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活学妙用职场厚黑学
16712600000014

第14章 职场“藏露”哲学(4)

廉颇回答说:“通往秦军所驻之地,道路很远,而且秦军所驻之地地形险要狭窄,恐怕难以攻下。”

赵王转而又问将军乐乘,乐乘的说法跟廉颇一样。

最后,赵王问到赵奢时,赵奢回答说:“通往秦军所驻之地的确遥远,那里的地形也很险要狭窄,但是那样就好比是两只老鼠在洞穴中格斗,只有勇者才能取得胜利。”

于是,赵王便派遣赵奢统率五万军队前往救韩。

赵奢领命带兵而去,却并没有立刻赶往秦军驻地,而是在离开赵都邯郸三十里的地方安营扎寨。赵奢还传令军中:“家有百口,主事一人。要是有人敢向我谈用兵之事,本帅定斩不饶。”

当时,秦国军队正准备攻取武安,听说赵军要来攻打,秦将胡伤非常紧张。但是,他等了很久都没见赵军到来,心中纳闷不解。后来听了探子回报,才知道赵军在离邯郸城三十里之地驻扎。

胡伤还不太相信,觉得赵军一定有其他的阴谋,于是他派亲信直接出使赵军,去探听虚实。赵奢听说胡伤遣使到来,便好好款待了一番,然后把他送了回去。

那位使者回去之后,便把赵奢止步不前、不断增修营垒的情报报告了胡伤。胡伤听后大为高兴,说:“刚离开国都三十里就不敢前进了,还增修营垒,必定是想要坚守,由此可见赵军是畏惧我军啊,看来这次韩国是没的救了。”于是,他便放下心来,一心一意对付韩国。

赵奢送走了胡伤的使者后,马上就命令军队拔营,卷起铠甲急速前进,仅用了一天一夜就赶到了秦军驻地。赵奢率领士兵突然袭击秦军大营,给正在全力攻打韩国的秦军一个措手不及。结果,秦军损失惨重。后来,赵奢采取埋伏计大败秦军,迫使秦国撤军。

示弱是一种手段,可以隐藏实力,可以诱敌深入,获得更大的效益。示人以弱,大有学问,能妥善运用必然大有益处。全力求进,未必能够赢得胜利,失败常常源于猝不及防,而示弱就在于让对方猝不及防。从某种意义上说,示弱也是一种低调、低姿态,它有助于自己养精蓄锐,又可以麻痹对手而出奇制胜。

春秋时期,楚庄王为了称霸,出兵攻打庸国。然而,由于庸国军民抵抗激烈,楚军一时难以推进。更糟糕的是,在一次战斗中,庸国竟然俘虏了楚将杨窗。不过,由于庸国看守疏忽,三天后,被囚禁的杨窗从庸国逃了出来。

杨窗一回国,就受到楚庄王的召见。一心想复仇的楚庄王急切地询问了庸国的情况之后,便向大臣们征求对策。

杨窗答道:“庸国军队人强马壮,如果我们不调集主力大军恐怕难以取胜。不如等所有的军队都集齐后再去攻打,到时候一鼓作气,就能拿下庸国。”

楚将师叔听了杨窗的话,反驳道:“不可,我们必须现在马上就去攻打庸国,而且只许战败,不许战胜。”

众人听了,大为不解,楚庄王也很纳闷。

杨窗当即就问:“师将军,现在我们刚刚打了败仗,士气低落,本应休整一些时日再战。即便要连续作战,也应想办法打胜,以鼓舞士气才对,为何要故意打败呢?”

其他将领也随声附和道:“说的是啊,正是缺乏士气的时候,还要继续打败仗,这没道理啊。”

楚庄王连忙问:“师将军,你赶紧给寡人细说。”

师叔对楚庄王解释道:“现在庸国军民刚刚打了胜仗,虽然士气高昂,却最易骄傲。若是我们现在进攻,其必然乘胜追击我们。而我们再次打败,其必定认为我们的战斗力已经衰弱,再连续战败几次,他们就会愈发骄傲,最终必然疏于防范,那时我们再乘机发动真正的进攻,必定能够取得完美的胜利。”

听了师叔的解释,楚庄王大喜,高兴地说:“好计策,就由你来具体部署吧。”其他人也恍然大悟,连声称好。

于是,师叔带兵进攻庸国,佯装难以招架,败下阵来。像这样一连六次,楚军节节败退。而庸国军队则七战七捷,不由得骄傲起来,军心麻痹,渐渐地松懈起来。

这时,楚庄王率领增援部队赶来,与师叔兵分两路进攻庸国。庸国将士正陶醉在胜利之中,怎么也不会想到楚军突然杀回,仓促应战,根本抵挡不住楚国的精锐之师。结果,楚军一举消灭了庸国。

示弱是一种策略。当自己处于弱势或者力有未逮时,可以示弱;当自己比对手强时,也可以示弱。示弱在于隐藏自己,为自己赢得时间,走向强盛,也可以迷惑对方,让对方轻敌。

有道是:“强在弱中取,进在退中求。”在职场上,应该懂得示弱之法,无论是自我图存,还是与人竞争,都不能锋芒太露。适时地示弱方有助于保全与进取。

谨慎把握,

要待机而动

在职场上待人处世,特别要注意藏锋露拙。这里所说的藏锋露拙,并非是要人埋没自己的才能,而是为了保护自己,不出祸端,以便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和专长。追求卓越和超凡出众并没有什么过错,但若是才华过于出众,而在发挥才华时又无视周围环境,就会与他人格格不入,招人厌恶,招致排挤和非议。

正所谓:“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其实,才华就好比珍贵的璧玉。若是才华过于出众,而又不知掩饰自己,就如同身怀巨富而又不慎露白,就难免会招人眼红。

战国末期,韩国贵族韩非著书立说,鼓吹社会变革。他的著作在各国流传,名气也越来越大。后来,他的著作流传到了秦国,被秦王嬴政看到,极为赞赏。当他读了《孤愤》、《五蠹》之后,发出“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的感叹。

当时他还不知道这两本书是谁写的,于是问身边的李斯。李斯很无奈,答道:“韩非。”

为了实现自己“死不恨矣”的心愿,嬴政竟急切下令攻打韩国,最终把韩非弄到了秦国。秦王得到韩非后很高兴,但还没有任用他,韩非就处处显露自己的与众不同。

李斯跟韩非本是师兄弟,都是荀子门下,但李斯还是有自知之明的,他自愧不如韩非。李斯想只要有韩非在,自己就会失宠。为了达到飞黄腾达的目的,他必须铲除这个绊脚石。而他使用的毁灭性的终极武器就是“造谣”。

正好李斯有这个特长,他的口才很好,而韩非虽然才华横溢,却是个结巴。

当时,韩非来到秦国,便上书劝秦始皇先伐赵缓伐韩。李斯一下子就抓到了把柄,他邀上姚贾一起诋毁道:“韩非,韩之诸公子也。今王欲并诸侯,非终为韩不为秦,此人之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归之,此自遣患也,不如以过法诛之。”

结果,秦始皇竟信以为真,就把韩非交给法官审问。李斯三下五除二就把韩非的罪名坐实,并趁机把他给毒死了。可怜韩非一代英才、法家集大成者,就这样被害死了。

宏图未展身先死,纵使有满腹经纶、天纵英才又有何用。如果韩非能够把自己的才华隐藏起来,谦卑抱朴,等待时机,或另待明主,或婉转上奏,使自己的政治抱负得以施展,那他就绝不仅仅是一个思想家,同时也可能会成为一代名臣巨相,而不会只是一个悲剧人物。

为人处世应该把持“宁错失不冒进”的原则,绝不可以轻易显露自己,冒冒失失行动,那样是十分危险的。俗话说,“满瓶水不响,半瓶水晃荡。”即使才艺超群,也不必到处炫耀、卖弄,而应在必要时施展出来。

中国智慧经典《周易》认为,君子在闭塞的状态之下应当收敛自己的才华,不可炫耀,以避免小人陷害,不可追求荣华富贵,以避免遭小人嫉妒。圣人孔子则说:“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

当然,也不能“藏器”太深,在这个百舸争流的喧嚣时代,酒香也要吆喝,不然“藏器”到终老,想动也不行了。平日里最好把自己的才能隐藏起来,若要施展自己的才华,一定要把握时机,看清形势才行。

三国时期,自从与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之后,刘备的心跳就加剧了,行事也愈加谨慎了,尽管他很想尽快离开许都,但是表面上却十分悠闲,没有任何急躁之色。

有一天,刘备正与曹操闲坐,军兵来报告说:“袁术遣使欲归帝号于袁绍。”刘备在一旁听到这则消息,敏锐地觉察到这是一个难得的脱身机会!

于是,刘备一脸愤慨地对曹操说:“我打算率一彪军马在半路截击他,致袁术于死地。”曹操没有怀疑,便准许了。

刘备得到允许之后,又怕曹操中途变卦,第二天便亲自奏请献帝,要率兵讨伐袁术,献帝应允。于是,曹操令刘备总督五万兵马出征。

刘备得了诏命,立刻回府,连夜就收拾鞍马,挂上将军印,催促关、张马上起程。关羽、张飞都很奇怪,问:“兄长这次出征为什么这般着急啊?”

刘备严肃地说:“我在许都就是笼中之鸟,网中之鱼。如今好不容易得到这个出征的机会,就如同鱼入大海,鸟上青霄,再也不受笼网的羁绊了。”

关、张二人如梦初醒,立即率军疾行而去,逃离了许都。

一个人要懂得趋利避害,更要懂得待机而动,尤其是那些才能出众者。

无论是新人初涉职场,还是老手换了新环境,开始的时候都不要急于显露才华,而应该做“藏器于身,待时而动”的潜龙,等适应了工作环境和协调好了人际关系,看清楚形势了,再发挥自己的才能。

君子藏器于身,则应待时而动。想要让自己的聪慧才智得以发挥,首先要保护好自己,这样才有施展才华的机会,而只有等适当的时机施展才华,才会得到正面的效果。

千万不要乱表现

在现代社会中,竞争已经成为家常便饭了,尤其是职场中人,每天都要面对着激烈的竞争。为了能够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人们提倡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正因为如此,人们的表现欲望大大提高。然而,这样的结果并不一定都是好的,尽管表现欲望提高有利于增强人们的进取心,但是有一部分人却没有把握个人表现时所需注意的问题,最终走上了急功近利之途,遭到挫折与失败。

人在职场,千万不要乱表现。聪明的人应该懂得韬光养晦,收敛锋芒,避免“树大招风”,这虽然是老生常谈,却是实打实的生存发展策略。

郑庄公准备征伐许国。在出战之前,必须选拔先行官。众将领一听露脸立功的机会来了,便都摩拳擦掌,准备一显身手。

先行官的选拔需要比试3项。第一个项目人最多,经过轮番比试,最后选出了6个人来,参加下一轮比赛。接下来的项目是比射箭,比赛规则是每位将领各射3箭,以射中靶心者为胜。

前面几位,都没有成功。轮到第5位上场,只见他搭弓上箭,3箭连中靶心。这个射箭的人叫公孙子都。他武艺高强,年轻气盛,向来不把别人放在眼里。射完之后,他昂着头,瞟了最后那位射手一眼,就退了下去。

最后那位射手却是个老人,胡子都有点花白,他的名字叫颍考叔,曾经劝过郑庄公与母亲和解,因此郑庄公很看重他。当时,轮到颍考叔上场。尽管前面有公孙子都的优越表现,但他没有丝毫慌乱,抬手3箭射出,竟然也是3箭连中靶心,与公孙子都射了个平手。

庄公见只剩下两人,便派人拉出一辆战车来说:“你们二人都站在百步开外,同时来抢这部战车。谁抢到手,谁就是先行官。”

公孙子都很轻蔑地看了颍叔考一眼,认为自己一个年轻人肯定比一个老头跑得快。哪知他跑了一半时,不小心摔了一跤。等爬起来时,颍考叔已经把战车抢到手了。

公孙子都见状大怒,提起长剑就来夺车。颍考叔一看,拉起战车飞跑。郑庄公看到这阵势,连忙派人阻止,宣布颍考叔为先行官。

自此,公孙子都就对颍考叔怀恨在心。

后来,颍考叔果然不负郑庄公所望,在进攻许国都城时第一个登上了许都城头。

然而,就在颍考叔手举大旗挥师大进的时候,公孙子都在城楼之下看见了他,想起当日夺车之恨,他竟然抽出箭来搭弓射向颍考叔。

颍考叔哪里知道这个情况,公孙子都只一箭就把颍考叔射了个“透心凉”,一头从城墙上栽了下来。

做人不可乱表现,更不能锋芒太露、傲气争功,颍考叔的悲剧就是一个例子。作为一个已有功在身的老臣,大可不必去与年轻的将领争功了,但他却总想立功求赏,因而与人争胜,结果却被暗箭伤了性命。

一个人千万不可盲目表现自己,而应该适当地收敛自己。而大智者知道藏锋的重要性,常常会有效地把自己的实力和意图隐藏起来,然后暗中预测人事动态,思考具体的行动。他们懂得该进的时候就进,该退的时候就退,绝不会胡乱逞能,随便表现自己。

一个人若不知收敛,一味卖弄,耍小聪明,甚至逞强斗勇,定会伤及周围的人,招致诋毁诽谤,最终落个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下场。

《西游记》中有一段故事:孙悟空拜了菩提老祖为师后,便开始认真修习功法。

有一天,大家都在松树下闲聊。有人就问孙悟空:“悟空,你是哪世修来的缘法?前天老师传与你的躲三灾变化之法,现在会了吗?”

孙悟空笑道:“不瞒诸位兄长说,一来是因为师父亲自传授,二来也是我勤奋,那些功法我都会了。”

大家听了,便说:“那何不趁机表演表演,让我们大家看看。”

孙悟空听了这番奉承,心下开心,便抖擞精神说:“各位师兄,你们请出个题目,要我变什么?”

大家指了指边上的松树,便说:“这有棵松树,你也就照着变棵松树吧。”

孙悟空听了,便念起口诀,开始卖弄手段,果然,他摇身一变就变做了一棵松树。

大家见了,纷纷鼓掌,呵呵大笑,高声叫道:“好猴儿,好猴儿!”

这边一喧闹,惊动了菩提老祖。只见菩提老祖支着根手杖,走出来喝问:“是什么人在这里吵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