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木卡姆举世飞旋的抢救者:万桐书
16719100000054

第54章 亲临哈密解积怨(1)

连晓梅看看万桐书痛苦的样子摇摇头说:“你刚刚出院,就找什么资料,难道你不要命了?”

万桐书伤心地说:

“那些资料很宝贵,要不是十年浩劫,早就整理出版了,现在丢了,一切都完了。”

连晓梅说:

“资料丢了,还可以再搜集。如果人完了,还有机会吗?”

万桐书生气地说:

“你说什么?你怎么总说这些丧气的话?我不爱听,真烦人……”

连晓梅安慰他:

“你安心的休养吧!等身体完全好了,再想办法吧!”

万桐书回忆似地说:

“怎么会丢呢?当初他们来抄家之前,我们不是藏起来,等他们走后好长时间了,我们才把资料放在柜子里,怎么会丢呢?”

连晓梅附和地说:

“是这样,怎么会丢?不会丢的。”

万桐书又问:

“我被抓走关起来,难道他们又搜过一次?”

连晓梅不置可否地说:

“我不知道,别问那么多了,快吃药吧!”

连晓梅从地上拉起万桐书,把他按在凳子上坐好,把药递给他,把温开水倒好,催他吃下药。

他虽然听了连晓梅的劝告,吃下了药,但情绪很激动,心绪很不安宁,精神仿佛受到了意外的打击,显得很消沉很沮丧。

到了夜晚思前想后,始终不能入睡,即使睡着了也是恍恍惚惚的睡不踏实,有一段难以拂去的阴影始终在心里晃荡。

到了半夜,连晓梅听到他在做梦,说梦话,也不知他在说什么,突然听到他大喊一声:“魔鬼!站住!还我的东西……”

连晓梅开开灯,在灯光的照射下看他一身虚汗,怔怔地坐着,脸色灰白,仿佛得了大病。

连晓梅像呵护一个孩子似地替他擦掉脸上的汗,问他怎么了,但他不说,也不动,只是低头在沉思。

连晓梅一边擦他身上的汗,一边疼爱地说:“你做噩梦了?”

万桐书如梦初醒似地说:

“是的,太可怕了!“连晓梅问他:“什么梦?”

万桐书愤怒似地说:

“有一个青面獠牙的怪物偷我的资料,被我看到了,他不但不走,还卡我的脖子,我挣扎着,喊出了声音……”

连晓梅听后感到他已经想资料想的入魔了,精神紧张了,这样对他的身体很不利,弄不好会使神经错乱的,这可是很危险的事情,得赶快稳定他的情绪,不能让他这样发展下去。看来心病还需心药治啊!

于是,连晓梅说:

“桐书,你别紧张,资料丢不了的,你放心好了。”

万桐书听自己的爱妻如此说话,便盯住她问:“你怎么知道丢不了,你在安慰我吗?你少说骗人的鬼话。”

连晓梅看到万桐书这样一副病态的样子,心里很担心,怕他出问题,便决定说出事情的真相,让他从紧张中解脱出来。

连晓梅平心静气地说:

“桐书,资料没丢。”

万桐书以为他在骗自己,生气地说:“你又骗我。”

连晓梅一本正经地说:

“不!我说的是真话。”

万桐书没好气地问:

“真话?真的没丢吗?”

连晓梅肯定地说:

“真的没丢。”

万桐书抬起头,盯住她的脸,急切地问:“你怎么知道?”

连晓梅语气坚定地说:

“是我藏起来了。”

万桐书两眼闪着希望的光,他猛然抓住连晓梅的胳臂,心急火燎似地问:“在什么地方?”

连晓梅思虑了一下,便温柔地说:“你得答应我一个条件,不然我……”

万桐书心想只要能找到资料,什么条件都可以答应,就痛快地说:“我答应,你快说。”

连晓梅迟疑地说:

“本来我应该早告诉你,可我怕你不顾身体,不顾有病,又钻在资料堆里玩命地干,所以,我没有告诉你。现在我可以告诉你,但你必须先休养先治好病,得到我的同意,然后再研究那些资料,否则,我不会告诉你资料在什么地方,你同意吗?”

万桐书心想这有什么难处,原来她是怕我累死了,累垮了,才这样做,女人的心就是小,就想,别让她为我担心了,我该答应她才对。他毫不含糊地说:“我答应你,你快说。”

连晓梅仍然不放心地说:

“你可不能反悔,不能言而无信,否则……”

万桐书口气决断地说:

“这回我绝不骗你,你都是为我好,你说的很对,为了自己的身体,我会听你的劝告的,请你放心吧,我不会食言的,求你快说吧!我都快憋死了。”

连晓梅看他态度很诚恳,受感动了,她说:“你被关起来以后,我怕他们再来搜家,就把你放进铁柜里的资料转移了。”

万桐书虽然有些放心了,但他仍存疑虑地说:“转移到什么地方了?”

连晓梅神秘似地说:

“一个很安全的地方。

万桐书不甘心似地追问:

“到底是什么地方?”

连晓梅自豪地说:

“你也想不到吗?”

万桐书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似地说:“想不到。你别卖关子了,快告诉我吧!”

连晓梅又颇为自得地说:

“菜窖!”

万桐书听说在菜窖里放着,立刻松了一口气,感到东西万无一失了。

因为他知道就在他们住房的厨房里有一个秘密的小菜窖,平时很少用,一般人都不知道会有一个小菜窖。

他们住的房子是旧社会遗留下来的老房子,建筑模式是苏俄风格的,地面都是地板,每家的住房会在不同的地方挖有一个存放食品与过冬蔬菜的地窖,并有台阶通下去。

房间筑有一个半圆形的铁制的烧煤用的火炉从墙角一直通向房顶,冬天烧火取暖,俗称毛炉。

所谓毛炉意指苏俄人建造的火炉,当时的迪化人把俄国人称做老毛子,把他们的火炉也就叫做毛炉。

解放后虽然房子没有大变,但住户们换了一般都很少利用的菜窖和毛炉了,有的把菜窖填平了,有的把毛炉拆除或者用砖砌平不用了。

因为菜窖在住房气味难闻,而毛炉的耗煤量非常大,一般人都不愿再继续用它们了。

万桐书一家当时还住在这种平房里,因为工作太忙,住房内的原有菜窖也就没有填平。不过在菜窖上放着碗柜,地板上铺着地毯,看不出有菜窖的痕迹。

作为女人的连晓梅自然很细心,她把资料存放在这里自然是很保险的了,所以,万桐书的担心也就没有了。

他们当即把厨房墙角的碗柜等杂物挪开,把地毯取掉,揭开木盖板,打亮手电筒,顺台阶下到窖内,取掉一堆烂衣烂棉套,从一个木箱内取出一个布包,打开布包,拿出一个用油布裹着的小包,上到屋里来。

万桐书打开油布,解开一堆牛皮纸袋,取出许多盒式磁带,一看不禁喜出望外,他的宝贵资料全在这里完好无损。

这些资料在这里安然无恙地躺了十年,沉寂了十年,如今又重见天日了,又回到万桐书的手里,万桐书自然高兴的不得了。

他立刻满脸是笑地拥住连晓梅,不住地亲她,夸她是世界上最好的女人,是最聪明最能理解他的好妻子。

连晓梅伏在他的肩头,温存地说:“你该怎么谢我?”

万桐书深情地说:

“你说吧!”

连晓梅温柔地说:

“你要信守诺言,养好身体。”

万桐书爽快地说:

“好,听你的话,信守诺言。”

然而,万桐书只信守了一个星期的诺言,就变卦了,再也坐不住了,又不甘寂寞地投入整理资料的工作中。

他面对这两百多盒的木卡姆和民歌磁带有一种深深的负疚感,觉得非常对不起已故的民间艺术大师,未能及时的出版发行,在他而言是一种严重的失职,是自己不可原谅的过失。

为此他不曾平静过一天,他常常想起这些磁带的演唱者,想起磁带中有已故的和田“木卡姆其”——苏来满阿訇演唱的全套和田木卡姆,还有朱麻阿訇演唱的十二木卡姆等等。

这些磁带极需整理记谱,急需出版,急需向全疆全国全世界传唱。否则的话,他将永远不会安心的。

他已经千方百计地收集到不少国外的资料,了解到不少外国研究木卡姆的进程与动态,感到中国已经落后了,需要奋起直追,超过他们的研究水平。

他了解到日本已经开展了对“丝路音乐”的深入研究;看到了乌兹别克斯坦的个人论述十二木卡姆的文章;看到了美国出版的“土耳其的木卡姆”专著,不禁暗然吃惊,感到世界研究木卡姆的进程很快,中国延误了十年损失太大,绝不能原地踏步,应当追赶时间,成为走在时间前面的人,成为世界研究木卡姆的领军人。

他心怀如此的紧迫感,日夜不停地整理这二百多盒磁带,忘了养病康体,忘记去医院复查,忘记自己爱人的督促,伏案工作,废寝忘食,争风夺秒,排除干扰,终于在很短的时间内整理完毕,交给上级主管部门转送和田有关单位出版了。

至此,他感到如释重负般地长出了一口气,得到了心理上的真正的安慰,精神由郁闷而变的光彩奕奕。

1978年7月8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联和音乐协会又恢复了工作,万桐书也恢复了原有的职务——仍然担任自治区音协常务副主席。许多工作摆在议事日程上,他感到了时间的紧迫和任务的重大,以双倍的精力积极的投入到工作中。1978年9月10日至10月27日,万桐书随政协参观团到延安、韶山、井岗山等地参观学习,开阔了眼界,学习到不少如何锐意进取的工作精神。

同年12月18日至1979年1月5日到北京参加了中国音协召开的会议。

1978年12月16日至1980年1月12日赴广州参加了全国音协举办的音乐理论会议等。

这些会议对他的启发很大,使他从过去的心理阴影中彻底解放出来,面对新的局势和新的任务,应当奋发努力,积极工作。

这些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十年动乱过去了,全国人民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春天。

万桐书踏着新春的鼓舞走向改革开放的大潮。

1982年5月的一天,万桐书正在音协的办公室忙于工作,有一位来自哈密文化馆的人来找万桐书,两人一见面,立即握起手来。

这位来访的人是一位维吾尔族人,他的名字叫玉三江·阿里,年约40来岁,能讲一口流利的汉语,是文化馆的副馆长,长得身材瘦长而有很精悍,两眼透出睿智之光。

早在1963年左右,万桐书在哈密录制木卡姆时就已经和他相识了。那时他还是一个20岁刚出头的青年,对万桐书非常崇拜,曾不止一次提说要拜万桐书为师,万桐书默认了,但忙于工作而没有举行任何仪式。

万桐书认为他很聪明又好学,便教会了他不少乐理知识和识谱记谱等方法,还教会了他如何弹奏弹布尔等乐器,他非常感激,称万桐书为恩师。

万桐书把他带到家里,让连晓梅到清真饭馆买了抓饭烤肉等少数民族爱吃的东西,招待这位远道而来的学生吃,他们边吃边谈,显得非常清热。

玉三江·阿里向万桐书介绍了哈密木卡姆工作的情况,说过去两次录音经过十年动乱已经丧失了,残缺不全了,著名的演唱家阿洪拜克已经80多岁了,不愿再演唱了,如果此人一死,哈密木卡姆就会失传了。

他说他来这里的目的就是想请万老师再亲自去一趟哈密进行抢救。

他说阿洪拜克在十年动乱中受了冲击,不愿演唱了,只有万老师才能说动他。

又说还有不少木卡姆艺人也不想演唱,他们说万桐书大师不来他们很失望。

还说万桐书是木卡姆专家,人家看不上我们,我们的演唱又有什么价值?

当玉三江问他们凭什么说万老师看不上他们的演唱呢?

他们说过去的录音至今还没有出版,不就是证明吗?这还要问吗?

听到这样的话,万桐书坐不住了,感到问题很严重,这不仅仅是他个人声誉的问题,而是关系到哈密木卡姆失传的大事。所以,他当即对他的来访学生表态:“我一定立即汇报上级领导部门,取得他们的大力支持,抢救哈密木卡姆。

“你回去告诉大家,我得到批准后,立刻亲自去哈密,抢救木卡姆。”

他的学生听了他的话,非常感动,说这下哈密木卡姆有救了。

送走了学生,万桐书立刻向上级主管领导作了汇报,得到了大力的支持,同意他带人去哈密等地抢救哈密卡姆卡。

1982年5月17日由文化厅调集了白克利和郑毓华参加采集哈密木卡姆和伊吾木卡姆的工作。

工作组由万桐书负责。

1982年5月17日下午,万桐书带领工作组成员乘坐70次列车离开乌鲁木齐到哈密进行抢救木卡姆的工作。

到达哈密后受到当地有关领导阿不列孜·司马义、赵庆祥、王润、张国权等人的热烈欢迎,并召开会议,进行了交流和座谈,取得了思想的一致,决定了采集工作的程序和方法。

经过初步了解,此时的哈密老艺人正如万桐书的学生所说的那样很沮丧很冷清,大都很不热衷演唱录音了。

万桐书首先考虑如何消除这些老艺人在十年动乱中所遭受的心理打击和精神挫伤,唤起他们新的演唱情绪,鼓起他们重新演唱的劲头,打消他们的一切顾虑,才能很好的开展工作。

为此他考虑再三,提出了一套开展工作的新的有效办法。

为了实施有效办法,先必须联系阿洪拜克,因为他是这里的标志,标示着哈密木卡姆的生死存亡。

他脑子里有全套的哈密木卡姆,另有他才可以把全套的木卡姆演唱出来,而别人是无能为力的,别人没有演唱全套木卡姆的能力,他们也是从阿洪拜克哪里学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