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不能不知的1000个最基本的文化常识
16713800000027

第27章 动物、植物(4)

※马和大象为什么站着睡觉

家养的马都是由野马驯化而来的,它站着睡是继承了野马的生活习性。

生活在复杂的自然环境中的动物,都有特定的睡觉姿势,这是它们在激烈的自然界生存竞争中形成的睡眠习惯。野马是生活在草原上的食草动物,经常受到食肉猛兽的威胁,随时都有被吃掉的危险,因此,它们睡觉从不躺下,而是像白天那样扬着头站着,闭上眼睛睡觉。这样的睡觉姿势,具有防御敌害、逃跑方便、警戒及时、保证安全等作用。马一次奔波以后,站在树荫下休息的时候,低头闭眼就可以打一次“瞌睡”。如果马预先知道没有什么危险,那么它就把头搭在背上睡觉。和母马在一起的小马驹以及群体生活的马,就是用这个姿势安心入睡的。

大象是自然界的庞然大物,按理说它可以高枕无忧了。但恰恰相反,大象的鼻子十分娇嫩,最怕蚊蝇和蚂蚁等钻进去捣乱。因此,非洲象也总是站着睡觉,有时靠着树或墙睡觉,以确保鼻子的平安。然而亚洲象却与它相反,睡觉姿势和猪差不多,是伸腿贴脸侧卧着,再把腿伸出去,很快就进入了梦乡。如果发现亚洲象站着睡觉,那就是它身体不舒服了。

※熊发怒时为什么要站起来

熊在和对手斗争的时候,常常要站起身来,仿佛摆出身材高大、体强力壮的架势似的,这是它们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在气势上要压倒对方的习性。其实不仅是熊,几乎所有动物都是这样。

另外,熊袭击对手不单是把对方打败,还要把对方抓来美餐一顿,所以必须直立身体防止猎物逃跑。在它们的生活中,学会直立起身体,做出从上往下扑的架势,能给对方造成很大的压力,对方会由于畏惧而蜷伏在地上。这样,它就能很容易将对方抓住。这与狮子追捕对手的形式不同,不是跑得很快的动物是很难得到猎物的。

北海道有一种北狐在捕鼠的时候,架势如熊。当它发现猎物以后,不是像狮子那样去追,而是先低低地接近,然后突然跳起来从空中扑下,老鼠受到这突如其来的惊吓,会趴在原地不动。这样,北狐就很容易地将它捕获了。

※遇到狗熊时装死就能躲过灾难吗

在日本明治时代的小学教科书上就写着这样的话,“遇到狗熊时,如果装死就能幸免于难”。而且还绘有插图,直到现在,也还有不少人是这么认为的。

狗熊是杂食性的动物,连牧场上的牛它也敢袭击。虽然它们习惯吃活的动物,但在肚子饿的时候也会去吃动物的死尸。如果在遇到狗熊时装死,体温是不会改变的,仍然会有被吃掉的危险。即使不会被吃掉,也有可能会遭其粗壮有力的前掌的伤害。所以,装死不是一个绝对安全的办法。

如果和狗熊突然遇上,最好的办法是先瞪着对方的眼睛不动,然后轻轻地放下手上的东西,如果手里什么也没有,就把身上的衣服脱下来放下。一边注视着对方一边慢慢地后退,当退到狗熊看不到的地方时,就可以跑着逃走了。遇到狗熊时如果大声喊叫,会使对方兴奋起来,招来它的袭击。

※狗为什么在夏天常张口喘气

热天,可以看见狗张开大口,伸出舌头急促地进行呼吸,并伴有口水流出。这种状态是由于呼吸困难又必须通过呼吸散热造成的。

人体散失体热的方式很多,出汗是散热的一种方式。汗腺在人体中比较发达,汗腺是人体皮肤的附属器官,有大汗腺和小汗腺之分。大汗腺局限于人的腋窝、乳头等部位,小汗腺遍布全身,分泌管开口于表皮。汗的成分是一种很稀的液体,除水分以外,还有一些有机物,氯化钠是主要的无机成分之一。汗是代谢废物,人在排泄汗的过程中同时散热,调节了体温。

狗也是恒温动物,体内代谢产生的热也要散失一部分。但是,狗的皮肤上没有汗腺,不能通过出汗的方式散失热量,只能通过呼吸活动,通过口腔黏膜表面的蒸发散失热量。热天通过张口急促呼吸,一方面是水分蒸发,提高散热效率,另一方面是吸入冷空气,通过加温冷空气,达到散失一部分体热的作用。

※猪的鼻子为什么朝上冲

我们大家都知道,猪是从野猪驯化改良过来的。野猪是杂食性的动物,什么东西都吃。野猪身体很庞大,但也吃一些很小的动物,像昆虫、蚯蚓、河蟹之类,都是它适宜的食物。冬天食物缺乏时,它就掘土中的小动物和草木的根吃。掘土的事可用前爪来干,但是什么地方有猎物,却要用鼻子闻。野猪的鼻尖和狗一样经常是湿润的,上面有许多活跃的神经组织,所以嗅觉很灵敏。因为在寻找食物的时候,常用鼻尖把草拨开轻轻地掘土,以准确嗅出猎物的所在。久而久之,野猪的鼻子变得朝上冲了。这个发达的朝上冲的鼻子,就那么一代一代地遗传下来,变成家畜之后,虽然再没有掘土的必要,但是这个朝上冲的鼻子却一直没有改变。

※牛的涎水为什么多

牛为什么爱流涎水,这个问题,现在还没有弄得十分清楚,但比较可信的解释是认为由于消化器官的结构引起的。

在动物消化系统中,胃起主要作用。它们胃里生有很多帮助消化的分泌腺,吃进胃里的食物,就是由分泌腺产生的分泌物消化掉的。大部分哺乳动物的胃,都具有这样的结构。但是,牛、鹿和羚羊之类的反刍动物,胃的结构却与此大不一样,它们的胃一般分为四室。在它们的胃里没有帮助消化的分泌腺,吃进去的食物不能直接消化,而要返回口中再度咀嚼掺入唾液即涎水之后,才能消化吸收食物。唾液中含有具消化功能的消化酶,能帮助消化吸收食物。所以,牛必须分泌大量的唾液来消化它吃进去的食物,这就无怪乎它要流那么多涎水了。

尽管如此,它们排出的粪便,还有许多未经消化吸收的残渣。

※斗牛只向红颜色冲来吗

斗牛士手舞一块红布,在公牛的面前叉腿一站,公牛就会猛然向他冲来。斗牛迷都以为只有红颜色才会激怒公牛,招致它攻击,所以斗牛士必须有一块鲜红的披肩。

斗牛只向红颜色冲来吗?不是。如果让同样一位斗牛士手持一块白布,或一块黄布,或一块绿布,结果公牛的表现都一样。从中我们可以知道,公牛不是见到红色才产生兴奋的。

动物学家经过研究发现,在哺乳动物眼睛的视网膜上,分布有两种视觉细胞,一种是杆状细胞,另一种是锥状细胞。这两种视觉细胞接收到的光信息,通过视神经传入大脑。杆状细胞是专门主管暗弱光线的,而锥状细胞则主要接受明亮光线。动物学家对牛眼的构造进行了研究,发现牛眼的杆状细胞很发达,而锥状细胞的数量相当少。像牛这类动物,眼睛在光线很暗的情况下也能看见东西,具有夜行性,但是暗弱光线的颜色模糊,所以它们都是色盲。

是什么引起公牛的冲击呢?是斗牛士披肩的运动,而不是它的颜色。只要你在公牛面前不停地舞动任何东西,都会使公牛感到不安而猛扑过来。

※猴子的屁股为什么发红

猴子常常坐着,屁股也常在地上蹭来蹭去,磨掉了毛,露出了皮肤。屁股上的皮肤有一部分叫做性皮,许多血管穿过这里,平时不太显眼。到了发情期,由于雄性激素增多,血液循环加快,全身皮肤上的血管特别是性皮上的血管和脸上的血管便清楚地显露出来,屁股呈红色。在这一时期,不但屁股发红,而且脸也发红,这是公猴向母猴发出的求偶信号。

猴子机警好斗,你要冲它呼喊,它会立刻龇牙咧嘴地发怒,这并非是它听懂了你的话,而是因为你冲着它的脸,它以为你要加害于它,因而才摆出一副对抗的架势。

※大猩猩为什么拍胸

在动物园里,大家常会看到大猩猩用两只手拍着胸膛来回转悠。野生的大猩猩也时常会有这样的举动。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是它们的习性。只要仔细观察一下你就会发现,当有别的动物在场,特别是有敌对的动物在场时,它多会有这种举动。另外,如果动物园的游客做出了什么在它看来不顺眼的事情时,它也会有这种举动,而且还会龇牙咧嘴怒气冲冲地走过来。所以在动物园里,千万不可过于惹大猩猩发怒。

大猩猩的这种举动是一种示威动作,是在向对方表现自己的力量。我们人类在显示自己的力量时,不是也有人拍打自己的胸膛吗!道理是完全一样的。

灵长目的动物之中,黑猩猩也有这种拍胸的习性,但猩猩和长臂猿却没有类似的举动。惟独大猩猩和黑猩猩与我们人类比较接近。

※鲸为什么喷海水

鲸往上喷海水在古代绘画中常有描写,电影、电视上也时有所见。可是从近处拍下来的照片上看,它们并不是在往上喷海水,而是混合在空气中的海水变成粒状四处飞散。

鲸是生活在海里的高等哺乳动物,因为它要呼吸,即使潜入海底的深处也必须再次浮出水面。在它们为呼吸而从深处上浮时,闭着的鼻孔开始打开,这时会有一些海水进入鼻道。当鼻孔露出水面时,从肺部呼出的强大气流势必会把进入鼻道的海水和鼻孔周围的海水一次一次地吹上天空。另外,从体内呼出的热气突然和外面的冷空气相遇,也会凝成许多水珠。这样,就形成了过去的所谓“鲸鱼喷水”。实际上是在呼出的气体中夹带了一部分海水,主要还是空气。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样,从嘴里吸进海水,再从鼻孔里喷出来。

鲸有许多大小不同的种类,其中有长达15米以上的抹香鲸等大型鲸类。它们的气管很长,在浮出水面之前,鼻孔一打开就会有许多海水涌入呼吸道,因此,随呼吸排出的海水量也相当大。但是绝没有古代绘画上那种喷水的样子,更何况日本近海的鲸多是小型的种类,而且抹香鲸和长鲸是不洄游的,所以过去的画家是凭想象画出来的。

※蛇为什么爱吐舌头

在蛇的口中,有细长而分叉的舌,俗称蛇芯子。蛇常常一伸一缩地吐舌头,那模样真叫人害怕。

蛇为什么爱吐舌头呢?我们知道,动物的舌头通常是味觉器官,可蛇的舌头很特别,是嗅觉器官。它的上面没有味蕾,因此它不能辨别甜、苦、辣的味道。蛇的舌头常常伸出口外,是为了把空气中的各种化学分子黏附或溶解在湿润的舌面上,然后再判断遇到了什么情况。当蛇把舌头伸出来时,得到了一些物质微粒,缩回去以后,舌头就伸到了口腔前上方的一对小腔里。这个部位叫助鼻器,它与外界不相通,不能直接产生嗅觉,但是它靠舌头的帮助能实现嗅觉功能。助鼻器是由许多感觉细胞组成的,能够把化学物质这一信息通过嗅觉神经传到大脑中,经过嗅觉中枢的综合和分析,鉴别出微粒中的化学物质。经过判断,蛇就可以准确地捕获猎物了。被蛇咬伤的动物逃走时,蛇可以利用它那伸缩的舌头和灵敏的助鼻器探寻和跟踪,直到再次发现捕捉的对象。这时,蛇的猎物就难以逃脱了。

※蛇为什么要蜕皮

每年3~4月间,在山野或郊外,有时候看见树枝上或其他地方,悬挂着一条条圆形半透明的皮膜,皮膜的背面有一块块菱形纹,腹面有一排横长的长方形的纹。微风吹来,皮膜轻柔地摆动着。这皮膜就是蛇的表皮性角质鳞,作整块脱落,称为蛇蜕,有些地方称它为“蛇皮”,有些地方称它为“蛇退”,也有叫它“长虫皮”的。

蛇为什么要蜕皮,为什么3~4月间在山野丛林中,最容易看见蛇蜕呢?

蛇蜕皮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蛇一般每隔两三个月就要蜕一次皮,它的身体每蜕一次皮便长大一些。由于蛇的种类不同,以及生活的地区不同,蜕皮的间隔时间也不同。

那为什么3~4月间发现蛇蜕最多呢?

大家知道,蛇是变温动物,冬眠期间在洞穴中沉睡,很少活动,生长也缓慢。天气暖和以后,蛇就爬出洞穴活动,找寻食物,长身体的季节也开始了,这个时间,蛇蜕皮就比较集中地进行。

蛇蜕皮的时候,要选择粗糙地面,如砖石、瓦砾堆,或缠住树枝不断扭动身体。通过摩擦脱去那陈旧的“外衣”,换上了“新装”。所以蛇蜕多数在石洞口或树枝上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