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西王母传奇
16720800000041

第41章 诱杀重臣(2)

王后轻轻推开他,故作娇嗔地对他说:

“两个祸害还没除,哪有心思行乐呀!”

伯冏放开王后不解地说:

“俩人的供词都已到手,你应该高兴呀!怎么还发愁呢?”

王后含嗔带怨地说:

“是有供词了,但人还活着,你能放心吗?万一他们被人劫走了,岂不后患无穷呀?”

“王后,你太多虑了。谁会知道他们被关在这里?再说我们派人看押着,谁敢劫他们?”

王后轻轻地摇着头,忧虑地说:

“总不能天天看守他们呀!留下他们对我们危害很大。万一穆王回来他们搞翻供,岂不对我们不利?再者,我们审他们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铲除大司徒君牙这个拦路虎,好让太子登上王位主持国政呀!”王后颔首赞同说:

“对呀!既然这样,就不能拖延时间,免得穆王回来坏了我们的大事。”伯冏征询地说:

“依王后之意该如何办?”

王后果决地说:

“立即处死他们!”

伯冏担心地问:

“如果穆王回来追究起来怎么办?”

“有他们的招供画押,有金牌王令还怕什么?既然郎妃伙同姬雄谋反,我身为王后,又有金牌王令,完全有权处死她。君牙承认谋反,有他的签名画押,太子登上王位代行穆王王权,以金牌王令处死谋反的祸首君牙,消除隐患,保证国泰民安,这不是立了大功吗?穆王即使回来,他也不会责怪的,你说对不对?”

伯冏频频颔首,茅塞顿开地说:

“王后考虑得很周全,既然这样,那就按王后说的办。”

“事不宜迟,你今夜就去刺死他二人,然后把他们的尸体运往郊外,焚尸灭迹。”

伯冏听了王后的话,心想为什么一定要我亲手刺死他们呢?

他想了一下才明白了:王后在考验我对她到底有多少忠心。

王后不容我怀有二心,她要断去我反悔的念头,斩断我看风使舵的一切后路。

如此看来王后确实有心计,对我多少还有戒心,我应该以实际行动证实我对她的赤胆忠心,让她完全信赖我,依靠我,把她的心完全交给我。

于是伯冏很顺从地说:

“请王后放心。我定亲手杀了他们,亲自把他二人的尸体运往郊外泼油焚烧了,绝不留下任何蛛丝马迹。”

王后满意地说:

“这样就好”派人去干我不放心。我相信你会做好这件事。

伯冏诡秘地说:

“请王后完全放心好了,我绝不会让王后失望的。什么时候动手?”王后看看窗外,夜已深沉,便果断地说:

“现在动手吧!”

已经是夜静更深、阒无人迹的时候。人们早已酣然入梦了。

但后宫此时并不安静,有两个人正在残忍地干着杀人的勾当。

这两个人即是王后和伯冏。

王后不是说好了要伯冏去杀人,她为何又要亲自出面呢?

这就是王后的多疑与善变的表现。

她表面说要给伯冏做伴壮胆,让他大胆去杀人。

她对伯冏说在杀人这件事情上他们心相连,情相依,谁也离不开谁。

事实上王后对伯冏仍然不放心,仍然心存芥蒂,她要亲眼看到伯冏亲手杀死君牙和郎妃,要不然她是无法高枕无忧的。

伯冏并不傻,他完全可以看穿王后的真正用意,但他并不责怪王后的多疑,也不怨恨王后的口是心非。他装作什么也不懂似的任由王后支配他驱使他糊弄他。

伯冏暗暗思忖:反正我已经拥有了王后的娇躯,下一步就该拥有她的真心了。俗话说日久见人心。如果我没有做出让她放心的事情来,她又怎能给我以真心?

所以,为了赢得她的芳心,我就必须干出让她动心的事。

眼前是个好机会,我要趁此机会大显身手,用两颗人头换到王后对我的真心。

他们都想在互相利用互相占有中得到对方的真心。

像他们这样位高权重利欲熏心的人彼此能够得到对方的真心吗?

他们都在煞费苦心地表现着争取着交换着,就看谁能钓住谁的心。

郎妃在地宫密室的床上已经安然入睡了,自从她被王后仍以贵妃娘娘看待之后,郎妃感到欣慰了,对王后的戒心放松了。

突然一阵轻微的敲门声把郎妃惊醒了,她有些惊惶地坐起来紧张地问:

“谁呀?”

“郎妃,我是王后,我做了一些夜餐给你送来了,请你开门。”

郎妃听到是王后,立刻披上外衣下了床,急忙开门,把端着食品的王后迎进来。

不等郎妃关好门,突然闯进来一个持剑的蒙面人,二话不说,一剑刺入毫无防备的郎妃的前心。

郎妃”哎哟”一声倒在地上断了气。

那蒙面人不是别人,正是伯冏。他拔出剑,擦去剑上的血迹,然后用被单裹住郎妃的伤口,取下郎妃身上的金银首饰交给王后。

他把郎妃装进准备好的口袋,用绳子把口袋捆绑好拖出去放在门口。

王后和伯冏又悄悄地来到偏殿的酷刑室。

伯冏推开酷刑室的门,把王后领进去。被绑在立柱上的君牙浑身是污血,痛苦地垂着头。

伯冏当着王后的面,二话不说,疾步上前,举起手中的剑,狠狠地捅入君牙的心窝。君牙发出一声低弱而又悲惨的哀叫。很快耷拉着脑袋一命呜呼了。

伯冏叫进两个把门的行刑手,一起动手把君牙的死尸装进事先准备好的大口袋,捆绑结实,让他们抬到宫院的大树下等他。

王后和伯冏一同走出偏殿,来到地宫。伯冏扛起密室门口的装有郎妃尸体的口袋,和王后一同步上地宫,向宫院的大树底下快步走去。

王后站在宫门的台阶上,看着伯冏和他的两个心腹武士把两个口袋捆绑在两匹马背上,然后三人骑上马走出宫院的大门。

把门的太监们看到伯冏持有王后的手谕,便放他们出门了。

三人骑上三匹马,驮着两具死尸,很快消失在苍茫的夜色中。

他们来到荒山野岭,把两具死尸泼上油点火焚烧了。除了他们三人以外,谁也没有看到他们毁尸灭迹的情况。

等到他们返回京城,夜已经很深了。太仆正伯冏让那两个心腹武士牵上他的马回府上去睡觉。

他独自悄悄来到后宫,溜进王后的寝宫向王后禀报他毁尸灭迹的情况。

王后见他做事如此利索果敢,自然从心眼儿里喜欢他。

王后也明白他深夜来到她的寝宫向她表功的用意。他们搂抱在一起,在柔情蜜意中又商定好让太子及早登上王位的夺权计划。

在文武百官齐聚仰王宫临朝议政的时候,太仆正伯冏以大司徒的身份,对众臣宣布太子临朝主政,代行穆王的王权。

这一举措并不使文武百官感到突兀。因为在此之前,伯冏早已做好了说服重臣拥护太子临时主政的工作。

并对文武百官巧妙暗示了大司徒君牙因谋反而被穆王派人传旨秘密处死了。

文武百官自然相信太仆正的话,因为他是穆王当众宣布的二号主政人物。

他们现在都明白:一号主政人物因谋反而被处死了,他的权位理应由太子来代替。

他们都认为太子是合法的王位继承者,上合天意,下符民心,名正言顺,无人异议。

至于代理穆王主持朝政更是情理两合,甚得民心,唯有拥护,焉能阻拦?

所以当太仆正伯冏宣布太子登上王位的决定后,文武百官齐声欢呼:

“拥护殿下临朝主政,千岁,千岁,千千岁!”

在一片拥戴声中,太子姬昌手持金牌王令,在众武士们的簇拥下,威严而庄重地登上王位。

文武百官看到太子手中的金牌王令立即跪倒在地上,异口同声地高呼:

“万岁,万岁,万万岁!”

刚刚迈入青年时期的姬昌由于身体魁梧高大而给人以沉稳的感觉。

人们似乎已从太子伟岸的表象上确认他就是堪能胜任的国王了。

特别是当太子出示了手中的金牌王令之后,太子的不怒而威、不言而尊的形象立时体现出来。

文武百官无形中对太子产生出不言而喻的诚服,一种不可名状的信赖感油然而生。

此时的太子不急不躁,沉稳地对眼前跪了一地的文武百官和蔼地说:

“众爱卿请起,赐座。”

在一片衣服窸窣声中,文武众臣们起来按级别顺序归座,霎时鸦雀无声。

太子姬昌坐在王椅上面对文武众臣威严地说:

“众爱卿听着……”

他的话刚一出口,文武百官立即又站起来很肃静很专心地听他讲话。

他接着说:

“原来的大司徒君牙勾结姬雄密谋造反,君牙是幕后主使,罪恶滔天,死有余辜,我已奉父王之命将他处死了。”

说到这里,他扫视了一眼众臣,众臣立即俯首诚服,不敢抬头仰视,他感到一种君临天下、万民诚服的威严与气势。心中暗忖:当国王实在是威风八面啊!

想完之后,太子盯住太仆正伯冏气势逼人地说:

“太仆正伯冏——”

听到太子的传呼,伯冏立即出列跪在中央面对太子谦卑地说:

“国王陛下,臣在。”

太子姬昌对俯首听命的伯冏郑重地说:

“从今日起,本王命你接替君牙的职位,担当大司徒之职。你要恪尽职守,务必以国事为重,殚精竭虑,效忠本王。不得玩忽职守,徇私舞弊,贪赃枉法,中饱私囊,结党营私,违抗本王……”

太子说到这里环视群臣,群臣俯首恭立,不敢乱动。太子心想,我表面上训示伯冏,实际上是警示你们,必须无条件心悦诚服地服从我,听从我的指挥与调动,不准心怀二志跟我作对,否则我将严惩不贷!

太子思忖之后接着又厉声说:

“如果胆敢怀有二志,阳奉阴违,对抗本王,本王将处以极刑!伯冏,你记住了吗?”

跪在地上俯首听命的伯冏立即抬起头,对太子恭敬而又谦卑地说:

“国王陛下,为臣记住了。为臣不仅铭记于心,而且身体力行,若有丝毫不忠不义的举动,愿受国王的严厉惩处,恳求国王陛下慧眼明察。”

太子姬昌俯视群臣,群臣一律垂首恭立,表示忠贞不贰。太子心中暗想:伯冏就是你们大家的楷模,你们必须像伯冏那样忠于我,听命于我,在我面前必须恭恭敬敬、老老实实,不准有一丝一毫的背叛行为,否则,君牙就是你们的下场。

太子姬昌看着伯冏,又说:

“伯冏——”

伯冏抬起头说:

“国王陛下,臣在。”

太子高声而威势夺人地说:

“本王命你从今日起,查封君牙的府宅,没收全部家产和土地,登记注册,缴归国库。将他九族全都灭尽,不使一人漏网,否则,本王拿你是问!你记住了吗?”

伯冏立即服服帖帖地回答:

“国王陛下,臣牢记于心,照办不误。”

太子姬昌接着以不容违抗的口气强硬地说:

“大司徒伯冏好好听着——”

伯冏毕恭毕敬地说:

“国王陛下,臣仔细听着,绝不敢马虎。”

太子站起来,手里拿着一把青龙剑。

“本王命你全权处理君牙谋反的罪案,务必除恶务尽,绝不姑息养奸,不论何人,胆敢阻挠,先斩后奏!本王已经派出军队,把君牙的府宅围得水泄不通,谅他的家人插翅难逃,就等大司徒伯冏前往处置。本王授你尚方宝剑一把,见剑如见本王,如有抗旨不从者,命你先斩后奏。本王的话出口如山倒,不可更改。大司徒伯冏接剑!”

伯冏立即站起来,快步走向王案,伸出双手,恭恭敬敬地从太子手中接过青龙宝剑,然后后退三步,跪在太子的面前,诚恳而严肃地说:

“谢国王陛下赐为臣尚方宝剑,这是国王陛下对为臣的信任和恩宠,为臣绝不辜负国王陛下的重托,一定尽心尽职,全力以赴地查抄罪臣君牙的全部家产和土地,如数上缴国库,灭其九族,绝不心慈手软,姑息养奸,请国王陛下放心。愿国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大司徒伯冏说完伏在地上,一连对太子姬昌磕了三个响头,表示诚心效忠,矢志不渝。

太子请起大司徒伯冏,让他归座之后,又对站立的文武百官和蔼可亲地说:

“请诸位爱卿各归座位,坐下谈话。”

于是垂首恭立的文武百官很快回到各自的座位就坐听命。

太子姬昌扫视群臣后,以征询的口吻问:

“哪位爱卿有本可奏?”

太子的话音刚一落地,有位四十岁左右的大臣走出来恭敬地说:

“为臣有本上奏。”

太子望着他热切地说:

“请讲!”

这位大臣不慌不忙,恭敬而又郑重地说:

“为臣参奏死有余辜的君牙的同党、幽州镇守史郎吉,他与君牙沆瀣一气,侵吞贡品,盗窃库银,密谋造反,企图篡权夺取王位,理应处死!”

太子听后满面怒色,对那参奏的大臣说:

“将奏本呈上。”

那大臣连忙走上去,将手中的奏本递给太子的近侍,近侍又把奏本转呈太子。

太子看完奏本望着垂首恭立的大臣说:

“你所奏的都是事实吗?”

那大臣恳切地说:

“国王陛下,为臣所奏句句是实,绝无半句诬告之词。”

太子点头盯住他的脸,严肃地说:

“你敢与他对质吗?”

那大臣无畏地说:

“国王陛下,为臣敢与郎吉当面对质,现有账本为证,一查可知。”

他说着从怀里掏出一摞账本,双手交给太子的贴身近侍,近侍接过账本,放在王案上。

太子翻阅了一下账本,对那大臣说:

“唐备,你先归座。”

被称为唐备的大臣谢过太子,转身入座。

太子端坐在王椅上,盯着后面的郎吉,大声喝问:

“郎吉,你知罪吗?”

郎吉立即走出来跪在太子面前一边磕头一边求饶:

“国王陛下,为臣知罪。请国王陛下饶臣不死,为臣定当改过自新,重新做人。求陛下饶命!”

太子心想不来个杀鸡给猴看,难能镇住群臣,难能树立威望。于是他大声喊道:

“来人!将郎吉打入死牢,查实罪证之后定当处死!”

郎吉听后,磕头如捣蒜,不断地哀求太子饶命。太子绷紧了脸,不理不睬,任凭武士们拉下宫殿,关入死牢。

文武百官耳闻目睹了太子临朝理政的果断作风、铁面无私的断案手段,都胆战心惊,生怕拿自己开刀,所以连大气都不敢出。

他们暗暗钦佩太子的气派和威势,决心拥立太子为王,不敢有丝毫作梗的想法。

太子宣布散朝后,文武百官不敢退朝,一个个仍然垂首恭立,眼望太子在武士们的簇拥下离开宫门,他们才有序不乱地退了朝。

退朝后,他们三五成群地一边走一边交头接耳地议论说:

“看来有志不在年高啊!”

“是啊!无志枉活百岁,一点儿不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