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聪明的人会说智慧的人会听
16712500000005

第5章 说话要到位(4)

几种场合的语言禁忌

生活中有很多禁忌,说话也不例外。说话的禁忌事实上就是说话的分寸。同“凡事都要有个度”的道理一样,说话的时候也要根据时间、地点、事件、人物的不同,相应地调整说话的轻重快慢,这样才叫说话有分寸。有了分寸之后,才能把话说得圆满。说话的目的就是要向对方传送某种讯息,如果没有分寸,你传送的讯息就会出现偏差。

从这个意义上讲,把握好说话的分寸其实也就是把握好说话的禁忌。以下是说话禁忌的几个方面:

(1)习惯用语上的禁忌。习惯性用语之所以会形成自己的风格,主要是因为这种用语来自于自己最亲近的人,大多是非常熟悉的人之间使用的俏皮话。比如夫妻之间的俏皮话,一旦成了家常便饭,就会变成夫妻之间专用的习惯用语。但是这种习惯用语如果不小心在家庭以外的场合随口即来,那就变成了一种禁忌。

有一个人在家里跟自己的妻子经常用玩笑话相互交流。他们两人都非常喜欢小狗,平时彼此之间表达爱意的时候也是“狗长狗短”的。吃饭前妻子常对他说的话是“洗洗你的狗爪子”;而当他读报刊上的好文章时也常会对妻子说:“竖起你的狗耳朵好好听着。”长此以往,“狗言狗语”的习惯也就成了自然。

有一天,这个人把熬夜赶写好的一份材料给同事看,同事看后说:“写得不错,里面没有错别字吧?”这个人因为在家里说惯了那些话,顺嘴就出来了:“肯定没错,不信你睁大狗眼好好瞧瞧!”话音刚落,他就知道自己说错话了,于是连忙道歉:“对不起,对不起!我跟我老婆说惯了……”

这个人完全犯了习惯用语的禁忌,导致说话乱了分寸。所以人们平时说话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习惯用语的使用场合。

(2)传言的禁忌。人们都知道传言的危害性。人与人接触的过程中,有些人常常会有很多机会去刻意或者无意地散播一些他人的传言,当你听到有关某某的传言时,首先应该慎重思考一下:无论消息是经过“添油加醋”的,还是所传内容确实是事实,一旦这个信息越传越广,都会对他人造成精神上或名誉上的伤害。因此,千万不要人云亦云,做个流言的传播者,否则会害人害己。

小丽和小徐本来是一对感情很好的情侣,但是有一天,小丽突然不理小徐了,因为她听到了一些有关小徐以前的事情,心里就很不痛快。

事情是这样的,小徐以前有个女朋友,因为一些原因交往了两年就分手了。小徐在和小丽交往后,很少和以前的女朋友联系,就是有一次前女友回国需要办理一些事情,于是主动联系小徐,希望小徐可以帮助自己。念及以前的关系,小徐就帮助了她。期间两人见过几次面,有一次正好被小丽的好朋友小米看见了。

小米看见后就把这个事情告诉了自己的朋友莎莎:“你知道我今天看见谁了吗?我看见小徐和以前的女朋友一起吃饭。”莎莎听后非常惊讶,她就把这件事又告诉了小思:“小徐最近又和前女友联系,他们还一起吃饭呢,太过分了……”出于对朋友的关心,小思听完之后又告诉了小丽:“小徐最近有点生活不检点啊,竟然跟老情人约会……”小思又把以前小徐的恋爱经历讲了一番,听到这些话的小丽非常不高兴,所以就跟小徐闹起了冷战。

就这样,小丽和小徐的关系被传言破坏了。有些人不是传言的源头,但是如果平常不管好自己的嘴,就容易好心办坏事,成为流言的传播者。原因是他们心中缺乏衡量传言可信度的标尺。没有标尺,何来说话的分寸?

(3)隐私话题的禁忌。隐私只能属于个人所有,也有可能会向自己最亲信的人透露。如果你是第一个知道朋友隐私的人,那就说明你的这个朋友非常在乎你、信任你,你也从某种程度上共享了这种隐私,但是你要知道,这种隐私是不能外泄的,千万不要在公共场合谈论他人的隐私,要掌握说话的分寸。

说话要注意场合,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说话禁忌,记住这些禁忌,相信会为你的交际生活带来很多好处。

摆正位置才能说得得体

厚黑学中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厚黑之道,本诸身,争诸众人,考诸三王而不缪,建诸天地而不悖,质诸鬼神而无疑,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所以说话应该先考虑自己的身份,只有摆正自己的位置,才能说得得体,才不至于引来一些莫须有的麻烦。

东汉末年,杨彪的儿子杨修是个文学家,他才思敏捷、灵巧机智,很受曹操的器重,做了曹操的谋士,官居主簿。

曹操生性多疑,生怕别人暗中谋害自己,常常吩咐侍奉他的人:“我梦中好杀人,凡我睡着的时候,你们切勿靠近!”有一天,曹操在帐篷中睡觉,故意落被于地,一近侍慌取被为他覆盖。曹操立即跳起来拔剑把他杀了,然后又上床睡觉。睡了半天,起来的时候,佯装吃惊的样子,问道:“何人杀我近侍?”大家都以真相相告。曹操痛哭,命人厚葬近侍。人们都以为曹操果真是在梦中杀人的,只有杨修识破了他的意图,临葬时杨修指着近侍而叹息道:“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

曹操听到这话后非常不满,本来他就嫉妒杨修的才华,从“阔门”、“一合酥”再到如今识破“梦中杀人”等一连串的事件,使曹操对杨修更是心怀芥蒂,因为杨修说话从来不考虑上下级关系,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处处都想显示自己的才华。

曹操恨杨修又猜透了自己的心事,于是在后来的“鸡肋”事件中以“乱我军心”为由喝令将他推出斩首,杨修死时年仅四十五岁。

很多人都说杨修之死是因为曹操嫉妒他的才华,事实上,曹操非常赏识杨修,否则也不会委以他“总知外内”主簿的职务,杨修自然也不会成为曹操身边的一位高级幕僚谋士。但是杨修依仗着自己才思敏捷、聪颖过人的优势,总是当众识破并讲出曹操的心思,在不该说话的场合里说一些自己不该说的话,这种恃才傲物的狂妄姿态当然会让曹操非常不满,杨修落得如此下场也属正常。

看来说话的时候,一定要搞清楚自己所处的位置,否则可能会招来杀身之祸。当然,在交际中,说一些错误的话尤其是不注重说话的场合,未必会严重到招来杀身之祸的地步,但是它所产生的消极作用也是不可小觑的。尤其是在职场中,如果你看不准自己的说话对象,话说错了地方,那样你的职场生涯肯定不会好过。

王雅目前的工作是在中关村的一家计算机公司做高级程序员。她之所以离开以前的那家公司,主要原因是她在公司的同事们面前说了一些抱怨自己老板的话,这些话被传到老板的耳朵里,于是老板处处排挤她,最终她不得不辞职走人。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老板交给王雅一个难度很大的任务,并跟王雅事先声明:“这个工作难度有些大,你敢不敢承担,敢不敢接受挑战?如果不行的话,我可以再派别人。”王雅明白自己的实力,她知道接手这个任务有些困难,但是她觉得在公司的众多人中,老板主动找她征求意见,说明老板非常器重自己,王雅一咬牙就接下了这个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外的工作。结果,由于老板给的期限比较短,王雅最后没能按时完成任务。王雅因此遭到了老板的批评,并受到一定的经济处罚。

王雅感觉非常委屈同时也很气愤,她认为:既然这项任务这么艰巨,做不完本是预料中的事,干嘛还要给那么短的时间。自己那么努力,没做完也不该算是工作失误,处罚也太不合理了。

“老板真过分,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让我干那么难的工作,一点都不体谅我,我都已经说做不了了,可是他还非要让我做,没做完还要惩罚我,真是不公平。”这件事后,王雅时不时就在公司里跟同事抱怨。不久之后,老板又给了她一项新任务,这次王雅完成得相当顺利。

正当王雅高兴的时候,老板把一个难度更大的任务交给了她,并说,“在这个公司我是老板,作为一个下属,只有服从老板的命令,不能有任何抱怨。我不养那些白吃饭的人,适应的话就干,适应不了就走人,我也不强留。如果你这次再完不成任务,就要考虑是否该换一份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了。”听完老板的话,王雅有些惊讶,一气之下就换到了现在这个公司。

王雅跳槽了,因为老板的那一番刺耳的话,可是老板为什么要说那样的话呢?原因还在于王雅的那些抱怨。抱怨本来不是什么大事,但是作为下属,王雅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就是没有搞清楚自己的位置,在不该说话的场合里说了不该说的话。公司里本来就是关系复杂的地方,而王雅却不明智地选择在公司说一些抱怨上司的话,这些话势必会传到上司的耳中,上司听到这些抱怨之后岂能容她?

因此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就应该说什么样的话,一定要看清自己的说话场合,场合不同,说的话也应不同,只有摆正位置才能说出得体的话,这样你才能在工作、生活中顺水顺风。

说话要注意环境场合

说话必须注意场合。一些话在一定场合中可以说,换个场合未必就能说。

很多人都认为“经济搞上去,人口降下来”这条标语写得很不错,不仅内容好,而且语言也很精炼,可以说放在许多地方都能使用,但是总有其不适合的场合。例如,将这条标语张贴于殡仪馆内,就会让人感觉很不适合,也会产生诸多歧义。这就是场合因素对语意的影响。

美国前总统里根曾在某次开国会前为了试试麦克风好不好用,张口便说:“各位先生们,请注意了,5分钟之后,我将对苏联进行轰炸。”一语既出,四座皆哗然。很显然,里根在错误的场合、错误的时间里,开了一个极其不合适的玩笑。为此,苏联政府提出了强烈抗议。所以说,在某些庄严的场合,是不适合开一些过头的玩笑的。

有的人为了缓解尴尬或严肃的气氛便想制造一些幽默,殊不知结果却适得其反。例如某人在丧葬场合说一些喜乐的话,本来是为了转移人们的伤痛,却引起了当事人的不满;反之,在喜庆的场合,也忌讳说一些不吉利的话。

任何语言都要依托于整体语言的大环境,在面对面的交流中,人们不仅应注重言语本身所传递出的内容,还要注意与具体的场景相结合。

说话的环境场合对于说话的涵义有很大的影响,相同的话语在不同的语境下,也会产生不同的意思。如:“现在都已经十点了。”如果是妈妈对躺在床上的孩子说的,其意思是指:“都这么晚了,你怎么还不起床!”如果是站在电影院门前的女孩对男孩说这句话时,意思是指:“你来迟了一步,电影早就已经开演了。”所以说,说话一定要看清场合,理解在不同场合中话语的不同涵义。

有一次,某知名人士去出席一个国际性会议,受到外国友人的热情款待。宴会上,这位知名人士的口才受到了东道主的称赞,东道主说:“像您这样的口才,完全可以去当外交官了。”

一般来说,在这种盛大的宴会上,听到这样的话只要略表谢意就可以了。但是这位知名人士却忽视了这是外交场合,在兴奋之下竟说出了很多不得体的话:“是的,我是应该去做外交官,但时至今日,我也没有做外交官,这显然是我国外交部的一个错误。”殊不知,知名人士一下子将话题扯到了国家政府,这样东道主和在场的其他外国友人该如何看他呢?之所以会出现说话说漏嘴的情况,就是因为说话人没有注意到当时身处的场合。

因此,说话要看场合,重要的谈话要选择适当的场合,更多情况下的讲话应适合场合的需要,并不失时机地利用场景将话语说得更得体。总之,谈话需要注意三条原则:选择场合,适合场合,利用场合。

第四节 怎样说话得人心

常言说的好:“一句话让人笑,一句话叫人跳。”不同的话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大多数人都希望自己说出人们喜欢听的话,但是,有一些人往往一开口就让听话的人感觉心里不舒服。原因就在于他们不知道在交际场合应该怎样说话。

说话是有技巧的,掌握了这些技巧后,说起话来就会游刃有余,当然,你的交际活动也会因此变得更加顺利。

给予建议需得法

唐太宗李世民正是因为能够以人为镜,才开创了贞观年间的太平盛世,堪称善于纳谏的典范。唐太宗非常喜欢魏征这位大臣,但是魏征的犯颜直谏有时候却让唐太宗感到很难堪。

有一次,唐太宗打算去郊外狩猎,魏征进言道:“眼下正值仲春,万物萌生,禽兽哺幼,不宜狩猎,所以还请陛下返宫。”当时唐太宗玩兴正浓,坚持要出游。而魏征就站在路中央,坚决不让唐太宗出游。唐太宗非常生气地返回宫中,见到长孙皇后的时候,就满脸气愤地说:“朕一定要杀掉魏征这个老顽固,方能泄我心头之恨!”皇后听了柔声问明了缘由,她也不说什么反对意见,只是悄悄地回到内室穿上一套华丽的礼服,然后面容严肃地来到唐太宗面前,叩首揖拜后便说:“恭祝陛下!”唐太宗疑惑地问:“何事如此行大礼?”皇后正色地回答:“妾闻主明才有臣直,今魏征直,由此可知陛下英明,妾故恭祝陛下。”唐太宗听到这话非常高兴,于是便打消了给魏征治罪的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