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木卡姆举世飞旋的抢救者:万桐书
16719100000005

第5章 鄂地的奇人奇事(2)

枪口下海鸟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不容犹豫,当即想来个鲤鱼打挺跳入江水,躲过一劫。然而眼前却猛然出现了游上岸的两个凶神恶煞似的大汉,堵住了他的退路。

海鸟在江岸被突然围住了,前有枪口,后有凶汉,眼看就被俘获了。

海鸟不想成为俘虏。

也不想轻易的送命。

他要活下来完成上级交给的使命。

然而情势十分危险,该怎么办?

他决定虚晃一招,打倒那两个游上江岸的大汉,复入江水,以图逃命。

然而,他已经浑身无力了。

他连喘息的力气都没有了。

而那两个大汉是在水浪中坐着皮筏子游上江岸的,他们显然还有力量对付他,还有精力捕捉他,更何况他们上岸后正准备从内衣中掏着事先藏好的手枪。

海鸟也想从内衣中掏枪,但已经来不及了,持枪的两位密探早已发出了命令:“不许劫!举起手来!否则,打死你!”

在僵持的刹那间海鸟很想出击,但严重而又逼命的情势不容他出手。

他暗暗自语:不能鲁莽。沉住气,冷静!怎么办?

他急切地思考。

时间不等人。快决定。他催着自己。

思虑再三,他终于决定冒死跳江了。

他鼓足浑身的力气,一咬牙,准备突击了。

突然,他听到了两声来自江岸的枪声。

风声和水浪声混合在一起大得刺耳,猛得惊心,但海鸟依然还是很清楚的听出在这暗夜中所传出的两声枪响。

他以为是两位密探看破了他的心思和举动,当机立断对他开枪了。

一瞬间,在他的脑海里闪过令他懊丧不已的两个字:完了!

嘴里念叨着“完了”。但身子依然不倒。脑袋也很清醒。

这究竟是怎么会事?

他想不明也说不清。下意识地扭过头望着发出枪声的地方。

忽然他看到用枪对着他的那两个密探不声不响地倒在江岸的雨水中。

夜色深沉,风雨交加,浪涛怒吼,景象凄惨,但江岸特设的电灯光仍在闪亮着为航船引路,虽然惨淡微弱,余光昏黄得十分可怜,然而,眼光敏锐的海鸟还是借助余光的照射,看清了躺倒在地的两具死尸和死尸后忽显的一个人影。

海鸟被眼前模糊的景像迷忽得思绪有些紊乱了。

但他很快又理顺了思路,极力思考着眼前的一切,隐隐觉得似乎有营救他的人出现了。

但不很十分确定,会不会是一切混乱之中偶然出现的误会。

会不会是错觉与错乱中的误杀?

情况十分复杂,任何误解与误判都会导致危险的后果。

他暂且处于猜疑的思路中。

他的动作也处于一时犹豫中。

蓦地,他看到远处忽显的人影猛地向江边抛出了一支忽燃的发出声响的鞭炮。

那燃烧的震响的鞭炮虽然在一瞬间被风雨打灭了。亮光并不很强。

但他还是清楚地看到了。

他突然明白了那是自己的战友发出的接头的信号。

这是事先由总部和分部秘密约定好的火光信号。

于是他断定那飘忽不定的人影便是汉口分部派来营救他的人。

自己的战友神不知鬼不觉地暗中枪杀了敌人的杀手,来助他一臂之力,他感到很欣慰。

来的正是时候。他不由大着胆子猛然跃起冲向逼迫他的那两个爬上岸的大汉,左右分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疾点那两个人的昏睡穴。

他不想杀死那两个人。

他想留下两个活口弄清敌人的战术意图,达到摧毁清廷在汉口的军事指挥部,使敌人大乱阵脚,一败涂地。

但那两个大汉拳脚利落,武功高强,善于赤手格斗,并不像海鸟想象的那样愚笨。

几经交手,招招落空。

海鸟心想无法战胜对手,只好伺机脱身,免得在缠斗中耽误时间,误了情报所规定的宝贵时间,影响军事大局。

他果断地飘身而起,向远处发出火光信号的地方奔去。

他脱身心切,没有想到那两个大汉会掏出手枪对付他。

就在他转身而起的刹那间,有一位大汉眼疾手快,用手枪对准他的侧胸打了一枪,他两眼一黑,双腿一软,无力地倒在地上任由雨水飘打。

此时,那远处的人影已经意识到了会有不测的恶果,几个纵跃,飞快地飘向倒地的海鸟,对那两个大汉连发两枪,两颗枪弹不偏不倚地打准两个大汉的胸部,两个凶猛的大汉来不及还手,立刻一一倒在血泊中。

那飘忽的神秘的人影枪法如此准确,如此高明,他究竟是什么人?

他正是鄂先生派来接迎海鸟的神枪手申神。

申神飞快地扑向倒地的海鸟,一摸他的鼻息——尚有气息,人未死。

申神立即背起昏迷的海鸟,飘然而起,很快消失在风雨交加的茫茫夜色中。

听到枪声的清兵和探子们立刻火速奔向江岸,企图活捉秘密举事的革命党人。

但他们来晚了。

当荷枪实弹气势汹汹的清廷密探与武装官兵们来到现场,看到四具躺在血水中的死尸不胜惊讶!

究竟是什么人杀害了官兵神探,他们只有望尸兴叹而无追踪捕捉的份儿。

他们只好无功而回,向他们的昏睡的主子报丧去了。

申神借助夜色之中的风雨的遮挡,一路无阻地把海鸟背到了旅馆的秘密地下室,一边抢救,一边向鄂先生报告了江岸枪战的经过情况,鄂先生赞扬了申神的机智与英勇。

为了抢救海鸟的生命,鄂先生决定亲自出面去找另外一个以医生作掩护的革命党人。

这位挂牌行医的地下工作者是鄂先生的挚友,两人情投意合,志趣相投,互相激励,相互关照,为了一个共同的理想而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曾发誓为推翻腐朽的清廷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这位医生不仅在政治上有远大的抱负,而且在为人处世上注重人品学问,特别敬重孙中山先生为国为民的伟大人格,对孙中山先生弃医救国的行为十分感动,认为孙中山先生的主张与行为是哲人的大德壮举,是远见卓识的表现,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上符天意下合民情。所以,不仅效法孙中山将救死扶伤的医术投入到轰轰烈烈的革命活动中,而且以实际行动为革命党人的义举奉献自己的一切,表示对孙中山先生的大力支持。

他把鄂先生视为知己与兄长,认为鄂先生不仅是他的引路人,而且也是他的相濡以沫的良师益友,更是他的最亲切的顶头上司。

然而鄂先生始终不摆上司的架子,与他接触共事始终以朋友的身份待他,这令他十分感动十分钦敬,鄂先生的存在使他精神充实生活有趣前程远大未来有望,所以,他觉得人生充满了乐趣和深远的意义。

所以他觉得自己并没有虚度年华。

他为自己所作的一切而感到充实感到自豪。

他的名字叫万勖之。

他原本出生贵州遵义的一个医药世家。

他本想以医术救治病弱的国民,强健国人的身体,抵抗外国列强的进犯。

然而多年的实践却无成效,感到异常的迷茫和苦闷。

在鄂先生的引导和启发下他认识并与孙中山先生进行了交谈,被孙中山先生唤起民众,振奋精神,医治人的灵魂与精神,让睡狮猛醒,赶走入侵的外敌,实现中国的独立与强大等哲理所感化所顿悟,毅然投身于救国救民的伟大事业中,献身于革命。

孙中山先生的理论使他大开心窍。

孙中山先生的实践令他心明眼亮。

他以挂牌医生的职业传递革命党人的秘密,抢救革命党人的伤员,为革命党人转送医药用品和各种器械,被誉为革命的救护神。

每当他救活一个革命的勇士,就感到无比的兴奋,仿佛自己亲手推动社会前进了一步,亲手动摇了清王朝的根底,为民主共和国的早日实现而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在他出生到这个封建社会的时候,起初他并不了解这个社会的黑暗该是多么可怕,也不懂得应该怎样看待这个不合理的社会,更不明白人生的旅途多么艰难,活下去是多么痛苦多么不幸。

到了他该读书的年岁时,他的做了一辈子医生的父亲,给他讲了许多饱受折磨与痛苦的例子,让他明白生活在腐败不堪的清王朝统治下的国家是如何的悲苦,生活是多么的穷苦,洋人是如何掠夺中国的,如何欺压中国百姓的,而卖国求荣软弱无能的清王朝的统治者们是何等昏庸何等的可恶。

生活在这样的制度下人人都没有尊严可谈,没有人格保障,没有生活的出路。

作为行医的人同样面临无法生存的危途,同样存在着食不果腹衣难蔽体的顾虑,同样每日每时挣扎在饥饿与死亡的边缘,同样受到达官贵人们的侮辱与迫害。

既然出生在这样的社会,你就无法逃避地忍受社会的不公,就得咬紧牙关克服种种困难,闯过道道难关,生存下去,生活下去。

为了不断地鼓励他正视现实。奋斗下去,他的父亲给他起名叫万勖之。

勖之便是不断勉励的意思,不断奋进的意思。所以,万勖之在父亲的苦口婆心的鼓励下树立人生即奋斗的观念。

由于从小受到父亲的教诲,万勖之对清王朝产生了厌恶的情绪和反抗的心理。

所以,当鄂先生进入他的生活,一经交谈,便立即成为“酒逢知己千杯少”的好友。

继而又成为志同道合的战友。

以救死扶伤的医生职业为掩护做地下党的秘密工作,起初他感到很危险,多少还有难以适应的支撑的压力。

经过不断地磨练与巧斗,他逐渐成熟起来,沉稳与老练,机敏与周旋与日俱进,使他一扫畏难的情绪,成为具有大智大勇的革命志士。

鄂先生和广大的革命党人是他的主心骨。

孙中山先生和一大批英明的领导人是他的靠山和榜样。

他看到了光明的曙光已经照耀在眼前,远大的理想即将实现,他很振奋,无所畏惧,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了。

夜已深沉,阒无人迹。唯有大风裹挟着疾雨不停地泼洒在大地上,泼洒在他的诊所的屋顶上,发出令人不安的凄惨之声。

万勖之坐在冷清的诊所里,借助昏黄的灯光正在配制药物。

此前他接到过鄂先生的口谕,说最近将有一场激烈的战斗,会有人员的伤亡,要他事先做好一切准备,配制好抢救伤员的药品,以备急需急用。

为此他废寝忘食,夜以继日的工作着,连自己的家也不回,守在诊所里等候命令。

他隐隐的感到今夜将会有新的任务要他去完成,究竟是什么任务,他不甚明确,只是一种潜意识感觉而已。

他静下心耐心地工作着,等候着,不时地走到窗前拉开窗帘瞧着夜色之中的街市,看有什么动静。

配完了药品他活动了一下身子骨,铺好床被,吹灭了灯光,躺在床上准备就寝了。

不知什么原因他总时辗转反侧地难以入眠。他在心中数着数字排除纷乱的心绪,强迫自己入眠。

他终于在昏睡中逐渐入眠了。

可是,突然又传来了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把他从床上惊醒,他立即起身下床,侧耳谛听了一下立即走向房门。

当他开开门,点亮了油灯,却看到站在眼前的竟是一位身穿长袍马褂,头戴瓜皮帽,鼻架一副水晶眼镜的老头,他不禁愕然。

那老头手里拿一把雨伞,对他一笑。他感到那笑声似乎很熟悉,却看不出是何人的笑声,他一时陷入迷茫中。

老头终于摘下眼睛亮相了。

他仔细看了看终于认出来了。

他禁不住轻声发问:“原来是你啊!为何如此打扮?”

老头仍然笑着说:“迫不得已啊!只好如此掩人耳目。连你都认不出来了,说明我打扮的很成功啊!”

“出了什么事?”

“你坐下听我说。别紧张,不会有事的。”

于是,老头说明了来意。

万勖之听后恍然大悟了。

这老头不是别人,正是革命党人设立在汉口情报分站的主人鄂先生。

一般来说,根据情报部门的规定,理应是单线联系,或者是以物示意相互暗递情报,更不会有负责实质部门的首脑人物亲自出面与下属直接接头或联络。

鄂先生为何要破例亲自出面与万勖之接头呢?

这其中到底有何奥秘呢?

这自然会引起人们的猜疑。

自然会令人费解。

世上的事情总是无奇不有,出人意料之外。

说开了也就不足为奇了。

鄂先生奉命从上海来到汉口建立情报网的时候,还没有被任命当秘密情报站的主任,只是一般的联络工作者。

此时在开展工作的时候,因为突然的肠炎发作呕吐不已,腹痛难忍,只好到万勖之的诊所治病,结果服下药很快见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