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凿空使者张骞(西域烽燧系列小说)
16718200000034

第34章 爱的书信(1)

汉武帝刘彻在他的金銮宝殿苦思冥想着该如何斩杀内奸刘甲。他时而坐在龙椅上沉思,时而在龙案前走来走去地思考着。

他庆幸张骞为他带来了极其重要的机密。如果不是张骞的话,那么,他将面临灭顶之灾还不知是怎么一回事。刘甲的存在实在太危险,他一旦敞开西陲边境,任匈奴长驱直入的话,将会导致天下大乱,将会导致国都长安的混乱。到那时,心怀叵测的刘甲趁虚而入,以武力控制长安,我命将难保,社稷将难保。此等祸国殃民的大奸不除掉,我心难安。究竟如何除掉他?这可是关键的问题。如果让他发觉了我的用心,识破了我的举动,他必然会孤注一掷,彻底投靠匈奴,里应外合公开向我发难。如此以来,我不仅杀不了他,反而会导致一场惑乱民心的战争,给匈奴好战派以可乘之机,给暗藏的野心家以制造分裂的机会。所以,我必须采取诱杀他的办法,让他无所怀疑地自投我的罗网,人不知鬼不觉地将他杀死在皇宫内。

汉武帝刘彻想来想去终于想出了一个稳妥的好办法。他的办法是迎合刘甲急于想把自己的部分军队调进长安作为加强防卫的护城军。于是他写下一道圣旨让他的心腹内侍骑上马去宣刘甲即刻进宫议事。

传送圣旨的罗公公一到边境驻地,受到刘甲的热情欢迎。罗公公以威严的气势打开圣旨对跪在地上的刘甲宣称道:“戍边侯刘甲听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近有匈奴逞凶,欲图窜犯,国无宁日。为保长安防务,朕欲暗遣精兵入京布守。事关社稷之安危,宣卿即刻赴京与朕共议此事。切切钦此!”

戍边侯刘甲诚惶诚恐地接过圣旨,行过礼仪后,把罗公公迎进他的边防大营,以盛宴予以隆重的款待。

在席间,刘甲又从罗公公的嘴里得知最近匈奴费木居向汉武帝刘彻发来了挑衅的战书,口气十分傲慢,扬言如果汉朝皇帝不称臣纳贡,则挥师进攻长安。

罗公公叹口气,很忧虑地说:“皇上为此很恼火。皇上很担心长安的军事布防。考虑到你手下的精兵强将与匈奴打过仗,很有经验,所以,想跟你商量,调你一部分精兵强将入长安护城,以防不测。”

刘甲听了罗公公的话,心中十分得意,心想机会终于来了,万万不可错失良机。但在表面上他装出一副忠恳的样子说:“请罗公公代我回禀皇上,我一直很关心长安的安全,为保圣驾,我愿肝脑涂地,以死效忠。我今日安排一下防务,明日立刻启程进长安面圣不误。有劳罗公公辛苦了。”

罗公公并不明白汉武帝刘彻的意图,他也不晓得汉武帝刘彻设计要杀刘甲的用意。但他所说的那些话都是汉武帝刘彻特意说给他,要他对刘甲原话原说。

罗公公是位很精明的阉人,说出的话滴水不漏,使刘甲深信不疑。因为罗公公相信了皇上的话,所以,他在传送圣旨时显得很自然很坦诚,丝毫也引不起刘甲的怀疑。

送走了罗公公之后,刘甲怀着大功即将告成的喜悦心情,请来了谋士杨仪密商入居长安的军机大事。

当刘甲把皇上的圣旨和罗公公的话全盘讲出后,杨仪思考了一会儿,面带疑虑地说:“我看此事来得突然,不那么简单。”

刘甲有些扫兴地说:“有什么不妥吗?”

杨仪狐疑不决地说:“费木居并未发兵东来,皇上为何突然想到加强长安防卫的事呢?”

刘甲无所谓地说:“那是我对他提出的建议。如今他见匈奴统一了,又发来了挑战书,惟恐长安有闪失,所以,才请我商议此事,这有何奇怪呢?”

杨仪有所警觉地说:“我看此事会不会跟张骞有关系?”

刘甲不以为然地说:“你太过虑了。此事和张骞有什么关系?”

杨仪谨慎地说:“侯爷难道忘了费木居派人给你送来的情报吗?他不是说张骞掌握了侯爷的机密吗?”

刘甲不耐烦地说:“就算张骞掌握了我的机密,那又能怎么样?”

杨仪担忧地说:“如果张骞回到长安密报皇上,岂不对侯爷不利吗?”

刘甲心想你总是小心过度,只怕树叶掉下来打破了头。有些心烦地说:“可张骞并没回到长安。”

杨仪怀疑地说:“侯爷如何知道?”

刘甲武断地说:“费木居的人不是告诉我了吗?他说张骞和堂知行二人无论如何逃不脱他们的手掌心。费木居担保说他派出许多追兵和杀手,定会杀死他二人。”

杨仪不放心地说:“可事实上究竟如何?他们到底杀死张骞和堂知行没有?并无消息传来。”

刘甲自以为是地说:“你真是个书呆子!费木居是何等人?张骞和堂知行能逃出他的天罗地网吗?他们肯定早死了。”

杨仪觉得刘甲太过刚愎自用了,考虑问题总是想当然的,缺乏对事实的认真考究,这样处理问题是难以令人信服的。

杨仪并不迁就他说:“侯爷!我看张骞未必死。”

刘甲心烦地说:“你认为他回来了?”

杨仪难下定论地说:“这是我的怀疑。”

刘甲急躁地说:“怀疑不等于事实。事实是我派人到张骞的家中暗查过,没有发现他的踪影。另外,如果他真的回来了,皇上会召见他,宣他进殿面圣的。但我的人至今没有发现他进宫面圣了。这样的事是公开的,不可能瞒住人。”

杨仪仍然很担心,但他又拿不出可靠的依据说服武断的刘甲,只好皱起眉头苦苦思索着,探讨其中到底有什么奥秘。他想来想去觉得此事很蹊跷,隐隐含有某种不祥之兆。他担心皇上发觉了刘甲的阴谋,采取诱他进宫予以处决的办法。但他又不好直截了当地说透此事的不祥之兆,他怕刘甲指责他庸人自扰,于是委婉地说:“侯爷!依我看,先不要急着去面圣,再派人四处打探一下,跟费木居取得联系,得到可靠的消息后,再进宫也不迟。”

刘甲心想:你实在优柔寡断了,当决而不决,办不成大事。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他不屑地看看面带忧虑的杨仪,没好气地说:“事情明摆着,张骞不可能回来。四处打探,跟费木居联系,旷日持久,该等到何时?这样岂不耽误了我的大事?如果刘彻改变主意,岂不白白坐失良机?如此瞻前顾后,胆小怕事,怎能成就大事呢?我们干的本就是冒险的事,没有冒险精神一事无成。你再不要阻止了,我决定去。”

杨仪虽然被指责了一番,但他并不计较,他认为这恰恰是刘甲城府不深的表现。他认为他应该对刘甲负责任,不能眼看他去冒险去送死而袖手旁观,让天下人耻笑他的浅薄与无知。

作为谋士应该表现自己的智慧与才干,否则就只能是庸才而已。杨仪如此想着“腾”地跪在地上急切地说:“侯爷!为臣劝你千万别去冒险。以为臣看,这其中必然有诈,请侯爷三思而后行!”

刘甲见杨仪如此举动如此说话,心中骂道:实在是庸人自扰的胆小鬼!他愤怒地说:“你成心破坏我的计划。我决心已定,你休要阻拦我!”

他说完拂袖而去。杨仪急忙大喊一声,眼中含着焦急的热泪。杨仪在心中默默地想:看来此人太骄狂,难成大业。可惜我白费口舌,为此人呕心沥血不值得。

翌日晨,刘甲骑上马向长安飞奔而去。他身后跟着十名骑马的武士,保护着他。他走后,杨仪越想越害怕,喝了两杯酒,叹息一声说:“不听劝告的刘甲,此去必死无疑矣!”

他面带泪痕,无限惆怅地收拾好自己的行李,骑上自己的马,悄悄地离开了刘甲的防守之地,向远方疾驰而去。

汉武帝刘彻眼见罗公公回来了,不见刘甲随同而来,心中不由狐疑起来。他问罗公公刘甲有何反映,罗公公回答说刘甲很乐意与皇上面议这件事,不过刘甲说要安排一下防务之事,然后就进宫。

听了罗公公的话,刘彻拿不定主意,考虑再三,决定密召定乾侯文吉听听他的意见,再作下一步的考虑与安排。

在书房,刘彻与文吉悄声密谈起来。刘彻把宣旨之事及刘甲没有随同罗公公一同来的事谈出后,征求文吉的意见,文吉想了一会儿,不慌不忙地说:“皇上勿虑。刘甲是个野心大于才干的人。他绝不会识破皇上的天机。既然他提出调他的兵马入长安护城,就证明他已经迫不及待了。皇上的圣旨之意正好符合他的心意。他肯定会来的。”

刘彻担心地说:“他会不会再跟别人商量此事呢?”

文吉平静地说:“他很可能跟他的谋士杨仪商量,但他不会听从杨仪的话。”

刘彻疑惑地说:“为什么?”

文吉明智地说:“杨仪虽有智谋,但缩手缩脚。刘甲野心勃勃,胆大妄为。与杨仪的言行水火不相容,他必然不听杨仪的话而一意孤行。这是他的野心和性格所必然决定的。”

刘彻放下心来,坦诚地说:“那我就不改变主意了。”

文吉宽慰地说:“请皇上放心。他肯定要来的。皇上尽可放心地按原计划行事。”

听了文吉的一番话,刘彻终于安下心来,等候刘甲的到来。

刘甲带领十名心腹武士骑马来到皇宫大门外,向守门的卫士出示了皇上的圣旨,卫士们便收缴了他们的武器,让他们进入皇宫大门。

到了皇宫二门,卫士们将刘甲的十名武士领入一个偏殿休息,让刘甲单独去皇上的议事宫内叩见皇上。

刘甲怀着兴奋的心情进入议事宫面见等候他的皇上。当他刚一踏进议事宫,便被藏在门后的四名卫士一拥而上活捉了。

刘甲被卫士们捆绑后,押入审讯室,严刑拷打,要他承认谋反的事。开始他嘴硬,丝毫也不承认谋反的事。当刘彻出示了张骞呈交的他的罪证后,他无言地低下了头。因为那都是刘甲的亲笔手迹。刘彻很熟悉刘甲的笔迹。在严刑拷打中,刘甲无可辩白地承认了自己勾结费木居与刘渊企图谋反夺皇位的事,也承认了带兵入居长安的阴谋。

刘甲在酷刑面前不得不供出所有的同伙和死党。刘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火速出动武士,在夜深人静之时,将刘甲的同伙和死党一网打尽,当即处死。

通过审讯刘甲,刘彻弄清了费木居的军事部署和具体的进攻步骤,掌握了费木居的用兵计划和进犯路线,为反击费木居做好了应有的准备。

按照汉武帝刘彻的指令,刘甲以自己的身份写出了手令,命令他的九大将军火速到皇宫商议军机大事。

刘彻派出心腹拿刘甲的手令和皇上的手谕去到刘甲的驻防地,传来了刘甲的九大心腹将领。这九大将领一入皇宫,立刻被收缴了武器,然后又被埋伏的武士们一一诛杀。

原来跟随刘甲来的十名武士,也分别被皇上的心腹将官所秘密处死了。这样以来,刘彻彻底地肃清了刘甲的余党。

最后,刘彻又命卫士们将刘甲秘密杀死了。

就这样,刘彻干净利落而又完全彻底地处死了刘甲和他的党羽。

刘彻派出心腹将官到边境接管了刘甲及其同伙的兵权,重新收编了刘甲的军队,移地驻防,杜绝了叛乱的因素。

如此以来,斩断了费木居伸向汉朝西陲边境的魔爪,保证了边境的安宁,加强了反击费木居的军事力量,使其无机可趁。

张骞和堂知行从皇宫里正式露面了。他们为汉武帝刘彻立下赫赫战功。汉武帝刘彻宣旨张骞为太中大夫,堂知行为太中校尉。

汉武帝刘彻为他二人举行了盛大的御宴,表彰了他们的功绩,并命皇宫歌舞班将他们的功绩编为歌舞广泛传颂。

汉武帝刘彻查清了张骞的父亲确系刘甲假借他的名义秘密杀害了。刘彻下旨追认张骞的父亲为忠义公,并命内务大臣为张骞的父亲修一座祠堂,以示纪念。

刘彻下旨将张骞的家院扩建为太中大夫的府宅。又下旨为堂知行修建一座宅院。他们二人感到莫大的欣慰,深感龙恩浩荡,决心以死效忠皇上。

汉武帝刘彻对跟随张骞出使西域而不幸牺牲的人员一律追认加官,赐爵封赏,并对这些人的亲属给予永久的抚恤与保护。

这些人对汉武帝刘彻表示由衷的感激,认为刘彻是恩德披于四海的明君,纷纷表示愿为刘彻的皇权永固而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张骞的功绩得到了汉武帝刘彻的肯定与褒扬之后,张骞的母亲和未婚妻十分高兴,认为张骞给她们带来了莫大的荣耀。

她们对张骞的误解和偏见烟消云散了,合家欢聚在一起感到十分幸福。张母眼望儿子和桂芝尚未举行婚礼,感到遗憾。

桂芝虽然表面上很欢乐,但内心却隐藏着难以忍受的痛苦。

张骞看出了桂芝的苦衷,也看出了母亲的忧虑,心想应该如何向她们解释匈奴妻子达兰玛的事呢?

突然间他想起了达兰玛临别时对他讲过的话和那封信。“如果桂芝仍然为你洁身守玉的话,你务必把我这封信交给她,她看后你也看。”

张骞把那封保存完好的信从贴身衣袋里郑重地掏出来,双手递给满腹忧怨的桂芝,让她拆开看。

桂芝满腹狐疑地拆开信,以忐忑不安的心情默默地看着信,不由感动地流下了眼泪。那信中这样写着——

亲爱的桂芝姐姐:

请你允许我这样称呼你,你同意也好,不同意也好,我必须这样称呼你。因为我听张郎说你早已是他的未婚妻。你们商定好,等张郎出使西域,大功告成后,回到长安,你们要举行婚礼。

然而事与愿违,张郎不幸在西域身陷囹圄,遭受了非人的折磨。老单于和费木居以及汉朝的叛徒刘渊勾结起来陷害我父亲,迫害张郎,限定五日内我父亲如果不以匈奴女子嫁给张郎,就处死我父亲,这显然是个大阴谋。

五日内我父亲去哪里找来合适的匈奴女子呢?五日内张郎不娶匈奴女子同样被处死。我父亲和张郎十分着急,他们是好朋友,互相关心对方的命运。在我母亲的提议下,我照顾了受伤很重的张郎。我与张郎在三日内的相处中,不由产生了患难与共的感情。我冲破被杀身的罗网,扮演了粉碎他们政治阴谋的危险的角色,接受父母亲的重托,毅然嫁给了张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