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西汉才女细君公主(西域烽燧系列小说)
16718000000001

第1章 生死激战(1)

一匹枣红色的骏马在山间土路上矫健地飞奔着,那奔跑的姿势像一团火焰似的随风飘荡,时而隐没在山间低谷,仿佛熄灭了悦目的光焰,时而又展现在高山坡道上,似乎把一道夺目的彩霞升向天空,远远望去实在美妙极了。

这只是从遥远的地平线上飞扑而来的投入到人眼之中的景象——红色骏马的动感。

如果在近距离的人的视野中所出现的骏马尼拉景况就大不一样了。

飞奔的骏马所扬起的四蹄把尘土毫不客气地抛向天空,使天空好像弥漫了褐黄色的雾,并充满了令人窒息的土味。

在这样迷蒙的尘埃视野中,红色的光焰虽然依然顽强的固守自己特有的流动的色彩美,但已经无能无力了。

人们所看到的仅仅是从飞扬的尘土中飞驰而来的马:振鬃扬尾,四蹄腾空,风驰电掣,大汗淋漓,真像一支射来的箭。

像箭一般飞射而来的马冲破尘雾的乌黑向一座巍然挺立的城门冲去。

马背上骑着一位年轻的武士,神情焦急,面色冷峻,头脸是汗,不停地扬鞭催马,恨不得让马长上一双翅膀飞起来。

说骑在马上并不准确,事实上那武士是趴在马背上——他是为了减弱空气和风的阻力。

武士在马背上虽然扬起了马鞭,但他并不真的把鞭子落在马的身上。那鞭子只是向马传递他的心声——快跑!

飞奔的骏马极通人性,即使跑死在路上也不愿放慢脚步而耽误了主人的大事。

所以,主人的鞭子在空中飞扬着像展开的翅膀,而马却像鹰似地飞向洞开的城门。

冲进长安西城门的马并不因为长安大街上人来人往而放慢了快跑的脚步。马上的武士不停地喊出“让开”的吼声,大街上的行人闻声让路,见马躲避,那马一路无阻地奔向皇宫。

雄伟壮丽而又望而生畏的皇宫自然戒备森严。挎刀持枪的侍卫们凛然难犯地把守着肃穆的宫门。

骑马奔来的武士看到把守宫门的带刀侍卫们心急如焚,气恨不已,真想杀开一条血路冲进皇宫。

他在心中暗骂这些侍卫是绊脚石,阻碍了他的进路。又骂宫门是鬼门关,卡住了他的阳关大道。

马上的武士头脸是汗,心情十分急躁。他跃马横刀,心想闯进宫门。

侍卫们见他欲要闯进宫门,立刻握刀在手,围攻而上,喝令武士下马,大有活捉武士的态势。

面对一拥而上的众侍卫,武士只好强抑心中的火气,无奈地勒紧马头,烦躁地跳下马背,出示了十万火急的公文,讲明了面见皇帝禀报军情的来意。

看过武士的公文,又见他和他的马全都是大汗淋漓,神情焦急,刻不容缓。他们明白了武士的苦衷,让武士稍候,便派侍卫层层报告皇上。

不大一会儿,侍卫长从大殿快步走来,面对宫门大声传唤:“皇上有旨,请将军进见!”

武士急忙牵马进入宫门。一名侍卫把武士的马牵入马厩饮水喂料。

侍卫们收缴了武士随身所带的武器,代为保管。然后,由侍卫长把搜身后的武士带进皇帝的宫殿。

在富丽堂皇的勤政殿,汉武帝刘彻端坐在龙案后的龙椅上,两眼盯住跪在地上俯首听命的武士。

武士双手高擎密函,神态紧迫地说:

“启禀皇上,末将张元奉大将军严武之命,特来向皇上面呈紧急机密,请皇上御览。”

汉武帝刘彻让他的贴身近侍走近张元,接过密函,转呈给汉武帝刘彻。刘彻拆开密函审视起来。

汉武帝看完密函,不由面色陡变,神情不安起来。他把密函放在龙案上,面对张元说:

“张元,匈奴有多少骑兵进犯河西走廊?”

张元抬起头,神色不安地说:

“启禀皇上,匈奴约有五万人马。”

汉武帝脸色肃然地说:“严武将军如何抵挡匈奴骑兵?”

张元慨然回答:“皇上,严武将军率领将士们浴血奋战,寸土必争。我军伤亡惨重,严武将军负伤指挥激战,但寡不敌众,我军难能取胜,特派末将禀报皇上,请求火速派大军增援。”

汉武帝听后果断地命令张元:“张元,你立即返回河西走廊,传达朕的旨意,命严武将军坚守阵地。朕火速派大军增援,一定要全歼来犯的匈奴大军。”

张元昂然抬头:“末将遵命!”

汉武帝立刻挥笔写出一道手谕,装入封袋封死,让近侍交给张元。张元接过皇上的手谕,装入贴身衣袋。

汉武帝望着张元,郑重地说:“张元,你务必把朕的手谕交给严武将军,不得延误。”

张元亢声回答:“请皇上放心,末将一定送到,绝不敢延误。”

汉武帝一挥手,张元起身躬立。汉武帝命令说:“你立即启程!”

张元说声遵命,然后恭敬地退后两步,转身走出殿门。

汉武帝刘彻对进犯河西走廊的匈奴非常痛恨,决定派大将军霍去病率领大军增援危在旦夕的严武大将军,彻底消灭嚣张至极的匈奴。

汉武帝传来霍去病,讲明了严武将军身陷困境的情况,要求霍去病全力以赴地率军增援严武,彻底打败来犯之敌。

多次反击匈奴的霍去病早已掌握了匈奴骑兵的战术弱点,他信誓旦旦地表示不全歼匈奴将以死谢皇上。

汉武帝听了他的誓言心里踏实了,认为他是个说到做到的年轻将领,绝不是大话压人的虚狂之徒。

为了证实出师大捷,汉武帝提出了几个至关重要的战术问题,霍去病都回答得头头是道,深得汉武帝的赞赏。

汉武帝听了霍去病征战的谋略,心里更加放心了。他们在亲切的商讨中决定了反击敌人的策略。

为了激励文武百官战胜匈奴的勇气和信心,汉武帝当即召开了朝会。

汉武帝高坐在金銮宝殿的龙椅上,显得至尊至威,脸上充满了自信的光彩。近侍和侍卫们精神饱满地肃立在他的身后。

在龙台下的大厅里,文武百官井然有序地公立在左右两旁,谁也不敢左顾右盼,更不敢窃窃私议,气氛显得十分森严。

整个大殿鸦雀无声,人们都在猜测汉武帝会有什么震慑人心的举动。

有的人心中在悄悄地打鼓,担心是否会有什么不幸突然降临在自己的头上。

还有的人在脸上流露出这样不安的表情:皇上是否又要杀一儆百了?要不然为什么打破惯例,突然召开朝会呢?

在人们的猜想中,汉武帝突然站起来,以宏亮而又威严的声音当众宣旨:“霍去病大将军听令!”

霍去病一身戎装,出班躬立,精神振奋地大声说:“末将在!”

汉武帝大声命令:“匈奴派来五万人马进犯我天朝边境。朕命你率领十万人马火速增援,打退匈奴,全歼贼寇!”

霍去病精神抖擞地说:“末将遵命!定将来犯之敌全部歼灭。”

汉武帝提醒说:“朕对你说的话,你都记住了吗?”

霍去病毫不含糊地回答:“末将牢记于心,遵照执行,请皇上放心。”

汉武帝果断地命令:“好!你立即率领大军出发。朕相信你定会马到成功,凯旋而归。”

霍去病以必胜的口吻说:“我不全歼贼寇,誓不为人!请皇上等候我的捷报吧!”

他说完,转过身,气宇轩昂地快步走出门。他的话语像惊雷震撼着每个人的心。他的形象像战旗飘扬在所有人的眼前。他的自信和豪迈鼓舞着忠于汉武帝的文臣武将。对此汉武帝感到非常欣慰。

汉武帝并不宣布退朝,他要在朝会上继续征求文武百官的意见。

他坐在龙椅上,面对百官侃侃而谈:“匈奴虽然被卫青大将军打得逃向漠北但祸根并未除去。近几年,匈奴又卷土重来,不断进犯河西走廊,打算失而复得。这次又派五万大军进犯河西走廊,气焰十分嚣张。我朝屡次反击,虽然得胜,但无法根除祸患。朕以为,对付匈奴必须斩草除根。不知众爱卿可有消弥隐患的高见,请直言不讳,但讲无防。”

镇国侯刘炳出班参奏:“皇上,臣以为匈奴表面强大,实际上如同流寇,不堪一击。此次进犯河西走廊,不过冒险而已,不如趁此机会,再派五万大军,协助霍去病,一鼓作气,直捣黄龙,消灭匈奴,不就完全可以解除隐患了吗?”

安远侯郑勇接着出班参奏:“微臣认为匈奴有备而来。他们有强大的军事后盾,在漠北与漠南布下了九道军事防线,我们不可轻易深入。另外,匈奴已经侵吞了西域的部分小国,成为他们的屏障。如果我们强攻,必然伤害了这些小国,不利于联合西域各国的策略。所以,微臣以为,只能依计而行,联合西域各国,瓦解匈奴。”

外事大臣李浩出班说:“皇上,微臣认为安远侯郑勇的话有道理。为了彻底消灭匈奴,必须首先联合西域各国,孤立匈奴,然后群起而攻之,匈奴自然没有立足之地。以目前形势而言,西域36国中,惟有乌孙国的力量最强大,光精锐骑兵就有15万,我们不如首先联合乌孙国,共同对付匈奴。”

汉武帝听后觉得李浩谈的有道理,便热切地望着李浩说:“依你之见,应当如何共同对付匈奴呢?”

李浩胸有成竹地说:“我朝在匈奴的东面。乌孙国在匈奴的西端。我们两国从东西夹击匈奴,匈奴难顾东西,只好败走漠北。此时,我们联合西域36国,穷追猛打,匈奴必然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