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旷世奇才苏武(西域烽燧系列小说)
16717400000029

第29章 杀害将军的大内奸(2)

那部将在报告时热泪盈眶,发誓要为范雷报仇。他的名字叫肖勇,年龄不过30岁,长得高大而又精瘦,脸上充满了冷峻的杀气。

汉武帝刘彻对肖勇说:“我给你一百名卫兵, 你带领他们寻找林松,务必把他抓来见我。”

肖勇精神抖擞地说:“谢皇上的信任,末将一定办到。”

于是, 汉武帝授他校尉的官职, 让他带领一百名卫兵出城了。

汉武帝召集文武百官,征求对付西线匈奴进犯之敌的对策,文武百官各表意见,有的主张出兵反击,有的主张割地求和,两派争论不休。

惟有丞相刘志一言不发。汉武帝问他有何办法,刘志摇头不语,汉武帝再问,他回答说我怕皇上不采纳,还是不说的好。

汉武帝刘彻心想,刘志阅历广,征战多,智谋高,也许他有高招,便对他说:“丞相见多识广,能征惯战,富有谋略,请谈出你的见地,朕做参考。丞相未谈,怎知朕不采纳呢? ”

丞相刘志振振有词地说:“范雷有勇无谋, 而林松是个怕死鬼,让这样的人守西陲边境本来就是不安全的,如今造成恶果悔之晚矣! 皇上说匈奴已占我大汉边境十多个县,得寸进尺,正向长安进兵,局势相当危险,不可不防! ”

汉武帝坐在龙椅上,面对站在他面前的丞相刘志征询地说:“以丞相之意,该如何防? ”

刘志慨然地说:“兵贵神速。匈奴的军队都是骑兵,他们来得快,气势凶猛。如果调动各地的王师,已经来不及,远水解不了近渴。”

汉武帝心想讲的有道理,便又问道:“以丞相看,如何才能解除这燃眉之急呢? ”

刘志自报奋勇地说:“这在危急关头,微臣十分担忧,仅仅担忧是无用的,必须身先士卒,浴血奋战,打退匈奴,保住大汉江山,才是惟一的出路。为此,老臣向皇上请缨,愿率京城现有的五万人马,出征杀敌,保证击退匈奴,收复边境失地,扬我大汉的国威,维护皇上的尊严和圣威。”

汉武帝听后镇定自若, 并不表态, 他又征求其他大臣的意见。有的大臣出班参奏说:“刘丞相能为社稷着想,为皇上分忧解愁,忠心可鉴,肝胆相照,令人敬佩。不过,微臣所担心的是,调走京城的五万人马, 京城空虚, 不轨之徒一旦拥兵而入, 如何是好? ”

刘志立即反驳说:“你真是庸人自扰。皇上威镇四野,各地封王诚服不已,谁敢趁虚而入? 再说长安固若金汤,又有御林军护卫,即使有不轨之徒想拥兵而入,也是难于上青天,眼下可怕的不是内乱,而是外患。外患平息,内乱自会消除。再说,也不会出现内乱,你又何必危言耸听呢?那么,你说说,谁是不轨之徒呢? ”

能言善辩的刘志把对方驳得哑口无言,问得难以答复。正在此时, 有一武将出班说:“刘丞相精神可嘉, 只可惜年老力不足了。以微将看,用不着老丞相亲自出征,也用不了五万人马,微将请求皇上恩准,给微将两万人马,微将定可打退匈奴,收复边境失地。留下三万人马护卫京城,足可防止不轨之徒乘虚而入了。”

汉武帝郑重地问:“你有把握吗? ”

那年轻力壮的武将态度坚决地说:“微将曾多次与匈奴交战,知道他们的战术,不足为怕,定将他们打得落花流水。”

说话的正是跟随卫青大将军多次打败了匈奴的陆夫将军。

他年约30岁,长得高大健壮,浓眉大眼,不怒而威,武功高强,骑术精湛,刀法娴熟,箭法高明,善于领兵作战,惯于冲烽陷阵,是难得的帅才。

他的话音一落又有一名年轻的武将出班说:“皇上! 不必担忧,匈奴兵在我边境各县烧杀抢掠,民愤极大,只要我们派大兵反击,匈奴兵将定然陷入楚歌中,军民同心协力,必然就地消灭了他们。微将只需五千人马,配合陆夫大将军,定将匈奴斩尽杀光。”

说话的不是别人,正是年轻有为的李陵。他年近30岁,长得高大精悍,双目充满了自信的目光。俊美的面容,健壮的身体,使人一望而知就是一个机敏果敢的年轻武将。

他出身将门之家,爷爷是屡立战功的飞将军李广,父亲是功勋卓著的名将。由于家庭的熏陶和影响,他从小就练就了一身出众的武功和高超的骑术。

由于从小跟随爷爷和父亲征战沙场,多次跟匈奴打仗,掌握了匈奴官兵的弱点,学会了带兵打仗的战略战术,养成了胆大心细,深入虎穴杀敌致胜的性格。

汉武帝望着李陵亲切地说:“五千人马少不少? 朕可以多给你一些人马。”

李陵摇头说:“不少了。兵在于精,在于不怕死,而不在于多。看起来兵很多,打起仗来都怕死,一遇危险都逃了,这样的兵又有什么用? 别看铁顿和扎刚的兵多,我知道他们心存鬼胎,相互之间勾心斗角,根本不和,只要我们奋勇追杀,他们肯定望风而逃。因为他们都想保存自己的势力,并不真心配合。”

汉武帝点头说:“李将军言之有理。容朕考虑。”

紧接着又有一位青年将领出班说:“皇上, 微将愿带五千人马,随同陆将军和李将军出城杀敌,管叫匈奴兵有来无回。”

说话的也是出身于将门之家的年轻将领,他的名字叫袁飞,此人长得身材高大壮实,浑身有使不完的劲。

他的面容黑红冷峻,双目含有杀气,使人望而生畏。他年近30岁,多次跟匈奴打仗,马上的功夫很出色。他不仅武功高强,而且力大无比,内功深厚,掌力无穷,曾多次把匈奴的战马一掌劈死在战场上,人更不在话下。

汉武帝望着威武的袁飞心想:有这样威武的将才,何愁打不败匈奴呢?

汉武帝热情地说:“有你这样的将军,出征打仗,朕放心矣! ”

还有不少的文官武将,也都表示了各自战胜匈奴的信心,汉武帝都一一记在心中,汉武帝对文武百官寄予了很大的期望,要求大家同心协力,团结一致,对付来犯的匈奴。

他对大家说,他考虑好了,将会做出应有的决定,让大家不要急躁,耐心等候他的决策。大家齐声说皇上圣明,定会做了良好的决策。

散朝之后,汉武帝刘彻和军师杨局来到议事厅,商谈关于反击匈奴的大事,并分析在朝会上众人所谈的意见和建议。

军师杨局年过四旬,是个很有军事天才的人。他曾为汉景帝谋划军事,多次打败过匈奴,而今又为汉武帝刘彻出谋划策,忠心效力。

杨局善于思考, 料事如神, 清秀的脸上总是透出沉思的神色,一双明澈的眼睛始终射出明智的灵光。他瘦高的身材显得很机敏,很干练。他平时很少说话,即使在朝会上也不多言,他的计谋都在心中深藏不露。

他面对窦太后和汉武帝刘彻之间的复杂矛盾和明争暗斗,采取两面应付的办法,窦太皇以垂帘听政的办法干预朝政,掌握朝政,一心想要把窦家的人扶上重要的权位,排挤不是他亲生的孙子汉武帝刘彻。

汉景帝在位时一心立刘彻为太子, 在他驾崩前下诏书让刘彻继承皇位, 汉景帝的皇后窦氏在汉景帝在位时还不敢公开反对,一直在暗中扶持自己的亲生儿子梁王为太子,并让梁王继承皇位。

然而事与愿违,汉景帝扫除一切障碍,杀了不少反对派,却让刘彻当了皇帝。而不甘心失败的窦太后自汉景帝死后便想控制刘彻,独揽大权,并想方设法让自己的儿子梁王成为皇上。

然而汉武帝刘彻是个很有头脑的人, 他的聪明和才智远远胜过了梁王。他拉拢了一大批与他同龄的文官武将,结为异姓兄弟,对付梁王,使梁王在京城无立足之地,只好到边远的封地为王。

在经过复杂的激烈的明争与暗斗,窦太后终于失败了,刘彻把窦氏家族的人全都削去了官职, 夺过了他们手中握有的部分兵权。

窦太后心有余而力不足,责怪窦氏家族的人都是无能之辈,骂他们不中用, 个性太强的窦太后没有斗过年轻有为的汉武帝刘彻,在种种复杂原因的迫使下,加之年迈体弱,惟一有恃无恐的权力的象征——玉玺印,又被汉武帝废除了。她失去了皇家权力,气怒交加,两眼失明了。

而今汉武帝刘彻成为名副其实的皇上, 不受窦太后的制约了,杨局也就毫无顾虑地为汉武帝刘彻出谋划策了。

汉武帝坐在龙椅上, 面对坐在一旁的杨局说:“军师认为刘志的提议如何? ”

杨局早已思考成熟了, 所以他不加思索地说:“臣以为刘志心怀叵测。”

“何以见得? ”

“他名为杀敌,实为调走京城的兵马,让反贼乘虚而入。”

“你认为反贼会是谁呢? ”

“臣也说不准。不过,这反贼肯定跟刘志有关系。”

“会不会是梁王? ”

“很难说。”

“那就将刘志抓起来,审问。”

“不妥。没有证据,审不出什么结果,反而打草惊蛇。”

“依军师之见,该如何办? ”

“派侍卫化装后, 监视刘志的丞相府, 我想肯定会发现秘密。”

“军师高见,就这么办。你看其他人的意见如何? ”

“三位年轻将领的意见可采纳, 不过不能让他们各自为战,必须在陆夫将军的统一指挥下,反击匈奴,防止兵力分散,给敌人可乘之机。”

“兵马从何处调? ”

“皇上的意思呢? ”

“调陇南王的人马,你看如何? ”

“皇上觉得有把握指挥吗? ”

“在这种情况下,朕很难说有把握。”

“依臣看,陇南王绝不会把他的兵马交给陆夫去打匈奴。”

“他要保存自己的势力? ”

“是这样。”

“如果让他带兵去打呢? ”

“他可能按兵不动。”

“如果连他都这样,那其他王侯就更没有指望了。”

“皇上不妨派快马,向他传出手谕试探一下。”

“也好。依军师之见,陆夫、李陵、袁飞都是可靠的年轻将军。他们又是朕的结拜兄弟,他们没有野心,让他们打匈奴肯定会成功。”

“那兵马呢? ”

“护卫京城的五万人马是可靠的,可以调出三万人马让陆夫统帅,反击匈奴足够了,留下两万人马继续护卫京城。”

“只能这么办了。”

“不过,皇上应该公开声称,京城留有四万人马。”

“虚张声势,防止反叛入侵? ”

“正是这个目的。为了震慑匈奴,皇上密令陆夫等人,在反击匈奴时,有意散布,号称十万大军。”

“军师高见。”

“为了做到万无一失,臣亲自随军出征,为陆夫等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太好了。有军师的谋划,朕就放心了。不过,这京城的危急又该如何筹划呢? ”

“皇上勿虑。臣保荐一人,为皇上献计献策,长安之危可解。”

“谁? ”

“东方朔。”

“他不是隐居了吗? ”

“他隐居的目的是为躲避皇上强迫他的爱人原玉娇嫁给皇上做皇后。”

“如今朕已结婚了,有了皇后。听说他二人也已结婚,朕对原玉娇的念头早已消失了,他们为何还要躲避朕呢? ”

“正因为皇上不再纠缠了,他们夫妇二人才又出现了。”

“他们现在何处? ”

“就在城外的尚觉寺。”

“那朕亲自去请他们。”

“皇上去请,他们未必来。”

“那该怎么办。”

“臣写一封信,讲明实情,皇上拿上臣的亲笔信,交给他们,他们肯定会来。”

“看来还是师兄弟的面子大。”

“臣作为他的同门师兄,请他出山,他不会不给薄面的。”

“那就好了。有了你师弟东方朔助朕一臂之力,长安之危不足为忧了。”

“臣就此写封信。”

“朕也立刻派快马传谕陇南王。”

传手谕的快马碰壁而归。他对汉武帝刘彻说:“在下快马加鞭到了陇南王的王府,说明原委,总管让在下在厢房等候。等了两个时辰,总管把在下领进一间卧室,陇南王躺在床上,有气无力地说他病得很严重,起不来。”

“你把手谕给他看了吗? ”

“他看过手谕说,你回去告诉皇上,我病得起不了床。等我的病好了,一定带兵出征。”

“你看他是真病吗? ”

“他的脸上红光满面,肯定是装病。”

快马走后,汉武帝刘彻陷入深深的思考:平日里陇南王对我非常忠诚,经常给我送来奇珍异宝,按时缴纳贡粮贡物,从不拖欠,对我的话言听计从,从不打折扣。随我狩猎时,在山里我遇到恶豹的袭击,他不顾死活地扑上去,与恶豹搏斗,打死了恶豹,他的胳臂也被恶豹咬伤了。这样拼命护卫我的人,现在竟然装病逃避出征。可见人心难测,局势险恶。还是军师有远见,他的判断很正确,他不愧为才智过人的人。

汉武帝刘彻拿着杨局的信, 带上侍卫们来到尚觉寺寻访东方朔, 主持谦恭地说东方朔走了, 汉武帝顿时惆怅地叹了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