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海拔4000米左右的地方,夏季草地碧绿,牛羊成群。
这里的天气变化无常,一天之内竟有四季。年平均气温只有-1.5℃,最热的月份气温也只有1.5℃,到了夜里还会有霜出现,“六月雪”并不少见。植物种类很少,除了牧草以外,什么树木也没有。
由于鸟类无树营巢,大多钻到洞穴中去了。有的失去了飞翔能力。有种褐背地鸦,比麻雀稍大,不善飞翔,两腿强健,嘴细而弯曲,常在草地觅食跳跃,遇到危险就向洞里一钻。它就在洞中筑巢、产卵、育儿。这些环境的变化,出现了鸟鼠同穴等奇特现象。这种现象早在2000多年前的古书中就有记载。19世纪以来,许多关于亚洲中部的探险记录中,也常常提到这个有趣的生物学现象。许多雪雀栖息在鼠兔的洞穴里。学者们把它解释为“共栖”关系,说鼠为鸟打洞筑巢,和谐共居一穴,鸟为鼠放哨,鸟还常常立在鼠背上,啄食鼠身上的寄生虫等等。
这里的草地和山坡上,到处可以见到大大小小的洞穴。有旱獭、兔和鼠打的洞,有被兽类遗弃而又被鸟类利用的洞。山坡裸露的石头旁,一般是雪鸡和岩鸽的营巢地,草地上的洞往往是地鸦、百灵鸟的栖居所,公路和村边屋旁是麻雀繁殖营巢的洞。
科学家发现,在同一个洞穴内,并非都是鸟鼠同穴的。曾经有人接连挖了好几个洞穴,发现鸟在洞中把洞道完全堵死了。鼠兔的洞口很多,达10~20个。鸟多半选择废弃的旧洞,或者只占其中的一个洞口,由于鸟和鼠并不同出一个洞口,所以就不可能在地下有密切交往。
偶尔,鼠兔在受惊危急的情况下会临时闯进鸟营巢的洞穴“避难”。这种共居的时间不长,总有一方出洞逃逸。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区,也有这种奇观:云雀、百灵利用沙鼠、黄鼠的洞穴、筑巢产卵、育雏;沙鼠、黄鼠的视力很差,要依靠小鸟来报警,好及时逃回洞穴。
鸟儿在高原气候多变的情况下,采取了地洞栖居的特殊生活方式。洞内的气温比较稳定,受外界气候变化的影响很小,同时,洞穴较为隐蔽,鸟类在里面繁衍后代,比较安全,幼鸟不易遭到天敌的袭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