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品悟季羡林做人的哲学
16711900000019

第19章 与人为善,和谐共融(2)

礼行天下,善以待人

季老在北大是闻名遐迩的著名教授,更是誉满全国的学术大师。可是在很多人眼中,他却远远“配不上”这些头衔——他衣着再平常不过,经常穿一身洗得发白的中山装,一双圆口布鞋,出门时提着一个50年代生产的人造革旧书包。走在人群中,他绝不会引起任何人的注意。他说话时面带笑容,声音低沉缓慢,亲切而又平易。同他谈话,会觉得如沐春风,没有压迫感,绝不会感到紧张和局促。季老就是这样一个没有一点“大人物”架子的人,但是,他却受到人们的普遍敬仰。季老之所以如此受人尊敬,是因为他秉承礼貌对人,善良待人。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十分重视礼仪的文明古国,而中国人也历来就以礼仪作为人与人之间相处的道德准则。季老曾引用香港《公正报》上的一段话来谈礼貌的重要性:“富者有礼高质,贫者有礼免辱,父子有礼慈孝,兄弟有礼和睦,夫妻有礼情长,朋友有礼义笃,社会有礼祥和。”礼貌是一种日常的行为,并不是一时一刻的闲谈。说到底,懂礼貌是一种品格。它对个人来说是人格;而对国家来说则是国格。一个有修养、有尊严的人,无论富有还是贫穷,在待人接物上都会从容自如、彬彬有礼。我们尊敬的周总理就是一个极具人格魅力的政治家。他的自信、从容、礼仪谦让的言行举止,征服了全世界,他的行为无声地证明了:良好的礼仪和修养就是一种力量。而这种力量并没有国界的限制。在我国古代也有很多懂礼仪的人,张良就是其中一个。张良是我国汉代初期的一位重要的大臣,年少时曾在下邳(今江苏邳县南)居住。有一天,张良闲来无事,便打算出门走走。当他走到下邳桥的时候,看见一位身穿粗布麻衣的老人正站在桥头,看衣着打扮像一个清贫的人,他似乎在等待什么人的到来。张良走过老人身边时,老人故意把自己的鞋子脱掉,让其掉在桥下,然后指着张良说:“孩子!到桥下把我的鞋子取上来。”听到这倨傲无礼的要求,张良心里有点不舒服,他想:“我根本不认识你,凭什么要给你拾鞋?”但他看老人年事已高,腿脚也不见得灵便,如果抛下她不管,就这么让他下桥去取鞋会有困难,便忍下心中的不悦,到桥下为老人取回了鞋子。看着张良拿着鞋子走上桥来,老人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他慢慢地伸出脚,对张良说:“把鞋给我穿上!”张良本不想应允,但转念一想:“对待老人还是要懂点礼貌的,既然已经为他拾了鞋,干脆好人做到底,穿鞋就穿鞋吧!”于是,张良挺直身跪在地上,小心地把鞋穿在老人脚上。老人看着张良哈哈大笑,没有再说一句话,转身而去。老人奇怪的行为使张良心里暗暗吃惊,他看着老人离去的背影,一点也不明白是怎么回事。谁知,过了一会儿,老人又回来了,说:“你这孩子还值得我来教导,你在5天后天刚亮时,到这儿来等我。”张良对老人的行为虽然感到奇怪,但还是恭敬地答应了。5天后,天刚蒙蒙亮,张良急急忙忙地向下邳桥赶去,谁知老人却早已等候在那里了。看到他匆忙赶来,老人生气地说:“和老人相约,反而比老人晚到,这怎么能行呢?过5天你再早点来等我吧!”说完,头也不回就走了。又过了5天,天还未亮,张良早早起了床,向下邳桥奔去。老人又已等候在那里了。这次对着张良,老人大怒道:“怎么又迟到了?过5天再早一点儿来!”又过了5天,张良想:“这次无论如何也不能迟到了。”于是,半夜时分就等候在桥头。过了一会儿,老人步履蹒跚地走过来。张良急忙上前扶住老人,老人看见张良早早来了,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说:“年轻人就应该如此!”随后拿出一卷书说:“这是一本世上少有的奇书,我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年轻人来传授,现在我把它传给你!读了它,你就会有深邃的谋略,它会助你实现自己的宏伟抱负。”张良深深谢过老人,接过书一看,原来是《太公兵法》。回去以后,张良反复诵读,认真体会,每日都有所进益,才智和韬略迅速增长。后来,张良协助刘邦开创了汉朝,立下了汗马功劳。张良用自己的善良和礼貌赢得了契机,最终成就了“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美名,得以千古流传。孔子曾说:“不学礼,无以立。”一个人如果连起码的礼仪都不懂,那么他在社会上是无法立足的。张良并非伟岸挺拔、英气非凡的人物,但他懂得礼貌待人,为投身兵戎赢得了机遇,直至官拜大司马,可以说,是礼貌改变了他的命运。心中拥有礼貌,对人自然会和善很多,礼貌好比一只气垫,看上去里面什么东西都没有,但它却能够产生神奇的魅力。历史上的成功人士多是深谙礼节之道的人,礼貌不仅仅是表面上的“你好”“谢谢”,更有发自内心的笑容和善良的话语。德国有一句谚语:“你怎样冲着森林叫嚷,森林就会给你怎样的回声。”只有我们礼貌地对待别人,别人才会以礼相待。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荀子曾经说过:“群子贤而能容墨,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这里讲的就是宽容的道理。读过季老作品的人都知道他在文革期间曾遭受了至今回想起来还令人毛骨悚然的残酷折磨。但文革结束后,就如季老所言,自己不但官复原职,而且还“加官进爵”了,从此又开始了人生的另一段辉煌。然而,心胸宽广的季老并没有利用手中的权力去报复曾经伤害过他的人,正如他所言:“我没怪罪任何人,包括打过我的人。我没有对任何人打击报复。”宽容是对人类之爱的一种方式,需要我们在广阔的社会舞台上实践。季老的人生经历告诉我们,人生之路上,我们会面对灿烂的阳光,也会面对阴暗的角落;会有风和日丽,也会有乌云密布。就如同巨轮在大海上航行一般,经常会遇到狂风暴雨的挑战;在大地上奔驰的车辆,经常会有高山大河的阻碍,在人与人相处的过程中,也同样会遇到性格各异的人,他们或善解人意、宽以待人,或心胸狭窄、不近人情。宽容是一种大度的气量,可以容人之长,不嫉妒人所拥有的;可以容人之过,不计曾经的嫌隙。一位哲人说过一番耐人寻味的话:“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故天空广阔无比;高山收容每一块岩石,不论其大小,故高山雄伟壮观;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不论其清浊,故大海浩翰无比!”从严格意义上说,宽容意味着积极主动地去理解他人,包括他人的想法、行为和性格,但并不意味着要我们强迫自己去接受和吸收这些,而是要采取宽容的态度,懂得欣赏和尊重别人的与众不同。更进一步说,当持有不同意见者的权利受到侵犯时,就要求你运用这种宽容的心态去包容和辩护。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曾说过:“我绝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这正是一直以来对“宽容”一词最简洁,也最深刻的表述。尽管提倡宽容的人通常具有坚定的信心和力量,但宽容本身却很脆弱,它需要大家共同去精心呵护。如果没有十足的耐心和爱心,它就会慢慢枯萎直至死亡。当宽容精神逐渐消失,整个社会也就会失去和谐并走向专制,这十分不利于社会的发展,也是十分危险和有害的。当人们的基本权利不被重视,人身自由得不到保证,反而受到严格的审查时,那么人们彼此之间的不了解、不信任也会日益扩大,并在生活过程中日渐产生隔膜,甚至背道而驰。长此下去,人们就会在猜忌和不信任中逐渐迷失自我,陷入没有安全感的恐惧的阴影中。一天晚上,一位老禅师在禅院里散步,忽然发现墙角的隐蔽处有一把椅子,老禅师想走过去看个究竟。那把椅子立在墙角,一定是哪个调皮的小和尚违犯寺规越墙出去玩了,这把椅子用来翻墙确实很方便。老禅师四处看了看,不动声色地走到墙边,把椅子移开,就地蹲在了那里。不一会儿,果然有一位小和尚翻墙进来了,在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脊背跳进了院子。当他双脚落地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刚才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父。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僵立在那里不知该如何是好。但是,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老师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平静地对他说:“夜深天凉,快回去多穿一件衣服。”老禅师宽容地对待他的弟子,因为他知道,此时此刻,小和尚一定已经知错明过,那就没有必要再多加训斥了。以后,老禅师也没有再提起这件事情,可是禅院里所有的弟子都知道了这件事,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夜里越墙出去闲逛了。这就是老禅师的气度,他对犯过错的弟子并不是大加斥责,而是给他提供了反省的时间和空间,从而使其自行了悟。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宽容也是一种无声的教育。一个宽容的人,随处可以做到和谐圆满,笑对人生,这正是所谓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对那些善于争辩的人来说,要讲“恕道”。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讲的就是这个道理。缺乏知识的人,则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不断地长识进智,正如俗语所说:“才博能养气。”一个人知识渊博了,见识拓展了,就能“见怪不怪,其怪自败”了,如此也就对各种不同的社会现象采取容忍的态度,从而在生活中更加能够大度从容、有器量,而不去轻易对自己不了解的新现象或不喜欢的事物品头论足;同时,也就能知道自己的弱点在何处,从而改进自己的思想方法。心小者,则要力戒浅薄,不怀愤怒,不记小冤。老子《道德经》二十二章说:“曲则全,枉则直。注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可以解释为,委曲反能得到保全,屈枉反能伸直,在低洼处反能充盈,敝旧反能生新,少取反能多得,贪多反而困惑。对于不同意见者,要记人之善,记人之功,切忌苛责与求全责备,不以苛刻来显示自己的优越,不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如此才能拓宽心灵的广度。如果常带有偏颇和不满之心,就无法做到宽容和大度。如果一个人太过刚直,则要学会养气,学会一个“忍”字,不意气用事,不争一时之短长。古人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各自责,则天清地宁,各相责,则天翻地覆。”对待任何事都要沉得住气,学会宽恕和理解他人,尤其是在他人失意之时更需如此,多给予一份关爱和理解,就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情谊。一位学人曾经说过:错误和失败是人生的课程,宽恕自己,宽恕他人。在现实生活中,当你打算用恨意与怨怼去实现或解决所面临的问题时,不妨尝试一下运用宽容的心态,它能帮你实现目标,解决矛盾。生活中,不会宽容别人的人,也很难得到他人的宽容与理解。但并不是说我们要一味地把退让、迁就当做是一种宽容行为,这并不是与人相处的最好方法。宽容是生活中的一门技巧与学问,凡事宽容一点,我们的生活或许会更加轻松自然。仁者有容人之量。富有仁爱精神的人,也必是心胸宽广的人。季老能够心存宽容之心,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生活中不苛求于己,也不苛求于人。从中可以看出,与刻薄寡情的人相比,宽容的人必是人品出众、洒脱快乐的。宽容是一种内在的风度,一种人生的境界,也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它不仅有助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更可以提高人自身的修养。人生何其短暂,这短暂的一生,需要宽容的春雨甘露来浇灌和滋养。拥有宽容的人就会更健康、更幸福,能够更好地拥有美丽的年华。 虚荣心作祟,荣誉感作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