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旷世奇才苏武(西域烽燧系列小说)
16717400000039

第39章 李陵去北海说投降(2)

李陵讲述了菲丽如何救他,如何想跟他回汉朝,如何爱他的事,苏武一家人听了深受感动,他们都认为菲丽是个了不起的女人。

苏武听后开玩笑地说:“原来你是被爱情感化了, 成了爱情的俘虏,才投降了单于? ”

李陵摇着头说:“不! 我们的爱情很纯真, 我真心实意爱着她,本来我们约定好,想趁机逃走的。她的母亲在单于娶了汉朝女人叶红做阏氏后,被活活气死了。她恨那女人,也恨单于,但毫无办法。她本想在沙场上战死,没想到却遇到我昏死了,她救活了我,我们相爱了,她乐意跟我远走高飞。”

苏武好奇地问:“怎么突然又变成了驸马爷? ”

李陵被问得伤心落泪了,他半天说不出一句话,苏武陷入迷茫中,心想怎么回事?

李陵擦干眼泪,把李猛龙和李荣所说的事告诉了苏武。苏武一家人听后感到十分震惊,都认为汉武帝刘彻做事太荒唐,太武断,冤枉了好人。

李陵气愤地说:“他连漏网的李猛龙和我的小弟李荣都不放过,竟然贴出告示通缉,如果不是他们逃得快,如果不是熟悉匈奴路途的李猛龙带小弟一块逃,恐怕他们早就没命了,你说他做事绝不绝? ”

苏武气愤地说:“他要斩尽杀绝,实在太过分了。”

李陵痛苦地说:“在这种无路可走的情况下, 我只好投降了单于。如果我不投降的话,单于不准菲丽嫁给我,为了菲丽,我选择了这种不该选择的路。”

苏武不平地说:“这都是皇上逼你走上这条痛苦的路, 罪责完全在皇上。”

“自从陇南王叛乱后,刘彻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人,变得多疑而凶狠,对任何人都存有戒心。”

“这是他不明智的表现。我考虑,他对你家如此残暴,很可能受了小人的煽动和欺骗。”

“苏兄说对了,杀我全家的是杨伟雄。他的父亲当年在我爷爷手下为将时,曾因违反军令而被斩首了。他现在是护城军的副将,有功于刘彻,刘彻轻信了他的慌言,而伺机报复。”

“他爷爷当年违反军令, 造成全军伤亡过半的巨大损失,你爷爷李广身为主帅,不杀他不足以平军愤,无法统帅三军,不得不杀。这和你的事有根本的区别,皇上为何如此昏庸呢? 我估计他身旁还有进谗言的人。”

“外事大臣杨威是杨伟雄的叔父。”

“杨威是个心胸非常狭窄的人,他肯定说了坏话。此人善于察言观色,拍马溜须,有这种人给皇上出主意,刘彻将会不得人心。”

“杨局远在匈奴边境给陆夫当军师,东方朔已经离开刘彻。”

“难怪皇上如此不明事理,不知我家情况如何? ”

“苏兄家中平安无事。你父操练了一支五千多人的军队,在护卫京城的战役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你弟苏勇现在御林军中任校尉,也立下了军功。”

“看来我家的情况还不错,但也难保日后不会出现恶果。”

“苏兄为何有此想法? ”

“我怕杨威这样的小人会陷害我父亲。”

“因为什么? ”

“因为我父亲曾经参奏过杨威贪赃枉法,杨威被查办,他后来买通了办案大臣,才得以过关。他肯定耿耿于怀,伺机报复,只不过没有抓住把柄罢了。”

“单于派我来说降,我实在难以启齿,事出无奈,不得不来,不知苏兄如何打算? ”

“我不责怪你的行为,你是被逼无奈,走了这条路。你原来宁死不屈,报效汉朝,可皇上昏庸,不分是非,灭你满门,你不得不走这条路,所有的罪过全在于皇上。而我却不同于你,皇上并没有堵死我报效汉朝的路,所以,我不能走你的路,我如果走你的路,势必丧失了应有的民族气节,而遭受天下人的唾骂。对你来说,遭受遣责的却是皇上,这是抹不掉的事实。”

“我很敬佩苏兄的为人,也很赞同苏兄的看法。人各有志,我不好勉强。”

“我很同情贤弟的不幸遭遇,也不责怪贤弟的选择。不过,作为朋友,我要提醒贤弟应当心明眼亮,做到心中有数。”

“苏兄不妨直说。”

“看得出来,你跟菲丽是真心相爱的,为兄祝福你们白头偕老,忠贞不渝。对于单于,贤弟可要多加提防,不可屈从于他的意志而干出不得人心的事。他是个反复无常之人,不讲信义,一面假意求和,一面又干出侵犯汉朝的事,他的所作所为,有目共睹,他已经失去了民心,恐怕维持不了多久了,望贤弟认清形势,留有余地。”

“我也有同感。如今陆夫大兵压境,匈奴将有分裂的可能。究竟鹿死谁手,现在还很难看清。不过,我也做好了应变的准备。”

“贤弟的英勇和果断,大胆和无畏,为兄向来很敬佩。不过,望贤弟在今后的人生抉择中,应该多加思考,多用智谋。”

“苏兄说得对。我这次被俘虏的原因,就在于我太鲁莽,太冲动,而缺乏思考。”

“这是你的最大弱点,必须克服。”

“谢谢苏兄的忠告。”

李陵虽然没有说服苏武投降, 但他从苏武的谈活中受到了许多启发,他决心改掉有勇无谋的缺憾,重新塑造自己的形象。

他对单于讲述了自己劝说苏武的情况, 表明自己用尽了心智,他又委婉地讲明苏武不愿意投降的理由。

他劝单于不可再逼苏武,用暴力是无法征服他的,只能耐心地等待,让他自己回心转意,才能达到收抚的目的。

他对单于说留下苏武, 日后在对付汉朝时肯定会有很大的作用。单于被他说服了,心想汉朝正在大兵压境,到时苏武还可以起到筹码的作用。

为此,他放过了苏武,让苏武仍在北海牧羊。这也正是苏武的目的,他在静观政局的变化,伺机而动。

其实李陵的所说所做,都在巧妙地维护苏武,拖延时间,以免苏武遭受单于的迫害。在李陵来说,这是他开始走向智力化的第一步。

陆夫接到苏武的信,明白了匈奴内部明争暗斗的实情,他对莫尔盖的情况有了进一步地了解,他相信苏武的话,采纳了苏武的意见。

陆夫把苏武的信交给杨局看,杨局认为苏武的情报很可靠,认为苏武认定的人很可靠,他决定支持莫尔盖,打击单于,拉拢铁顿,使匈奴走向分裂。

在分裂中孤立单于,扶持莫尔盖,让铁顿归服于莫尔盖,使莫尔盖取代单于,成为汉朝在匈奴的代理人。

按照杨局的策略,步步进逼,不断震慑,支援莫尔盖,使莫尔盖不断壮大起来,成为与单于对峙的强大势力。

匈奴终于分成了三大派,以单于为首的守旧派,以莫尔盖为首的倾汉派,以铁顿为首的骑墙派。这三大势力相互对立,互相攻打,争夺王位。

由于陆夫从物力、兵力、粮食等方面大力支持莫尔盖,莫尔盖便不断地进攻单于,单于屡屡失败,处于防守的境地。

铁顿趁机扩大地盘,伺机而动,打算从中渔利。陆夫派兵监视铁顿,随时准备切断他的退路,逼他归降莫尔盖。

在这种情况下,匈奴三大势力,都在主动投靠汉武帝刘彻,愿意归服称臣,争取汉武帝刘彻的支持。

杨局建议汉武帝刘彻表面上答应三大派的求和归服, 而暗中大力支持莫尔盖。汉武帝采纳了杨局的策略。

单于主动派使臣到长安签订求和的协议,送来大量的贡品,并交还了苏武带去的大部分汉朝使臣。

汉武帝问单于的使臣,为何不送还苏武? 那使臣按照单于的谎言说苏武已经病死了,汉武帝刘彻说为什么不归还田元呢? 那使臣也按照单于的谎言说田元死在沙场上。

汉武帝刘彻对匈奴单于使臣的话将信将疑, 但他又没有真凭实据证明使臣说的是假的,便让那使臣到驿馆里休息,而他自己则考虑将如何利用单于求和的机会, 彻底治服阳奉阴违的单于。

被关在死牢里的史官司马迁至死也不改变自己的态度。他继承了他父亲司马谈的遗志, 力求史记的真实, 不为权势所屈服。

司马谈在世时就是汉朝的史官,一向刚直不阿,宁死不歪曲历史事件的真相。

如今的司马迁很像他的父亲司马谈, 这使汉武帝刘彻想起了过去的事——

汉景帝刘启驾崩时立下诏书传皇位于刘彻, 而窦太后则以汉景帝的名义写了立她自己的亲生儿子梁王为皇帝的伪诏书,两份遗诏难辨真假。而史官司马谈由于常记录汉景帝刘启的皇宫大事, 转抄汉景帝刘启的亲笔记录, 很熟悉汉景帝刘启的笔迹。

满朝文武百官提议由司马谈甄别遗诏的真假。此时两派正在皇宫以武力对峙,形势十分危险,如果得罪了哪一派,都会招来杀身之祸。

然而,为了弄清事实真相,为了使受蒙蔽的文官武将们了解遗诏的真实性而醒悟过来,不致于造成天下大乱的恶果,司马谈不避凶险,挺身而出,拿过两个遗诏仔细辨认,正当他要宣布真假遗诏时,不料一柄刀突然对准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