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记忆变迁
16713100000010

第10章 人的解放(5)

“那时候,很少有人登过征婚启事,每个细节我都很小心,生怕出什么差错。”1984年6月10日,于学文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开始做准备。他专门向单位请了一天假,先去报社咨询了一下,紧接着量身高、测体重,还找到单位财务科开具了一张“工资每月110元”的证明,征婚广告稿件也是他拜托单位文笔最好的人事科干事代写的。

当天下午,于学文来到晚报社门口,连抽了两根烟,来回踱步犹豫了半天,才一咬牙进了广告科。得知刊登一次的费用是10元钱,于学文一下子交了30元钱,让工作人员帮他连登3次。

“第二天一大早,我赶紧找报纸看了又看,不敢去上班,觉得只要出门别人都能认出我。”于学文说,征婚启事一见报,大家把他当怪物看,男同事见面就问他是怎么想的,女同事见了他就躲。

大约一个星期后,于学文陆续收到了应征者的信,而他在20多人中选择了一名教师和两名国营企业职工。“当时的生活条件比较困难,我必须找一个有正式工作的女性。”于学文说,他刊登的征婚启事,把自己的实际情况交代了个“底朝天”,同时设定了三个大应征条件:身体健康、本市常住户口、有正式工作。

经过半年左右的接触,于学文最终也没有和这三名应征者擦出火花,至今孑然一身。

“如今看来,登个征婚启事就像买个东西一样简单,但那时候就觉得很稀奇。”回忆起当年的情形,于学文的朋友李先生说,征婚当时成了周围人最爱谈论的话题,包括自己在内的许多大龄青年都怀着”又羡慕又厌恶”的复杂心情。

从三个月两人刊登到排队三天见报

“我是一个煤矿工人,27岁,河南商丘娄店公社汪庄大队人,每月工资80元……”1984年的第五期《中国妇女》杂志上刊登出了中国第一个征婚启事,轰动一时,全国各地媒体纷纷效仿。

当时,晚报刚刚创刊,担任广告科科长的李长明立刻注意到了这个“新大陆”。在几经与领导协商后,他决定开办这项业务,并在报纸上刊登这一消息。

“那时候,刊登征婚启事被人们看做是一件很见不得人的事。”李长明说。他清楚地记得,业务开办一个多月无人问津,之后三个月也只有两名外地人托本地人帮忙刊登,即使是来代办的人也都是“羞答答”的,生怕碰到认识的人。

当时,广告科只有一名科员负责接待刊登者,征婚启事的刊登费用每则10元,100字以内。

“虽然当时改革开放了,年轻人可以公开谈恋爱了,但他们潜意识里一时间还很难接受这个新生事物。”李长明说,当时,许多大龄青年都为自己的婚姻大事发愁,但却无法做到放下包袱行动起来。于学文刊登了本地人的第一则征婚启事后,人们议论归议论,不少青年都开始接受征婚启事。

从1984年7月起,去晚报刊登征婚启事的人数开始直线上升。“工作人员从1名增加到3名,随后从3名增加到5名。”李长明说,那时候,大多数人没有联系电话,征婚双方都用信件联系。起初,广告科还可以派人收信转信,可是后来人太多了,就对征婚者进行编号,并为其设立一个专用信箱,方便他们联系。

5个月后,晚报社在报纸2版上开辟了“鹊桥”栏目,每天刊登六七则征婚启事,即便是这样,要刊登征婚启事也得排上两三天的队才能见报。

“征婚青年的态度也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终于从遮遮掩掩到正大光明了。”李长明说。一开始,征婚者清一色都是男士,并且以离异者居多,之后,出现亲朋好友替女孩来征婚,再后来,只要想征婚的人都会亲自来甚至和好友一起结伴前来。

与此同时,征婚启事工作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有人还没离婚就另作打算,还有人刊登的内容与实际情况不符。

“起初,大家的思想都是很单纯的,渐渐地,有些人就动起了歪脑筋。”李长明说,为此,他们开始制定一些征婚启事的特殊要求,比如要出示单身证明,一人最多只能刊登三次等等。

刊登征婚启事体现思想解放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人传统的婚姻观念被专家认为是过度地控制人类的生理需求、经济需求,使得婚姻表现为绝对的国家化特征。适龄青年结婚要开单位介绍信,部队或者党政机关甚至还要调查对方家庭情况,婚姻问题表现出浓厚的政治色彩、阶级色彩。

改革开放后,家庭出身以及本人成分已经不再重要,人们逐渐将婚姻纳入私人生活范围,使之成为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重要生活体现。

人们择偶时对职业、收入等经济因素及容貌、身材等生理因素的考虑在不断增多,对文化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表明中国社会越来越走向世俗化、个性化、人性化。这种观念上的变化,反映出社会大环境的变迁。

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程美东认为,在长期的封建社会里,中国的婚姻形成基本是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通婚范围比较狭小。新中国成立后,婚姻中大多数还是靠“单位”、“组织”式的介绍来实现,在很长时期内通过社会中介机构而结婚的几乎没有。改革开放后,出现依靠报纸、杂志刊登征婚启事寻找自己的另一半,这体现了人们思想的彻底解放,择偶途径的变化,反映了社会交流增多,社会开放度增大。

如今,电视征婚节目、征婚网站、婚姻中介公司层出不穷,为当代人提供了更加自由地选择婚恋对象的方式,这体现了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婚姻观念由封建单一,一步步走向全面健康的新局面。(摆歌)

流行语

倒爷

上世纪80年代初,随着经济的日渐恢复和民众购买能力的复苏,物资全面短缺,“倒爷”应运而生。他们有的具有超强的商品嗅觉和运作能力,有的则有可依靠的裙带背景,在价格“双轨制”时代,利用计划内商品和计划外商品的悬殊差价牟取暴利。

在1983年前后,中国的第一批“倒爷”出现在北京和深圳。那个年代,因投机倒把罪被投进监狱的牟其中和发玉米财的王石,都曾被称作“倒爷”。

1997年3月,刑法取消“投机倒把”罪。

旧闻新看

《全总座谈大龄青年结婚难》

中共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郝建秀6月20日在中华全国总工会召开的关心大龄青年婚姻问题经验交流会上强调:各级领导要充分认识解决大龄青年婚姻问题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为解决这个问题尽心尽力。

郝建秀说,许多大龄青年不能恋爱、结婚,青年苦恼,亲友发愁,这是个牵动千家万户的社会问题。她说,工青妇组织要有人专管此事,要多组织各种各样活动,给青年创造接触、增进了解、建立友谊的条件。在谈到具体做法时,郝建秀赞扬了《中国青年报》设立“征婚启事”专栏一事。她还指出,晚婚要宣传,但又要注意新趋势,不要形成新的“老大难”。

在全总召开的这次会上,上海市总工会的同志谈到大男大女无房致使找对象难,希望有关方面在房子问题上多为大男大女想想办法。

——摘编自《人民日报》1984年6月21日

大事记

2月23日-29日

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通过了《关于为刘少奇同志平反的决议》,恢复刘少奇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的名誉。

8月30日-9月10日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五届三次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通过了《婚姻法》《个人所得税法》等;根据中共中央建议,决定华国锋不再兼任国务院总理,由赵紫阳接任;大会还接受了陈永贵要求解除其副总理职务的请求。

9月25日

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号召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

9月30日

中国的第一家个体饭店——“悦宾”饭店试开业,《北京晚报》刊登出一篇巴掌大的文章,标题是《中国第一家个体饭店开张》。

11月10日-12月5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连续召开了9次会议,最后通过决议:向将要召开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建议,同意华国锋辞去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职务。

11月20日-1981年1月25日

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开庭公审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10名主犯。

1980年

我国着名考古学家穆舜英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孔雀河下游的铁板河三角洲一处墓地发掘出一具女性干尸,始称“楼兰美女”。这是迄今为止新疆出土古尸最早的一具,距今约有3800年的历史。

1980年.1月12日-13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常委王震来新疆视察。

2月25日

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等9个单位,联合向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发出倡议:开展以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和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为内容的“五讲”、“四美”文明礼貌活动。

3月

新疆社会科学院正式成立。

5月29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宋庆龄逝世,终年88岁。

6月27日-29日

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决议》对建国以来党的重大历史事件,特别是“文化大革命”,对毛泽东的功过是非和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内容与指导意义作出总结和评价。

7月7日

国务院发布《关于城镇非农业个体经济若干政策性规定》,明确指出,个体经济是国营经济和集体经济的必要补充。

7月31日

经国务院批准,湖北省沙市是全国第一个经济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城市。

8月10日-19日

邓小平偕王震、王任重等同志亲临新疆视察。

9月30日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向新华社记者发表谈话,就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问题提出九条方针政策。

10月

王恩茂任中共中央新疆分局第一书记、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第一书记。

12月3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以中发[1981]45号文件,发出《关于恢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决定》。

12月

中国女子排球队第一次夺得世界冠军,大学生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

1981年

1982年

2月

国务院批转的《治淮会议纪要》提出,在淮河治理中完成南水北调工程的任务,并把调水入南四湖的规划列入治淮十年规划设想。

3月6日

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问题的决议,国务院各部、委和直属机构由98个裁减、合并为52个。

7月11日

西安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二大队学生张华因跳入化粪池营救一位不慎落入池中的老农而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张华的事迹引发了人们对人生价值的讨论。

8月17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联合公报》发表,中美两国政府分步骤直到最后彻底解决美国向台湾出售武器问题。

9月1日-11日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邓小平致开幕词,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崭新的命题。

9月24日

邓小平在会见来访的英国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时,阐述了中国政府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

10月7日-16日

我国向预定海域用潜艇在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获得成功,达到了预期目的。这一成就标志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有了新的发展。

11月26日-12月10日

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通过关于恢复《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决议。

12月22日

李宁在南斯拉夫萨格勒布市举行的第6届世界杯体操比赛中获单杠、自由体操、跳马、鞍马、吊环和全能6项冠军,被誉为“体操王子”。

12月30日

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清理领导班子中“三种人”问题的通知》。通知指出,对追随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造反起家的、帮派思想严重的、打砸抢分子这“三种人”,必须坚决把他们从领导班子中清理出去,调离要害部门和要害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