在南港的住所。吴先生着作等身,尤其关心企业的发展,《大败局》一书,述说了企业花开花落、楼起楼塌的沧桑,令人心惊。

个人有幸参与了那个曾经属于台湾的伟大年代,目睹了台湾“经济奇迹”的起落。成功需要太多条件的配合和累积,环环相扣、步步演绎,成败得失往往只是一线之差、一墙之隔。

30多年前,大陆在搞“文化大革命”,台湾在搞经济;20多年前,大陆在搞经济,台湾却在“文化革命”。20年的间隔,一些台湾曾经发生的事,在大陆又一一地浮现。经济奇迹,那曾经是台湾的骄傲;骄傲的背后,也曾有不堪回首的辛酸。成功需要很多条件的配合,台湾成功的经验也未必能够复制;但是,失败的因子只要一端,失败的教训绝对值得警惕。由于个人曾经亲身经历了那些成败得失,或许可以为这得来不易的警惕添加一份活生生、血淋淋的批注。

我不想、也不愿自己提笔写我自己。任何事物的发展,总是可以从多种角度去观察;也唯有从多种角度去观察、探究,才会有意义。一向很喜欢苏东坡这个人和他的诗。常常在很多场合引用东坡先生的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描述了多角度、多层次观察的差异。尤其之后的两句让人警醒,“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只是因为自身的关系太切、关心太过,往往会自我迷失、莫知所以。

在书稿编写的过程中,编者王留全希望我写个序,述说一下这本书出版的缘由和心境。我无以为对,正好手头有席慕蓉一首提名为《诗》的诗,或许可以借此表达一些我心底的感受。

曾经热烈拥抱过我的那个世界

如今匆匆起身向我含糊道别

时日推移应该是渐行渐远

为什么却给我留下了

这样安静而又沉缓的喜悦

重担卸下再无悔恨与挣扎

仿佛才开始看见那个完整的自己

我的心如栗子的果实在暗中

日渐丰腴饱满从来没有

像此刻这般强烈地渴望在石壁上

刻出任何与生命与岁月有关的痕迹

从不想留痕,而如今却留下了深深的刻纹。生命的奇妙,世事的无常,能不令人感伤!我自许是一个“不可救药的性善论者”,更是个“不可救药的乐观主义者”。世人都是希望把事情做好,容或有一些观点上的差异;最坏的情况总会过去,明天只会更好……

谢谢谷重庆和郭建龙两位作者,耐心地听我细说旧梦、无奈地任我勾勒新愁。谢谢王留全、陶英琪、蒋蕾、黄维益和陶之风,为我校读残稿、编辑浮文,排难解纷、妥善一切。当然更要谢谢吴晓波,没有他,这本书不可能出版问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