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变迁临界: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构建
16723600000068

第68章 参考文献(4)

[240]2007年10月15日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241]陈云.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报告(节选)(一九五五年三月二十一日).

[242]对此,《不列颠百科全书》第15版第15卷认为,所有权并不附着于土地,而附着于一个抽象的实体:地产权。地产权居于土地占有人和土地之间,纯粹是概念性的,但法律把它当作似乎是真实的东西。转引自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编译《民法》第70页。

[243]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44]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第三章第二十一条(1994年7月4日国务院第22次常务会议通过).

[245]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二章第一节第十三条(2002年8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

[246]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二章第三节第二十条(2002年8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

[247]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二章第四节第二十六条(2002年8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

[248]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二章第四节第二十九条(2002年8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

[249]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二章第五节第三十七条(2002年8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

[250]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一章第二条(1986年6月25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根据1988年12月2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决定》第一次修正。1998年8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修订。根据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251]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二章第十条(1986年6月25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根据1988年12月2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决定》第一次修正。1998年8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修订。根据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252]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二章第十四条(1986年6月25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根据1988年12月2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决定》第一次修正。1998年8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修订。根据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253]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五章第四十三条(1986年6月25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根据1988年12月2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决定》第一次修正。1998年8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修订。根据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254]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五章第四十七条(1986年6月25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根据1988年12月2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决定》第一次修正。1998年8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修订。根据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255]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条(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1982年12月4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公告公布施行。根据1988年4月12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1993年3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1999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和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修正).

[256]据李强2002年的调查,在本县境内打工的占全部打工的26%(李强,2002)。据农业部软科学办公室组织的调查,在大中小城市打工的劳动力占总打工劳动力的74%(2001)。

[257]刘易斯教授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提出了著名的二元经济结构理论模式,并用它解释和探索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该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初期,现代工业只能率先在少数部门或地区出现,而其他部门或地区则停留在传统状态,由此形成了现代部门与传统部门同时并存的二元结构。参见[美]刘易斯:《二元经济论》,施伟等译,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年版,第1—15页。

[258]数据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笔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2007年及以前各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整理、绘制.

[259]数据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笔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2004年及以前各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整理、绘制.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净资本增加额/GDP增长额)*100%.

[260]《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2004年中央1号文件).

[261]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8条第1款.

[262]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3条.

[263]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0条.

[264]1983年1月2日,中共中央下发了《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的文件(简称198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联产承包制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民的伟大创造……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各项农村政策的推行,打破了我国农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的局面……”

[265]1987年由农业部政策研究中心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乡村发展研究所经济增长课题组提出;陈东琪:新土地所有制[M].北京:重庆出版社,1989;沈延生.

[266]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农地课题组1999年对全国17个省的1 700个村的1 700个农户的调查表明,多数村自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以来至少进行过一次调整,只有极少数村明确提出防止在30年内对土地进行调整。参见王景新:《新世纪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安排与法律建设》,《中国农村经济》2000年第4期。

[267]中国共产党十五届三中全会于1998年10月12日至14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高度评价农村改革20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创造的丰富经验,提出了到2010年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确定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坚持的方针。全会强调,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经营制度,以劳动所得为主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必须长期坚持。

[268]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新跨越—当代农村青年报告[M].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23.

[269]转引自《中国农业合作化史资料》.1987,(1):28.

五、外文参考文献

[270]Anthony·B·Atkinson,Joseph E·Stiglitz.Lectures on Public Economics.McGraw-Hill Book Company,New York,1980.

[271]F.Pollock and F.William Maitland,The History of Eng1ish Law before the Time of Edward I,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68),P.30-34.

[272]Irving Fisher.Elementary principles of economics.New York:Macmillan,192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