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恐龙未解之谜(世界未解之谜精编)
16714400000005

第5章 怪模怪样的恐龙头

动物的头是身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头颅内的脑,是神经系统的高级中枢,负责指挥、协调全身的运动和各器官系统的活动;位于头上的眼、耳、鼻、舌是重要的感觉器官,使动物体保持着与外界环境的视觉、听觉、嗅觉和味觉的联系。鼻还是呼吸的通道,口是摄食器官,它们的作用使动物保持着与外界环境的物质联系。高等动物的喉,能够发出声音,极大地密切了与同伴之间的交流。这些对动物在自然界的生存都至关重要。除此以外,头的解剖构造还是科学工作者研究的重要对象。不管是现生动物,还是已经绝灭的古动物,头部的骨块结构都是动物分类的重要依据。

恐龙的头除具有上述“正常”的作用之外,有些怪模怪样的头,还具有非常奇妙的功能。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这些恐龙头有些什么妙用吧。

长矛与战锤

轰!随着一声巨吼,一条巨大的三角龙横冲过来,挺着三只大角,刺向正伺机进犯它的霸王龙,霸王龙躲闪不及,被刺破胸腹,倒在地上哇哇直叫……这是角龙利用头上的大角成功防御的一幕。

角龙类是恐龙家族中出现最晚,但种类繁多的一个类群。从原角龙、秀角龙到后来的三角龙、戟龙等,它们头上的角越来越粗,越来越长,数目也从一个增加到多个。同时,它们头骨上的一些骨骼还向身体后面扩展、延伸,遮住了颈部,有的甚至超过了肩部,使头的长度占到身体长度的1/3,形成宽大的颈盾。有的种类,颈盾边缘形成尖锐骨刺。角龙的头是布满“长矛”、“利剑”的头,是防卫的锐利武器。

当敌害进犯时,就会出现类似前面的那一幕,假使对手还幸免一死的话,一定会痛定思痛,不敢再贸然侵犯了。

在角龙群体中,也常常会为一点“小事”,互相“打斗”几下,就像我们今天常见的小猫、小狗一样。

有时,也会为一些“大事”,如争夺群体领导地位,或者在繁殖季节争夺配偶,而展开角力比赛。当数吨重的角龙的几只大角碰撞在一起,想必是声震山谷,动人心魄的。只是在这类情况下,一般都“手下留情”、“点到为止”不会伤及对方的性命。那败下阵来的,也会“安分守己”,甘当群体中的普通一员。

另一类特别的头,要算我们所熟悉的肿头龙的头了。肿头龙的头是圆穹形的,恰似“战锤”一般,是非常厉害的撞击武器。

防卫与交流

在一块湖边空地上,一群鸭嘴龙吃饱喝足之后,正沐浴着和煦的阳光,有的在草地上休息,有的在嬉戏玩耍,有的在闭目养神,一派安乐祥和的气氛。一阵微风吹过,一条成年鸭嘴龙突然起身,发出一声低沉的叫声,所有的鸭嘴龙便立刻警觉起来,并迅速跳进湖水中。原来是从旁边的树林里窜出了一条霸王龙。可惜已经晚了一步,霸王龙没有能追上鸭嘴龙,只好站在湖边,张着血盆大口,露出锋利的牙齿,哇哇乱吼。这群鸭嘴龙,显然是提前感觉到了即将到来的危险而逃入水中的,可它们是怎样提前知道的呢?它们的秘密武器就是头上的顶饰!

鸭嘴龙类中的不少成员,头上具有各式各样的骨质顶饰。顶饰由鼻部的骨骼向外突起、延伸而形成。其形状各异,有管状、钢盔状、圆球状等。大部分顶饰中间是空的,其空腔与鼻孔相通,成为鼻通道的一部分。由于极度扩大的鼻通道大大增加了分布在上面的嗅觉细胞的数量,使这些种类的鸭嘴龙嗅觉特别灵敏。鸭嘴龙是吃植物的恐龙,常常受到霸王龙一类凶猛食肉恐龙的攻击。从鸭嘴龙的身体结构上看,没有什么有效的防御侵害的手段,惟有提前发现敌害,赢得时间逃跑,方能保住自己。其头部特别发达的嗅觉器官,就是鸭嘴龙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获得的防御本领。当然,扩大的鼻腔还是很好的声音共鸣器,发出的声音洪亮、悦耳、动听。不同音量和频率的声音代表着复杂的信息,有利于鸭嘴龙互相间的交流。

鸭嘴龙各式各样的棘突也可能与其群居的习性相关。不同形态的棘突以及棘突上的不同颜色,都可能成为它们互相识别的标志。例如,现生的各种海鸥往往杂居一起,形态非常相似,惟一的区别是它们的眼睛周围不同颜色的环带。如果棘突真的有这方面的作用,鸭嘴龙应该是视力良好的动物。我们从头骨上的眼窝知道,鸭嘴龙的眼珠有100毫米大,这样大的眼睛,视野宽阔,视力自然极好。

鸭嘴龙视力很好,嗅觉敏锐,听力又如何呢?科学家们有幸在盔龙头骨上,发现了其内耳中纤细的听骨。这一长9米的大恐龙,其听骨只有5厘米长、0.25厘米粗。如此纤细的骨骼,对空气的振动当然敏感,所以可以说,它们也是听力良好的动物。

至今,我们还不知道鸭嘴龙是否能发声。现生爬行动物中能发声的只有鳄鱼,一到交配季节,成群结队,熙熙攘攘,好不热闹!鳄鱼与恐龙同属于初龙类爬行动物,虽然鳄类动物一直生存到了现代,但比恐龙更为原始,因此可以推测,恐龙已具有用声音进行交流的能力。尽管还没有人知道恐龙发出哪种叫声,也许永远都不会知道,但不管怎样,恐龙不应该是默默无声的动物。也许在恐龙时代,它们的声音就如同它们千差万别的长相一样也是千变万化的,那时的大地上到处都弥漫着怒吼声、惊叫声、悲鸣声和急促的呼吸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