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心态决定生老病死
16709800000006

第6章 在阴影下,身体会怎么样(5)

陈女士有一阵子感觉左上牙剧痛,试过很多治疗办法,都没有效果。无奈之下,只能去医院诊治,然而,奇怪的是经检查之后,并没有发现明显炎症及其他异常。后来医生偶然听到她说起曾与顾客发生口角的事情,就详细的向她了解了事情的始末。而就在陈女士口角之后数小时,左上牙就开始轻微疼痛,后来逐渐加重。根据陈女士的情况,医生作出了诊断:心因性牙痛。医生通过针刺和暗示性的治疗方法对陈女士进行治疗,3次后就痊愈。

陈女士所患的心因性牙痛,其实就是由心理原因引起的牙痛,其主要特点是:痛点会移动,疼痛与神经的分支不相一致,常伴有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症状。此症往往是由诸如抑郁、悲伤、焦虑、愤怒、恐惧等不良情绪所导致的。

美国学者曾经对牙病与情绪关系进行研究,其研究结果表明:有80%的牙病患者都曾长期处于愤愤不平或紧张的情绪中。据调查显示,那些克制感情冲动的人,大多有咬牙或磨牙症,而经常发怒或抑郁的人比较容易患上周期性牙龈和牙齿疼痛。我国心理学家也曾对150例牙痛的患者进行调查,发现其中有三成以上的牙痛患者属于心因性的。

一般来说,情绪波动持续时间越长,心因性牙痛发病率越高,故而心因性牙痛的发病率主要集中在18~30岁的年龄段,而且心因性牙痛患者中,女性人数明显多于男性,这应该与女性情绪特点有关。根据科学家研究报告表明,情绪之所以会引起牙痛,是由于消极情绪会使人的血液黏度和血中化学成分发生变化,从而导致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3.坏心情导致复发性口疮

作为人体的一个敏感器官,口腔健康本来就是保健方面的一个薄弱环节。当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有的人精神会因为情绪波动而受到不良刺激,导致口腔黏膜上出现水疱,而且这种水疱很快会破溃,从而形成疼痛的溃疡点。一般来说,此症经过7~10天,心情平复后自可痊愈,但是如果情绪不佳则会再次发作,医学上称之为复发性口疮。

4.长期精神紧张易引发龋齿

科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发现,精神常处于紧张状态的人易患龋齿。这是因为情绪紧张的人分泌的唾液量比情绪稳定的人要少,因此不能很好地清洁牙齿,给细菌繁殖留下了可乘之机。另外,人的唾液能缓冲口腔内的酸类物质,如果口腔中的分泌量减少,对酸类物质的缓冲作用也会减弱,而酸类作用也就会增强,这就为龋齿的发生创造了条件。因此,应该改变情绪紧张的状况,让内心保持稳定。

5.情绪消极造成精神性口苦

口苦并不一定就是味觉发苦,而是味觉发生异常,包括淡、涩、酸、辣、麻等,其中以味觉发苦的现象比较常见,故称之为口苦。精神性口苦,又称为情绪性口苦,主要是指在精神紧张、气愤、烦躁、焦虑、恐惧、忐忑不安、失眠时出现或加重的口苦现象。根据医学专家调查,口苦患者中有60%为精神性口苦。由此可见,良好情绪对于口腔保健的重要性。

6.口腔疾病的预防

治疗口腔疾病的方法有很多,但大多数方法都很难完全控制复发。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这些方法往往忽视了造成口腔问题的心理因素所致。

因此,要降低口腔疾病的发病率并且防止复发,首先要从心理因素入手,保持心态平衡,凡事乐观开朗,避免精神伤害。在此前提下,做到一些几点:

(1)坚持经常刷牙、漱口,保持口腔卫生;

(2)少吃烧烤、油炸食物,避免黏膜损伤;

(3)多吃蔬菜,补充足量的维生素;

(4)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注意劳逸结合。

(5)要做到预防口腔疾病,就应做好定期检查:①定期进行口腔检查,最好每6个月1次,这样才能防患于未然;②定期进行洁治,即洗牙,医生用特殊器械清除牙石,每年1次;③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切不可粗心大意,延误治疗时机。

脑血管“纵火者”——消极情绪

人的情绪分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积极的情绪是指向上的、良好的心情感受,主要表现为快乐、喜悦、舒畅;而消极情绪则是指低沉的、不良的心理状态,主要表现为忧虑、悲伤、烦恼、焦急等。积极情绪能使人精神振奋,消除疲劳,增加抗病能力;而消极情绪则会导致神经功能失调,内分泌紊乱,从而引发一系列疾病,比较常见的如脑血管病,与消极情绪脱不了干系。

关于消极情绪引起脑血管病的原因,医学家做了深入的探索与研究。临床研究证实,忧虑、愤怒、悲伤、烦恼和精神紧张,可使大脑皮层及丘脑下部兴奋,促使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及儿茶酚胺等脑血管活动物质分泌增加,而引起全身血管收缩、心跳加快、血压升高,使已经变硬变脆的动脉内压增大,易在薄弱处发生破裂,而发生脑出血。也就是说,消极情绪会导致脑血管疾病。

不仅如此,事实上,脑血管疾病往往还会影响心情。根据临床观察发现,脑血管病患者常常会出现易激动、急躁、妄想、抑郁、强哭强笑等情绪状态,有时甚至会出现性格、行为的改变。原来在人体的大脑内,有一个高级中枢专管精神活动情绪变化,而额叶皮质及下丘脑与这一高级中枢密切相关。如果大脑内的高级中枢、额叶皮层和视丘下部发生了病变,就必然会引起情绪的异常。脑血管病的发生,损害了大脑内的高级中枢,所以必然引发情绪的异常。倘若是额叶被梗塞,就会出现意志缺失、淡漠、缺乏主动性和注意力不易集中等情绪抑郁的表现。而顶、颞叶梗塞,则会引起妄想躁狂。

综上所述,脑血管病与消极情绪的关系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就会走入一条恶性循环的怪圈中。首先坏心情促使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而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又会造成情绪更加反常,这样循环往复的作用,病情就会不断的恶化,从而严重地威胁到生命健康。

事实上,生活中有很多因为坏心情而引发脑血管病的例子,而脑血管疾病造成坏心情的案例就更多了。临床实践证明,急躁易怒、逞强好胜及性格孤僻、多愁善感的人,诱发脑血管病的几率要比一般人高得多。因此,平时应该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平和的心态,避免不良情绪的刺激,以预防脑血管病的发生。

而对于脑血病患者来说,就应该及早地了解情绪和精神的异常状况。对于伴有精神障碍的脑卒中病人,不能满足于一般的医疗护理,不仅要好相应的防护措施,以防止患者因为情绪波动而伤人毁物或自伤,还必须加强必要的心理治疗。

预防脑血管疾病一定要防止“情绪中毒”,尤其烦闷濡热的夏季。到了夏天,天气热就容易烦躁,情绪波动比较频繁,而过度愤怒或紧张都会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对于患心脑血管病的人来说,每天适量饮水十分必要。

当感到疲劳,精神紧张或遇到不顺心时,不妨自我松弛调节一下:①选舒适的姿势坐下,闭上眼睛,并放松全身肌肉。②慢慢做深呼吸,10~20次。③在做深呼吸的同时,听一曲优美的音乐。按照此方法进行情绪调节可以受到迅速的效果,能在顷刻之间令人心神松弛,情绪稳定,不仅可以解除身体的疲乏,而且对于精神上的紧张感也可以得到良好的平复作用。

典型性格下的典型疾病

心理学研究认为,“经常想到有许多事情要做却没有时间去做”的复杂性格心理特征,会导致紧张、忧虑的情绪,从而造成心力交瘁,高血压、心脏病、溃疡病等。由此可见,性格心理因素在身体健康方面的重要性。