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架柩西征大帅左宗棠(西域烽燧系列小说)
16717300000022

第22章 生擒刺客(2)

方万里与左宗棠在吐鲁番安排隐藏的秘密侦察员取得联系后,请示该如何办时,那秘密侦察员拿出左宗棠的手谕让他看,他看后放心了。

那侦察员名叫武远,年纪有35岁,长得高大魁梧,两道浓眉下的一双大眼非常有神。他武艺高强,骑术精湛,既能使刀又会打枪,说一口流利的浩罕国的话,阿古柏的人都认为他也是浩罕国的人种,对他深感亲切。

其实他也是回民,原先在奇台参加民团,后来到兰州参加了左宗棠的马队,被挑选充任侦探,到吐鲁番进行索取阿古柏情报的工作。

由于他会浩罕话, 被吐鲁番的守城将领招募入伍, 铡草喂马,现被升为管理粮草和军马的官。

武远早已和方万里做厨师的父母成了朋友, 他们彼此谈得来,常常谈论左宗棠快要收复新疆的机密事。

武远和方万里通过暗语接头后, 才知道他就是男女厨师老人的儿子,不由感到格外的亲切,几经交谈,成了无比亲切的朋友和战友。

武远平时深藏不露,装出不会武功的样子,也不多说话,只管干好份内的工作,得到守城将领的信任。

实际上他是吐鲁番情报站的站长, 手下有30多人分别打入阿古柏在吐鲁番的军政部门,专门收集有关军事活动的情报,暗中传递给武远,再由武远向上一站传送过去,直至传入左宗棠的手中。

原来左宗棠指示让方万里的父母仍然以厨师的身份为武远传送情报,不要离开原地,他们二位老人的安全由武远负责,等候时机成熟后,再安全转移。

方万里看过左宗棠的手谕后自然很放心, 他没有想到他们竟然能在一起为西征军秘密工作,感到很高兴。

由于方万里为吐鲁番的守城副官,所以,他的父母亲也由此而改变了身份,被提升为伙食正副总管,不再干繁重的做饭工作了。

这样一来, 他们的接触更方便, 索取军事机密也就更省事了。诸如吐鲁番这样的侦探人员在新疆各地均有分布。这也是左宗棠早已秘密设置的重要机构,为他掌握敌情,屡战屡胜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左宗棠面对肃州城的复杂局面, 他当即下令总指挥部和全体官兵移师于离安西不远的虎卧泉安营扎寨。

在离开肃州城时, 他把方万里的五名手下也秘密带往虎卧泉。不让他们离开自己的军营。后来经教育和考验,他们也成为左宗棠的情报人员,为左宗棠尽忠效力。

左宗棠查看了肃州城的监狱,发现了一桩冤案,原来有个守备名叫展伟,此人长得身材瘦长,肌肤较黑,脸上有股刚毅的气色,说话很直,一双眼睛虽然不大,但透出冷傲的神色。

由于此人不善于结党营私,看不惯尚青的腐败作风,屡屡指责尚青只顾敲诈百姓,而不顾城防建设和治安管理,受到尚青一伙人的诬陷,将他秘密逮捕入狱,准备暗中杀害,但突然听说左宗棠已经来到肃州城外,便不敢轻易杀害,仍然关押在监牢,打算日后伺机杀害。

左宗棠从展伟口中得知尚青渔肉百姓的许多罪证, 接受新疆浩罕商人的大量金银财物,允许他们在肃州经商。

展伟说这些所谓的商人实际上是商谍,专门搞破坏工作。由于他坚决反对,才招致入狱的大祸。

左宗棠根据展伟的揭发,又走访了百姓,提审了被关押的来自新疆的破坏分子,证实展伟所说的话完全是事实。

左宗棠心想怪不得尚青搬出县衙而让他住进埋有炸药包的县府毫宅。原来他私通阿古柏想要炸死我。

难怪深夜有刺客对我行刺而他的侍卫以睡着为借口不闻不问。难怪这城中凡能住军士的地方统统埋有烈性炸药。难怪城内的秩序如此混乱,治安如此糟糕,原来尚青故意视而不见,暗中配合敌人。

左宗棠当即释放了展伟,并让他写出奏折呈送慈禧太后。展伟联合自己的部下,以联名的形式参奏尚青。

左宗棠当机立断,把尚青和他的所有同伙逮捕入狱,连夜进行审询。左宗棠采取主动交待便可无罪释放,顽抗到底立即处死的攻心策略,迫使尚青的同伙一一招认了展伟所揭发的罪行。

当尚青看到他的所有心腹同伙俱都招供画押了, 并以揭发者的身份揭发了他的所有罪行,他感到绝望了,立即双腿一软,跪在左宗棠面前,声泪俱下地说:“大帅! 求你饶命! 我是身不由己啊! ”

左宗棠不怒而威地说:“本帅早已得知你是迫不得已。只要你从实招供,本帅会宽恕你的,会饶你不死。如果你有半句谎言,我立即处死你! 快说,何人指使你? ”

尚青声音发抖地说:“是军机大臣向林和英言指使的。”

左宗棠听后不由一怔:原来是这两个仇人从中作怪。他以宽容的口气说:“只要你如实讲出,我绝不会降罪于你,你不要有所顾虑,大胆地讲。是他们直接指使你的吗? ”

尚青摇着头说:“不是。是他们的两位贴身侍从出面指使的。”

“他们同时来的吗? ”

“不是。先是向林的侍从来传向林的话。他走后,过了两天,又是英言的侍从来逼我。”

“他们怎么说? ”

“向林的侍从说,大帅你害死了向林的亲戚成禄将军,向林要报仇,让阿古柏的人进来设法杀害大帅你。”

“英言的侍从如何说? ”

“他说大帅你夺了英言的征粮大臣之职,诬陷他入狱,几乎死去,英言也要报仇,他要我放纵阿古柏的人,在城内炸死大帅你。”

“可有手谕吗? ”

“没有,他们只是口传。”

“你认识他们的这两个侍从吗? ”

“认识。”

“何时认识的? ”

“我在京城给向林当侍卫时认识的。”

“你为何不拒绝呢? ”

“我怕他们。”

“为什么? ”

“因为我的父母还在京城, 我怕他们会害死我的父母亲,所以不敢不从。”

“你跟阿古柏如何联系? ”

“我没跟他联系。他派来一个大商人,说要在这里做生意,我就同意了。”

“他们派来多少人? ”

“大约百十来人。”

“你收了他多少银两? ”

“30万两。”

“银两呢? ”

“埋在我家的地窖内。我立即挖出来交给大帅。”

“好! 作为军饷用。我再问你,向林和英言又奉谁的指示? ”

“他们没说,鄙职不敢问,所以不清楚。”

左宗棠让尚青在供词上画了押, 然后让侍卫们把他们仍然关在大牢里。

左宗棠把那个所谓的浩罕大商人押进他的营房进行严审。

然而,他却不开口,左宗棠让翻译官对他讲明尚青的供词,并对他说明只有老实交待方可释放,如果抵赖,当即处死。

大商人看过尚青的供词, 相信了左宗棠的话。心想事已至此,不讲人家也清楚,何必抵赖自寻死路呢?

另外,他想转移矛盾,让左宗棠跟英国人去斗,跟清廷的大人物去斗,以便解脱自己。所以,他夸大其词地说:“是你们负责海防的大人物, 通过英国人要我们浩罕的国王阿古柏在这里杀害你,所以,我被迫来到这里做生意。”

“什么生意? ”

“丝绸生意。”

“怎么做? ”

“我收购贵国的丝绸,从这里运往波斯发售。”

“你以此为名,来此策划破坏和杀人。”

“我没有。”

“狡辩! ”左宗棠转过身又对他的侍卫们说:“把他带下去,严刑拷问,录下口供,画押! 再做处置。”

大商人经不住严刑拷打,终于承认了所犯的罪行。左宗棠出于义愤,下令处死了大商人。

左宗棠根据以上情况做出了明确的判断: 阿古柏为了阻止我的西征大军进兵新疆,通过英国人买通了李鸿章,李鸿章又唆使军机大臣向林和英言,派人教唆尚青开放肃州,让阿古柏的杀手们趁机对我大开杀戒。

左宗棠认为李鸿章和向林以及英言绝不会承认他们的所作所为,那两个侍从也绝不会承认他们强迫尚青做出通敌的事情。

因为,他们对尚青只是口传,而没有留下任何证据。也没有第三人亲耳所闻,亲眼目睹,所以,他们根本不会承认,反而会说尚青在我的授意下嫁祸于他们。

至于那个大商人前面的供词无非在于引起朝廷大臣之间的内讧,扰乱我的西征大计,转移我的视线,影响我的征战。所以,其用心是恶毒的,我没有必要去打这场费心劳神、推诿扯皮的上层官司。

左宗棠想好之后, 对那些远在京城的大人物暂时采取不理的态度。因为他无权处置他们。但对在他职权范围内可以处理的知县尚青,采取了先斩后奏的办法。

这种办法曾得到慈禧的允诺和准许。因为这是战争时期的特殊情况。所以,他把尚青的供词和所有的证人证言以及他当即采取处死的办法一并上疏慈禧。

与此参奏的同时,为了整治混乱的肃州,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他召开全城宣判大会,宣布了尚青的罪行,然后命令行刑官,将尚青斩首示众。

肃州城的百姓们亲眼看到尚青被斩首示众,无不拍手称快,异口同声地大喊大叫说杀得好,为广大人民除去了一大害。

百姓们在欢呼声中称颂左宗棠是铁面无私的左青天, 是为国为民着想的大元帅。他们从心眼里拥护左宗棠,由衷地支持左宗棠,成群结队的青壮年要求参加左宗棠的军队,为收复新疆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

左宗棠任命刚直的展伟担任新的知县, 也得到百姓们的拥护和支持。在展伟的整治下,肃州的社会秩序很快安定下来,成为左宗棠远征新疆的坚强后盾。

在展伟的引领下, 左宗棠和他的侍卫们骑上马, 奔向嘉峪关,登上雄伟的城楼,放眼四野,尽览祖国的壮丽河山,感到无比的舒畅与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