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千古公主解忧(西域烽燧系列小说)
16717900000006

第6章 少女心怀鸿鹄志

狂怒而悲苦的楚王刘戊决心承受天大的压力,豁出性命来护卫正值芳龄美貌出众的孙女。

于是他斗胆面见凛然难犯的汉武帝刘彻。他婉言而又大胆地陈述了自己的意见,提出了改换嫁女的要求。

汉武帝心想我从来还没有做出过收回成命出尔反尔的事情,你是成心要我威信扫地了。不要说是一个解忧,就是上千个解忧我要她们去她们也得去。你刘戊依仗是皇室族中的功臣就可以不遵朝规而胆敢抗旨不从。

于是汉武帝龙颜大怒,手指楚王刘戊大加斥责,限令他奉旨而办,不得拖延。

楚王刘戊被严厉训斥得锐气顿失,颓丧而回。

紧接着盛怒的汉武帝又派特使捧着措词严厉的圣旨,再次来到楚王府,宣旨楚王限期向乌孙外嫁解忧公主。

李志相没有按照楚王的意思向汉武帝回奏。他回报说楚王已被他说服,只是楚王还存有侥幸心理,企图试探皇上能否改换别家的女子云云。

他这样的回奏表明自己作为说客功不可没,得到了皇上的信赖。既不伤楚王又使汉武帝觉得楚王并不是死心踏地地抗旨不从,从而保住楚王不致获罪。

心犹不甘的楚王刘戊登门拜见李志相探问究竟时,李志相摆出为难的样子,说他为楚王力谏时,遭到皇上的斥责,训他办事不力,怀疑他串通楚王违抗圣旨。还说皇上限期解忧外嫁之事如果延误,将会拿他问罪。

楚王听后惴惴不安,反说自己连累了李志相,深感忧心如焚。楚王回府忧思成疾,暗中大骂汉武帝情绝义断,枉为人君。他又大骂和亲大臣娄敬公报私仇,禽兽一个,发誓将会给他以严厉的惩罚。

楚王看了皇上再次下达的圣旨,那上面分明写着:抗旨拒嫁,满门抄斩!这八个森严的字犹如八柄匕首直插他的心窝,令他畏惧,令他失魂落魄。他终于忧思成疾默不作声了。

眼看期限将近,他想不出一个万全之策,再三考虑,还是觉得让解忧从嫁为好。这样做的结果虽然自己遭受孤寂与不幸的折磨,但可保住解忧的命。于是,这天他叫来解忧和冯嫽,对她们诉说了从嫁为好的决定。

然而性格坚毅的解忧听了楚王的话,轻轻摇着头,说:“我说什么也不远嫁异国,即使独身一生,也要服侍爷爷。”

楚王听了十分感动,但依然要她从嫁,并说从嫁是惟一的出路,舍此别无其他坦途可走。

为此老少争执不休,各持己见。

解忧问楚王为什么又改变了主意?

楚王避而不谈,只说世受皇恩,安享俸禄,理应效命皇上,为朝廷报效终身。

对此说法解忧难能苟同,认为其中必有原故,要楚王说出真情来。后来解忧和冯嫽商量用解忧装病让医生配合的办法迫使楚王说出实情。楚王怕解忧病情加重,便把皇上第二次下旨的真情说了。

解忧听后直言不讳地说:“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决定我们命运的在于皇上的圣旨。圣旨下来,众官周知,要想再让皇上收回成命,这是绝对不可能的。当今皇上是个明君,向来是言必信,行必果,出尔反尔的事情尚无前例。圣旨明令的八个字,像寒气相逼的利剑摆在我们面前。如果抗旨,大祸必然降临到我们头上,这正中了那些小人的下怀。所以,从嫁是惟一的出路。”

楚王十分忧虑地说:“远嫁乌孙是福是祸,谁能料定呢?”

解忧很开朗很达观地说:“爷爷不必过于担心了,依我看不会有什么祸事的。你想那乌孙出于要得到汉朝的支持才主动提出和亲联姻的,我受封公主代表汉朝去从嫁的,当今皇上他会保护的,我怎么会有什么祸事呢?请爷爷放宽心好了。”

楚王放下一半心来,但他仍然不无担心地说:“我怕你到那里吃苦受罪,孤立无援,所以,我才放不下心来。”楚王说着热泪盈眶,呆呆地望着解忧。

冯嫽看到这种情况,立即插话安慰道:“王爷不必担忧,我跟公主同去乌孙,永远做她的随从。公主如果有什么为难之事,我一定会豁出命来相助。再说,皇上不是还要派三百随从同去的吗?我想公主绝不会孤立无助的。”

楚王感激地对冯嫽点了一下头,然后又转向解忧说:“这么说去的好?”

解忧很果断地说:“冯姑娘说得有道理,我不会孤寂无助的。我受封从嫁有皇上撑腰,事关两国联盟,我个人不会受什么罪吃什么苦的。我想去到乌孙,能够促进两国友好,联合西域三十六国,共同对付破坏和平安宁的匈奴,与西域各国友好相处,为汉朝和乌孙的振兴做一番好事,造福于黎民百姓,岂不也是一桩美事吗?”

冯嫽说:“楚王有所不知,我跟公主常常谈古论今,议论天下大事。公主素有雄心壮志,曾不止一次对我说过,如果有机会的话,她会做一番大事业的。公主博览群书,熟读经史,有许多事是可以处理好的,请王爷放心好啦!”

解忧接着说:“有道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我有冯姑娘跟随,不会孤单的。惟一放心不下的就是爷爷年纪大了,我走后谁来服侍你?陪伴你?这实在是叫我放心不下呀!”她说着又掉出几滴眼泪来。

楚王刘戊理解了孙女的心情。为了让她放心地去他又安慰解忧说:“孙儿,你千万不要替我担心。我虽然老了,可身体还很结实,骑马射箭,挥刀舞剑,还是绰绰有余的,只要无病无灾,再活上几十年总不会成问题的,你尽可放下心来。我听你刚才的话,也很有道理,你小小年纪,竟然这样深明大义,这样雄心勃发,真让我感动啊!既然你决定要去,我也不强留你了,但我心里总是不好受。此去乌孙,你要处处留神,事事多加考虑,注意保护自己。”

在冯嫽的鼓动下,服侍解忧的众多侍女也都愿意跟随解忧前往乌孙国,服侍解忧。她们平时跟解忧习惯了,有了很深的感情,舍不得离开解忧,所以纷纷要求跟她走。

解忧反而心情沉重起来了,她不忍心让这些单纯的少女离家出走,陪她远去异国他乡,于是她很严肃地说:“我的好姐妹们,这可不是做游戏闹着玩的事情,凭一时心血来潮是不行的。你们要慎重考虑,不能草率决定。千里之外,隔着千山万水,想随意回来是很困难的,你们想过没有?”

众侍女异口同声地回答:“只要是姐姐能去的地方,我们也同样敢去,绝不后悔。”

如此深情厚意使解忧十分感动,她鼻子一酸,禁不住流下激动的泪水。她扑过去,紧紧地抱住她们,说着非常感激的话。

眼看联姻的期限快到了,作为汉武帝的专使,李志相又到楚王府来催了。

楚王刘戊一改往日的惆怅,显得情致豁达,把事先写好的一份呈文交给李志相。

李志相接过呈文一看,不禁眉开眼笑,因为上面写的无非是皇恩浩荡,远见卓识,说解忧外嫁是关系到汉朝与乌孙以及西域三十六国命运的大事,也是治国济世的英明决策之类的话。接着在末尾又写道:“臣世受皇恩,袭享爵荣,忠贞不贰,报效朝廷,即日亲送解忧,遵旨外嫁。”

李志相心想楚王真会来事,既然拗不过皇上,只好转硬为软,送孙女出嫁,落个顺水人情,博到皇上的欢喜,免得到时落个“赔了夫人又折兵”的结果。

李志相脸上挂满了笑纹,他不住口地颂扬楚王如何明智如何忠于皇上。他对楚王赞扬道:

“有道是‘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良’啊!楚王忍痛割爱,报效皇上,可谓忠臣也!我即刻派人将此文呈报皇上。皇上看后定会龙颜大开,加封赐赏。此等殊荣,非比寻常,可喜可贺啊!”说完后,他立即派人拿上呈文骑上快马奔赴长安面呈汉武帝刘彻。

美妙呈文的出笼,全在于解忧和冯嫽的研究与策划,不仅写得情真意笃,而且措词相当委婉动人,使人看了深受感动。

楚王依约定日期带领王府的侍从和李志相一同护送解忧、冯嫽和30多名侍女离开王府开赴长安城。

汉武帝看过楚王刘戊的呈文非常感动,深受启发。他派大队人马在长安城外十里之地迎候楚王一行的到来。那欢迎的队伍有男有女,彩旗飘扬,喜气洋洋,显得十分热闹而又庄重。汉武帝亲自骑上御马在众侍卫的族拥下来到城外迎接楚王的到来。

当楚王来到汉武帝跟前行过大礼后,把孙女解忧介绍给皇上时,皇上立刻被解忧的美貌和风度惊呆了。他在心中暗骂娄敬老儿不会办事,竟将这么美的宗族少女外嫁异国,实在愚蠢!

他有些后悔了,觉得有些舍不得了,又想把解忧留下来。此事,汉武帝将作如何决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