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实用幼儿家教入门
16722000000005

第5章 牙牙学语(2)

如前文如述,给孩子讲故事时,若没有把握用普通话讲得生动活泼,那最好还是用你平日所讲的方言土语来讲。这样的话,你讲得自然,孩子也听得舒服。不过,当孩子渐渐长大后,为培养他理解普通话的能力,你应该找一些如《中国神话》或《格林童话》之类的儿童读物,读给他听。先用普通话读,然后再用方言将它复述一遍。用方言复述时,不妨添油加醋,只要不违背原文的意思和情节就行。

给孩子讲故事,是要他增长知识,丰富想象,然而你不能就此满足。你必须在适当的时候,要求孩子复述你所讲的故事。他讲错了,立刻纠正他;他讲得好,也要立刻表扬他,鼓励他。对牙牙学语而言,这一点非常重要。你孩子若能口齿清楚地讲完一个故事,或一个笑话,那他在语言方面,无疑有了明显的进步。若孩子自己看了书,并用自己的话讲给你听,那无疑是更大的进步。

5、无中生有

除听故事外,孩子最喜欢的事情莫过于做游戏。因为孩子做游戏时能充分想象,自由表达,从而迅速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对此当父母的应热心鼓励,主动作陪,不可掉以轻心,更不可讥笑嘲讽,抑止孩子的勃勃兴致。

尽管起初可能不习惯,因为你不知道怎样陪孩子玩那种天真幼稚的小游戏,可你必须放下做大人的架子,像演员演戏一样进入角色。譬如你和孩子模仿成人打电话。你把他看成你的一位新朋友,或一位老同事,甚至是你的顶头上司。你们打电话,说事情,一本正经。而更多的时候是,你和孩子交换身份,让他当爸爸或妈妈,你当他的孩子。一件事你做错了,他批评你;而他批评错了,你纠正他。

如果,你和孩子能无中生有地想象出一个人来,你们给这人起个顺口的名字,或“阿三阿四”,或“阿狗阿猫”,随你们高兴,而且这人既做好事,又做坏事,因此你们有时喜欢他,有时讨厌他,而他无时不在,无处不在,那就好戏连台,可天天唱下去了。

直到有一天,肯定会有这一天,孩子很认真地对你说:“我们家没有‘阿三’。”

你故作惊讶地问:“怎么没有了?他刚才还在客厅里跟我说‘狐狸列那’呢。”

“不,我们家没有‘阿三’。”你孩子坚持道:“他是假的。”

这时候,你们家的“阿三”游戏,便可收场了。因为,你孩子长大了。

较早地理解成人的生活态度及工作方式,必定有助于澄清孩子对许多社会现象的模糊认识,并能纠正他们自以为是或先入为主的错误判断,与孩子做游戏,便可达到这个目的。当你无法让孩子理解“法律”这个概念时,你可模仿电视新闻中的实际情形,在家中建立一个小法庭,你当主审法官,孩子当公诉人,而那个倒霉的“阿三”,只好当被告了。如此审过一两个“案子”,你孩子对某些法律事务,或法律概念,就会有清晰明确的认识。

许多家长给孩子买各色各样的电动玩具,甚至买电子游戏机,让孩子一个人玩,这有害无益。我认为,游戏机并非如它的推销商所说的那样能开发孩子的潜在智力和反应能力,而恰恰相反,孩子若一味专注于游戏机,可能会变得木讷机械,不善言辞,以致最终失去学习语言的好时机。

6、背不背唐诗?

唐诗是祖国文化的瑰宝。因袭古代文人的传统教育,许多家长都在孩子牙牙学语时,教他们背唐诗,甚至以会背多少首唐诗,作为衡量孩子是否聪明的标准。其实大可不必。

我有位朋友,他的孩子三周岁时,能背四五十首唐诗,可四五年后,孩子要上学时,竟全忘光了,一首也记不起来。单纯地背唐诗,只能给孩子增加不必要的记忆负担。不过若孩子有兴趣背唐诗,而你本人也有能力用孩子能理解的话解说唐诗,也不妨鼓励他。

唐诗是一千多年前的古诗,尽管琅琅上口,可由于年代久远,许多在当时流行的词语,都变了意思,不好理解了。若将它解说给孩子听,也就更困难。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是一首很通俗且意味幽远的好诗。你不妨叫孩子把它背下来,并跟他这样解说:“我在松树下问一个小孩,那孩子对我说,他师傅上山采药去了,就在这座到处是云雾的大山里,可到底在哪儿,他也不知道。”

其实对孩子而言,学唐诗还不如学成语。许多成语典故,都是有意思的小故事。如“叶公好龙”、“画蛇添足”、“羊续悬鱼”,等等等等。其中有故事,有道理,还旁涉历史和地理,更有增强语言表达能力的实际功效。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绘画成语典故故事》是一本好书。你若有兴趣,不妨从书店里买一本来,空闲时读给孩子听。

许多成语,都出自文言文写成的历史著作。如“鹬蚌相争,渔人得利”,是《战国策》中的一个寓言故事。如果孩子有兴趣了解,你不妨先把那段文言文给他读一遍,然后讲给他听。你要让他知道,古人是怎么写文章的,给他一个印象。你读“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钳其喙……”,然后一一解说。把文言文解释得越简单越好。要让孩子明白,古人那样说话,那样写文章,只是习惯而已,并非特意讲究。只须知道意思就行了,不必一个字一个字地抠字眼,那样会弄巧成拙。

其实提倡学成语,并非反对背唐诗。如果对孩子不是负担,小时候能背唐诗,而且能背好多,并牢记不忘,那是大有裨益的。因为熟读唐诗能培养孩子对文学艺术的欣赏能力。唐诗如甘草,越嚼越有味道,这是每个喜欢读唐诗的人的真切感受。

7、大开眼界

如果能做到的话,应该经常带孩子出去散步。你们去小河边,去树林里;尽量离开你们日常生活的老环境,到孩子陌生的地方去。你一边带他散步,一边跟他讲解一路上所看到的种种新鲜东西。你要他注意天上的云,地下的草,草丛中飞来飞去的小蝴蝶。他若问你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你应尽量回答他。如果你自己也不知道,那只好老实承认,待以后去查书,或请教了他人,搞清楚了再告诉他;让孩子明白你并非样样都知道,这非常重要。

有机会的话,应带他去外地,到外地去旅游;或去偏僻遥远的乡村,或去繁华热闹的都市。孩子四五岁时,若去了趟北京,或去了一趟广州,肯定大开眼界。这时候,你会发觉他突然长大了一截,好像变得能说会道了。其实,即使去你们附近的城市,也会大有收获;那怕专程陪孩子跑一趟,也是值得的。不过要注意的是,你必须保证孩子对此有兴趣。如果你带他去上海淮海路跑商店买衣服,而不是去动物园或博物馆,他肯定不愿意。

带孩子到外地去旅游,这不仅仅是让他看到许多新鲜事物,更重要的是,可把它当作给孩子讲解地理和历史的一个良好契机。老待在一个地方的孩子,对地图上的陌生城市,或地球仪上的陌生国家,没有真切概念。若带他乘汽车,乘火车,甚至乘飞机,从一座城市到另一座城市去,然后再从地图上指给他看,他就会真正明白地图的用途,甚至对地图上的图例和比例尺,也会有明确的认识。

有了正确的地理概念后,再引入历史,便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某个地方以前发生过什么重大事件,或出现过哪位著名人物,你可一一道来。这时候,孩子不仅能像听童话故事那样听得津津有味,而且能把你所讲的那些事件或人物,纳入他所知道的地理方位和他所知道的历史年代中。由于地理和历史辐射着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在适当的时候,应该把孩子从那些美妙无比的童话故事中渐渐引出来,引向地理,引向历史。要想顺利达到这一目的,最理想的过渡读物是绘图《西游记》和绘图《水浒传》;而且应是先读《西游记》,后读《水浒传》。

最后,我要在此向诸位读者道歉,因为我说三道四,越说越啰嗦,已文不对题了。不过我想申明的是,教孩子牙牙学语,并无一定之规,而孩子学好语言,也只有在实际运用中渐渐得法;让孩子尽早知道世界之大,世界之广,不仅有助于他们深入认识世界,也将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见多识广,自然也就能说会道,这是多数人都明白的浅显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