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新闻哲学的思考:以人类认知为参照
16723700000068

第68章 新闻本质论(20)

3.3.2以人为本的新闻

新闻来源于实践

新闻的本质是认知。

一切知识来源于实践。

认知是人的认知,实践是人的实践。

新闻,归根到底来源于人的实践,发展于人的实践。

陈坚先生在《新闻本源论——对三个命题的考察》一文中指出,“新闻来源于实践”的命题是可以成立的。因为知识是表示人类认识结果的概念,新闻也是。(马克思进一步说,知识是指人们对世界的各种现象、过程及其属性、关系和规律反映的结果,是人类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新闻也是如此,只不过是新闻属于非系统化的经验知识,还不是系统化的理论知识。从逻辑学上讲,知识是新闻的属概念,新闻是知识的种概念,新闻是知识的一个方面。

“知识来源于实践”之所以可以引进到新闻学研究中来,还因为“新闻的本源是什么”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一个介乎哲学与新闻学之间的跨学科的问题,只有从哲学层面上去把握,才能很好地得到解决。

关于“新闻来源于实践”的涵义,陈坚先生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新闻是人类社会的文明程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新闻面对的是一个“属人世界”(经人类改造过的世界),而不是一个“自在世界”。人类的实践在先,自觉的人类社会的新闻现象在后。

二、新闻是对实践的反映,实践是新闻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新闻。

三、新闻是由实践的需要产生的,新闻报道是为了更好地实践,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实践是新闻报道的目的,又是新闻报道的动力。

四、新闻既来源于实践,因而也就意味着实践是检验新闻真理性(包括真实性)的标准。

五、新闻活动既是一种认识活动,也是一种实践活动和评价活动。新闻活动系统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这个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它服务、服从于人类社会实践活动这个大系统。

“新闻来源于实践”的理论依据,可以追溯到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学说。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说:“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观念、思维、人们的精神交往在这里还是人们物质关系的直接产物。”“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而且从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中,我们可以揭示出这一生活过程在意识形态上的折射和回声的发展。”“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30—31页)

陈坚先生提醒我们,要特别注意:马克思在这里讲的是“生活决定意识”,而不是“事实决定意识”。对事实,我们也可以解释为生活的事实、实践的事实、斗争的事实,但如何对待事实,却是辩证唯物主义与直观唯物主义的分野。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说:”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把它们当做人的感性活动,当做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

“新闻来源于实践”与“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有着重大的差别。

一、“新闻的本源是事实”只是说了产生新闻的一个条件——客观事实,而没有说到另一个条件——人的思维器官大脑。人脑与事实一样也是客观存在的,也是物质的。只有人脑与事实的相互作用才能产生认识,产生意识,产生新闻。事实是产生新闻的必要条件,但还不是充分必要条件。

二、“新闻的本源是事实”,不能说明在新闻活动中作为主体的人和作为客体对象的事实之间的主宰与从属、创造与被创造的关系,“新闻来源于实践”则是强调了人的主宰与创造的作用,把人放在了主导和主动的地位。

三、从认识论的角度看,“新闻的本源是事实”只是单向地、受动地接受来自客观事实方面的信息,而人却是无所作为的,“新闻来源于实践”则是克服了这样的缺点,体现出新闻既把作为客体的客观事实看做是前提和制约因素,又能发挥主体的主观能动作用,通过对信息的选择加工(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又反作用于客观事实,使认识为实践服务,成为实现实践目的的一种手段。新闻活动中的认识运动是双向的,既是受动地,又是能动地接受来自客观事实方面的信息。

四、“新闻的本源是事实”只是单纯地从新闻真实性的角度来规定新闻的本质,而“新闻来源于实践”则是从新闻价值和新闻真理性(包括真实性)的对立统一的把握中规定新闻的本质。

陈坚先生指出,把哲学命题“知识来源于实践”引进到新闻学研究中来,意味着我们在研究新闻学的时候,要用实践的观点看问题。

新闻实践是人的合目的性的活动,其中包括新闻活动,即新闻报道。新闻实践活动是介乎确立和发展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与确立和发展人的主体地位、提高和加强人的自身本质力量之间的特殊的实践活动,同样具有主观性与客观性统一、能动性与受动性统一、社会性与历史性统一的特点。新闻实践活动和一般实践活动一样,是一个动态系统。其基本要素为:新闻实践主体、新闻实践客体、新闻实践目的、新闻实践手段、新闻实践结果。

1.新闻实践主体和新闻实践客体,是构成新闻实践活动中矛盾运动的两极。新闻实践主体,是指新闻实践中的发动者(如政党和政府、社会团体等主办单位)、组织者(如报社、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单位)、承担者(如采编人员、通讯员等)。新闻实践客体是指在新闻实践活动中新闻实践主体采访报道的指向对象,即客观事实。新闻实践主体和新闻实践客体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也就是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的过程。

2.新闻实践目的,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报道思想、编辑意图等,是在新闻报道之前,事先存在于新闻实践主体头脑中预想的报道结果,是按照执政者和人民的需要,以及对报道对象事先掌握的线索预先设计出来的理想模型,是新闻报道主体同新闻报道对象之间内在联系的主观映象。它是新闻实践主体从事报道活动的基本出发点,决定着报道活动的性质和方向,规定着报道活动的方式方法,贯穿于报道活动的始终,体现了新闻报道的自觉性、能动性。

3.新闻实践手段,是新闻实践主体为实现新闻实践目的对新闻实践客体所采用的方式方法以及所使用的工具。它根据目的的要求而选定,必须服从新闻实践目的,是新闻实践目的在客观对象中实现自我的中介。

4.新闻实践结果,是新闻实践目的的对象化、物化,如每天出版的报纸,电台、电视台播送的新闻节目等。它把新闻实践活动中的各种因素由运动状态最后融合起来,凝成一种静止的客观存在的形式,标志着新闻目的的实现。

用实践的观点看问题,简括一点说,就是在新闻学研究中要把新闻活动看做是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只有这样,我们的思路才能开阔,一些理论研究中所遇到的难题(如新闻规律问题)才有希望获得解决。

人是新闻的主体

陈坚在1994年发表了《新闻实践论——实践的观点是新闻学原理研究中的基本观点》一文,从人实践的角度对新闻进行了进一步探究。文章开门见山地指出,要承认一个最简单、最基本的事实,即我们的新闻学是“人”的新闻学,而不是“物”的新闻学。人类创造了新闻,使新闻为自己的利益服务,因此研究新闻必然要研究“人”和人的社会本质,研究人类社会是怎样创造了新闻,以及新闻是怎样为人类社会服务的。(陈坚《新闻实践论——实践的观点是新闻学原理研究中的基本观点》,《江苏社会科学》,1994年第5期)

确立人在新闻传播中的主体地位,是把实践的观点引入到新闻学原理研究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陈坚先生指出,正是实践把人类和动物区分开来。动物不能区分主体和客体,只有人,才能通过实践把外部世界作为客体对象,并使自己成为主体。实践使人把自己和外部世界区分为主体和客体,并通过客体的主体化和主体的客体化,即人的对象化和非对象化的活动使两者联系起来,从而使人产生主体意识和客体意识以及价值观念和真理观念。生产劳动是人类实践的最基本的内容和形式。实践在本质上是生产的,并不断呈现出不断扩大的再生产态势。它不仅表现为人类对客体对象,即外部环境的加工改造,而且还通过消费,享用实践成果,从而再生产出具有新的素质、新的需要、新的能力的主体,即人对自身的改造。

在生产劳动中,人与人之间必然要进行社会交往,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形成一定的生产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上层建筑以及相应的意识形态。生产劳动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交往解决人与人之间的矛盾。生产劳动和交往是实践的两个密切相关的基本方面。在生产劳动和交往中,发展了人的思维能力,出现了语言,出现了人类个体内部的自我信息交流和人与人之间外部的群体信息交流。信息交流使个人结成部落、民族、国家等社会共同体。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才出现了人类文化,也才出现了新闻。

新闻绝不是纯客观的东西,而是主客体在相互作用中,主观与客观、能动与受动、社会与历史既对立又统一的产物。它是在人类实践的历史长河中,根据人类社会实践的需要,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后才被人类创造出来的。它的出现促进和扩大了人与人(包括个人与个人,群体与群体,乃至国家、民族之间)的社会交往,提高了人类认识现实世界和改造现实世界的能力,并使它自己也成为一种重要的生产力要素。在现代,大众信息传播促进了新的产业革命,以数倍、数十倍乃至千百倍的速度促进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为了深入地研究这个问题,有必要对“交往”作一些深入地分析。交往是实践的两个基本方面之一,也是人之所以能成为“人”(作为社会关系总和的人)的重要成因。交往不是直接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而是相互作用于人与人之间、即主体与主体之间的矛盾,从而形成了社会共同体,以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随着社会的发展,劳动分工越来越细,而整体化的要求却越来越高,信息传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交往的规模也呈不断扩大的态势,并且越来越远离生产劳动,同时又分为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信息的交流与传播,以语言、文字、图像为符号、为载体在人们的精神交往和物质交往中产生,它不仅扩大了交往的空间范围,而且还形成了人类文明“社会遗传”的机制。人类社会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之后,由于不断获取超额利润的驱使,资本日益国际化,促进了民族历史走向世界历史,信息传播(包括大众传播的新闻)在世界交往中的作用显得更为重要。

新闻来源于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与传播,而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与传播又来源于人类实践,人类实践是新闻的源泉和基础。把实践理论观点引入到新闻学原理研究中来,势必触及新闻学的根本。原来的新闻学教科书的基本观点及理论框架势必要作较大的调整,这首先表现在新闻本源和新闻本质的界定上。

关于新闻本源,陈坚明确提出,新闻本源和新闻本体不是一回事。“新闻本体”系指新闻模写的“原型”、可以加工的“原料”。它与新闻虽不同质,但却是同构的。前者是自然信息(或称原始信息),后者是人工信息或文化信息。它是新闻真实性的“元点”,但从新闻发生机制的角度看,它仅是新闻原始的客观的“文本”,还不是终极的原因。而“新闻本源”,则是产生新闻的根本缘由,新闻由之产生的源头和基础,是比“新闻本体”在更高层次上、更深刻、充满矛盾的、动态的、符合历史发展辩证规律的终极原因。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新闻起源于实践,或称新闻的本源是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