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35岁前一定要作的88个选择
1696700000031

第31章 35岁之前,一定要作的11个沟通选择 (4)

当你想说笑话、讲讲小故事,或者造一句妙语、一则趣谈时,最安全的标的就是你自己。如果你笑的是自己,谁会不高兴?有一条不成文的法律说,能笑自己的人有权利开别人的玩笑。

一次,张大千从上海返回四川老家。行前,好友设宴为他饯行,并特邀梅兰芳等人作陪。宴会开始,大家请张大千坐首座。张说:“梅先生是君子,应坐首座,我是小人,应陪末座。”梅兰芳和众人都不解其意。张大千解释说:“不是有句话‘君子动口,小人动手’吗?梅先生唱戏是动口,我作画是动手,我理应请梅先生首坐。”满堂来宾为之大笑,并请他俩并排坐首座。张大千自嘲为小人,好似自贬,然而“醉翁之意不在酒”,这既表现了张大千的豁达胸怀,又制造了宽松和谐的交谈氛围。

某人要出国进修,他的妻子半开玩笑地说:“你到那个花花世界,说不定会看上别的女人呢!”他笑道:“你瞧瞧我这副尊容:瓦刀脸,罗圈腿,站在路上怕是人家眼角都不撩呢!”一句话把妻子逗乐了。

人人忌讳提自己长相上的缺陷,可这位丈夫却能够接受自己的先天不足,并不在意揭丑。这样的自嘲体现了一种人生智慧,比一本正经地向妻子发誓决不拈花惹草,效果要好得多。

在社交中,当你陷入尴尬的境地时,借助自嘲往往能使你从中体面地脱身。

在某俱乐部举行的一次招待会上,服务员倒酒时,不慎将啤酒洒到一位宾客那光亮的秃头上。服务员吓得手足无措,全场人目瞪口呆。这位宾客却微笑着说:“老弟,你以为这种治疗方法会有效吗?”在场的人闻声大笑,尴尬局面即刻被打破了。

这位宾客借助自嘲,既展示了自己的大度胸怀,又维护了自我尊严。由此可见,适时适度地自嘲,不失为一种良好修养,一种充满魅力的交际技巧。自嘲,能制造宽松和谐的交谈气氛,能使自己活得轻松洒脱,使人感到你的可爱和人情味,有时还能更有效地维护面子,建立起新的心理平衡。

传说,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妻子是个泼妇,常对他发脾气,而苏格拉底总是对旁人自嘲道:“讨这样的老婆好处很多,可以锻炼我的忍耐力,加深我的修养。”

一次,老婆又发起脾气来,大吵大闹,很长时间还不肯罢休,苏格拉底只好退避三舍。岂料,他刚走出家门,怒气难平的夫人突然从楼上倒下一大盆水,把他浇得像只落汤鸡。这时,苏格拉底打了个寒战,不慌不忙地说:“我早就知道,响雷过后必有大雨,果然不出我所料。”

看得出,苏格拉底有些无可奈何,但他带有自嘲意味的讥讽,使他从这一窘境中超脱出来,显示了苏格拉底极深的生活修养。这样做能够“含沙射影”地让对方感到脸红,既解不快,又可起训诫作用,何乐而不为。

凡是能操纵最高级的语言艺术--幽默的人已经是“智力过剩者”,那么,能用最高境界的幽默--自嘲作为武器者,便堪称人情操纵场上的“无冕之王”,实在是令人肃然起敬。

选择委婉:谨慎地表达你的意见

英国思想家培根曾说过:“交谈时的含蓄得体,比口若悬河更可贵。”委婉实际上可以说是一种修辞手法,即在讲话时不直陈本意,而是用委婉之词加以烘托或暗示,让人思而得其意,而且越揣摩,似乎含义越深、越多,因而也就越有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

所谓委婉表达,是指在人际交往中,对于不便、不能或不想直说的内容,巧妙地运用具有多义性隐含性的语言,加以婉曲表达的说话方式。在处理和回答棘手问题时,恰到好处地运用委婉表达,往往能到理想的表达效果。

柯立芝有一次批评他的女秘书:“你这件衣服很漂亮,你真是一个迷人的小姐。只是我希望你打印文件时注意一下标点符号,让你打的文件像你一样可爱。”女秘书对这次的批评印象非常深刻,从此打印文件极少出错。

掌握好批评的尺度,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当需要指出别人的错误的时候,不妨拐一个弯,用含蓄的方式来告诉对方,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先表扬后批评就是一个很好的迂回之策。

1831年,歌德在批评雨果的剧本《玛利安·德洛姆》时说:“……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能看出一个优点,就是作者对描绘细节很擅长,这当然还是一种不应小看的成就。”

看上去这似乎是一种称赞,其实是批评了雨果在描绘细节上花了太多的工夫,而行文不够简练的毛病。

虽然,说话直言不讳是许多人所推崇的,但在现实生活中,并非处处都能直说,有时非得含蓄、委婉一些,才能使表达效果更佳。直道跑好马,曲径可通幽,各有各的妙处。

一辆电车上人很多,这时又上来一位抱小孩的妇女。售票员对乘客说:“哪位同志给这位抱小孩的女同志让个座儿?”可她连喊两次,无人响应。售票员站起来,用期待的目光看了看靠在窗口处的几位青年乘客,提高嗓音:“抱小孩的女同志,请您往里走,靠窗口坐的几位小伙子都想给您让座儿,可就是没看见您。”

话音刚落,“呼啦”一声,几位小伙子都不约而同地站起来让座。这位女同志坐下之后,只顾喘气定神,忘记对让座的小伙子道谢,小青年面有冷色。售票员看在眼里,心里明白,她忙中偷闲,逗着小孩说:“小朋友,叔叔给你让个座儿,你还不谢谢叔叔。”一语提醒了那位妇女,连忙拉着孩子说:“快,谢谢叔叔。”那位小青年听到小孩道谢时,脸色由冷变热,连声说:“不客气。”

生活中,要理解人们的合理需要,维护人的自尊心,只有这样,才能把

话说到别人的心坎里去。试想,如果售票员请人让座时说:“那么大的小伙子一点也不自觉。”;在劝女同志道谢时说:“别人给你让座,你也不知道说声谢谢。”后果会如何呢?这里,妙就妙在“曲径通幽处”。同样,在工作中,对待员工也应该注意方式方法,特别在试图说服或批评时,更应该维护他们的面子。

日本的大银行不允许职员留长发,因为留长发会给顾客留下颓废和散漫的印象,有损银行的声誉。

有一次,一家银行的经理和人事部主任发现一批经过笔试合格的考生中有不少留长发的男子。为了能使这些留长发的考生留短发,人事部主任在致词时,没有正面提出要求,而是充分运用了他杰出的口才,只说了几句话,便使留长发的考生愉快地接受了他的意见。

他是怎么说的呢?人事部主任留着陆军式的发型,说:“诸位,敝行对于头发的长度问题,历来持豁达的态度。也就是说,诸位的头发长度只要在我和经理先生的头发长度之间就行了。”众人立即把目光投向经理,只见经理面带笑容地站起来,徐徐脱帽--露出一个秃头。大家都笑了。第二天,他们正式上班的时候,全是很显精干的短发,没有一个留长发的。

应该说,面对这种情况,人事部主任直截了当地说出要求也可以。但这种委婉的说服,会显得更有效力。一是增加了幽默感,从而使他的要求更易于为考生接受。因为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同一个要求,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其客观效果是不一样的。

当然,使用委婉语,必须注意避免晦涩艰深。社交谈话的目的是要让人听懂,如果一味追求奇巧,会使他人摸不着头脑,甚至造成误会,必然影响表达效果。要做到语言含蓄,就要善于洞悉谈话的情景和宗旨,还要练就随机应变的本领,这样才会使你的语言得体,别有新意。

选择谎言:善意的谎言也美丽

谎言之所以称为“谎言”,是因为它是虚假的、不真实的、骗人的话语。一个人如果经常有谎言流于口中,去哄骗他人,久而久之,他便会失去人们的信任。

但是今天,我们谈到的“谎言”还有个定语--善意的,加上了这个限定词后,在些谎言的本质也就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美国作家欧·亨利在他的小说《最后一片叶子》里讲了个故事:

病房里,一个生命垂危的病人从房间里看见窗外的一棵树,树叶在秋风中一片片地掉落下来。病人望着眼前的萧萧落叶,身体也随之每况愈下,一天不如一天。她说:“当树叶全部掉光时,我也就要死了。”

一位老画家得知后,用彩笔画了一片叶脉青翠的树叶挂在树枝上。当生病的老人望着凋零衰落的树叶而凄凉绝望时,充满爱心的画家用精心勾画的一片绿叶装饰了那棵干枯的生命之树,从而维持了即将熄灭的生命之光。

可以说,出于美好愿望的谎言,是人生的滋养品,也是信念的源动力。它让人从心里燃起希望之火,确信世界上有爱、有信任、有感动,因而找到更多笑对生活的理由。

善意的谎言,是赋予人性的灵性,体现着情感的细腻和思想的成熟,促使人坚强执著,不由自主地去努力去争取,最后战胜脆弱,绝处逢生。最后一片叶子始终没掉下来,因为生命中的这片绿,病人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人生可以没有很多东西,却唯独不能没有希望--希望是人类生活的一项重要的价值。有希望之处,生命就生生不息。一个善意的谎言,就能给生命一个希望。

有这样一个男人,他是下岗工人,每天靠蹬三轮车养家糊口。他总是用鹰一样的眼神搜寻着顾客,起初,同行们以为他在抢生意,后来才知道,他只是因为怕遇到乡下的熟人而难为情。

每到过年过节时,这个男人便整天不出车,而是溜达大小集贸市场,跟摊贩讨价还价,最终用三轮车驮回米、油,粉丝、花生米……第一次男人买这些农产品回家,他的妻子很不解地训斥他:“家中乡下老人刚送来这些,你又买回,放着不怕坏呀!”男人没有理睬妻子的唠叨,只是用以前单位发福利的大米袋装米,然后缝口,油也用10斤的油壶装满。他的妻子见他这样做,更是气急败坏,脱口而出:“你有时间在家闲着发神经,还不如出去拉几个客人!”面对妻子这样咄咄逼人的话语,他欲怒无言,眼中蓄满了浑浊的泪水。

原来,男人以前在有工作时,每年过节,单位总发放大米、油、粉丝和花生米,他总跟妻子商量送一半给乡下父母。尽管父母在乡下不稀罕这些,但老人因儿子在城里工作有东西发,自然乐意接受,并为儿子有个好单位而自豪。如今,男人下岗了,他不想告诉父母,只是怕他们担心,所以才……

后来,男人的妻子被他的细心感动了。以后再过节,她总帮着男人做着同样的“傻举”,“欺骗”乡下的两位老人。

有人说,“善意的谎言”是人们对事物寄托的美好愿望,是人们善良心灵的对白,是人们彼此之间相互安慰的一丝暖意,是人们心底里流露出来的一种柔情……谁也不会去追究它的可信程度,即使听到善意谎言的人明知道是谎话,也一样会去努力相信,不会觉得说谎者的虚伪,有时还要从心里感激。善意的谎言不仅无碍于诚信,而且还会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友谊和感情,对社会稳定也有不可磨灭的作用。

一架运输机在沙漠里遇到沙尘暴而迫降,但飞机已经严重损毁,无法恢复起飞,通讯设备也损坏了,与外界通讯联络中断。9名乘客和1名驾驶员陷于绝望之中,求生的本能使他们为争夺有限的干粮和水而动起干戈。

紧急关头,一个临时搭乘飞机的乘客站出来说:“大家不要惊慌,我是飞机设计师,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听我指挥,就可以修好飞机。”这好比一针强心剂,稳定了大家的情绪。他们自觉地节省水和干粮,一切都井然有序,大家团结起来和风沙困难作斗争。

十几天过去了,飞机并没有修好,但有一队往返沙漠的商人驼队经过这里,搭救了他们。几天后,人们才得知,那个临时乘客根本就不是什么飞机设计师,他只是一个对飞机一无所知的小学教师。有人知道真相后就骂他是个骗子,愤怒地责问他:“大家的命都快保不住了,你居然还忍心欺骗我们?”小学教师说:“假如我当时不撒谎,大家能活到现在吗?”

善意的谎言是生活的希望,是沙漠中的绿洲,它有时真的能改变我们生命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