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品悟季羡林人生的真意
16711800000032

第32章 糊涂一点,潇洒一点(4)

人生离不开自信

季老可以说是一位在国学和中外文学比较方面的泰斗级人物,对于学术界现有的不良风气,他十分担忧。其中,他特别提到了做学问和做人一样,都要有自信不能妄自菲薄,现在的很多人盲目做出像“邯郸学步”或“东施效颦”之类缺乏自信的媚外之举,让季老悲叹不已。季老说,如今很多人的崇洋媚外行为是由对自己民族文化的无知转化而成的自卑的表现。《史典》上说:“自信者不疑人,人亦信之。自疑者不信人,人亦疑之。”若想让中国学术界在世界上获得话语权,摆脱“无声的中国”,无疑还是要将希望放在中国传统文化身上。其实,做人也和做学问一样,都需要自信。教育家徐特立就曾说过:“任何人都应该有自尊心、自信心、独立性,不然就是奴才。”如果一个人失掉了自信,也就失去了人生。反之,如果一个人能够窥探自己的心,发现并善用自己的自信,则可能创造出任何奇迹。某个剧团正在排演一部话剧,而女主演却另有其他重要事情不能参演,而且剧团当中没有其他人有空饰演这个角色,导演无奈之下只好让自己的姐姐来救场。可导演的姐姐并不是专业演员,她只做过剧场的道具而已。众目睽睽之下,她难免心生畏惧,再想到自己根本没有演戏的经验,她自卑极了。排练的结果不言而喻。导演非常生气,他对着自己的姐姐大喊大叫,并表示如果她再这样继续下去,所有的戏都没法正常排演了。面对怒气冲冲的导演,所有人都屏气凝神,剧场中一片冷寂。“现在开始排练。”一个高亢的女声划破寂静,在剧场中响起。这个女声来自导演的姐姐,她在弟弟的怒吼中重新找回了自信,她一反常态,让飞扬的风采代替了怯懦,在排练中表现得十分完美自然。这次她果然成功了,连她的弟弟都对她赞不绝口,说她是天生的演员,优秀的表演艺术家。这个女主角就是俄国戏剧大师斯坦尼夫拉夫斯基的姐姐。很多名人名家都与季老一样推崇自信,因为他们深知自信之于人生的意义。20世纪最具争议的文学家劳伦斯在写给儿子的一封信中饱含真情地说:“自信是一把神奇的钥匙,它能替每个人打开人生的幸福之门,具有自信是人走向成功的第一要素……自信是根魔棒,一旦你真正建立了自信,你将发现你整个人都会为之改观,气质会更优秀,能力会更强,随之你的生活态度也将变得更乐观。如果你不自暴自弃,没有人能让你自觉低劣。愿你做一个自信的人!”由此可见,自信对人们何等重要。然而,有些人没有自信也是可以理解的,季老本人也是一样,他在年轻时也曾自卑过,那时他还只是一个成绩普通没有自信的中学生,他之所以能够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就是因为他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得到了赞赏,找到了自信。这个世界纷繁复杂,有人可能会得到鼓励,也有人可能总是遭到别人的非议,在这种时候,如果实在不能做到择善而从之,最好学着不听那些会让自己降低斗志,失去自信的话,让自己暂时做一个“聋子”。青蛙家族组织了一场运动会,其中一个项目是攀爬,比赛在一个铁塔上举行,凡是能够爬到塔顶的人就算胜利。有不少青蛙都参加了比赛,它们的亲友也都聚集到一起来为它们助威。然而开赛不久,留在塔底观赛的青蛙们就开始聒噪:“天啊,这实在太高了。哦,不,从没有青蛙能爬到那么高的地方。它们一定会失败的。”它们的丧气话传到了正在攀登的青蛙耳中,青蛙纷纷在半途中就泄气退出了比赛,因为它们不相信自己能够做出超越青蛙极限的事情。只有一只其貌不扬的小青蛙一直坚持着,最后它竟然奇迹般地爬到了塔顶。其他青蛙都很震惊!它们向这只小青蛙打听它成功的秘诀,小青蛙听了它们的话,却没有任何反应。这时,其他青蛙才明白过来,这只青蛙竟然是聋子。如果一个人本身拥有强大的自信自然是好的,如果没有就要努力去寻找、去创造,即使在这途中会遇到无数的荆棘也应如是,因为自信不仅是一种优良的品质,它更是人类生存的需要。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天才心理学家马洛斯被人们称为伟大的先知,因为他从人本主义出发,发现了人类最高层次的需要是自我的实现。人们常常通过“自我实现”的方式,完成对自身肉体和精神需要的满足,并最终达到“高峰体验”,塑造完美人格,而在这个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就是人类潜藏在内心之中的自信。正是这种自信的坚决,才能让本来很平凡的人化渺小为伟大,化腐朽为神奇,完成惊人的事业,实现完美人格。自信是释疑解惑的良方,是成功的奠基石。由此回到季老对中国学者的批评之中,即可发现其用心良苦,他呼唤自信不仅是为了给沉闷的中国学术界吹进一丝反思自省的清风,也是为这些后来之人辨明飘摇人生的不变真理。

送礼也有大学问

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逢年过节探访亲戚朋友,送一点礼品,是每家每户都要做的事情。季老作为中国人,对送礼这一传统习俗还是认可的,他说:“送礼当然是件好事情,而且想起来极合乎人情。”但季老终归是中华儿女中的佼佼者,即使是这种别人习以为常的事情,他也要深思熟虑才肯得出一个结论,所以他又说送礼是一门学问。而这门“送礼学”人人都懂,但却不一定每个人都能得一圆满。季老版本的送礼学第一课,就是教导大家掌握好送礼的时机。在此,季老曾举过几个不分时机错误送礼的案例,譬如有人在春节时“提几瓶子汽水,一床凉席去送人”,还有人在“五月节送月饼,八月节送粽子”。季老评价这样送礼是“故意开玩笑”之人和没有常识的外行人才会做的事情,而这样送礼自然无法发挥拉近亲戚关系,巩固朋友友谊的作用。其次要注意的就是要揣度对方的喜好。只有“有的放矢”才能事半功倍,起到送礼的效果。季老就曾表示送礼之人一定要练就心理学家的本事,如果对方喜欢吸烟,就要老老实实提几听三炮台去孝敬;如果对方爱酒又是新潮之人,就要送法国的白兰地;相反如果对方是传统保守的爱酒人士,白干和五加皮就成了送礼的上选。有了上述两课还不算完,这送礼的第三课就是送的形式。很多人送礼的时机正确,物品也是多方打听出来对方最喜欢的,但还是会吃闭门羹,问题就在于此。古今中外总有一些很伪善的人喜欢这套,明明喜欢听谄媚话,却装作正直的模样,明明无法抵抗金钱炮弹却总表现得比谁都清廉自持。如果真要去抱这种人的臭脚,季老说必须是脸皮很厚,而嘴又很巧的人才能胜任。季老还将送礼分成了常态与变态,常态的送礼出于真诚的情意,而变态的送礼则多半掺杂了很多不可告人的目的。毋庸置疑,季老赞成的是普通人出于情意而送礼,对于某些借送礼之名,行贿赂之实的人,他多有讽刺之语,不屑直言之。其实只要是心存正念的人对此种送礼都很鄙视。更有一些清正廉洁的人,会对这样的行为直接予以斥责,与其划清界限。爱国将领冯玉祥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人,有关他的故事在民间流传甚多,其中有一个故事就是“冯玉祥怒斥‘摸动天’”。“摸动天”是开封一个莫姓珠宝商的绰号,他的儿子仗着家里的财势,在外花天酒地,坏事做尽。有一次他又到外面闹事,正好被冯玉祥驻扎在此的部队碰了个正着,就被关押了起来。当时的开封社会秩序混乱,各种腐败之风盛行,冯玉祥见此情景痛心疾首,于是对自己手下的官兵下了死命令,一律不准收礼请托。而这边“摸动天”知道儿子被冯玉祥的手下抓走了,在家急得直跳脚。不过他又冷静地想了想:“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冯玉祥也不过就是个人,怎么可能不爱财呢?只要他肯收下礼物,自己的儿子也就没事了。想到这里,他又放下心来。第二天一早,“摸动天”就带着精心准备的“小礼物”去拜见冯玉祥。见面寒暄一番后,他先是拿出一个木盒,并将其打开交给了冯玉祥。小盒打开后光彩夺目,里面装的都是各色珠宝。可冯玉祥却丝毫没有接下木盒的打算,而是淡淡地说:“我冯玉祥出身行伍,一生戎马,对于这种身外之物没有特别喜好,你还是拿回去吧。”“摸动天”听后不以为意,只当冯玉祥嫌弃礼物微薄,就又从怀中掏出了一张黄金本票放在桌上。冯玉祥见此人如此冥顽不灵,就顺势问他:“您送来如此大礼,一定是有需要冯某效劳的地方,您不妨直言。”“摸动天”听冯玉祥如此说就以为自己的金钱攻势起了效果,随即向冯玉祥提出了释放他儿子的要求。听完“摸动天”的话,冯玉祥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询问了他做生意上的一些事情,“摸动天”以为自己已经与冯玉祥攀上了关系,就开始在冯玉祥面前口沫横飞,夸夸其谈起来。没想到还没等他说完,冯玉祥就拍案而起怒斥道:“阳奉阴违的阿谀小人,竟然放纵自己的儿子在外为非作歹,如今又明知我下令反贪,竟然还敢贿赂到我的头上。实话对你说吧,前两天,有人送我一只鸡被打了二十军棍,你会是个什么下场,自己算算吧。”摸动天听后被吓得面如土色,连连求饶。冯玉祥见状指着桌上的礼物,严厉地对他说:“如果不想挨打,即刻将这些东西都捐到救济院去。”“摸动天”听后如临大赦,抱起桌上的东西,连滚带爬地跑去救济院了。冯玉祥品行高洁,他对于送礼的态度,尤其凸显出了他的气节。他对那些像“摸动天”这样以送礼的名义行贿赂之实的人从来都是不假颜色,他的这种做法无疑会让这种小人感到胆寒。而“摸动天”竟然在送礼之前连基本的功课都没有做全,连冯玉祥是个什么样的人都没有搞清楚,就盲目地扑上去送礼,自然会遭到未曾想到的难堪。除了受尽奚落之外,他不仅没能救出自己的儿子,还搭上了自己一笔不小的财产,实在是自讨苦吃,罪有应得。对于这种趋炎附势之人,世间自有公论,季老在文中也只是略点一二。正如季老自己所言,这样的送礼、收礼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格去做的,所以他还不甚担忧。与之相比让他更忧心的还是普通人为了送礼而送礼的行为。很多时候人们从内心当中不愿意为送礼破费,于是就将别人送给自己的东西转送给他人,结果就造成了一个点心匣子出入百家的事情。对于这种并非出于真情的送礼,季老自然不会赞同。他语带讽刺地为这种人出了一个主意,即学习古人用木刻的菜肴代替点心作为礼品,这样既不用破费也无惧于礼物过期,绝对是顺心承意的最佳选择。不过若真的变成这样,中国多少代人苦心经营的礼仪之邦的美名,恐怕也即将沦为世人茶余饭后的一个笑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