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乱世称雄杨增新(西域烽燧系列小说)
16717700000053

第53章 借刀杀功臣(2)

被打得面红耳赤的马绍武在大庭广众之下并不屈服, 而且争吵起来,马福兴当众宣布撤销他的疏勒县县长的职务。

当时疏勒县归喀什所管,所以,马福兴有权免去马绍武的县长官位。

马福兴宣布完之后,命令手下人把马绍武推出大厅赶走了。

马绍武只好去找杨增新诉说事情的经过, 并揭发出马福兴的许多罪行,杨增新一一记在心头,认为马福兴恃功自傲,难以驾驭,并有独霸一方的野心。

杨增新安慰了马绍武,并让他担任了乌什县的县长。事后马福兴得知,来电质问杨增新为什么又将马绍武委任县长。

杨增新看过这份来电很不高兴, 认为十年后的马福兴的确变得目空一切,跋扈嚣张到了极点,连他任命一个县长的事都过问,实在不把他放在眼里。

而今的事实足以证明马福兴野心不小, 杨增新决定利用马绍武除掉他,消除他的心腹大患。

杨增新将马福兴暗通曹锟的事添油加醋地渲染了一番,并把当初马福兴阻止委任马绍武为乌什县县长的来电给他看,激化他们之间的矛盾。

马绍武看过马福兴质问杨增新的电文后, 心想这个马福兴实在可恶,不杀他不足以解心头之恨。于是,他愤恨地说:“将军! 这样的祸害不除掉,留他何用? ”

杨增新平静地说:

“只是他拥兵自重,很难对付啊! ”

马绍武摇头说:

“将军! 你看到的是表面,他这十年来欺压百姓、辱骂长官是平常事,无论官兵还是百姓,都恨透了他。特别是八个县的官兵,表面被他压制了,但内心里都恨他骂他。只要将军征讨他,八县都会支持将军的。”

杨增新沉思了一会儿,说:

“可谁去征讨他呢? ”

“将军! 我愿带兵去杀他。”

“好! 你熟悉那里的地形和情况,是很合适的将领,又精通兵法,会带兵打仗,你领兵去征讨他再好不过了。”

“谢将军的重用。我一定为将军誓死效忠,不除去他,绝不回来见将军。”

杨增新听了非常高兴,心想用这样的人去杀马福兴,肯定会竭尽心智而不顾死活的,他为自己的知人善任而暗自得意。

他说:“我完全相信你会除掉他,但不能打草惊蛇,必须暗中行动,轻装袭击,才能取胜。”

“我明白将军的意思,稳住他,让他失去戒心,然后突袭他,一举成功。”

“对! 你理解得很正确。我任命你为回队统领,进兵喀什。你觉得怎么样? ”

“没问题。准能成功。”

“另外,我再派其他部队协助你,进取喀什。总之,你不是孤立的,你有大部队的配合,望你勇往直前,不要有顾虑,一切我会安排好的。”

“我相信将军的神机妙算。”

“你专门对付马福兴。他儿子你不管他,也不动他。”

“这是为什么? 难道他投诚? ”

“不!对待他儿子,我另有安排,会解决他的。你千万记住,不要触动他儿子的利益,不能向他儿子马继武开火,更不能侵犯他的住宅。”

“我懂了! 请将军放心。”

“一路上,部队要严明纪律,做到秋毫无犯,不能骚扰老百姓。”

“将军的教诲我牢记在心。只有严明军纪,才会得到百姓的拥护和支持。”

“你说得很对! 从现在起,你就开始做准备,我随时会找你谈军务。”

“我一定恭候将军,随叫随到。”

杨增新派出十二个步兵营和四个骑兵营, 共计十六个营的兵力,向喀什疾行而去。

他任命德高望重的武将鄂英为总司令,统帅大军进袭喀什。

下属马绍武为回队统领外,其他诸如参谋长和领队等官长,也都是杨增新的亲信,并与马福兴不和。

队伍开拔前, 杨增新又向另外一个杀手布置了刺杀马福兴的儿子马继武的行动。

马继武是河南夫人所生的儿子,他在喀什担任协台的职务,住在回城衙门里,跟他父亲马福兴不住在一起。

马继武也是一个刚愎自用的人, 特别自私, 一心想独揽大权,耀武扬威,但头脑简单,不谙世事的多变。由于年轻气盛好为人师,依仗其父的权势横行霸道,被人们暗中视为一害。

对于马继武杨增新所采取的办法有明暗两套策略。

先谈暗的办法,即刺杀办法。杨增新从他的侦探局里挑选了一名神枪手,委以领队身份前往喀什专门刺杀马继武。

因为马继武拥有两千多人马,如果不除掉他的话,他率兵反抗起来,也会使远道而来的迪化部队大受挫折的,对马福兴来说无异于猛虎添翼。

杨增新选中的这位神枪手名叫马安神,年轻有为,素有百步穿杨的美誉。

杨增新把他叫进自己的密室,问他:

“你认识喀什的马继武吗? ”

马安神想了一会儿,说:

“就是马福兴的儿子吗? ”

“对! 认识吗? ”

“见过,但没说过话。人家架子大,不理我。”

“如果现在你见了他,能不能认出来? ”

“哎呀! 这很难说。也可能认不出来。”

杨增新取出一张马继武的相片,递给马安神,说:“你看这是谁的相片? ”

“好像是马继武的。”

“看来你认得不很准。这就是马继武的相片,是他前不久照的,你要认准了,这张相片你带上,不要认错了人。”

“不会的,将军叫我认准他干什么? ”

“派你去暗杀他。”

“小菜一碟。什么时候去? ”

“你随大军前去,你的身份是领队。”

“嗨! 将军,我向来单来独往,这回还要个身份干什么? ”

“这有用,你好接近他,到时候与他见面时你也有个名分,趁机好下手。”

“嗨! 将军! 我杀他如杀鸡,何必费这么大的事呢? ”

“不! 你一定要记住,你是暗杀,不能让任何人知道你是凶手,明白吗? ”

“明白了! 也就是说开黑枪,让人们只知他被枪杀了,但不知是谁杀的。”

“对! 就是这个意思。”

“那具体地点呢? ”

“最好在他家里。”

“如何靠近他? ”

“你是领队,随其他领队拜访他时看情况动手。至于如何下手,到时你自己看情况。总之,要干净利落,不能暴露出你是凶手,也不能让任何人看见是你杀死了他,这是最重要的。”

“我听从将军的安排,做到不露痕迹,万无一失。”

“你的具体任务就是这一项,其他事情你一律不管。”

“我明白! 杀手就怕分心。”

“事成后,我必有重赏,再升你的官职。”

“谢谢将军! ”

行事一向谨慎的杨增新为何此时却不顾后果地要派大军进袭喀什呢?

难道他不怕王丽玉请求曹锟以北京政府的名义出兵援助马福兴进行反击吗?

他难道不明白曹锟会趁乱进兵新疆推翻他独立王国的政权而另选代理人吗?

对这样的问题杨增新不是没有很好的考虑过, 而是进行了反复的思考才解除了顾虑,决定发兵的。

他虽然放弃了对王丽玉的暗杀, 但并没有放弃对她的暗中监视,也没有放弃对曹锟及其北京政府的密切关注。

他不仅命令他在北京的国会议员和密探们探索关于北京政府的动态和对新疆所采取的军事行动,而且还派出武功高强、机敏果敢、忠实可靠的高级密探到北京刺探曹锟和北京政府的机密,供他分析研究,做出相应的对策,以防不测。

他特意派出他的身为保安局副局长的侄儿杨应虎带领诸多手下到北京专门索取有关北京政府的重要情报。

他的这位侄儿生在北京, 长在北京, 后来才到新疆效忠于他。他的这位侄儿所招揽的一帮弟兄也都来自京城,说一口很纯正的京腔话,对北京城的情况都很熟悉。

他们都有很高的武功和枪法, 擅长于做秘密侦察与刺探军情的危险事情。杨增新非常看重他们,给他们以优厚的待遇。对他们在北京的活动给予大力支持,尽量满足他们的一切要求,所以,他们都很忠于杨增新,乐意为杨增新卖命。

他们多次要求杨增新允许他们刺杀王丽玉, 都被杨增新婉绝了。他们说刺杀王丽玉只不过是小菜一碟。

然而杨增新却不这样认为。

他认为刺杀王丽玉会打草惊蛇。

他们又要求绑架王丽玉, 从她口中掏出有关曹锟的机密和行动计划。

杨增新依然不同意,认为同样会打草惊蛇。

那么,杨增新到底要他们做什么?

杨增新对他们的指示很明确: 不惜一切代价索取北京政府的军事机密和对新疆的行动计划。

于是,他们把目标锁定在曹锟和吴亮以及冯玉祥的身上,从他们的身上得到一切有关的机密。

这天, 杨应虎和他的几名手下装扮成小贩在曹公馆的附近查看地形,进行踩点,打算夜入公馆索取机密文件。

不料曹锟拥着四姨太余丽美和俏丽的王丽玉走出公馆的大门, 辞别了两位笑盈盈的献媚的风骚女人, 钻进一辆灰色小汽车,在侍卫们的护卫下,离开了大公馆。

两位多情而又矜持的贵夫人站在高高的台阶上向离去的小汽车招手送别,显示她们对大总统无比的关心。

杨应虎留下手下人继续踩点子, 他带领两名手下向曹锟跟踪而去。

他们看到曹锟的小车向国会大厦驶去。

他们赶忙追去,看总统究竟做什么。

曹锟的小车缓缓驶进国会大厦的大门,刚一停下,曹锟准备下车时,却不料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故。

只见一个戴着礼帽的男人突然从路边冲向小车, 把一包东西飞快地扔向曹锟。不等曹锟下车,那包东西突然发出一声巨响爆炸了。

那个扔炸弹的男人立刻扭身逃跑了, 他钻进路边的一辆黑色小车飞快地开走了。

曹锟的侍卫们从各自的汽车内推开门子, 跳出来护卫曹锟已经来不及了。他们只好听从卫队长的命令,开车追击刺客。

曹锟和他的司机,还有两名贴身侍卫,全都死于非命中。

一时间满城哗然,全城戒备,城门关闭,军警出动,大肆搜捕,终于将凶手活捉。

而奇怪的是半小时后, 曹锟竟又重新出现在国会大厦的主席台上,向全体议员们发表国情讲话。

议员们看到活灵活现的曹锟感到很惊讶,到底出了什么事,他们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全城所有的人都感到莫名其妙。

所有报社的记者同样感到很奇怪。

难道曹锟又起死回生了吗?

然而, 很快吴亮又发表公开讲话, 他代表北京政府郑重申明:被炸死的是假曹锟,是曹大总统的替身,而不是真正的大总统曹锟。这是政府的策略,目的是活捉蓄谋已久的刺客,供出黑幕真相来……

刺客被生擒活捉后, 经过严刑拷打, 承认他是冯玉祥派来的。

曹锟看了刺客的口供,大骂冯玉祥是叛逆,立刻下令活捉。

然而吴亮却阻止了冲动的曹锟,说刺客是诬陷冯玉祥,目的在于离间他们。

曹锟问他何以见得, 吴亮说刺客说不清冯玉祥的长相和身高,说不清他的说话口音和神态,更说不清冯玉祥的穿戴和居住情况,显然是栽赃陷害。

“那刺客是谁派来的? ”曹锟不解地说,“他为什么要刺杀我?他的幕后到底是什么人? ”

“刺客是东北胡子叶生林派来的。”吴亮语气肯定地说,“那刺客是东北口音,枪是日本造的,绝不会错。”

“我明白了。”曹锟恍然地说,“原来是东北的胡子假借冯玉祥除掉我,要进兵北京城了。”

“对! ”吴亮笑着说,“根据军部的情报,为了活捉刺客,搞清他们的意图,我设下一计,总算达到了目的。不过,我们又牺牲了总统的一名替身和几名随从啊! ”

“无妨! ”曹总统爽快地说,“战乱时期,哪能不死人。如果不死替身,我可吉凶难保啊! 俗话说得好:舍不得金弹子,打不下金凤凰。大诸葛,谢谢你的妙计啊! ”

那刺客心想即使曹锟不杀他,他回去也得被主子所杀。所以他宁死不屈。

吴亮攻破了刺客的心理防线, 以不杀而又留用的承诺收买刺客,刺客终于说出了此行的主子的用意。

原来奉系军阀不甘心失败,重振旗鼓,厉兵秣马,准备攻打北京城。他们以刺杀曹锟为起点, 计划兵分六路突然袭击北京城,给吴亮来个措手不及,一举攻克北京城,夺取中央政权。

从这一刺杀事件中获得重大机密的杨应虎和他的手下人非常振奋,预感到北京政府并不太平,眼看关外的奉系军就要攻打北京城了,曹锟和吴亮显得日夜不安,忙于调兵遣将,对付即将重开战火的关外军。

他们把这一重大机密火速电告给杨增新, 得到杨增新的重赏。

随后, 杨应虎和他的手下不断向杨增新发来有关北京政府筹措粮草,征集兵将,准备应战的情报。

杨增新根据这些军事情报,仔细研究,得出结论:以曹锟为总统的北京政府时下正忙于准备打内战, 他很可能会在惨败中丧失政权。因为素与吴亮不和的冯玉祥很可能在内战中伺机打倒曹锟而成为取代者。在如此紧张复杂的危险局势下,曹锟已经无暇也无力远顾新疆了。自身难保的曹锟怎会为了王丽玉的自身利益而出兵新疆呢? 怎会依从王丽玉而援助马福兴呢?

杨增新认为发生在1924年上半年的北京爆炸事件揭开了内

战的序幕,这对他出兵喀什是非常有利的,他再也无须担心王丽玉的活动了。

再也无须担心曹锟的干涉了。

再也无须害怕曹锟出兵新疆了。

再也无须顾虑北京政府罢免他了。

杨增新清醒地把握了北京局势的变化, 牢牢地掌握了喀什的政局,认为时机已经到了,条件已经成熟了,决定向喀什发兵暗袭了。

他很善于利用有利的时间和空间, 他绝不会错过1924年上半年这个对他极为有利的宝贵时间,于是他在这年的旧历4月向喀什发出了智慧的袭击。

他认为此时的马福兴是孤立无援的, 定会中了他的迷惑之计而无力反抗,他自信他的谋略定会成功。

大军一出发,杨增新立即向喀什的马福兴发出一份电文,意在说明大军到和田的任务是防止英国从印度进军欲图和田和喀什的地盘。这是为加强边防力量而耀兵示威于英、俄与日本国的,请马提督不必怀疑,并要求部队到喀什后应予以安排驻地房屋,切勿发生摩擦冲突。

电文称马福兴为提督兄弟,措词十分中肯而有礼有节,情真意切令马福兴很受感动,丝毫看不出有何恶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