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乱世称雄杨增新(西域烽燧系列小说)
16717700000026

第26章 不死的雄魂(4)

他们两个人面面相觑,其中一个高挑的汉子长得非常精悍,两只眼睛深邃而又闪烁着机敏的光芒, 他对对面望着他的那位粗壮而又长满了络腮胡子的同伴挤了挤眼睛, 转向上首端坐的杨增新说:

“感谢都督的信任,我们一定按都督的指示全力以赴,尽快完成任务,凯旋归来。请都督放心。”

长络腮胡的汉子也顺势表示决心,他说:

“都督这样信任我们,我们一定完成这个艰巨而又光荣的任务,报答都督的恩德。”

杨增新心想:你们两个人还算聪明,如果敢说对抗的话,我会立即处死你们,另找高明的人。我总不能让两个知道了我的机密的人拒绝我的指挥,再让他们活下来出去泄密吧?

杨增新夸奖了他们几句, 又对他俩做了更详细更具体的指示,便送他们出去了。

这两个人在私下里担心完不成这项重大任务该怎么办? 他们想来想去决定以死相拼也要设法完成这个任务。因为,他们的家眷已经落在杨增新的手里,等于做了人质,如果完不成任务,杨增新会杀了他们的全家老小; 如果完成了任务, 不仅高官得坐,大财得发,而且会成为人人羡慕的功臣。

所以,他们决定破釜沉舟,以死相拼,去完成这件事。

这件事关系到他们的生死存亡,关系到他们的荣辱浮沉,关系到他们全家老小的性命, 他们惟有以生命做赌注竭尽全力干好这件事,才能从死亡的阴影中解脱出来。

他们回到哈密带着满身的伤痕在夜里找到了起义军在当地负责偷运粮食的人,对他诉说了参加起义军的要求。

这两个人认识一个贩卖粮食的维吾尔小贩, 他给起义军的负责人购买粮食,本人也是起义军的人员。

经小贩的介绍, 这两个奸细结识了起义军在哈密征集粮食的负责人,负责人问他俩为什么参加起义军,这两个奸细脱光衣服指着全身的鞭痕,其中那高挑汉子说:

“杨知事是汉人,他仇视维吾尔人,说我们跟起义军有关系,要辞掉我们,我们说没有,他就让他的人吊起我们用鞭子抽,抽够了,才放下我们,让我们滚蛋! 我们走投无路,只好把家眷搬到鄯善去。这样,我们就来参加起义军了。听说你们缺粮食,正好在县府的后院仓库放了五十多袋大米,那是他们准备打仗用的,我们偷偷配好了钥匙,明天夜里我把看仓库的悄悄干掉,他把那四个守仓门的兵请到家里喝酒, 你们趁机把仓门打开, 把大米运走,怎么样? ”

负责征集粮食的负责人答应照他的话去做。

负责人将信将疑,怕中了他们的圈套,他没有去,领着人在暗中观察,必要时便于接迎自己的战友逃跑。

他派手下两个精明的年轻人去了。

结果事情进行得很顺利, 他们看到那高挑的汉子亲手把仓门前的一个人干掉了,他们相信了,很快把马车开进仓库,迅速打开仓门,把五十袋大米装上马车拉走了。

负责人也在暗中看清了那络腮胡子把四个守仓库的兵领去喝酒了。本来就不大的临时改用的仓库显得空无一人,于是他们大胆地下手了。

这两个杨增新派出的奸细就这样骗取了起义军负责征集粮食的首领的信任。

粮仓的那一幕本是那两个奸细和知事事先筹划好的, 那仓门口的守门人是临时派在那儿假扮卫兵的犯人——他不知这是要他命的一计,冷不防被捅死了。

那喝酒的四个人也是奉命离开仓库而随奸细络腮胡子走了。

为了急于拿到粮食,起义军负责征粮的首领是不择手段的,不予仔细分析的,只要能抢到官府的粮食,他认为就是好人,就是起义军的战友,就全力保护,统统收留。

杨增新派出的这两个奸细就利用了征粮首领的这种心理,混进了起义军的运粮队伍。

这两个奸细随着运粮的队伍昼伏夜行, 终于到达了起义军的大本营。

征粮的首领特意向海力力介绍了这两个奸细杀人抢粮支援起义军的功劳,得到海力力的奖赏。

从此,这两个奸细无论干什么都表现得非常能吃苦,非常不一般,无论爬冰卧雪抑或操练演习均都坚韧不拔、顽强勇敢,有一股子不要命的劲头,很快得到海力力和他的战友们的赞扬。

他们何以有如此巨大的毅力呢?

他们何以能忍受如此艰难的考验呢?

除了他们受到利禄的引诱和他们的家人被作为人质外,杨增新曾对他们讲述了不成功便成仁的道理, 讲解了卧薪尝胆的典故, 引发他们为他卖命为他不惜牺牲一切代价而取得胜利的决心和勇气。

所以,这两个奸细才表现得如此出色。

这两个奸细通过偷运粮食的机会, 把他们所看到的海力力大本营所在的地理位置、人员情况、武器装备、秘密进出口的具体方位、人马缺粮缺草、忍饥挨饿等等情形报告给杨增新派来接头的人员,转告杨增新。

杨增新根据这些报告很快做出作战的计划,派出五路大军,向海力力的大本营包抄过来。

海力力事先没有防备官军会突然袭击, 认为官军找不到他的大本营,夜里让官兵们在帐篷里睡个好觉,而自己却领着一个小分队把守靠近奇台的山口,防止敌人偷袭。

杨增新所派的那两个奸细为了讨好海力力也随他一同到了山口。

山口设有生火的帐篷,很暖和,海力力让他的士兵们在半夜最冷的时候进入帐篷烤火取暖,而他自己则带领随从巡守山口,那两个奸细也跟着海力力把守山口,左右不离身。

海力力要他俩去帐篷暖暖身子,他们不去,说海力力的精神让他们深受感动,他们要向他学习,再冷也要坚守山口,宁可冻死也不愿失职。

海力力听了很受感动,备感亲切,便让他们跟随在自己的身后巡查山口。

不多时,杨增新的五路人马包围了海力力的大本营,海力力巡查的山口外也突然出现了大队人马, 而此时进入帐篷里的海力力的战士由于劳累过度由于饥饿疲乏竟然都睡着了, 对帐篷外所发生的突变一点也不知道。

海力力命令随从快去帐篷叫人出来应战, 又让另外几个随从分散开来堵截山口外向里潜行的敌军, 而他自己则凭借山口的一块大石准备向进犯的敌军射击。

就在双方即将展开一场激烈战斗的关键时刻, 那两个躲在海力力身后不远的山石后的奸细,悄悄潜行过来,一人一枪,左右射击,把没有提防的海力力打死了。

就在此时,山口外的大队人马冲进山口,很快把海力力的随从和那些在帐篷里熟睡的海力力的战士们乱枪打死了。

按事先约好的信号, 那两个奸细把白布绑在枪口处高高举起告诉冲进山口的人——他俩是自己的人。

带领人马冲入山口的指挥官问他俩海力力在什么地方,他们把指挥官领到已经死了的海力力的尸首前,指着让他看,那高挑身材的奸细不等看完,便一刀砍下海力力的头颅,用腰带包起来,又撕下海力力的被打死的随从的外衣,将那颗头牢牢地包扎好,准备出山口领功请赏去。

那两个奸细提着人头得意洋洋地就要走出山口了。他们怀着升官发大财的美梦就要去面见杨增新要他兑现诺言了, 他们手提无价的人头就要解救他们的被作为人质的父母妻子和儿女了,他们眼看就要解脱了,他们以激越而又有点负罪感的心情向山口外急匆匆地走去, 生怕别人抢了他们赖以生存的手中的人头。

突然,听得“啪! 啪”的两声枪响,那两个奸细应声倒地。

他们被两颗子弹分别打中了后心,倒地归天了。

那奸细手中的人头掉在地上,被走过来的指挥官拾了起来。

在海力力的大本营即将被包围的时候, 枪声惊醒了钻进各个帐篷里取暖的战士们,他们拿起刀和枪,在海力力的得力助手们的率领下,与进犯的五路官军展开了激烈而悲壮的拼杀,直杀得官军人仰马翻,血肉横飞,惨不忍睹。

海力力的人马在其他起义军首领的指挥下,杀开一条血路,从奇台境内转入吉木萨尔境内,向深山里开去。

由于起义军熟悉天山山路, 更熟悉吉木萨尔境内的天山各处的天然屏障和险要关口,他们很快就隐藏起来了。

而且就在他们退去的当天夜里,天山一带降下了鹅毛大雪,纷飞的大雪很快覆盖了他们退走的人马的痕迹。

杨增新的五路大军由于不熟悉天山深处的地形和山路险道, 加上铺天盖地的大雪又将海力力人马的足迹遮盖得天衣无缝,他们无法辨认海力力的部队究竟神出鬼没地逃向哪里?

这实在是老虎吃天无从下口。

这实在是大海捞针不知下落。

杨增新的五路大军虽然来势凶猛, 但阻挡不住海力力的部队奋勇冲杀,在很短的时间内他们的人马就已几乎伤亡了大半,而海力力的人马也几乎有三分之一伤亡了。整个战场上死尸遍地,血洒大地,死马横躺,伤马哀鸣。断肢残腿、满脸污血的伤兵们躺的躺,卧的卧,爬的爬,呻吟着,哀嚎着,哭叫着,抽搐着,其状之惨,其声之哀,其情之悲,其心之苦,实在不忍目睹,实在不忍弃而不管。然而天寒地冻,大雪纷飞,那些将死未死的人马,很快又被冻死,被从天而降的大雪深深地埋葬了。

损兵折将、残酷无情的五路大军没有完成全歼起义军的任务,又怕在封山的大雪中遭遇起义军的埋伏,只好收拾人马从原路退出天山,进行休整,准备再次进剿。

那两个奸细是被冲进山口的指挥官开枪打死的。指挥官奉杨增新的命令在那两个奸细砍下海力力的人头之后,枪杀他们,夺过海力力的人头。

为什么要如此而为呢?

因为杨增新既要杀死海力力又怕海力力的手下人为他报仇而刺杀他,所以,他害怕海力力的人得知他是设计杀害海力力的主谋。为此,杨增新要灭口,要铲除那两个奸细,以防泄密。

至于奉命射杀那两个奸细的指挥官则只知那两个奸细杀死了海力力,但却不知他们为何砍杀海力力,更不知他们的来龙去脉以及他们和杨增新的奥妙关系。

那指挥官的部下不知那人头是海力力的, 这件命案也就无从传扬出去。

杨增新亲眼看过海力力的人头之后,便心里踏实了,觉得一块大石从心头搬走了。他命那指挥官把海力力的人头埋在郊外的乱坟堆里。

他命令那指挥官不得对任何人说出海力力的人头之事,只说海力力死于两军激战的乱枪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