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架柩西征大帅左宗棠(西域烽燧系列小说)
16717300000020

第20章 揭破诡计(2)

李鸿章有些摸不透他们真正的用意, 但不管真进攻还是假进攻, 对他而言他是有责任为保障海防的安全而应该如实禀报慈禧的。于是他从天津来到京城面见慈禧,禀报了英国公使威多拉的威胁和要求。

慈禧此时已经收到了报纸和英国外交部的照会, 正在考虑此事时,李鸿章又拿着报纸和英国公使的抗议书让慈禧看,并如实转告了威多拉的话。

慈禧问他:“你认为他们会从海上登陆吗? ”

李鸿章没有把握地说:“为臣无法断定, 摸不透他们的真实用意。”

“那么,你的水师训练的怎么样? ”

“回太后,水师训练的差不多了。”

“我命你回去后,加强海防的工事,做好应战的一切准备,不得马虎。”

“为臣遵命! 不过,请太后查明左宗棠的事,他可不能因为勾结俄国而引起海防的战乱。”

“你认为左宗棠会有此事吗? ”

“臣认为左宗棠一意孤行,刚愎自用。有无军事秘密协义,臣不敢妄议。不过,为臣听说他自比孔明,野心很大,是否要步蜀国的后尘,想自立为王呢? 言为心声嘛! ”

“他自比诸葛孔明,倒有此事。不过,有无野心,就很难说了。等我查明了这件事, 自然会真相大白的。英国人的话也不足为信。不管怎么样,你先做好防备工作。”

“为臣遵命! ”

慈禧对左宗棠放心不下, 便派钦差大臣带领侍卫们骑马到兰州宣旨,要左宗棠立即赴京回话。

左宗棠接旨后,把钦差大人接到自己的客厅用膳,而把他的手下安排在宴客厅里聚餐。在酒席宴上左宗棠探问钦差大臣因为什么事让他去回话呢?

钦差大臣跟左宗棠关系不错, 他很敬佩左宗棠的人品和胆识,便对他透露了其中的隐情,并把一张报纸拿给他看。

左宗棠是一个一点就通的人, 他立刻明白了其中的险恶用心,便把事情的真相讲给钦差大臣听。钦差大臣听后也认为外国人别有用心,企图借慈禧的手置左宗棠以死地。便毫无顾虑地讲明了事情的来龙去脉,让左宗棠做好答复的准备。

左宗棠为钦差大臣和他的侍卫们安排好住宿的房间后,便回房准备行程的事情。文燕看到他心神不宁的样子,便问他出了什么事。

他如实对文燕讲述了所发生的一切事。文燕看了报纸,明白这是外国人在捣鬼。她安慰左宗棠说不必着急, 这是小小的误会,当他对太后讲明真实情况后,就会风平浪静。

过了一会儿,文燕说她肚子不舒服,需要到大街上的药房去看病抓药。左宗棠说陪她去,她说不用,有贴身丫环就可以了。左宗棠派马车和侍卫们护送她去了。

她坐车来到闹市一家号称良医堂的药铺, 把马车停在药铺门口,让侍卫们等在门外,她和丫环进到药铺,对卖药的伙计说明来意,那伙计便把她领进后堂的诊室去看病,而让丫环留在门外等候。

坐诊的中医年约50岁左右,长得身材瘦长,脸上毫无表情,惟有一双眼睛非常敏锐,充满了探询的光采。

这位中医名叫毕升,医术很高明,武功也精湛,他是慈禧培养出来的心腹密探, 专门开设医店以治病为名监视大臣们的行动。

毕升已经和文燕会过一次面了。所以,他们彼此早已通过暗语和接头物联系过了,再用不着考查了。

当毕升给文燕诊脉时,文燕把亲笔信交给毕升。毕升诊脉完毕,故意说了些病情不太严重之类的话,开了处方,都是些无关紧要的草药,让她抓。

她走出诊室,在药铺按处方抓了两剂药,就和丫环走出门,坐上马车在侍卫们的护卫下回去了。

那文燕的信函是密封的,毕升只负责呈送而没有权利拆看。

当文燕一离开, 毕升立即派自己的心腹侍从以600里快报的速度,骑马奔向京城,面见慈禧,把密信呈给慈禧。慈禧拆开密信,看过后不由松了一口气,心里暗骂英国人不怀好意。

等左宗棠带领他的侍卫们赶到京城,面见慈禧时,慈禧早已从文燕的密信知道了一切情况。

所以,慈禧对左宗棠很客气,让他坐下回话。当左宗棠讲完事情的真相,并让慈禧目睹了他与俄国人签订的购粮协议,慈禧更加心明眼亮,对左宗棠完全解除了怀疑。

当慈禧对左宗棠讲完英国公使威多拉的威胁言论后, 左宗棠冷静地讲明了自己的看法:俄国人故意制造矛盾,挑起事端。

英国人趁机威胁,阻止收复新疆。

左宗棠大义凛然地说:“请太后对英国政府讲明真相, 提出严正抗议,粉碎他们的海上威胁。他们在中亚的利益正受到俄国的威胁,黑海东岸和他们的附属国印度正处于危机,他们绝对不敢从海上攻击我们。不过, 我们可以以海防水师严防他们的挑衅,他们就不敢轻举妄动。俄国人的险恶用心,到时我自会让他们落空的。请太后放心。”

左宗棠的一番话让慈禧稳定了情绪,增添了信心,消去了顾虑,她让左宗棠回去后做好一切准备,早日收复新疆,给外国人来个当头一棒,扬我大清的国威。

左宗棠带领他的侍卫们离开了京城, 慈禧通过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向英国外交部澄清了是非, 出示了与俄国签订的购粮协议,并就借此事的无端挑衅,向英国外交大臣提出严正抗议。

英国外交大臣知道上了俄国人的当,责怪阿古柏头脑简单,情报不准,使他自讨没趣。他只好硬着头皮向清廷赔礼道歉。

慈禧挽回了面子,更加认为左宗棠见多识广,是个值得信赖的大臣。从此她对收复新疆的决心更大了。

左宗棠即将率领西征大军离开兰州前往肃州(今酒泉)驻扎指挥了, 慈禧心想她设在兰州的药店侦探将无法继续传递有关左宗棠的消息了,感到很惆怅。

于是,她通过毕升向文燕暗传手谕,要她设法把毕升调入左宗棠的部队充当军医,以便她继续传递消息。

文燕接到她的手谕, 便装病让左宗棠派人去请毕升来为她治病抓药,吃下毕升开的药,她的病立刻就好了。

正好此时左宗棠的军谋赵令旗得了胃病,无法吃饭,不断呕吐,便请来毕升诊治下药,几副草药使赵令旗康复如常了。

赵令旗称赞毕升医术精湛, 心想如果调入军中为将士们治病该有多好啊! 正好有几个将官也由于操练过度而得了晕症,被毕升的几副良药又调养得恢复了原样。

左宗棠在赵令旗的提议下, 便请来毕升征求他的意见是否愿意留在军中服务。毕升故意为难地说:“那我的药铺该如何办? ”

左宗棠果断地说:“一同搬入军事服务, 所有的费用和利润全由我军包下来,绝不亏待你,将来收复新疆后,你就是有功之臣,我保荐你在朝廷太医院当御医,你看如何? ”

毕升心想我本身就是太医院的,还用你保荐? 便装出一副受惊若宠的样子说:“那就太感激大帅了。我敬佩大帅的爱国之心,也想为收复国土做点贡献。既然大帅这样看重我,我当肝脑涂地为大帅效力,愿来军中为将士们诊病。”

左宗棠当即热情地说:“那太好了,你回去收拾药铺的药物,明日全都搬入军中。”

毕升痛快地说:“好,我一定按大帅的吩咐去做,谢谢大帅的提携。”

毕升的药铺搬入左宗棠的西征大军,为西征大军看病开药,得西征大军的好评。毕升以军医做掩护,暗中跟文燕联系,随时监视左宗棠的行动,向慈禧如实密报。慈禧虽说远在京城,却对左宗棠的言行和重大军事行动了如指掌。

左宗棠终于做好了一切军事准备,正式向肃州开拔了。在行走之前,他召开了隆重的出征大会,在大会上他宣读了军队的编制,任命刘锦堂为前锋总指挥,负责统领各大营,向肃州进发。

然后他又任命黄力鹏、余虎恩、谭上连、刘见荣、徐占彪、王念祖、谭拔翠、金顺、张曜等数十名年轻有为、英武善战、指挥有方的将领为各营的统领。

为了保证西征大军一路通行无阻,能够有水可喝,他又命令大将王德榜率领人马一边开路,一边挖井,开掘水源,解决后续人马的饮水问题。

王德榜长得高大健壮,浑身充满了使不完的劲。古铜色的方脸显得刚毅冷峻,两目射出威严的光芒。他武功出众,骑术过人。

作为开路先锋神勇非凡。

他率领人马逢山开路,修筑栈道。遇河搭桥,化险为夷。在无边的戈壁荒野打下了数百口水井, 保证后来的部队免受饥渴的折磨。

左宗棠在誓师大会上讲明了西征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是不惜一切代价坚决收复新疆,他要求全体官兵以一当百,奋勇杀敌,为收复新疆建立功勋。

他在大会上严格要求全体官兵绝不能骚扰百姓, 伤害无辜的群众,要做仁义之师,正义之师,救民之师。

他的话话得到全体官兵的热烈拥护, 他们以响亮的口号回答说:“不收复新疆绝不罢休,誓死效忠左大帅,英勇杀敌,建功立业! ”

左宗棠面对100营的大军心潮起伏,壮心不已,决心逐走阿古柏,光复新疆的大好山河。他从10万大军的呐喊声中听出了所向无敌,胜利在望的声音。

十万大军以营为队,很有次序地向肃州开拔,气势壮阔,畅行无阻,勇往直前。无论是步兵、马队、枪队、炮队以及供应粮草的车队或者骆驼队,均都有条不紊,气势磅礴,如潮而涌。

左宗棠骑在一匹枣红色的骏马上,腰里挎着一把龙泉剑,走在浩浩荡荡的队伍前面。在他的马后走着三辆壮阔的马车,里面坐着他的家眷,家眷马车的后面是左宗棠的侍卫大队,护卫着他的所有家眷。

左宗棠此时虽已年过6旬,但仍然长得粗壮有力,中等略高的身材给人以精力充沛的感觉。他有一张如月盘似的圆脸,充满了豪放之气,一双敏锐的大眼透出睿智的锋芒,仿佛能看穿人的心底。

他敢说敢做,敢笑敢恨,敢骂敢打,敢闯龙潭虎穴。但他却不是单纯的孔武之人,他有高深的学问和令人倾慕的谋略。他是一个非常刚强而又不失明智的军事家。在他的戎马生涯中充满了自强不息和勇于战胜强敌的传奇色彩, 他以压倒一切艰难险阻的谋略和战术书写了自己的令人钦敬的人生。

他率领浩浩荡荡的大队人马离开兰州时受到人山人海似的百姓们的热烈欢送,如潮似海的人群站在马路两旁扬手致意,高呼口号,欢送他的人马,以各种慰问品慰劳他的部队,奔赴前线,祝福他的人马披荆斩棘,英勇杀敌,凯旋而归。

在热烈欢送的场面中, 左宗棠率领大队人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兰州,向远方的肃州走去。此时的肃州表面上看起来似乎很安宁,但实际上暗藏着鬼蜮。

肃州的知县率领文武百官在出城十里之外的地方欢迎左宗棠。他们老远就跪在地上等候左宗棠人马的到来。

到了跟前,左宗棠下马扶起他们,问那县官,城内的治安如何? 那知县当即回答说治安很好,尚未发现可疑的迹象。

这知县名叫尚青,长得胖而矮,脸上一双小而圆的肉泡眼,给人的感觉似乎糊里糊涂的样子,没有一点精明的气质。

他说话也比较含糊不清,走起路来也显得迟缓而臃肿。左宗棠心想这样的知县怎能治理好县城呢?

左宗棠眼看天色即将暗下来,他对城内的治安不放心,如果进城查看已来不及,便让大队人马暂在城外安营扎寨。

另外, 他也怕大队人马拥进城去, 给老百姓造成不安的情绪,所以,他只带领贴身侍卫们和家眷随尚青走进城去。

尚青早已在县衙给左宗棠安排好了住房, 他把自己的宽房大屋腾出来让左宗棠和家眷住, 而他自己和家人住在离此不远的另外一处豪宅,暂时栖身。

左宗棠一家人吃过饭,感到很疲倦,就进入各自的住房安歇了。左宗棠也同样感到身子疲惫不堪, 进入房间在文燕的照顾下,很快就入睡了。

由于长途坐车受了颠簸,文燕也同样劳累得浑身困倦,便很快睡着了。为了照顾左宗棠的侍卫们好好睡上一觉,以便解除因骑马长途跋涉而造成的困顿, 尚青主动安排了自己的侍卫们代为巡夜把门,保护左宗棠和他的家属们安全过夜。

左宗棠心里十分踏实,开始时总是无法安眠,恍恍惚惚地似睡非睡,处于警戒留神之中,保护家人们睡个好觉。

到了深夜他实在熬不住了,就不由自主地昏睡过去。不料此时有一个人影从墙外窜上墙头,轻轻落在后花园的树林里,观看动静。当他发现巡夜的侍卫们躺在草地上睡着了,便大起胆子,像猫似的轻轻窜向前院的住宅,躲过倚墙而睡的尚青的侍卫们,溜进了左宗棠的房间,向床上的人扑过去。

他抽出身后的马刀, 飞快地向床上睡着的人狠狠地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