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医学伦理学
1694800000027

第27章 预防医学与健康伦理 (3)

由于公共卫生工作效益的长效性、隐行性,人们往往缺少感受或感受不深,常常导致人们对公共卫生工作的重要意义不理解,对待公共卫生工作者态度也存在问题。因此,要求公共卫生工作者具有高度负责、埋头实干的精神,不为名、不图利的博大胸怀,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热情主动地做好工作。

3.不畏艰难,甘于奉献

公共卫生涉及面广、任务繁重、条件艰苦,一方面要深入灾区、疫区,受疾病感染或有害因素危害的可能性较大;另一方面,由于受益对象大多是被动接受服务的健康人群,往往对其工作不理解、不重视,甚至还有抵触。因此,要求公共卫生工作者具有敬业爱岗、不畏艰难、甘于奉献的崇高道德境界。只有具备这样的道德品质和献身精神,才能搞好公共卫生工作。

4.严谨求实,尊重规律

公共卫生工作是一项科学性很强的工作,由于责任重大,要做好工作需要掌握许多知识与技能,因此,必须具有科学的态度,做到作风严谨,精益求精,务求实效,不允许敷衍了事,更不能搞形式、走过场。

5.秉公执法,清正廉洁

随着我国法治化进程的推进,公共卫生工作也逐渐步入法治化轨道。卫生法规反映了我国公共卫生工作的客观规律,规定了被监督地区、单位和个人的权利义务,代表和保障了广大群众的现实和长远利益。因此,作为执法者的公共卫生人员,必须清正廉洁,秉公执法,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维护公共卫生法规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坚决反对和杜绝徇私枉法。

6.着眼全局,团结协作

公共卫生是一项社会性事业,其工作过程、环节以及措施落实都需要多个部门的共同参与和协调配合,而其中参与人员又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因此,公共卫生工作者应始终着眼于全局,坚持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协调好各种关系,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

第二节 环境保护道德

环境保护是预防医学和公共卫生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保护指人们在开发、利用自然时,以人类的生存为前提实现和环境的协调。理论研究和实践证明,人类健康受到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制约,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好人的健康与环境的关系,实现人类生活与环境保护的持续和谐发展,对于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高人类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环境保护道德的提出,从一个崭新的侧面让人们关注生态环境建设,为环境保护提供了更加牢固、稳定的社会心理基础,进一步完善了价值评价体系。

一、环境与健康

环境与人类健康的关系十分密切。早在20世纪50年代,便出现了专门研究环境与人类生存和健康关系的生态医学学科,后来又产生了环境医学(包括环境流行病学、环境毒理学、环境微生物学、环境物理医学等),专门研究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着重研究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的有害影响及其预防。

(一)自然环境与人类健康

自然环境是环绕人类周围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是人类生存的外在自然条件,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自然环境与人类健康的关系十分密切,主要表现在生物因素、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对人体健康产生的重要影响。

祖国医学很早就认识了"风、寒、暑、湿、燥、火"等"六气"是使人致病的重要因素。《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说:"阴阳四时古,万物之始终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有疾不起,是谓得道。道者,圣人行之,愚者背之",告诫人们在进行各种活动时,要顺应客观规律,要与自然界的运行法则相符合。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尽管人体具有调节自身生理功能以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但如果环境的异常变化超过了人体正常调节范围,则可能引起人体某些结构和功能发生异常甚至病理性改变。自然环境致病的途径主要是呼吸和饮食。

(二)社会环境与人类健康

社会环境是指人们所处的政治、经济、文化、人际关系等现实社会生活条件的总和。人的健康状况与其生存的社会环境息息相关,一般说来,社会环境致病的途径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通过自然因素致病,常常和战争、瘟疫、饥饿、死亡等相联系。二是通过不良的生活方式致病,常常和吸毒、卖淫、不良习惯等相联系。三是通过心理因素致病,常常和不良的政治环境、沉重的经济负担、不良的情感等相联系。

仅就社会环境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而言,社会的发展进步有利于促进人类的精神健康:物质财富的增加会减少贫穷造成的巨大精神压力,科学技术的进步会减少人体力和精神的疲劳,便利周到的服务使人们生活舒适、精神愉快,精神产品的丰富多彩和传播方式的多样化带来欢乐和愉快。

与此同时,社会文明进步也给人的精神健康带来了负面影响:科学技术进步对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使原本意义上的某些"文化人"变成"科盲",甚至产生了"科技恐惧症";脑力劳动加重和精神张力的增大,明显地加重了精神负担;农村城市化、城市都市化进程快速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活和工作节奏加快,迅速地加重了精神压力;市场经济的竞争意识、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使人际关系物质化、利益化、紧张化,增加了生存危机感,等等。这些负面影响不仅会损害人的精神健康,还会引发某些器质性改变。特别是亚健康已成为脑力劳动者的普遍状况,成为新的重大医学问题。

二、环境保护工作中的道德要求

环境对人的健康的影响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已提高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保护环境需要伦理指导,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已成为全人类的共识。

(一)环境保护道德

环境保护道德指人们在开发、利用自然,以及在保护环境中处理和协调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环境保护道德是与新的生态文明相适应的道德规范,是现代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国际上兴起了研究和倡导环境保护道德的潮流,近年来开始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进一步推动了环境保护道德的理论研究。环境保护道德作为各民族、国家、地区和社会阶层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已经成为人类以共同力量保护大自然,实现人类自身的平等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建设良好生存环境的一种强大精神力量。

(二)环境保护工作中的道德要求

环境保护必须要有伦理指导,环境保护工作有如下具体的道德要求。

1.加强环境保护意识

一种文明如果把掠夺和征服自然视为自己的成果,以满足人的无穷欲望,那么就不可能避免出现环境危机。要使环境问题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必须走一条标本兼治的道路,那就必须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念,弘扬环境保护道德理念,唤醒人们的生态危机感和环境保护道德意识,把保护环境变成广大公众的自觉行为。

作为公共卫生工作者,首先要尊重自然、热爱自然,自觉地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平衡,防止环境污染。医疗卫生单位要严格处理污染物,成为卫生模范,以实际行动带动各行各业和广大群众共同保护环境。

2.认真做好环境医学监测和调查

环境污染对人的危害是长期积累的结果,通常是环境破坏积累到一定程度的突然暴发,有的历经数年甚至数十年才显出严重后果。公共卫生工作要关注环境,特别是要关注环境变化。公共卫生工作者要运用环境医学,认真做好有关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损害的监测和环境流行病学调查,为完善环境质量标准、制定环境保护措施,切实保护人的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3.积极倡导全民环保

保护环境是每一个人的社会责任。但当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危害不甚了解的时候,就不会有保护环境意识,更不会有环境保护的道德责任感。因此,公共卫生工作有责任和义务倡导全民环保。公共卫生工作者要通过各种形式的环保宣传教育,普及环境保护知识,使人们充分认识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在发展经济时不能片面强调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要弘扬爱护环境的良好社会公德,大力开展爱国卫生活动。

4.严格执行环保法律法规

环境保护需要法律、行政、经济、技术和道德等多种手段的综合作用,其中法律与行政、经济与技术等手段是以外在硬约束的形式来实现的,而道德的手段是作为一种软约束而作用于人的内在心理活动的过程。无论何种手段,作用和目的都是一致的。法律法规以制度化的形式体现,纳入国家法制轨道。行政以规定和决议的形式体现,纳入行政管理。因此,环境保护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严格贯彻和执行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坚决抵制歪风邪气,杜绝徇私枉法。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医学道德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带来的人员、物资的快速流动,为病毒的传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捷径,过去曾一度得到控制的一些传染病卷土重来,新的传染病又不断出现。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现在有近40种传染病是上一代人没有的。传染病已成为人类的主要死因之一,每年全球至少有1 700万人因患传染病丧生,其中900万是儿童。目前,我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也不容忽视,仅就全国法定的传染病疫情看,2008年6月,全国(不含港、澳、台)共报告甲、乙类法定传染病发病367 531例,死亡942人,报告丙类法定传染病发病241 426例,死亡20人。

2003年,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颁布,不仅为应对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而且包含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涉及的伦理原则,对提高人们的责任意识、协作意识和奉献意识,切实预防和控制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以下特点。

1.较强的不确定性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往往是在人们毫无防范的情况下发生的,其发生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不可控性、易感性。由于发生突然,爆发力强,影响极大,同时,由于医学发展特定阶段认识能力的局限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往往不可预测、无法预知,一般情况下不能用常规手段进行有效治疗,导致其具有极大的风险性。

2.广泛的群体性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波及面广,涉及人员多,易导致群体性危害。尤其是现代社会交通工具种类繁多,人员流动量极大,更增大了其传播的速度和范围。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出现的传染病有可能在几小时内就传播到地球的另一端。传染病扩散速度的空前加快,使得任何地方的人们所面临的威胁都大大增加。

3.紧密的协作性

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它往往影响着社会的经济、政治、生活等各个方面。为了使不利局面得到有效控制,必须通过国家之间、地区之间的广泛合作来作出正确的风险评估,分享相关知识、技术和物质资源,相互支持、协调和共同处理,将应对机制深入到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环节。

4.重大的责任性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般无经验性的知识可借鉴,病情复杂多变。医学在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起着重要作用,担负着重大责任。医务工作者应当服从突发应急处理指挥部的统一指挥,相互配合、团结协作,集中力量开展相关的科学研究;应当组织力量,团结协作,群防群治,协助做好疫情信息的收集和报告;应当对传染病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对其密切接触者采取医学观察措施,同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防止自身感染和交叉感染。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道德原则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必然涉及众多人员的生命健康安全,必须积极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是一项极具人文精神的医学活动,往往由于医疗环境残酷、危险而艰苦,时间要求紧迫,因此,要求医务工作者具有无私奉献精神,以敬畏生命的高尚道德境界抢救生命,以对社会负责的高尚情怀加强协作,以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理性应对。

1.预防和治疗相结合,预防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